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硅料還在漲價,上半年多晶硅企業都“賺瘋了”。
以去年數據為準,國內前四大硅料上市公司分別為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科技(03800.HK)、大全能源(688303.SH)和新特能源(01799.HK)。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多晶硅產量約36.5萬噸。上述四家公司共生產多晶硅26.03萬噸,掌握著國內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根據各家公司披露的上半年數據,產量排名有所變化。
通威股份仍以10.73萬噸的產量居于首位;算上聯營公司3.23萬噸產量,協鑫科技以7.24萬噸的總產量位居第二。
協鑫科技自身徐州基地生產多晶硅4.01萬噸,其中,1.12萬噸為顆粒硅、2.89萬噸為棒狀多晶硅。
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分列三四名,上半年產量分別為6.67萬噸和4.62萬噸。

半年報中,通威股份未透露銷量具體數據;協鑫科技上半年銷量3.5萬噸(不含聯營公司數據)。大全能源上半年銷量多于產量1萬噸左右,也側面印證了硅料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通威股份目前擁有產能23萬噸。按照此前隆眾資訊對界面新聞提供的數據,年底通威股份的產能將達33萬噸。
協鑫科技計劃在年內達到36萬噸產能,其中顆粒硅26萬噸。今年以來,協鑫科技多個顆粒歸項目相繼投產,其徐州基地顆粒硅產能已進入“6萬噸時代”。同時,該公司樂山10萬噸級顆粒硅已于7月開始投產,內蒙古地區的兩個10萬噸級顆粒硅基地正在推進中。
如果上述項目推進順利,年底達產,協鑫科技或重回“全球硅王”地位。
相對于其他三家公司,大全能源目前產能較低,為10.5萬噸年產能。有業內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大全能源的業務單一,僅涉及多晶硅業務,所以資產質量較好,目前也在全力擴產中。
大全能源內蒙古包頭的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已經啟動建設,預計明年二季度建成。
大全能源在財報中稱,對今后光伏產品價格和硅料價格的走勢保持樂觀。該公司計劃下半年分段完成例行年度檢修,預計三季度硅料產量3.1萬-3.2萬噸,同時上調了全年產量預期至12.9萬-13.2萬噸。
7月,大全能源還宣布投資60億元,建設30萬噸/年工業硅和20萬噸/年有機硅,一期年產15萬噸工業硅項目預計明年三季度建成投產,屆時將實現包頭10萬噸多晶硅的100%原料供給。
從業績看,新特能源凈利同比增長幅度最大,達3.57倍。多晶硅板塊為該公司帶來103.6億元收入,占比約七成。
大全能源的業績全部來自于硅料,上半年凈利為163.4億元,同比上漲3.4倍,增幅排名四家企業第二。
通威股份凈利為122.24億元,同比增長約3.12倍,凈利規模排名第一,增幅排名第三。憑借“電池片老大”的市場份額和在農牧板塊的收入,該公司整體營收規模達603.39億元,超過其他三家總和。
協鑫科技上半年利潤增長不到兩倍,同比增速最小。該公司業務還包含硅片、電站等,光伏材料為協鑫帶來146.79億元收入。

四家硅料企業中,有兩家A股上市企業。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兩家港股企業均在回A進程中。新特能源進程較快,回A已獲受理,將登陸上交所主板;協鑫科技目標科創板,或于明年上半年登陸A股。
本周,硅料價格迎來年內第29次上漲。8月31日,硅業分會的數據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30.5萬-31.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0.72萬元/噸,周環比上漲0.39%;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30.3-30.8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0.51萬元/噸,周環比漲幅為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