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專訪吉田修一: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溫柔 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吉田修一: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溫柔 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

所有的悲歡離合,按照吉田修一的說法,反映的無非是兩個字——人心。

日本作家吉田修一。來源:網絡

當吉田修一的照片出現在講臺背后的大屏幕上時,后排的女生驚呼:“哇,好帥!”這是發生在17日下午,離日本作家吉田修一和編劇史航的文學對談開始前15分鐘的事情,此時的思南文學之家一樓大廳已經人滿為患。

這位現年48歲的作家顯然在中國也有不少書迷,在現場Q&A環節,一位年輕女孩在問問題之前忍不住對臺上微笑注視著自己的偶像大喊:“だいすき(好喜歡你)!”

這場文學對談的標題是:“從《惡人》到《怒》,又溫柔又冷酷的日本文壇跨界天才吉田修一。”如果說冷酷指的是他筆下的文學世界,那么吉田修一本人給人的感覺則是溫柔的。他身材清瘦高挑,戴著眼鏡,五官清澈,講話的聲音很柔和,但被問到難以回答或有趣的問題時表情和肢體語言又會很生動,驚訝時尾音拖得長長的,帶著日語特有的可愛。

吉田修一近照。

所以在見到吉田修一本人之后,那種對“天才小說家”的敬畏之情不覺地消弭了幾分。但即使如此,他的文學成就依然令人驚嘆:1997年,吉田以《最后的兒子》獲文學界新人獎,那時他29歲。2002年,他以《同棲生活》或第15屆山本周五郎獎,并以《公園生活》獲第127屆芥川獎。2007年,他在《朝日新聞》連載《惡人》,這部作品獲得了61屆每日出版文化獎和第34屆大佛次郎獎。2010年,《橫道世之介》獲第23屆柴田煉三郎獎。

這位拿獎拿到手軟的作家還因其作品天然的畫面感和劇本氣質屢屢與影視制作公司合作,其作品改編的作品包括妻夫木聰主演的《惡人》、高良健吾主演的《橫道世之介》、藤原龍也主演的《同棲生活》、真木陽子主演的《再見溪谷》等。

眾多評論家認為吉田修一是一位在純文學與通俗文學領域均有所建樹的“跨界作家”,而對普通讀者來說,他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于對生活韻律的細膩把握和樸實文字下暗藏的人性拷問。在豆瓣上,一位讀者是這樣評論的:

他寫了很多小說。產量高,作品多;語氣很淺,思考很深;敘述低溫,情感燙人;有些讀起來像水推沙,有些則回味悠長。日系作家素來沒有很多可以拿來當金句摘抄的妙語,但拿捏情感脈搏,又出奇地恰到好處。吉田修一敘述平實,少炫技和賣弄,無論是近幾年的“熟”后之作,還是早些年的“將熟未熟”之作,強烈的表達欲訴諸筆端,仍是平鋪直敘。只是揭開靜如止水的表層,是深不見底的旋渦。所有貌似完美的情感與關系,都危如累卵。從《最后的兒子》到《公園生活》,從《星期天們》到《日向》,從《同棲生活》到《惡人》,到《怒》,他總在寫現代人之間虛假、脆弱、如履薄冰的關系平衡。”

因為文字與日常生活貼得近,對于作品的疑問很輕易地會蔓延到對作者本人的好奇上。在文學對談上,史航問了吉田修一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否是個經常信任別人或敏感的人、和年輕時的自己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如何看待“相見恨晚”、如果不是作家會做什么工作……令人略覺遺憾的是,盡管這位作家彬彬有禮地回答了所有問題,但似乎并不能讓我們對他的作品有茅塞頓開之感。

“我從來不會把真實的生活或真實的想法寫進作品,”在接受界面文化的專訪時吉田修一說,“但畢竟是我在寫作,我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從我的身體里流入文章。”

所以雖然我們難以在吉田修一的作品中找到作者本人的真實對照,但他的經歷和思考仍在小說中影影綽綽地顯現:《同棲生活》中,良介父親勸良介在東京多認識人的情節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而在《怒》中,小宮山泉在臺風過去后看電視不滿于新聞中只報道東京的情況卻對受災更嚴重的沖繩只字不提,則反映了他對沖繩因政治社會原因在日本主流社會缺乏話語權的思考。

