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專訪】 阿來:為什么我們全民追捧口感和欲望?我們是一個吃貨國家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 阿來:為什么我們全民追捧口感和欲望?我們是一個吃貨國家嗎?

我們?yōu)楹螘且粋€吃貨的國度,在畸形的消費社會里沉溺于感官欲望?挖掘蟲草,草皮上的傷疤會慢慢潰爛;蘑菇完全都采光,就再也沒有了;制作佛珠手串,柏樹因為信佛的欲望被砍光。

 

“要么得抑郁癥,要么對世界感到絕望”,寫完了講述政治角力、爾虞我詐的歷史非虛構作品《瞻對》,阿來決定調整一下,他開車進高山雪原,想要受到自然的洗濯。在湖邊,他碰到當?shù)刭u蟲草的小孩,他們單純、孩子氣的形象給予他寫作靈感。晚上他躺在山上樹林的帳篷里,回想過去寫的各種血淋淋的資源擄掠、權力攫取、異性爭奪,還有人性黑暗、政治復雜,決定這次,寫一個簡單、清透而好玩的故事——“這些還沒有充分參與到競爭社會的自然之子”。于是,就有了阿來的“自然文學三部曲”《三只蟲草》《蘑菇圈》和《河邊柏影》。

“三部曲”里涉及的內亞邊疆上的高山物產——蟲草、蘑菇(松茸)和岷江柏,它們稀有、昂貴,受人追捧,但是阿來并不要將物產寫成“舌尖上的系列”,他沒有書寫蟲草如何營養(yǎng),蘑菇如何美味。他反而關注的是,“我們?yōu)楹螘且粋€吃貨的國度,在畸形的消費社會里沉溺于感官欲望?挖掘蟲草,草皮上的傷疤會慢慢潰爛;蘑菇完全都采光,就再也沒有了;制作佛珠手串,柏樹因為信佛的欲望被砍光。”

他希望通過這三本書,讓人們重新認識自然中的萬物,念出它們的名字,了解它們的習性并珍惜它們的存在,而不是滿足欲望角度的揣度打量它們。“人們不會莫名其妙地愛上一個陌生人,我們沒有釋迦牟尼那么多愛,我們的愛是有限的,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所說,我們所以應該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恐懼。” 

界面文化:從《三根蟲草》《蘑菇圈》寫到《河邊柏影》,這三個短篇故事都非常清透,符合設想嗎? 

阿來:寫的時候,是想控制自己寫得簡單一點。當時剛寫完一個長篇,有幾十萬字,內容復雜、基調沉重,本來想調整休息一下,后來想到寫一個單純、簡單、好玩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蟲草》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探險小說——過去探險是去野外、山崖,現(xiàn)在的探險,這是寫一個單純的小孩子前往商業(yè)社會探險,仍然保持著單純和純真;寫完第一篇,沿著這個思路,寫第二篇,主角不再是小孩子,是阿媽斯炯,她的生活經驗更沉重,前史更加豐富;第三個故事講生態(tài)與社會的關系,我也想過要寫得非常輕松,但是要理性、客觀地敘述社會現(xiàn)實,就很難輕松。

故事寫得清透或者繁復,這是由不同的內容決定的,單純的東西就要用單純的語言寫,像《繁花》是要造成嘮嘮叨叨的效果,從頭到尾不斷交談的感覺,所以文筆就非常繁復。

界面文化:為什么要寫物呢? 

阿來: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是對物的描繪比較少,很多人都想要講故事,人們也都想看故事,關心情節(jié)如何發(fā)展;現(xiàn)在小說的套路就好像是過去聽說書的。但是西方傳統(tǒng)就會圍繞物來寫作,比如梭羅《種子的欲望》、約翰·繆爾《夏日走過山間》,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像艾柯那樣寫就是炫技式的極致了,也是更高檔幽默感的體現(xiàn)。我們對外國文學的研究大部分還是在學西方的新的流派,雖然知道潮頭上的事情也是應該的,但應該認識到更完整的,像歐洲、英國文學古老的隨筆模式,主要以觀察記錄自然界的情形。

我愿意把這世界寫得更寬廣,更完整。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個事物,這是世界性的觀念;這也和我小時的鄉(xiāng)村生活經驗有關,我出生的村子有幾百平方公里,最多的時候不到三百人,還不像內地的村子緊緊聚集在一起,我們走到最近的人家要10分鐘,所以天天接觸的是物而不是人。小時候我們沒人說話,同齡的就五六個人,各自在各自家里,除了家里人,外面人每天不會見到五個人。

界面文化:所以你從熟悉的生活出發(fā),把蟲草寫得像一個故事角色,把蘑菇寫得非常有生命力?

