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2022年9月15日,《關于進一步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公布,第二批共17條支持政策正式出爐。
2020年至今,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作為我國打破行政壁壘,共同探索跨區域行政管理的“試驗田”,已累計形成88項制度創新成果,推進了100多個重點項目,面向全國發文復制推廣了38項示范區制度成果。
據悉,第二批支持政策主要涵蓋科技創新賦能、存量資產盤活、碳普惠聯建試點、國土空間利用、營商環境優化、教育協同發展、人才合理流動、執法司法協同、警務服務通辦、探索共富路徑等十個方面。
第二批政策中,仍然以支持科技創新為主要方向,提出要由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以“一區多園”模式建設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并在此基礎上聯合申報創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加快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示范區內建設布局。
投融資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示范區開展部分重點存量基礎設施項目聯合運營,積極爭取在交通、水利、生態環保、倉儲物流、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旅游等基礎設施領域發行REITs產品;鼓勵在示范區內合作組建運營管理公司,以資本為紐帶打造跨區域項目運營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長三角REITs培育中心”。
作為生態綠色共建的標桿地區,這次的《若干政策措施》還提出,推動碳普惠規則共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項目互認,借助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既有基礎設施,共建長三角碳普惠交易平臺。
示范區理事會秘書長、執委會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在做相關解讀時表示,推動長三角碳普惠機制聯建工作在示范區先行先試,不僅與示范區生態綠色的定位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將以點帶面,探索以示范區為載體推動碳普惠規則共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項目互認,并逐步擴大聯建范圍,最終打造“規則共建、標準統一”的長三角區域碳普惠體系。
人才合理流動,是過去兩年間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重點工作之一,此次公布的17條政策再次提出要“鼓勵各類人才在示范區內合理流動”。
具體舉措包括,長三角區域的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在示范區內享受大專、本科學歷同等待遇,在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等方面與同等學力人員相同對待。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時,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可分別按照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申報評審相應專業職稱。
跨境電商是示范區外貿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此次公布的17條政策提出,要持續優化完善跨境電商出口轉關模式,逐步擴大跨境電商出口轉關試點范圍;打通跨境電商商品轉關通道,實現屬地清關、轉關運輸、口岸出境,推動示范區跨境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上海海關副關長葉建表示,上海海關、南京海關、杭州海關共同探索試點跨境電商出口轉關業務,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程度,助力企業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優化運營模式,降低物流成本和運維成本,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二批政策已經出爐,接下來,兩省一市將如何落地?
對此,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回應,上海將加快推進滬蘇湖、滬蘇嘉城際、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更加便利聯通長三角。加快推進長三角數字干線、西岑科創中心等功能性項目建設,促進青浦與長三角地區在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深入合作。同時,鼓勵示范區青浦片區開展制度創新探索,進一步加大資源要素和體制機制保障的力度。
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凌鳴表示,江蘇將緊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謀劃招引儲備一批前瞻性項目,推動示范區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建設成果,不斷提升示范區建設的集聚度和顯示度。
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則向媒體指出,浙江將加強示范區共同富裕與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工作的聯動推進、經驗做法的互學互鑒,共同打造六大跨省域共同富裕范例;推進示范區公共數據“無差別”共享合作,謀劃建設一批多跨協同應用場景,探索政策落地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