但至少我們能夠了解到的是,他對川端康成的喜愛塑造了他的寫作風格:“他的寫作風格就是用比較平實的語言傳達一種特別的感動,我也想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不會堆砌特別華麗的辭藻。”

對于“跨界天才”這個說法,吉田修一表示自己從出道伊始就是以純文學寫作者自居,但為了讓更多的人讀自己的書,會有意識地用通俗文學的寫法來吸引讀者。但對于寫作的“初心”,吉田修一表示自己一直在堅持著:“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

此次世紀文景同時出版了《同棲生活》和《怒》。這兩部寫作時間相隔12年的作品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照。同樣是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不同的是前者對維系人際關系持冷漠態度,后者則強調了信任的重要性;前者探討了一對多的人際關系危機,后者反思了如何建立與“最重要的那個人”的聯結;前者以散淡開頭驚悚結尾,后者以兇案開啟卻在結局顯露溫情;在前者中,網絡聊天室還是一個新奇事物,而在后者中,智能手機和Twitter已經司空見慣。

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吉田修一塑造了一場場生活抉擇——洞悉現代人的生存困局是他在作品中一再奏響的母題,但他在此之中并無道德對錯的評判,亦無價值取向的預設。在時間的滾滾洪流之中,人們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

而所有的悲歡離合,按照吉田修一的說法,反映的無非是兩個字——人心。

我追求的是用平實的句子給人帶來更大的感動

界面文化:你和史航的對談中說你最喜歡的日本小說家是川端康成。你會從他的作品中獲取靈感嗎?

吉田修一:我覺得川端康成的文章是一個比較好的文章形式,會想朝那個方向努力,朝著那個感覺去寫自己的文章。沒有說具體得到什么靈感,就是喜歡那種文體,自己就會試著寫出感覺相近的文體。

界面文化:有沒有比較喜歡的外國作家?

吉田修一:費爾南多·佩索阿。

界面文化:史航問了你很多問題,似乎一直想知道你是怎樣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寫作中去的。你會刻意在作品中流露出真實的自我嗎、或者你認為寫作就是寫作,生活就是生活?

吉田修一:我從來不會把真實的生活或真實的想法寫進作品。但畢竟是我在寫作,我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從我的身體里流入文章。會有一個內在的影響。

界面文化:你的作品雖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文字是樸實平淡的。這種克制的寫作風格和引人深思的內容之間的反差是你的刻意設計嗎?

吉田修一:確實聽你這么說我覺得挺開心的。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川端康成,他的寫作風格就是用比較平實的語言傳達一種特別的感動。我也想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不會堆砌特別華麗的辭藻,但是也不是說精彩的句子就是不好的,那樣也很不錯,但我追求的是用平實的句子給人帶來更大的感動。所以我的寫作方式就是這樣的。能讓你這樣覺得我也覺得非常開心。

界面文化:回想從199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最后的兒子》一直到2014年發表的《怒》,你覺得自己的寫作理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吉田修一:打個比方,我出道的時候寫作可能就寫坐在這張桌前的4個人,但現在寫的話就會寫整個咖啡館所有的人。可能就是小說的范圍會變得更廣,不管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已經不是之前那樣狹窄了。

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心到底是什么

界面文化:許多評論家認為你是在純文學和大眾文學均有所建樹的“跨界作家”。而在西方讀者的心目中,你的小說被歸類為“犯罪小說”(crime fiction)。你是如何看待文學類型這件事的?超越某種特定的文學類型范式是否是你一直以來的目標?

吉田修一:我自己本身從出道開始就是寫純文學的。我認為純文學就是研究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我想寫的也一直是人。但我想要更多的人來看我的書,要有更多的讀者的話,我就想是否可以用娛樂性更強的手法,可不可以用一種讓別人讀起來更容易的方式來讓更多的人關注純文學。這個可以說是你所說的“超越某種特定的文學類型范式”。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

可能在歐美市場這是一種銷售策略,會把我的小說定義為犯罪小說,我也知道這個情況,這可能是一種促進銷量的銷售策略,我沒有覺得特別不開心,覺得這樣也挺好。

界面文化:沒有覺得不開心嗎?這樣感覺作品的范圍不是縮小了嗎?