阿來:我寫物是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蟲草和蘑菇都是故事里重要的介質,在故事里扮演著角色,所以要給它更多的書寫。

蟲草原來是蟲子,高原上蛾子的一種,被寄生蟲寄生,捉蟲草就要剛它開始萌動的時候,再大蟲子就吸收空了。蟲草是什么用呢?大家半信半疑吧,也沒人一直吃,沒有人專門去摘,只是很自然地上山放牛碰到一只兩只。而且小孩子眼睛好,是找蟲草的主力,一個小指頭翹出來就行,所以這時候學校必須要放蟲草假,不然學生就逃掉,因為一年幾萬塊的家庭收入就靠這半個月小孩抓蟲草。

蘑菇,是一種真菌,蘑菇圈長在山里,不在大路旁,年紀大的有經驗的人,幾十年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就知道在哪兒。我們有個諺語叫“蘑菇圈是老太婆們的秘密”。我母親悄悄出門出去一小會,就能拿一大堆蘑菇回來——采到一個蘑菇圈就有幾十斤,算起來大概有七千塊。摘蘑菇圈的人會注意留下一點,不要全采完,這樣來年還有。我們不熟悉山里的,要靠運氣,東奔西跑,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總共也沒多少。我原來也碰到過蘑菇圈,還記得那是遠遠就能看見,圓圓的,白色的圈子。后來就找不到了。

界面文化:你不希望把自己把物寫成“舌尖上的系列”?

阿來:我沒有寫蟲草營養(yǎng)、蘑菇美味,為什么我們會全民追捧口感和欲望?我們是一個吃貨國家嗎?為什么不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我希望讀到這三本書的人也會反思這種畸形消費觀念,蟲草的療效也沒有被證明,添加水銀甚至會造成精神損害,松茸和蘑菇,生物性并沒有區(qū)別,手串佛珠也要從柏樹上砍木頭來做,為什么要獲取它們?只是因為它們少、又遠,所以產生種種荒謬現(xiàn)象。中國現(xiàn)在經濟增長減緩下來,每個人應該都體會到這種環(huán)境破壞的危害,遙遠的地方有棵樹被砍了,這不關你的事,但是空氣變壞了你總能知道吧。這就是簡單的消費行為,造成巨大的災害。

界面文化:你把自然世界寫得特別熟悉,而外面的世界卻很陌生?

阿來:現(xiàn)在城鄉(xiāng)之間都在互相觀察,外地人到當?shù)厝寺糜危捕紤阎鴥?yōu)越感,這證明陌生感總是存在的;同時這也是小說手法,就像布萊希特說的戲劇間離效果,在半陌生半熟悉之間,會引起人的好奇,只有間離感,才能讓人們帶入,才能在審美中,調動新鮮感和好奇心。

界面文化:你在前言中說這些物生長于內陸的邊疆,內陸的邊疆是什么意思?

阿來:內亞邊疆,這是民國時代美國作者觀察拉鐵摩爾觀察中國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即使是在內陸也有不同的文化,有交界迭代的現(xiàn)象;即便是漢民族本身,廣東漢族和山西也不一樣,還形成了不同的邊疆互相交叉的區(qū)域;在這本書里,具體的邊疆就是青藏高原,開頭就說這里海拔三千三百米,對于內地人來說是文化邊疆。

界面文化:上次寫非虛構,這次寫三篇中篇小說,你覺得有什么不同嗎?

阿來:非虛構或者小說,這是因為材料的不同,送你一塊衣料,是錦緞就做旗袍,薄紗就不適合。《瞻對》本來想寫小說,但這個材料不再需要虛構,讓我虛構我也想不到歷史上會有這樣精彩的事,所以我記錄整理下來就可以了。

這次就是小一點的故事,是反思病態(tài)的消費主義對邊疆的人發(fā)生的影響,也是一種文明的映射,我寫下來確實不需要特別龐大的篇幅,而且還穿插了小時候鄉(xiāng)村生活經驗,像散文一樣,一點不著急地寫,語言要干凈,把握好節(jié)奏。

