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治邦
因涉免稅概念,中百集團(000759.SZ)在9月13日一開盤便早早封上漲停板,無視了前一日晚間關于免稅資質獲批具有不確定性的提示性公告。
根據9月12日晚間的公告,公司于2020年7月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報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但免稅商品經營資質屬于國家特許經營資質,公司最終能否獲得該資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如有新的進展公司將按照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及時予以披露。
根據中百集團的自我介紹,公司是以商業零售為主業的大型連鎖企業,公司擁有綜合超市、社區超市、24H 便利店、購物中心、電器專賣、智慧物流、食品工廠、零售科技、塑料制品生產等多種業態。公司網點數量和經營規模位居湖北市場企業前列。
上述信息來看,中百集團為一家區域性的商業連鎖公司,公司與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武商集團(000501.SZ)同屬于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從股權結構來看,公司被“永輝”、“新光”等產業資本看中,并曾遭上述資本舉牌。
不過,從中百集團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自疫情以來盈利能力每況愈下。公司2021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為123.31億元、-2248.27萬元,分別較上年同期的增減幅度為-6.08%、-152.13%,扣非凈利潤虧損更是高達-1.04億元。在2022上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有繼續下行的趨勢,凈利潤為-3966.28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
中百集團2020年7月23日晚間的一則公告顯示,為優化公司業務結構,進一步拓展業務范疇,增強公司競爭力,公司于2020年7月23日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報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相關工作尚處于申請初期階段,公司沒有就免稅品經營事項與任何客戶或合作方進行商業洽談或簽署任何合同或協議。免稅商品經營資質屬于國家特許經營資質,公司最終能否獲得該資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主營業務仍為有稅商品的零售業務,短期內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上述信息來看,中百集團遞交免稅品經營資質已過去兩年,但是仍未有最新進展。從市場反饋來看,中百集團被當做了免稅概念及新零售的龍頭概念股來炒作,截止9月13日收盤,已走出了連續三個漲停板。
9月9日的龍虎榜數據顯示,國泰君安三亞迎賓路證券營業部、華鑫證券上海莘莊證券營業部、華鑫證券上海嘉定棋盤路證券營業部、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等游資席位進入買入前五名名單,而未有賣出金額超千萬元的營業部席位。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百集團的連續漲停,同樣也帶動了國光連鎖(605188.SH)、人人樂(002336.SZ) 等區域性商業連鎖上市公司的漲停。
回到中百集團的經營基本面,公司在盈利能力不振的情況下,也順勢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公司在股價異動公告中指出,
自提示性公告披露以來,公司正在積極研究本次激勵計劃具體激勵對象名單、人數、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業績考核指標等事項,具體方案尚需公司董事會審議、湖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股東大會審議,能否順利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
一方面是盈利能力欠佳,另一方面是二級市場的瘋狂炒作,但炒作的邏輯之一“免稅資質的申請”卻在兩年中未有進展。界面新聞記者就上述中百集團證券部,但電話一直未有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