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勇
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300073.SZ)上半年凈利翻番,但盈利空間受到壓縮。
8月29日,正極材料龍頭當升科技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91.13億元,同比增長204.92%;實現歸母凈利9.12億元,同比實現翻番。
當升科技為全球鋰電正極材料龍頭企業,主要分為鋰電材料和智能裝備兩大業務。鋰電材料業務的主要產品包括多元材料、鈷酸鋰等正極材料,以及多元前驅體等材料。
英大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三元正極材料市占率前三分別為容百科技(688005.SH)、天津巴莫、當升科技,分別為14%、12%、10%,各自市占率差距較小,未出現絕對領先的企業。
分產品來看,多元材料為當升科技貢獻收入81.3億元,約占九成;鈷酸鋰貢獻收入4.36億元,約占4.8%。
多元材料是指分子式中包含三種或三種以上過渡金屬及鋁等高價態金屬元素的鋰電正極材料,包括鎳鈷錳酸鋰(NCM)、鎳鈷鋁酸鋰(NCA)、鎳鈷錳鋁酸鋰(NCMA)等。
值得注意的是,當升科技上半年各產品毛利率均出現了下降。
其中,多元材料毛利率為18.42%,較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鈷酸鋰毛利率為13.04%,較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智能裝備毛利率為37.8%,同比下降2.29個百分點。
這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幅高于營收增幅,上游成本走高壓縮了其正極材料等業務的整體利潤空間。
半年報顯示,多元材料今年上半年均價為288.02元/kg,較去年全年158.41元/kg的均價上漲超八成。
與此同時,多元材料的上游原材料產品價格也大幅上漲。鋰、鈷、鎳、錳、鐵等金屬資源是鋰電池正極最主要的原材料,另還包括導電劑等輔材以及材料制造設備等。
僅從鋰鹽來看,上海鋼聯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市場價格分別為47.55萬元/噸和47.75萬元/噸,較去年底分別上漲71.35%和123.65%。
截至今年6月底,當升科技鋰電材料業務產能為2.5萬噸,上半年產量2.9萬噸,產能利用率為117.22%。當升科技對此表示,因為需求增加,部分產品采用外協模式。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當升科技二季度單噸正極材料的扣非凈利4萬/噸左右,環比大增50%以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主要受益于產品結構優化、國內外鈷價倒掛、供應鏈管理等因素。
該機構表示,當升科技三季度出貨主要受限電影響,但仍有望達到1.8萬噸以上,環比增加兩到三成,全年出貨量預計接近7.5萬噸。
半年報顯示,當升科技正在加快推進常州當升二期工程5萬噸高鎳多元材料,以及江蘇當升四期工程2萬噸小型鋰電正極材料的產能建設。
其中,常州當升二期工程已完成部分車間設備安裝及產線調試等相關工作,下半年開始逐步投入使用。江蘇當升四期工程已完成樁基施工及主要設備采購相關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基礎部分施工。
近一個月,共有四家機構給出評級,瑞銀證券、東吳證券、國信證券給出“買入”評級,民生證券給出“推薦”評級,并給出135元的目標股價,瑞銀證券給出155元目標價,分別高于目前股價65%和90%。
截至8月30日收盤,當升科技下跌1.8%,報收81.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