吉田修一:沒有特別覺得不開心啊。因為要在那個國家賣嘛,所以……那個感情比較微妙,不知道是開心好還是不開心好,最開始是嚇了一跳啦(笑)。雖然銷售策略不一樣,或者作品在別的國家會被翻譯成不同的書名,但其實內容是沒有改變的,如果因此能夠被更多的人讀到的話也是一件挺開心的事情。

界面文化:我們看到《同棲生活》的是由五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故事組成的,在不同的人物、立場之間切換實際上體現在你的很多作品中。通過這樣的寫作手法你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吉田修一:同一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站在你的角度來看,我是怎么想的,站在我的角度來看,所以就會形成《同棲生活》中五個人會有五個第一人稱。我是想通過不同的視野來看待同一件事情,就會有第一人稱的轉換。

我剛出道的時候視野比較小,所以寫作會凝聚在幾個人身上。但現在我的視野變得更廣了,我想要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情,分析同一個人物。

界面文化:你的寫作是否受到了“私小說”這種小說流派的影響?

吉田修一:我比較喜歡看以前的人寫的私小說,但我的小說和私小說是完全的兩個極端,因為我完全不會寫自己的事情。小說里面也完全沒有私小說的部分。

界面文化:你提到你希望更多的人來讀自己的作品,那你會在意讀者的反饋嗎?這會影響到你的寫作嗎?

吉田修一:打個比方,我這次寫了部小說,讀者是這樣感覺的,我也知道讀者是這樣感覺的,這種感覺對我的下一部小說會有影響嗎?這個是沒有的。但是我也會去亞馬遜上看讀者評論,看別人給自己一顆星還是五顆星(笑)。我也知道有一些作家是完全不看這些的,其實正是這樣的作家反而非常在意讀者評論。我就不那么在意了,所以我會去看。

寫作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是為了一個人寫作,我會想,會有一個人來看我的小說,我想著我是為了一個人而寫,是以這樣的假設寫作的。

由《怒》改編的電影即將于9月在日本上映。

即便是寫罪犯,我想的也不是要寫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

界面文化:人性的惡和善在你的作品中往往同時呈現,你是如何理解人性的這兩個部分的?

吉田修一:再怎么壞的人也會有好的一面,再怎么看上去完美的人也會有不光彩的一面。我是這樣看待人的,所以寫出來的小說會有這樣的平衡,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說不定是因為我自己的思想就是人就是這樣的,所以寫出來的小說會呈現這樣的平衡。

界面文化:此前的采訪中你說過自己的寫作順序是先確定地點、在確立人物,然后是故事。在《怒》中的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東京、千葉、沖繩。這三個地點的選擇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吉田修一:我是想寫三個在氣氛和風景都完全不同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東京了,這是一座大城市,和北京上海差不多,然后要寫一個和東京不一樣的地方的話,雖然千葉和東京離得很近,但它是一座漁港,跟中國比較的話可能就是江浙和上海的感覺——離得很近但完全不同。我就是想寫出完全不同的地點的感覺。還有一個地方就是沖繩了,沖繩跟上述兩個地點就更不同了。為了要突出三個有特色的地方,就選擇了這三座城市。

界面文化:我注意到你在《怒》中通過小宮山泉的視角流露出對東京以首都的姿態占據大眾媒體焦點的不滿。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個場景?

吉田修一:我是想通過小宮山泉看臺風新聞的場景表現現在在沖繩也會有美軍基地的問題。因為一系列的社會和政治原因,沖繩有很多新聞和東京相比都沒有被廣泛傳播出去,大家關注的都是東京這樣的大城市。沖繩發生了什么,消息傳播的速度就沒有那么快了。我是想通過寫臺風這個事情表達這樣的一種現象。

界面文化:在《怒》中,憤怒有很多種形式。有些可以看到理由,有些則似乎毫無指向。在小說的開頭和接近尾聲的地方,我們都看到犯人書寫的“怒”字,但這個最直接表達憤怒之情的角色卻在沒有表達動機之前就死亡了。為什么你覺得這是最接近真相的安排?

