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8月26日,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蔭凱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階段性調整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實行“擴大保障范圍、降低啟動條件”政策,加大對困難群眾物價補貼力度,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楊蔭凱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2011年建立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并先后于2014年、2016年、2021年三次作了修訂完善。
2020年3月至6月,國務院決定對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實行階段性“提標擴圍”,將補貼標準提高一倍,同時擴大保障范圍,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對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2020年以來各地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約315億元,惠及困難群眾5.3億人次。
楊蔭凱表示,今年以來,在國際通脹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加強重點商品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切實做好保供穩價工作,國內物價運行總體平穩。1至7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同比上漲1.8%,7月當月同比上漲2.7%,遠低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和多數新興市場國家水平。總體判斷,今年全年3%左右的CPI預期調控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同時也要看到,受輸入性通脹壓力和豬肉價格季節性上漲等因素影響,疊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今年后幾個月到明年一季度國內物價水平可能比前幾個月略高一些。特別是受疫情、災情等影響,困難群眾數量有所增多,基本生活可能面臨較大壓力,即使國內物價漲幅不大,困難群眾的感受可能比較明顯。”楊蔭凱說。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介紹,現行的價補聯動機制是2021年修訂完善的,覆蓋了7類群體,這7類群體是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合計約5800萬人。
萬勁松稱,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在上述7類群體基礎上,將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和低保邊緣人口等2類群體階段性新增納入價補聯動機制的保障范圍,擴大保障范圍后,預計可多惠及約900萬人,共覆蓋困難群眾約6700萬人。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擴大保障范圍。
“將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和低保邊緣人口階段性納入保障范圍,主要是考慮領取失業補助金人員處于失業狀態,收入來源不穩定,生活面臨一定困難;低保邊緣人口收入雖略高于低保標準,但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家中往往有重病、重殘、弱勞動力等人員,生活質量較差。”萬勁松表示。
此外,萬勁松表示,本次調整階段性降低啟動條件,將現行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啟動條件中的CPI單月同比漲幅由3.5%階段性降低為3.0%,同時保持CPI中食品價格同比漲幅達到6%時發放價格補貼等其他啟動條件不變,滿足任一條件即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啟動條件已經適當降低的地方,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階段性進一步降低啟動條件。”
萬勁松介紹,降低啟動條件主要是考慮,受疫情、災情等影響,困難群眾收入增長面臨較多困難,對物價上漲的感受可能比較明顯。由于現行價格臨時補貼是按月發放的,如果保持啟動條件不變,部分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可能因物價漲幅稍低一些而不能啟動機制發放物價補貼。按照降低后的啟動條件,預計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的月份數量、啟動地區都會明顯增加,也就意味著有更多地區的困難群眾能夠領取到物價補貼,基本生活能夠得到更好保障。
據介紹,國家結合今后一段時間國內物價漲幅的預測,對階段性調整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后,需要發放的補貼資金以及增支金額進行了初步估算,預計今年9月份至明年3月份,各地將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約200億元,其中因擴大保障范圍、降低啟動條件而增加補貼發放約70億元。
針對補貼資金來源,萬勁松稱,除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和失業補助金人員的增支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外,對其他困難群眾增加發放的補貼資金,由中央財政分地區給予補助,其中東部地區補助30%、中部地區補助60%、西部地區補助80%。價格臨時補貼由地方先發放,中央財政后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