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司林威
1990年,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在致友人的一封手書中建議將“Virtual Reality”一詞譯為“靈境”。30年后,“虛擬現實”成為人類未來技術的熱門。1992年,美國科幻小說家尼爾·斯蒂芬森在《雪崩》中創造了“Metaverse”一詞,被譯為“超元域”。同樣30年后,該詞的另一個譯文“元宇宙”再次抓住所有人的眼球。
不管是人工智能還是虛擬現實,亦或是區塊鏈與Web3,元宇宙概念以席卷一切的姿態將這些已誕生數十年的技術囊括其中,并一次次出現在人們對未來的展望中。但其會對人類商業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離人類生活的距離還有多遠,能否代表下一代的互聯網革命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被解答。
風險投資基金EpyllionCo.的管理合伙人馬修·鮑爾(Matthew·Ball)是最早思考元宇宙商業變革的人之一,2020年1月起他就曾以元宇宙為主題發表過系列隨筆文章,被中文譯者編為《元宇宙·九章算術》。2021年,在元宇宙風靡全球之際,他將對元宇宙的思考匯編成《元宇宙改變一切》(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一書。2022年7月,《時代周刊》最新封面刊載了其專題文章《Into The Metaverse:The Next Digital Era Will Change Everything》。因此,馬修·鮑爾也被視為元宇宙的商業先驅。
以下是界面新聞對馬修·鮑爾的采訪實錄,內容有一定刪改。
元宇宙席卷一切
界面新聞:全球最大的十個互聯網公司基本都來自中國和美國,其中Facebook已經率先向元宇宙進軍。新的元宇宙公司和項目,會對現在的中美互聯網巨頭帶來哪些沖擊和革命?
馬修·鮑爾:我想說的是,世界上大多數頂級公司,不只是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這其中包括Facebook,也包括谷歌、蘋果、亞馬遜、微軟和騰訊。在2022年初,這7家公司都位列全球十大上市公司之列(注:由于市值縮水,騰訊已不在十大之列)。
且這些巨頭們正在不同程度地投入數百億美元,重寫公司愿景,重組公司業務,并準備發布近幾十年來的最新產品。當談到他們為何對元宇宙投入以及帶來的潛在影響時,歷史告訴了我們答案。
每當我們面臨計算設備的的更新大潮,例如從大型機到個人電腦,又從個人電腦到云端的移動電腦,我們都看到了市場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既帶來增長的可能,也提供了收入多樣化的機會。
在大潮之中,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五種不同類型的公司命運。第一類是“不復存在”,公司被徹底摧毀,美國的百視達(Blockbuster)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第二類是公司雖然存活下來,但它們被新公司遠遠超越。雅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它被甩開,現在再也沒有人會想到雅虎了。Skype也是一個類似的例子,當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通信平臺。但現在,與WhatsApp、Instagram、微信等應用相比,它的用戶規模就很小。
第三類是通過新市場成長起來的公司。Facebook是一家移動化之前成立的公司,但因為移動化而變得更大。第四種是那些在核心市場被取代,但因數字經濟增長而水漲船高的公司。微軟在計算設備領域的市場份額早就達到了峰值,但今天微軟的價值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第五類是移動時代出現的新業務,包括Snapchat和Tik Tok。
因此,元宇宙對頭部企業的廣泛影響就是這五種命運之一:從毀滅到重生,從流離失所到成長,或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遺忘。這就是為什么每一家擁有現金、資源、人才和野心的公司,今天都在布局元宇宙。
界面新聞:隨著元宇宙概念的逐漸發展,會出現哪些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機會?
馬修·鮑爾: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因為說到底,時間才能揭示答案。例如,元宇宙將為虛擬服裝的銷售帶來新的機會。《堡壘之夜》每年創造的收益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款游戲,并且幾乎所有的收益都來自于虛擬商品的銷售。
此外,這些收入實際上超過了歷史上許多最成功的時裝公司的服裝銷售額,如古馳(Gucci)和普拉達(Prada),以及音樂人蕾哈娜的時尚品牌芬蒂(Fenty)。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新的分類。元宇宙離將會有虛擬的建筑師,虛擬的老師,以及虛擬的表演者坐在家里表演一場舞臺劇或表演。
總的來說,我們相信元宇宙最終會到達幾乎每一個類別,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但我們還不確切地知道這將如何改變社會,如何改變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我之前提到的商業模式也可能被新的公司顛覆和取代,這是因為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如果未來是可預測的,我們就不會看到誰來領導的變化了。
界面新聞:現有的互聯網設施并不能完全實現大家期待的“元宇宙”體驗,你認為目前元宇宙面臨的技術阻礙有哪些?