吉田修一:在小說中我刪除的部分是關于犯人山神的敘述,寫的時候里面引用了五六個人,認識山神的一些人包括親人和朋友,從他們眼中看山神是怎樣的人。其實之前刪除的部分也沒有確定地告訴讀者為什么犯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只是給了讀者一個暗示。出單行本的時候我想讓讀者和書中人一樣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懷疑或相信身邊的人。讓讀者能夠切身體會到書中角色面臨的困境。

界面文化:那犯人的心情就無所謂了嗎?讀者只看到他身邊的人的心情,那犯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吉田修一:其實我也不知道犯人是怎么想的。

界面文化:《同棲生活》和《怒》的主旨都是討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不同的是《同棲生活》對如何建立人的聯結這件事持冷漠的態度,而《怒》則強調了信任的重要性。你如何解釋這兩部小說中呈現的理解人際關系的對立立場?

吉田修一:如果是比較《同棲生活》和《怒》,因為《同棲生活》中的角色是想要努力維護一個五個人的平衡,要讓五個人和諧相處下去。對于這種多人的人際關系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做出太多努力,所以寫作時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但《怒》中的人際關系是一對一的,是我和我深愛的人的關系。我已經找到我愛的人了,那我需要積極地去維護一個良好的關系,我要怎么去做。所以一個人和眾人的人際關系與一個人和重要之人的人際關系是有區別的。

界面文化:所以小范圍的關系會更重要是嗎?

吉田修一:只要對你最重要的人好就可以了。如果是年輕的時候大家會覺得要和每個人都搞好關系,但其實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溫柔的話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

界面文化:這是日本人的普遍心態嗎?

吉田修一:Yeah…?也不是普遍的啦。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我的想法很奇特。

界面文化:你是否會對自己筆下的人物的選擇有價值判斷?因為很多評論認為你的小說是對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疏離的反思?

吉田修一:我不會有絕對的價值判斷,覺得這個是壞的,這個是好的。即便是寫罪犯,我想的也不是要寫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沒有這種想法。我寫的只是一個人而已。

界面文化:從《同棲生活》到《怒》,這兩部小說的寫作時間相隔了十多年。在此期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在《同棲生活》中網絡聊天室還是一個比較新奇的事物,但《怒》已經處于智能手機、Facebook和Twitter的時代了。你在小說中是如何看待技術進步和人際關系之間的聯系的?

吉田修一:要比較這兩部小說確實比較有意思。其實互聯網是個好的發展方向吧,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通過網絡很輕易地遇到外國朋友,這是個比較好的發展。對于人際關系來說是個好事。

界面文化:盡管人們能夠在網絡世界以匿名方式與別人相處,但諷刺的是在現實世界——至少在《怒》這部小說中——匿名反而成為人們被懷疑的理由。沒有保險、不能去醫院、身世不明、工作經歷被偽造,都是切斷個人與社會聯結的表象,而這也映襯出大家心目中的“惡人”形象。你想要通過這個傳達什么信息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人際距離?

吉田修一:嗯……被你這樣一說好像是哎。我會把這個問題帶回去好好思考的。

界面文化:寫劇本和寫小說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原著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是否會覺得影視作品中遺失了很多原著中的東西?

吉田修一:小說被拍攝成電影對我來說我得到的東西更多,我覺得作為作家,筆下的人物能夠真實地再現在眼前的經歷是非常難得的。并不是所有的作家的小說都能電影化。如果看到自己筆下的人物能夠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這樣的經驗也會給我之后的創作帶來很好的影響。

寫小說和寫劇本的感覺完全不同。寫小說是一對一的關系,只是寫給一個讀者。但寫劇本(《惡人》)的話我是和李相日導演一起寫的,覺得寫劇本其實可以有更多人參與的原因是你是要給很多觀眾來看的,這是一個多人對多人的東西。這和寫小說是非常不一樣的。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吉田修一: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溫柔 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

所有的悲歡離合,按照吉田修一的說法,反映的無非是兩個字——人心。

日本作家吉田修一。來源:網絡

當吉田修一的照片出現在講臺背后的大屏幕上時,后排的女生驚呼:“哇,好帥!”這是發生在17日下午,離日本作家吉田修一和編劇史航的文學對談開始前15分鐘的事情,此時的思南文學之家一樓大廳已經人滿為患。

這位現年48歲的作家顯然在中國也有不少書迷,在現場Q&A環節,一位年輕女孩在問問題之前忍不住對臺上微笑注視著自己的偶像大喊:“だいすき(好喜歡你)!”