非虛構這個種類里的口述記錄寫法,最早是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歷史學家發(fā)明的,把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采訪參與歷史重大事件的人,請來錄音。我讀到最早的口述實錄,是八十年代一個美國記者特克爾的《美國夢尋》,采訪美國各個社會階層一百個人的美國夢,有小職員、修理工還有政客,有的人實現(xiàn)了美國夢,有的人沒有,這個寫得很好,能看出作者有很高的采訪技巧,后來他又寫了一百個經歷了二戰(zhàn)的,從膽小鬼逃兵到英雄軍人,什么人都都有。這影響了后面的馮驥才還有張辛欣各自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口述歷史。美國唐德剛也有《胡適傳》,就是胡適親自口述的。哈佛大學還有《張學良傳》口述史,不過他們都是要跟講述的人簽訂一個協(xié)議,在死后多少年過解密期。去年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其他的都覺得有點一般,主題太重復,采訪五十個人,讀十個人就行了,而且采訪技巧也不如特克爾,讀著就不耐煩了。

界面文化:采訪技巧在非虛構口述記錄里是重要的?

阿來:當然重要,我就曾經跟一個央視的編導人去一個村里,我想要問人家村長問題,坐在那里,問了三個問題就沒有了,那個編導說,你到旁邊坐著,我來,然后整整聊了兩個小時還沒完,幾個問題就單刀直入,人家把掏心窩子、成功、失敗的話都告訴他了。如何讓人家做到這點,要采訪技巧。

界面文化:你也多次提到了民間故事的資源對寫作的影響?

阿來:我有的小說有直接取材民間資源,《塵埃落定》里就有很多民間故事。我們現(xiàn)在梳理文學資源都是作家互相流變和影響,而忽略了民間傳說,其實民間傳說的題材還有風格都值得注意。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很難想象沒有民間傳統(tǒng)的貢獻,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也是大量向土著神話學習的結果。過去殖民地總是模仿殖民主國的文學傳統(tǒng),擺脫殖民統(tǒng)治之后,不同的國家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就是從拉丁美洲最早的是土著文化基因中獲取的,最早民間傳說都是歷史學家在研究,文學也來研究神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天上地下,魔鬼妖怪,人跟神的世界溝通沒有界限,太稀奇古怪了。

界面文化:你曾經是《科幻世界》的主編,覺得現(xiàn)在中國科幻文學發(fā)展如何?

阿來:郝景芳也得了雨果獎,但是我覺得總體狀況不太好,隊伍太小,現(xiàn)在活躍在科幻界的作者還是我十年前離開科幻界時的劉慈欣、王晉康和韓松,沒什么新人,很多人都轉向奇幻、玄幻寫作了,一方面玄幻奇幻作品在網上連載更賺錢,網絡上蔚為大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科幻寫作要求很高,科幻寫的是基于沒有實現(xiàn)的想法建立起來的未來世界,不管好世界還是壞世界,所以既要有科學知識,不能純幻想fantasy;又是小說,要有文學性,對文字和結構都有要求,所以科幻很難寫,寫科幻的人也不多。大家也就看那幾個人。

界面文化:你也關注玄幻小說還有電影?

阿來:看過一點,是要了解這些現(xiàn)象,比如票房創(chuàng)紀錄了,我就去看看,看過《九層妖塔》還有《盜墓筆記》,想看看幻想類的電影能不能像外國制作得那么好,但是這個制作效果太差了。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 阿來:為什么我們全民追捧口感和欲望?我們是一個吃貨國家嗎?

我們?yōu)楹螘且粋€吃貨的國度,在畸形的消費社會里沉溺于感官欲望?挖掘蟲草,草皮上的傷疤會慢慢潰爛;蘑菇完全都采光,就再也沒有了;制作佛珠手串,柏樹因為信佛的欲望被砍光。

 

“要么得抑郁癥,要么對世界感到絕望”,寫完了講述政治角力、爾虞我詐的歷史非虛構作品《瞻對》,阿來決定調整一下,他開車進高山雪原,想要受到自然的洗濯。在湖邊,他碰到當?shù)刭u蟲草的小孩,他們單純、孩子氣的形象給予他寫作靈感。晚上他躺在山上樹林的帳篷里,回想過去寫的各種血淋淋的資源擄掠、權力攫取、異性爭奪,還有人性黑暗、政治復雜,決定這次,寫一個簡單、清透而好玩的故事——“這些還沒有充分參與到競爭社會的自然之子”。于是,就有了阿來的“自然文學三部曲”《三只蟲草》《蘑菇圈》和《河邊柏影》。

