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昊
曾因年報無法保真而“披星戴帽”,*ST大通(深大通,000038.SZ)半年報又被盯上。
9月19日,深交所向*ST大通下發問詢函,重點關注公司供應鏈業務、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變動幅度不相符、是否存在退市風險等問題。
*ST大通的業務分為生物工程及衍生功能性健康消費品、供應鏈服務和民間資本管理、互聯網營銷平臺三大業務板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5億元,同比下降29.06%;實現歸母凈利潤7283.24萬元,同比上升162.29%。其中,供應鏈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51億元,同比下降31.63%,化妝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51.71萬元,同比下降82.41%。

供應鏈管理是*ST大通的主要營收來源,連續多年占總營收的90%左右。該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大通致遠開展,為企業提供煤炭、鐵精粉等商品的供應鏈服務。
供應鏈業務常被用于財務造假,已有諸多公司通過“空轉”貿易粉飾財報。深交所的問詢函重點關注了*ST大通的供應鏈業務情況。
具體來看,深交所要求*ST大通說明報告期內供應鏈管理主要業務模式、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及基本情況;結合公司在供應鏈管理業務中承擔的主要職能與具體作用、與客戶及供應商的定價政策、結算條款和結算模式等,說明公司供應鏈管理業務的收入確認方法及規則依據;以及收入下滑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及合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ST大通此前已有多份財報涉嫌造假。
*ST大通2021年年報,被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公司股票也于5月6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形成無法表示意見的基礎包括公司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應收賬款計提減值準備的合理性、遠期回購及差額補足義務。
對此,深交所要求*ST大通逐項說明2021年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有關事項對公司影響的消除進展情況,公司是否存在終止上市風險。
再往前追溯,8月26日*ST大通披露的《關于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下稱《事先告知書》)顯示,公司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的標的視科傳媒涉嫌虛構廣告業務,導致公司2016、2017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
上述虛假廣告業務導致*ST大通累計虛增收入1.62億元,相應虛增利潤總額1.62億元。公司因此被予以警告、責令整改,并處60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被處以8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ST大通說明相關虛假記載行為對公司前期已披露財務報告的影響,以及《事先告知書》中認定的事實是否導致公司2015年度至2020年度任一連續會計年度財務指標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此外,*ST大通還因為更正調減利潤表、未及時披露合伙企業份額事項進展及出售子公司股權進展等事項,分別于9月7日、9月13日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上市公司問題頻發,實控人股權也被全部凍結。
8月17日*ST大通披露稱,公司實控人姜劍、朱蘭英所持股份被司法凍結,司法凍結執行人為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

公告顯示,姜劍、朱蘭英、青島亞星實業有限公司合計持有*ST大通54.69%的股份,均被司法凍結。由于尚未收到法院的相關文件,公司目前尚未得知具體案件情況。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在年報發布前后,*ST大通股價于4月26日-5月16日的11個交易日均跌停,股價直接腰斬。近期被下發問詢函后,又連續兩個交易日(9月16日-9月19日)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