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史上第二只“千元股”禾邁股份(688032.SH)的股價又創新高了。
截至9月7日收盤,禾邁股份每股股價報收1231.2元,上漲1.45%,盤中一度突破1300元。去年底才上市的禾邁股份,已成為A股上僅次于貴州茅臺(600519.SH)的第二貴股票。
禾邁股份成立于2012年,身處光伏逆變器賽道。光伏產業鏈中,除了最重要的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環節外,逆變器也是最受關注的產品之一。
逆變器是光伏下游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有“電能之橋”之稱。它連接光伏系統與電網,可將太陽能板產生的可變直流電壓,轉換為市電頻率交流電,是確保光伏電站長期可靠運行和提升項目投資回報的關鍵,其成本在國內光伏系統中占3%-5%左右。
受益于光伏和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逆變器企業在近年迎來了更多關注度,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登陸資本市場。
當前中國光伏逆變器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地位如何?半年報披露已告一段落,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怎樣?這一賽道未來景氣度如何?新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值得期待嗎?
中國企業獨占第一梯隊
當前有關全球逆變器出貨量較為權威的排名,分別來自調研機構IHS Markit和Wood Mackenzie。
這兩家機構對2021年全球逆變器廠商出貨量的排名,前十名企業的位次有所差異,相同的是均有六家中國企業上榜,且前四名被中國企業包攬。
兩份榜單最大的差異點在于第一名的歸屬。在IHS Markit的排名中,陽光電源(300274.SZ)超越華為升至榜首;在Wood Mackenzie排名中,華為則繼續守住第一的位置。
IHS Markit的2021年榜單中,中國企業歷史上首次包攬了前四名。第三、四名分別為古瑞瓦特和錦浪科技(300763.SZ)。
Wood Mackenzie的排名中,第三、四名則為錦浪科技和古瑞瓦特。第五位也是中國企業,為固德威。
2014-2020年,華為、陽光電源和德國老牌逆變器企業SMA曾穩居全球行業前三,市場占有率穩定在40%-50%。今年,SMA排名直接掉到第二梯隊位置。
兩份榜單7-10名的排名位置一致,第八名為中國企業上能電氣(300827.SZ)。


Wood Mackenzie表示,2021年全球前十名光伏逆變器供應商占據了82%的市場份額,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
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受益于歐洲、印度和拉丁美洲市場的增長,出貨量同比增長22%。
Wood Mackenzie指出,華為、陽光電源連續七年領跑。其中,華為市場份額在2021年穩定在23%,陽光電源從2020年的約19%增長到約21%,古瑞瓦特市場份額約7%,取代了下滑至第六位的SMA;前三名企業控制了全球光伏逆變器一半以上的市場。
上市公司業績分化
上述主要中國逆變器企業中,除華為未上市、古瑞瓦特正在港股IPO階段外,其余均為A股上市公司。
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中國主要的逆變器上市公司還包括德業股份(605117.SH)、禾邁股份、昱能科技(688348.SH)等。
從營收和凈利規模看,陽光電源處于絕對領先位置。該公司上半年營收為錦浪科技的五倍以上,凈利潤也在其兩倍以上。

固德威和上能電氣則在上半年遭遇了凈利下滑。
固德威將業績下滑歸咎為公司經營及行業共性因素影響。固德威稱,其上半年經營規模擴大,員工人數增加,另新設智慧能源事業部、光電建材事業部,各項日常經營開支增加,且新設事業部尚未同比產生收入。
同時,因受缺芯及硅料漲價影響,固德威加大了半導體、組件備貨,現金流量凈額下滑178.32%,至-0.35億元。
華泰證券研報表示,上能電氣上半年受交付節奏影響,凈利潤承壓。該公司當前產能處于放量階段,毛利率受上游原料價格影響。
凈利增長幅度最為明顯的三家企業,均和微型逆變器相關。
上述七家上市公司中,昱能科技凈利增長幅度超2.5倍,增速最快;禾邁股份次之,凈利同比增長1.6倍;德業股份的凈利也實現翻倍。
德業股份原主營空調、除濕機等,現主營業務包括家電和光伏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