這場文學對談的標題是:“從《惡人》到《怒》,又溫柔又冷酷的日本文壇跨界天才吉田修一。”如果說冷酷指的是他筆下的文學世界,那么吉田修一本人給人的感覺則是溫柔的。他身材清瘦高挑,戴著眼鏡,五官清澈,講話的聲音很柔和,但被問到難以回答或有趣的問題時表情和肢體語言又會很生動,驚訝時尾音拖得長長的,帶著日語特有的可愛。

吉田修一近照。

所以在見到吉田修一本人之后,那種對“天才小說家”的敬畏之情不覺地消弭了幾分。但即使如此,他的文學成就依然令人驚嘆:1997年,吉田以《最后的兒子》獲文學界新人獎,那時他29歲。2002年,他以《同棲生活》或第15屆山本周五郎獎,并以《公園生活》獲第127屆芥川獎。2007年,他在《朝日新聞》連載《惡人》,這部作品獲得了61屆每日出版文化獎和第34屆大佛次郎獎。2010年,《橫道世之介》獲第23屆柴田煉三郎獎。

這位拿獎拿到手軟的作家還因其作品天然的畫面感和劇本氣質屢屢與影視制作公司合作,其作品改編的作品包括妻夫木聰主演的《惡人》、高良健吾主演的《橫道世之介》、藤原龍也主演的《同棲生活》、真木陽子主演的《再見溪谷》等。

眾多評論家認為吉田修一是一位在純文學與通俗文學領域均有所建樹的“跨界作家”,而對普通讀者來說,他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在于對生活韻律的細膩把握和樸實文字下暗藏的人性拷問。在豆瓣上,一位讀者是這樣評論的:

他寫了很多小說。產量高,作品多;語氣很淺,思考很深;敘述低溫,情感燙人;有些讀起來像水推沙,有些則回味悠長。日系作家素來沒有很多可以拿來當金句摘抄的妙語,但拿捏情感脈搏,又出奇地恰到好處。吉田修一敘述平實,少炫技和賣弄,無論是近幾年的“熟”后之作,還是早些年的“將熟未熟”之作,強烈的表達欲訴諸筆端,仍是平鋪直敘。只是揭開靜如止水的表層,是深不見底的旋渦。所有貌似完美的情感與關系,都危如累卵。從《最后的兒子》到《公園生活》,從《星期天們》到《日向》,從《同棲生活》到《惡人》,到《怒》,他總在寫現代人之間虛假、脆弱、如履薄冰的關系平衡。”

因為文字與日常生活貼得近,對于作品的疑問很輕易地會蔓延到對作者本人的好奇上。在文學對談上,史航問了吉田修一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否是個經常信任別人或敏感的人、和年輕時的自己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如何看待“相見恨晚”、如果不是作家會做什么工作……令人略覺遺憾的是,盡管這位作家彬彬有禮地回答了所有問題,但似乎并不能讓我們對他的作品有茅塞頓開之感。

“我從來不會把真實的生活或真實的想法寫進作品,”在接受界面文化的專訪時吉田修一說,“但畢竟是我在寫作,我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從我的身體里流入文章。”

所以雖然我們難以在吉田修一的作品中找到作者本人的真實對照,但他的經歷和思考仍在小說中影影綽綽地顯現:《同棲生活》中,良介父親勸良介在東京多認識人的情節是他本人的親身經歷;而在《怒》中,小宮山泉在臺風過去后看電視不滿于新聞中只報道東京的情況卻對受災更嚴重的沖繩只字不提,則反映了他對沖繩因政治社會原因在日本主流社會缺乏話語權的思考。

但至少我們能夠了解到的是,他對川端康成的喜愛塑造了他的寫作風格:“他的寫作風格就是用比較平實的語言傳達一種特別的感動,我也想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不會堆砌特別華麗的辭藻。”

對于“跨界天才”這個說法,吉田修一表示自己從出道伊始就是以純文學寫作者自居,但為了讓更多的人讀自己的書,會有意識地用通俗文學的寫法來吸引讀者。但對于寫作的“初心”,吉田修一表示自己一直在堅持著:“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

