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戴晶晶
在俄羅斯宣布“北溪一號”管道無限期關閉的兩日后,德國宣布了新的救助計劃以緩解國內的通脹問題,并提出向非天然氣發電企業征收暴利稅。
當地時間9月4日,德國執政聯盟三黨就新的一攬子救助計劃( Entlastungspaket )達成一致。這份計劃價值6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464億元),大幅增加了對德國民眾在住房、供暖、能源以及交通方面的福利補助。
這是德國今年以來推出的第三輪一攬子救助計劃,也是金額最大的一輪。三輪累計支出達到9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180億元)左右。
與英國此前推出的一攬子新福利計劃類似,德國最新的救助計劃將由能源企業上繳的暴利稅買單。由于德國并無直接從高油價中受益的油氣生產商,政府將目光投向了國內的發電部門。
在當天發布的會議文件中,德政府指出,目前歐洲電價由最為昂貴的燃氣發電廠來決定,但大部分使用可再生能源、煤炭或核能進行發電的電廠,生產成本基本保持不變,它們正在產生巨大的利潤。
今年以來,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流量大幅削減,疊加夏季多輪熱浪與嚴峻的干旱,已多次將歐洲的天然氣價和電價推向歷史新高。
“政府將對非天然氣發電的能源生產商設置利潤上限。”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當地時間9月4日表示,暴利稅的收入將用來降低天然氣、石油和煤炭在終端消費者端的價格。
作為自由民主黨領袖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此前一直反對向能源企業征收暴利稅,但他于9月4日也表示了對該政策的支持,并稱此暴利稅將帶來“數百億歐元的收入”。

根據當天公布的一攬子救助措施,德國將增加社會福利,包括向200萬人提供住房補貼與配套的供暖費用,以及增加兒童津貼與交通補助;從12月1日起,養老金領取者將獲得300歐元的能源補貼,學生和技術學校學生可獲得200歐元。
此外,德國還將上調二氧化碳稅收價格的計劃,推遲一年至2024年。
盡管歐洲對即將到來的嚴冬嚴陣以待,但“能源凜冬”似乎已先一步而至。
歐洲天然氣總庫存(AGSI+)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9月3日,德國的天然氣儲存設施的填充率達到了85.55%,歐盟整體水平達到了81.55%,均已提前實現了此前的填充目標。
據路透社報道, 聯邦能源監管機構負責人克勞斯·穆勒?????在8月29日表示,德國在填充其天然氣存儲設施方面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進展,但這不足以讓該國度過冬季。
“存儲設施只是作為緩沖,還需要來自比利時、荷蘭、挪威和法國的天然氣。 ”穆勒稱,如果“北溪一號”至少有20%的產能可恢復,將有助于德國確保供應。
“北溪一號”是一條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道,由北溪公司建造并運營。2021年,俄羅斯向歐盟總計出口了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北溪一號”的運輸量占比接近四成。
9月2日深夜,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發布聲明稱,此前停運三天進行檢修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因技術故障繼續關閉。
俄氣稱,只有在排除了所有操作問題的情況下,該管道才能重啟。這一表述被市場認為,“北溪一號”已進入無限期停運狀態。
大宗商品市場咨詢機構ICIS的歐洲天然氣首席分析師Tom Marzec-Manser表示,“北溪一號”天然氣管道的關閉,進一步減少了俄羅斯的整體管道流量,將使今年冬天平衡供需變得更加困難,也更加昂貴。
當地時間9月5日, 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TTF天然氣即月期貨合價開盤即飆漲逾30%,達到290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20元/立方米)。
在天然氣價格的影響下,德國2023年交付的基本負載電力期貨價上漲24%,至620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4.3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