“三部曲”里涉及的內亞邊疆上的高山物產——蟲草、蘑菇(松茸)和岷江柏,它們稀有、昂貴,受人追捧,但是阿來并不要將物產寫成“舌尖上的系列”,他沒有書寫蟲草如何營養(yǎng),蘑菇如何美味。他反而關注的是,“我們?yōu)楹螘且粋€吃貨的國度,在畸形的消費社會里沉溺于感官欲望?挖掘蟲草,草皮上的傷疤會慢慢潰爛;蘑菇完全都采光,就再也沒有了;制作佛珠手串,柏樹因為信佛的欲望被砍光。”

他希望通過這三本書,讓人們重新認識自然中的萬物,念出它們的名字,了解它們的習性并珍惜它們的存在,而不是滿足欲望角度的揣度打量它們。“人們不會莫名其妙地愛上一個陌生人,我們沒有釋迦牟尼那么多愛,我們的愛是有限的,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所說,我們所以應該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恐懼。” 

界面文化:從《三根蟲草》《蘑菇圈》寫到《河邊柏影》,這三個短篇故事都非常清透,符合設想嗎? 

阿來:寫的時候,是想控制自己寫得簡單一點。當時剛寫完一個長篇,有幾十萬字,內容復雜、基調沉重,本來想調整休息一下,后來想到寫一個單純、簡單、好玩的故事。第一個故事《蟲草》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探險小說——過去探險是去野外、山崖,現(xiàn)在的探險,這是寫一個單純的小孩子前往商業(yè)社會探險,仍然保持著單純和純真;寫完第一篇,沿著這個思路,寫第二篇,主角不再是小孩子,是阿媽斯炯,她的生活經驗更沉重,前史更加豐富;第三個故事講生態(tài)與社會的關系,我也想過要寫得非常輕松,但是要理性、客觀地敘述社會現(xiàn)實,就很難輕松。

故事寫得清透或者繁復,這是由不同的內容決定的,單純的東西就要用單純的語言寫,像《繁花》是要造成嘮嘮叨叨的效果,從頭到尾不斷交談的感覺,所以文筆就非常繁復。

界面文化:為什么要寫物呢? 

阿來:中國文學的傳統(tǒng)是對物的描繪比較少,很多人都想要講故事,人們也都想看故事,關心情節(jié)如何發(fā)展;現(xiàn)在小說的套路就好像是過去聽說書的。但是西方傳統(tǒng)就會圍繞物來寫作,比如梭羅《種子的欲望》、約翰·繆爾《夏日走過山間》,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像艾柯那樣寫就是炫技式的極致了,也是更高檔幽默感的體現(xiàn)。我們對外國文學的研究大部分還是在學西方的新的流派,雖然知道潮頭上的事情也是應該的,但應該認識到更完整的,像歐洲、英國文學古老的隨筆模式,主要以觀察記錄自然界的情形。

我愿意把這世界寫得更寬廣,更完整。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個事物,這是世界性的觀念;這也和我小時的鄉(xiāng)村生活經驗有關,我出生的村子有幾百平方公里,最多的時候不到三百人,還不像內地的村子緊緊聚集在一起,我們走到最近的人家要10分鐘,所以天天接觸的是物而不是人。小時候我們沒人說話,同齡的就五六個人,各自在各自家里,除了家里人,外面人每天不會見到五個人。

界面文化:所以你從熟悉的生活出發(fā),把蟲草寫得像一個故事角色,把蘑菇寫得非常有生命力?

阿來:我寫物是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蟲草和蘑菇都是故事里重要的介質,在故事里扮演著角色,所以要給它更多的書寫。

蟲草原來是蟲子,高原上蛾子的一種,被寄生蟲寄生,捉蟲草就要剛它開始萌動的時候,再大蟲子就吸收空了。蟲草是什么用呢?大家半信半疑吧,也沒人一直吃,沒有人專門去摘,只是很自然地上山放牛碰到一只兩只。而且小孩子眼睛好,是找蟲草的主力,一個小指頭翹出來就行,所以這時候學校必須要放蟲草假,不然學生就逃掉,因為一年幾萬塊的家庭收入就靠這半個月小孩抓蟲草。

蘑菇,是一種真菌,蘑菇圈長在山里,不在大路旁,年紀大的有經驗的人,幾十年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就知道在哪兒。我們有個諺語叫“蘑菇圈是老太婆們的秘密”。我母親悄悄出門出去一小會,就能拿一大堆蘑菇回來——采到一個蘑菇圈就有幾十斤,算起來大概有七千塊。摘蘑菇圈的人會注意留下一點,不要全采完,這樣來年還有。我們不熟悉山里的,要靠運氣,東奔西跑,這里一朵,那里一朵,總共也沒多少。我原來也碰到過蘑菇圈,還記得那是遠遠就能看見,圓圓的,白色的圈子。后來就找不到了。

界面文化:你不希望把自己把物寫成“舌尖上的系列”?