此次世紀文景同時出版了《同棲生活》和《怒》。這兩部寫作時間相隔12年的作品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照。同樣是探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不同的是前者對維系人際關系持冷漠態度,后者則強調了信任的重要性;前者探討了一對多的人際關系危機,后者反思了如何建立與“最重要的那個人”的聯結;前者以散淡開頭驚悚結尾,后者以兇案開啟卻在結局顯露溫情;在前者中,網絡聊天室還是一個新奇事物,而在后者中,智能手機和Twitter已經司空見慣。

在不同的時空、場景中,吉田修一塑造了一場場生活抉擇——洞悉現代人的生存困局是他在作品中一再奏響的母題,但他在此之中并無道德對錯的評判,亦無價值取向的預設。在時間的滾滾洪流之中,人們上演了一幕幕悲歡離合。

而所有的悲歡離合,按照吉田修一的說法,反映的無非是兩個字——人心。

我追求的是用平實的句子給人帶來更大的感動

界面文化:你和史航的對談中說你最喜歡的日本小說家是川端康成。你會從他的作品中獲取靈感嗎?

吉田修一:我覺得川端康成的文章是一個比較好的文章形式,會想朝那個方向努力,朝著那個感覺去寫自己的文章。沒有說具體得到什么靈感,就是喜歡那種文體,自己就會試著寫出感覺相近的文體。

界面文化:有沒有比較喜歡的外國作家?

吉田修一:費爾南多·佩索阿。

界面文化:史航問了你很多問題,似乎一直想知道你是怎樣把自己的生活經歷融入到寫作中去的。你會刻意在作品中流露出真實的自我嗎、或者你認為寫作就是寫作,生活就是生活?

吉田修一:我從來不會把真實的生活或真實的想法寫進作品。但畢竟是我在寫作,我自己生活中的經歷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從我的身體里流入文章。會有一個內在的影響。

界面文化:你的作品雖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文字是樸實平淡的。這種克制的寫作風格和引人深思的內容之間的反差是你的刻意設計嗎?

吉田修一:確實聽你這么說我覺得挺開心的。我本來就比較喜歡川端康成,他的寫作風格就是用比較平實的語言傳達一種特別的感動。我也想朝這個方向發展,所以不會堆砌特別華麗的辭藻,但是也不是說精彩的句子就是不好的,那樣也很不錯,但我追求的是用平實的句子給人帶來更大的感動。所以我的寫作方式就是這樣的。能讓你這樣覺得我也覺得非常開心。

界面文化:回想從199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最后的兒子》一直到2014年發表的《怒》,你覺得自己的寫作理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吉田修一:打個比方,我出道的時候寫作可能就寫坐在這張桌前的4個人,但現在寫的話就會寫整個咖啡館所有的人。可能就是小說的范圍會變得更廣,不管是深度還是廣度都已經不是之前那樣狹窄了。

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心到底是什么

界面文化:許多評論家認為你是在純文學和大眾文學均有所建樹的“跨界作家”。而在西方讀者的心目中,你的小說被歸類為“犯罪小說”(crime fiction)。你是如何看待文學類型這件事的?超越某種特定的文學類型范式是否是你一直以來的目標?

吉田修一:我自己本身從出道開始就是寫純文學的。我認為純文學就是研究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我想寫的也一直是人。但我想要更多的人來看我的書,要有更多的讀者的話,我就想是否可以用娛樂性更強的手法,可不可以用一種讓別人讀起來更容易的方式來讓更多的人關注純文學。這個可以說是你所說的“超越某種特定的文學類型范式”。我想寫的東西一直沒有改變過,都是想寫人到底是什么,人心到底是什么。

可能在歐美市場這是一種銷售策略,會把我的小說定義為犯罪小說,我也知道這個情況,這可能是一種促進銷量的銷售策略,我沒有覺得特別不開心,覺得這樣也挺好。

界面文化:沒有覺得不開心嗎?這樣感覺作品的范圍不是縮小了嗎?

吉田修一:沒有特別覺得不開心啊。因為要在那個國家賣嘛,所以……那個感情比較微妙,不知道是開心好還是不開心好,最開始是嚇了一跳啦(笑)。雖然銷售策略不一樣,或者作品在別的國家會被翻譯成不同的書名,但其實內容是沒有改變的,如果因此能夠被更多的人讀到的話也是一件挺開心的事情。

界面文化:我們看到《同棲生活》的是由五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故事組成的,在不同的人物、立場之間切換實際上體現在你的很多作品中。通過這樣的寫作手法你想要達到什么目的?

