文|全球財說 宋涵
史帶財險近乎已成為一家純外資險企。
據史帶財險董事長董穎2022年4月向媒體透露,史帶系所持公司股權已經上升至99.22%,史帶財險小股東僅剩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一家,持股比例為0.78%。
史帶系欲全資控股的步伐明顯,但在股權占比前進的同時,史帶財險業務領地開始“戰略性撤退”。
2022年二季度該公司接連撤銷4家分公司。結合此前總經理三年三換,果斷舍棄車險和健康險重點領域業務,史帶財險新模式引發關注。
裁撤數家分公司
近期,史帶財險一天連發3封公告,稱銀保監會已批準撤銷公司旗下所屬福建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寧波分公司。史帶財險公告解釋稱,此舉為業務經營調整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4月,史帶財險蘇州分公司就被作為了第一批“獵殺”對象。
“連砍”4家分公司,使得史帶財險本就不富裕的分支機構規模驟縮了近1/3。
事實上,早在公司2020年財報中,史帶財險就顯示出已經有了裁撤機構的想法。彼時董事會曾決議,要在2021年關停安徽、福建和寧波3家分公司。只是不知是何原因,遲遲未執行。
外界普遍猜測史帶財險裁撤分支機構,或許與其業務發展不甚理想有關。
有行業人士表示,險企一般裁撤分支機構主要為節約成本。從規模來看,主要是層級較低的營業部、營銷服務部等“毛細血管”機構。而像史帶財險這樣裁撤機構均為分公司,甚至還包括兩家省級分公司的情況實屬罕見。
不過公司方面則表示是戰略謀劃,意欲走輕資產道路,暗示此為戰略性裁撤。
2022年4月,董穎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史帶中國走的是輕資產的發展路線,公司并沒有盲目地追求分支機構擴張,而是和國內保險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借助國內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銷售人員等下沉優勢,發揮史帶在產品設計、風險識別等方面的特長,強強聯合,共謀發展。”
近些年,隨著史帶國際加碼,史帶財險大動作不少,從人事變動到經營策略均有調整。
高層方面,2022年6月,史帶財險發布新高管任職公告,銀保監會核準了鐘向寧公司副總經理任職資格。
公開資料顯示,鐘向寧曾先后在美亞財險、安聯財險、亞太財險等險企任高管,是名有20年從業經驗的老將。2018年1月任史帶財險財務負責人;2020年7月任公司首席投資官;2021年9月9日起兼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值得一提的是,繼史帶財險總經理譚海濤“閃離”后,公司遲遲未有新話事人產生。
說起來,史帶財險總經理多有波折,3年更換3任。盡管每屆總經理保險經驗豐富,卻都做不長久。
2015年1月—2019年2月,梁銘擔任總經理職務,任期4年,算是在職時間較長的。其優勢體現在財產險、工程險和能源險方面經驗豐富。
2020年4月—2021年1月,周昊明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在財產工程險領域有超過20年的從業經驗。不過,從經銀保監會批準到卸任,歷時不足一年。
2021年6月21日—2021年8月25日,從業16年之久的譚海濤在史帶財險總經理崗位上演了一場“快閃”。從任職資格核準,到卸任該職務,在職僅2個月。
史帶財險頻繁的高層動蕩,不免給公司戰略決策持續性帶來挑戰。
上半年公司大概率承保虧損
經營方面,前幾年公司主動放棄短板業務,摒棄盈利能力薄弱的車險和健康險業務。
前總經理周昊明就曾表示,割舍這兩塊業務,原因在于盈利不易,缺乏競爭力。不過其期望能在核心領域大展身手的愿景,卻收效甚微。
從2014年-2015年史帶財險退出車險市場后,經營情況較此前有所改善的同時,盈利能力卻有所下滑。
2016年-2020年,史帶財險分別實現凈利為8298.21萬元、5970.1萬元、5078.09萬元、4917.23萬元、4002.32萬元;凈利分別同比下滑28.06%、14.94%、3.17%、18.61%。
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史帶財險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73億元,凈利潤0.17億元。
分季度來看,公司兩個季度保費和凈利表現大相徑庭。
公司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31億元和2.42億元,逐季度增加。同期,公司凈利表現為第一季度0.11億元,第二季度凈利僅為0.06億元。不難發現,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凈利大幅下滑超45.45%。
上半年,公司收益類指標基本和行業大勢走向一致,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具體表現為,凈資產收益率1.46%,總資產收益率0.28%,投資收益率1.86%,綜合投資收益率1.88%。
同期,公司綜合成本率為103.73%,超過100%警戒線。分季度來看,公司第1季度綜合成本率為98.22%,到第2季度攀升14.03個百分點至112.25%。
一般來說,綜合成本率高低關乎險企開展某一項業務的承保利潤,當超過100%這一承保盈虧平衡點,就意味著承保虧損。
上半年,公司綜合賠付率為62%,季度趨勢上同樣表現為遞增。公司一季度綜合賠付率為56.51%,到第二季度上升13.98個百分點至70.49%。
從規模來看,上半年公司實現簽單保費1.56億元。經紀渠道貢獻簽單保費超7成。除此之外,代理渠道占比為22.44%,直銷渠道占比較小,不足0.001%。
償付能力方面,公司上半年償付能力較為充足,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維持在220%以上,并呈現逐季度增長趨勢。
具體為,公司前2個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29.78%、237.9%;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6.73%、256.25%。
不過,相較于樂觀的償付能力,公司最近一次風險綜合評級表現堪憂。2022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顯示,公司1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直接由上季度A級下滑至BB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