馬修·鮑爾:是的,元宇宙面臨著許多技術難題。例如,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網絡基礎設施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元宇宙。事實上,即使是那些擁有高速網絡的人也經常很難在3D世界中玩電子游戲,因為數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加載。
而且元宇宙所需的計算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現有的計算能力。幾十年來,我們一直低估了我們所需要的計算能力。Oculus首席執行官約翰·卡曼說,20年前他會認為可以用現有的計算能力來構建元宇宙,但在2021年,他發現元宇宙實際上需要的算力遠比他想象的多得多,我們還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在沒有重大讓步、妥協和不足的情況下實現元宇宙。因此,我認為我們對計算能力的需求將遠遠超過我們目前的能力。
我們也在思考新的硬件,VR頭戴式設備和AR頭戴式設備不是元宇宙的硬性要求,就像觸摸屏不是移動設備的硬性要求。但就像觸摸屏,我們相信這些新的界面和設備對我們如何進入這個新世界、誰進入這個世界、為了什么進入這個世界都很重要。然而,我們目前還沒有技術來生產適合每個人的可穿戴設備。它有著很多要求,例如功能強大,有我們需要的傳感器,成本不高,續航足夠長,足夠輕,可以戴在頭上。馬克·扎克伯格曾說過,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技術問題,我們需要電池光學、傳感器和計算處理器等技術的進步來攻克這一難題,而這需要一段時間。
界面新聞:哪些元宇宙產品或Web3工具讓你印象深刻?
馬修·鮑爾:我認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元宇宙演示之一來自《微軟模擬飛行》。微軟飛行模擬器是整個世界的再現,它包括數萬億單獨渲染的建筑,數萬億單獨渲染的樹木,不是復制同一棵樹的速度,而是單獨的樹木,幾乎每一個道路建筑,學校和機場。當你體驗過后,你就會明白為什么我們現在談論元宇宙,因為它正在變為可能。當你使用一個高端的VR頭戴設備來體驗微軟飛行模擬器,這種體驗帶來的感覺非比尋常。但現在,大多數設備都無法運行《微軟飛行模擬》。但我們相信技術的發展速度,很快我們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區塊鏈與Web3
界面新聞:區塊鏈技術帶來了比特幣、以太坊、NFT、DAO等諸多新事物,也產生了投機與財富相關的市場泡沫,你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
馬修·鮑爾:關于區塊鏈,人們對它的評價好壞參半。
現在,這些區塊鏈網絡的使用成本太貴了。而且去中心化在效率方面存在問題,也會對權力分配和政府影響力產生影響,這一點很重要。但也有討論稱為什么區塊鏈可能是交互方面的重要系統,因為它允許用戶擁有他們可以帶到其他地方的虛擬商品,并為個人社區提供更多的工具來建立自己的企業,這對任何經濟的增長都是必不可少的。
界面新聞:以太坊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去中心化的計算平臺,人們正在將其建設成一個越來越復雜,同時也越來越有活力的生態,它會是元宇宙的雛形嗎?
馬修·鮑爾:我將元宇宙描述為第三代的虛擬網絡世界,但我不會將以太坊描述為元宇宙,它可能不是元宇宙的必要條件。但我們看到的是,以太坊可以通過向社區提供工具,讓他們更有效地協作、協調,并構建具有非凡價值和意義的業務、產品和體驗,從而將社區聚集在一起。這不是元宇宙,但它從根本上與元宇宙的增長聯系在一起,在這個整體觀察中,我們的時間、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精力、我們的關系、我們的幸福和我們的創造性成就的增長份額,以數字形式存在于數據庫中,而不僅僅是真實的世界。
界面新聞:NFT現在在全球都非常火熱,無聊猿成為一種全新的時尚潮牌,但它看起來和一張圖片并沒有什么區別。你如何看待NFT的出現與流行?