吉田修一:同一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站在你的角度來看,我是怎么想的,站在我的角度來看,所以就會形成《同棲生活》中五個人會有五個第一人稱。我是想通過不同的視野來看待同一件事情,就會有第一人稱的轉換。

我剛出道的時候視野比較小,所以寫作會凝聚在幾個人身上。但現在我的視野變得更廣了,我想要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情,分析同一個人物。

界面文化:你的寫作是否受到了“私小說”這種小說流派的影響?

吉田修一:我比較喜歡看以前的人寫的私小說,但我的小說和私小說是完全的兩個極端,因為我完全不會寫自己的事情。小說里面也完全沒有私小說的部分。

界面文化:你提到你希望更多的人來讀自己的作品,那你會在意讀者的反饋嗎?這會影響到你的寫作嗎?

吉田修一:打個比方,我這次寫了部小說,讀者是這樣感覺的,我也知道讀者是這樣感覺的,這種感覺對我的下一部小說會有影響嗎?這個是沒有的。但是我也會去亞馬遜上看讀者評論,看別人給自己一顆星還是五顆星(笑)。我也知道有一些作家是完全不看這些的,其實正是這樣的作家反而非常在意讀者評論。我就不那么在意了,所以我會去看。

寫作的時候我意識到我是為了一個人寫作,我會想,會有一個人來看我的小說,我想著我是為了一個人而寫,是以這樣的假設寫作的。

由《怒》改編的電影即將于9月在日本上映。

即便是寫罪犯,我想的也不是要寫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

界面文化:人性的惡和善在你的作品中往往同時呈現,你是如何理解人性的這兩個部分的?

吉田修一:再怎么壞的人也會有好的一面,再怎么看上去完美的人也會有不光彩的一面。我是這樣看待人的,所以寫出來的小說會有這樣的平衡,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說不定是因為我自己的思想就是人就是這樣的,所以寫出來的小說會呈現這樣的平衡。

界面文化:此前的采訪中你說過自己的寫作順序是先確定地點、在確立人物,然后是故事。在《怒》中的三個故事分別發生在東京、千葉、沖繩。這三個地點的選擇有什么特殊含義嗎?

吉田修一:我是想寫三個在氣氛和風景都完全不同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東京了,這是一座大城市,和北京上海差不多,然后要寫一個和東京不一樣的地方的話,雖然千葉和東京離得很近,但它是一座漁港,跟中國比較的話可能就是江浙和上海的感覺——離得很近但完全不同。我就是想寫出完全不同的地點的感覺。還有一個地方就是沖繩了,沖繩跟上述兩個地點就更不同了。為了要突出三個有特色的地方,就選擇了這三座城市。

界面文化:我注意到你在《怒》中通過小宮山泉的視角流露出對東京以首都的姿態占據大眾媒體焦點的不滿。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個場景?

吉田修一:我是想通過小宮山泉看臺風新聞的場景表現現在在沖繩也會有美軍基地的問題。因為一系列的社會和政治原因,沖繩有很多新聞和東京相比都沒有被廣泛傳播出去,大家關注的都是東京這樣的大城市。沖繩發生了什么,消息傳播的速度就沒有那么快了。我是想通過寫臺風這個事情表達這樣的一種現象。

界面文化:在《怒》中,憤怒有很多種形式。有些可以看到理由,有些則似乎毫無指向。在小說的開頭和接近尾聲的地方,我們都看到犯人書寫的“怒”字,但這個最直接表達憤怒之情的角色卻在沒有表達動機之前就死亡了。為什么你覺得這是最接近真相的安排?

