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硅料和電池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將進軍組件環節,震動了光伏行業。
8月17日,在華潤集團守正電子招標平臺上,華潤電力(00836.HK)公示了第五批光伏組件集采中標候選人,分別是通威股份旗下通威太陽能(合肥)、億晶光電和隆基綠能子公司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目前國家雙碳目標要求和行業一體化發展趨勢加強,公司也會順勢而為,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8月19日晚,通威股份(600438.SH)對界面新聞回應稱。
通威股份表示,其自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時即有部分組件產能,并在此基礎上一直保持著研發推進和少量擴產,也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市場基礎。
該公司同時表示,未來也將繼續提升高純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的核心競爭優勢及市占率。
一位組件制造商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通威股份擁有上游硅料優勢及大量電池產能,向下延伸組件加深垂直一體化,可為硅料價格下行或產能過剩時降低風險,未雨綢繆。
該人士稱,如果未來硅料出現過剩,通威股份也可以自己消化做成電池、賣組件,實現有效降本。
8月19日,光伏板塊出現回調,以組件制造商為主的個股遭遇重創。其中,天合光能(688599.SH)大跌15.07%,晶澳科技(002459.SZ)以10%的幅度跌停;隆基綠能(601012.SH)下跌7.89%,東方日升(300118.SZ)下跌6.2%。此外,雙良節能(600481.SH)、晶科能源(688223.SH)、中來股份(300393.SZ)等股跌超5%。
當日,通威股份逆勢上漲4.88%。
海通電新分析稱,今日光伏板塊尤其組件企業出現重大調整,主要是由于昨晚媒體報道了華潤五批3吉瓦招標的項目信源,通威報價最低1.942元/瓦,比億晶、隆基報價低0.05元以上。
據華潤電力公告,通威太陽能(合肥)的投標價格為58.27億元,折合單價為1.942元/瓦;億晶光電投標價格為59.84億元,單價為1.995元/瓦;隆基樂葉投標總額為60.61億元,單價2.02元/瓦。

7月20日,華潤電力發布第五批光伏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集中采購招標公告,招標人為華潤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據此前公告內容,投標人與華潤電力所屬項目公司簽訂的采購合同生效后,需90日內全部貨到現場,計劃交付時間為2022年9月10日-2022年12月10日。
天風證券電新團隊針對此事指出,通威股份的報價較三線企業億晶光電低0.05元以上,較一線企業隆基低0.08元,幅度較大。如果按這個幅度持續,在國內地面電站市場,會出現通威份額提升,專業組件廠被迫退出,僅剩一體化企業的情況。
該分析團隊認為,從全球范圍看,國內地面電站是對價格最為敏感的市場,因此也是價格手段最有效的地方。分布式需要鋪設渠道,海外地面電站需要可融資性評級,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所以這些細分市場的盈利尚不受影響。
天風電新表示,長期看,通威股份進入組件環節,或進一步擠壓二三線企業,尤其是主打國內地面電站的小企業。類比隆基股份進入組件環節后行業格局實現加速集中,實質上是大幅提高了組件企業的壁壘。
通威股份是光伏硅料和電池雙龍頭。截至目前,通威股份擁有高純晶硅年產能23萬噸,太陽能電池年產能54 GW。光伏制造環節可大致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個環節。
去年11月,通威集團創始人劉漢元在接受界面新聞獨家專訪時曾表示,通威將盡可能在多晶硅、電池片兩個環節集中發展。
在多晶硅業務上,將盡最大努力和行業分享。在電池片環節,通威鼓勵團隊把技術、產品性能、成本做到更好,能夠對組件生產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
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實現營收603.39億元,同比增長127.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2.24億元,同比增長312.17%。
在通威股份半年報中,該公司關于組件的表述甚少,只提到了該公司的TOPCon組件。該組件采用其自主研發的210 PECVD多晶硅沉積技術路線,平均轉換效率超過24.7%,組件功率690W。
通威股份收購的合肥賽維,成立于2010年8月,原為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2013年,通威集團以8.7億收購合肥賽維切入電池片領域。收購完成后,合肥賽維更名合肥通威。當時,合肥賽維是全球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單體規模最大企業。
在此前的半年業績交流會上,通威股份曾表示,基于行業發展趨勢,將在組件方面適當延伸,基于信息披露原因,不做過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