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信心低迷、預期疲軟的狀況沒有出現根本性轉變。但是,與全球比較,無論是從未來增長視角,還是金融指數或通脹變化,中國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很悲觀。
劉元春強調,看待中國宏觀經濟,不僅要從自身的結構變化出發,也要從世界動態調整的相對關系中看。“世界的問題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前景更加悲觀。”他說。
他指出,首先,從各主要經濟主體的經濟增速上看,美國經濟一季度環比下降1.6%,二季度下降0.9%,技術上已經進入衰退的狀態。但是,8月美國通脹同比漲幅依然高達8.3%,勞動力市場依然表現強勁,7月失業率僅為3.5%,達到歷史新低。
“這樣一種結構性變化使美國未來的結構性調整更為復雜,會促進美聯儲更為激進地加息,從而導致美國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的調整超越我們傳統的認知。”劉元春說。
與此同時,歐洲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面放緩,但8月物價同比漲幅依然高達9.1%,預計四季度歐洲物價水平將隨著天然氣和其他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揚繼續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啟動了全面激進加息的進程。
“世界各個團隊對世界經濟的預期在8月進行了激進的調整。比如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從原來的3.6%下調到2.9%,世界銀行從原來預計的4.1%下降到2.8%,這種激進的調整還在進一步蔓延。”
其次,劉元春表示,全球經濟的上述變化導致全球股市迅速調整。比如,“二季度,全球股市下跌了22%。三季度,特別是8、9月份繼續調整,道瓊斯指數上周下降了4.13%,納斯達克指數下降了5.48%,標普指數下降了4.77%。”
同時,全球房價也在全面調整。“去年同比上漲6.2%,而今年,特別是7 、8月份,全球房價指數基本上處于零增長狀態,也就是增長速度回調了6個點左右。更重要的是,美國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利率已經從去年的3%左右上漲到6.13%,上調幅度達到了300多個基點。所以不僅僅是我們的房地產,而是整個世界的房地產都在調整,不僅僅是我們股市在調整,全球股市也在調整。”
“還有最近很火的人民幣貶值話題。過去一段時間里,人民幣貶值幅度達到5%以上。但是也要看到,除了美元指數穩定在110左右的水平,今年以來,日元指數下調超過25%,韓幣下調了14%,歐洲歐元下降了20%多,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平均下降了30%。”劉元春說。
他強調,在全球通脹持續上揚、經濟增速加速下滑、金融市場進入全面大幅度調整的時期,中國經濟想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需要關注的是,在全球變化之中,中國的機遇到底是什么。
“全球物價水平持續高漲,而我們物價水平不僅沒有跟隨性上漲,反而在8月有所回落。要看到,這樣的一個價格缺口的出現,恰恰是我國作為全球制造中心可以突圍的一個好時點。”
“在這一輪全球價格上漲中間,我們一方面會受到沖擊,進口價格指數相對偏高。但是同時,出口價格指數上漲得更快,這說明世界對我們的需求依然存在,成本價格優勢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會進一步凸顯。全球通貨膨脹的解決方案,中國供給側最好的解決思路,這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劉元春說。
他還表示,全球貨幣政策收緊的頻率、幅度都比市場此前預期的要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發達國家通貨膨脹所產生的社會沖擊遠遠高于經濟沖擊,也就是選民無法承受5%以上的通貨膨脹,因此歐美都需要通過加息將通脹率降到5%以下。
“這種加息與我們的降息形成內外逆差的變化,會導致大規模的套利,從而導致金融市場的動蕩。但目前來看,這種現象現在還沒出現。目前全球金融風險全面上揚,美元指數雖然有所上揚,但是交易水平下降,中國應當會成為未來國際資本的集聚點,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劉元春還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不僅僅是政府主動為之的調整,同時也是基礎參數的調整,更是頭部企業經營生產方式的調整。“這個調整越早越好,而不是越晚越好。因此,從世界角度看,寬貨幣產生的泡沫還沒有開始釋放,但我們已經在加速釋放。”
“所以,與世界相比,可能我們處于一個風險控制較好的狀態。全球資本市場的調整,歐美剛剛開始,我們已經進入到深度階段,再堅持幾個月,觸底回升的跡象應該(會)全面顯現。”
他強調,一方面要認識到這些變化,在全球滯脹的過程中尋找我國支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重振市場信心;另一方面,監管層要抓住這種轉危為機的契機,進一步出臺改革舉措,充分回應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主體關心的問題,給予肯定性、確定性的回答,這樣更有利于市場信心的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