吉田修一:在小說中我刪除的部分是關于犯人山神的敘述,寫的時候里面引用了五六個人,認識山神的一些人包括親人和朋友,從他們眼中看山神是怎樣的人。其實之前刪除的部分也沒有確定地告訴讀者為什么犯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只是給了讀者一個暗示。出單行本的時候我想讓讀者和書中人一樣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去懷疑或相信身邊的人。讓讀者能夠切身體會到書中角色面臨的困境。

界面文化:那犯人的心情就無所謂了嗎?讀者只看到他身邊的人的心情,那犯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吉田修一:其實我也不知道犯人是怎么想的。

界面文化:《同棲生活》和《怒》的主旨都是討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不同的是《同棲生活》對如何建立人的聯結這件事持冷漠的態度,而《怒》則強調了信任的重要性。你如何解釋這兩部小說中呈現的理解人際關系的對立立場?

吉田修一:如果是比較《同棲生活》和《怒》,因為《同棲生活》中的角色是想要努力維護一個五個人的平衡,要讓五個人和諧相處下去。對于這種多人的人際關系我是覺得沒有必要做出太多努力,所以寫作時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但《怒》中的人際關系是一對一的,是我和我深愛的人的關系。我已經找到我愛的人了,那我需要積極地去維護一個良好的關系,我要怎么去做。所以一個人和眾人的人際關系與一個人和重要之人的人際關系是有區別的。

界面文化:所以小范圍的關系會更重要是嗎?

吉田修一:只要對你最重要的人好就可以了。如果是年輕的時候大家會覺得要和每個人都搞好關系,但其實如果你對每個人都很溫柔的話就是對每個人都不溫柔。

界面文化:這是日本人的普遍心態嗎?

吉田修一:Yeah…?也不是普遍的啦。所以很多人會覺得我的想法很奇特。

界面文化:你是否會對自己筆下的人物的選擇有價值判斷?因為很多評論認為你的小說是對現代社會人際關系疏離的反思?

吉田修一:我不會有絕對的價值判斷,覺得這個是壞的,這個是好的。即便是寫罪犯,我想的也不是要寫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沒有這種想法。我寫的只是一個人而已。

界面文化:從《同棲生活》到《怒》,這兩部小說的寫作時間相隔了十多年。在此期間,網絡技術高速發展。在《同棲生活》中網絡聊天室還是一個比較新奇的事物,但《怒》已經處于智能手機、Facebook和Twitter的時代了。你在小說中是如何看待技術進步和人際關系之間的聯系的?

吉田修一:要比較這兩部小說確實比較有意思。其實互聯網是個好的發展方向吧,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通過網絡很輕易地遇到外國朋友,這是個比較好的發展。對于人際關系來說是個好事。

界面文化:盡管人們能夠在網絡世界以匿名方式與別人相處,但諷刺的是在現實世界——至少在《怒》這部小說中——匿名反而成為人們被懷疑的理由。沒有保險、不能去醫院、身世不明、工作經歷被偽造,都是切斷個人與社會聯結的表象,而這也映襯出大家心目中的“惡人”形象。你想要通過這個傳達什么信息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人際距離?

吉田修一:嗯……被你這樣一說好像是哎。我會把這個問題帶回去好好思考的。

界面文化:寫劇本和寫小說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原著被改編為影視作品?是否會覺得影視作品中遺失了很多原著中的東西?

吉田修一:小說被拍攝成電影對我來說我得到的東西更多,我覺得作為作家,筆下的人物能夠真實地再現在眼前的經歷是非常難得的。并不是所有的作家的小說都能電影化。如果看到自己筆下的人物能夠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這樣的經驗也會給我之后的創作帶來很好的影響。

寫小說和寫劇本的感覺完全不同。寫小說是一對一的關系,只是寫給一個讀者。但寫劇本(《惡人》)的話我是和李相日導演一起寫的,覺得寫劇本其實可以有更多人參與的原因是你是要給很多觀眾來看的,這是一個多人對多人的東西。這和寫小說是非常不一樣的。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县| 临沧市| 黑山县| 孙吴县| 桂平市| 清苑县| 长沙县| 阿拉善左旗| 禹城市| 上犹县| 前郭尔| 永定县| 绥阳县| 南郑县| 阜新| 洪江市| 清水河县| 黄浦区| 长垣县| 扎囊县| 锡林郭勒盟| 醴陵市| 三穗县| 太仓市| 灵石县| 德清县| 乌海市| 名山县| 玉门市| 炉霍县| 婺源县| 商都县| 六盘水市| 天峻县| 雷波县| 新干县| 称多县| 万安县| 延庆县| 贵定县| 镇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