馬修·鮑爾:無聊猿所代表的是一個社區的成員資格,個人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以及團體擁有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這些都是由那些不擁有無聊猿但卻是其粉絲的大型社區所支持的,就像任何迪士尼或漫威的粉絲一樣。
除此之外,它還得到了那些希望加密貨幣生態系統蓬勃發展的人的支持,他們對新的創造者和新的純虛擬業務感到興奮,這就是重要的東西。無聊猿代表社區和共識,而不是個人形象。出于同樣的原因,我們可能會發現,無聊猿自己并沒有將自己局限在以加密貨幣為基礎的早期但最終不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重要的不是圖像,甚至不是NFT的技術。無聊猿代表著下一代互聯網背后的社區。
界面新聞:和元宇宙一起,“Web3” 也稱為當下最受關注的一個新概念,也被視為下一代的互聯網形態,元宇宙和Web3有什么區別?
馬修·鮑爾: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兩個概念,元宇宙和Web3.0,經常混合在一起,這是因為元宇宙被描述為互聯網的3D下一個版本。Web3.0被描述為互聯網的下一個去中心化版本。緊跟當前形勢的兩件事自然會交織在一起。但元宇宙是一個可互操作的3D虛擬世界網絡。Web3.0關注的是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元宇宙可能是由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驅動的。也許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是構建元宇宙的最佳方式,但它們是不同的思路。
中國與元宇宙
界面新聞:在《元宇宙改變一切》的序言中你寫到“中國可能是最有可能實現元宇宙的地方”,中國的元宇宙將會和西方世界的元宇宙有哪些不同?
馬修·鮑爾:中國和西方目前都沒有實現元宇宙,所以我們談論的是對未來的展望。西方面臨的挑戰是各國能否完全、廣泛地建立自由交互的元宇宙,因為這是一個需要承載數十億人交互的平臺。今天所有的西方公司、虛擬世界和應用程序都能具有互操作性嗎?而達到這點需要國家交流、合作和協議。而中國在社區力量和國家互操作性上做的更好。因此我的預期是中國的元宇宙將更全面,功能更強,它可能會來得更早。目前有很好的證據證明這一點,這不僅與不同的文化、政府和社區為導向的原則和組織相關,還與互聯網的狀態有關。在今天的中國,我們看到數字平臺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二維碼和移動支付在中國經濟里的中心位置,它們在中國的普及率要高得多。因此,中國通往更全面的元宇宙的道路既更短,也更近。
界面新聞:哪家中國公司最有可能占據元宇宙的核心位置?
馬修·鮑爾:我不知道答案,我想,因為未來很可能出現新公司的顯著增長,以及今天所有公司的命運的重大變化。心臟和核心的問題也略有不同。一個平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技術核心和核心是不同的問題,它們應該有不同的答案。但在2020年和2019年的時候,我經常被問到如今哪家公司最接近元宇宙。所有人都認為答案是或Epic Games、Roblox或Facebook,而我的答案總是騰訊。雖然Facebook已經將自己重新命名為Meta,并成為一個更大、更核心的元宇宙平臺,但我仍然認為騰訊更接近元宇宙。虛擬世界的范圍和責任范圍是非常大的。在數字經濟中,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支付平臺。當然,微信是現代社會的基礎技術。因此,我認為它比當今任何其他公司都更容易建立一個可互操作的體驗網絡,并培育一個新的計算平臺。
界面新聞:我們知道當下中國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正在持續中,這種競爭會延續到元宇宙空間里嗎?
馬修·鮑爾:每個國家都在向元宇宙邁進。我們看到迪拜的王儲最近宣布了他的計劃,要把迪拜建設成一個元宇宙的中心。歐盟正在非常迅速地從專注于Web2時代的立法向元宇宙發展。而在美國,人們越來越關注國內的虛擬化和計算模式的力量,也越來越依賴自己的技術,而不是從其他地方進口的技術,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
我不相信這個過程一定會產生競爭。但我們應該繼續期待中國的互聯網,中國的元宇宙將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互聯網分道揚鑣,就像美國的互聯網與歐盟的互聯網、東南亞的互聯網分道揚鑣一樣,其他許多市場,比如我所在的加拿大,正日益轉向歐洲版本的互聯網。因此,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全世界范圍內互聯網和元宇宙的差異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