阿來:我沒有寫蟲草營養(yǎng)、蘑菇美味,為什么我們會全民追捧口感和欲望?我們是一個吃貨國家嗎?為什么不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我希望讀到這三本書的人也會反思這種畸形消費觀念,蟲草的療效也沒有被證明,添加水銀甚至會造成精神損害,松茸和蘑菇,生物性并沒有區(qū)別,手串佛珠也要從柏樹上砍木頭來做,為什么要獲取它們?只是因為它們少、又遠,所以產生種種荒謬現(xiàn)象。中國現(xiàn)在經濟增長減緩下來,每個人應該都體會到這種環(huán)境破壞的危害,遙遠的地方有棵樹被砍了,這不關你的事,但是空氣變壞了你總能知道吧。這就是簡單的消費行為,造成巨大的災害。

界面文化:你把自然世界寫得特別熟悉,而外面的世界卻很陌生?

阿來:現(xiàn)在城鄉(xiāng)之間都在互相觀察,外地人到當?shù)厝寺糜危捕紤阎鴥?yōu)越感,這證明陌生感總是存在的;同時這也是小說手法,就像布萊希特說的戲劇間離效果,在半陌生半熟悉之間,會引起人的好奇,只有間離感,才能讓人們帶入,才能在審美中,調動新鮮感和好奇心。

界面文化:你在前言中說這些物生長于內陸的邊疆,內陸的邊疆是什么意思?

阿來:內亞邊疆,這是民國時代美國作者觀察拉鐵摩爾觀察中國提出的概念,意思是即使是在內陸也有不同的文化,有交界迭代的現(xiàn)象;即便是漢民族本身,廣東漢族和山西也不一樣,還形成了不同的邊疆互相交叉的區(qū)域;在這本書里,具體的邊疆就是青藏高原,開頭就說這里海拔三千三百米,對于內地人來說是文化邊疆。

界面文化:上次寫非虛構,這次寫三篇中篇小說,你覺得有什么不同嗎?

阿來:非虛構或者小說,這是因為材料的不同,送你一塊衣料,是錦緞就做旗袍,薄紗就不適合。《瞻對》本來想寫小說,但這個材料不再需要虛構,讓我虛構我也想不到歷史上會有這樣精彩的事,所以我記錄整理下來就可以了。

這次就是小一點的故事,是反思病態(tài)的消費主義對邊疆的人發(fā)生的影響,也是一種文明的映射,我寫下來確實不需要特別龐大的篇幅,而且還穿插了小時候鄉(xiāng)村生活經驗,像散文一樣,一點不著急地寫,語言要干凈,把握好節(jié)奏。

非虛構這個種類里的口述記錄寫法,最早是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歷史學家發(fā)明的,把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采訪參與歷史重大事件的人,請來錄音。我讀到最早的口述實錄,是八十年代一個美國記者特克爾的《美國夢尋》,采訪美國各個社會階層一百個人的美國夢,有小職員、修理工還有政客,有的人實現(xiàn)了美國夢,有的人沒有,這個寫得很好,能看出作者有很高的采訪技巧,后來他又寫了一百個經歷了二戰(zhàn)的,從膽小鬼逃兵到英雄軍人,什么人都都有。這影響了后面的馮驥才還有張辛欣各自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口述歷史。美國唐德剛也有《胡適傳》,就是胡適親自口述的。哈佛大學還有《張學良傳》口述史,不過他們都是要跟講述的人簽訂一個協(xié)議,在死后多少年過解密期。去年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其他的都覺得有點一般,主題太重復,采訪五十個人,讀十個人就行了,而且采訪技巧也不如特克爾,讀著就不耐煩了。

界面文化:采訪技巧在非虛構口述記錄里是重要的?

阿來:當然重要,我就曾經跟一個央視的編導人去一個村里,我想要問人家村長問題,坐在那里,問了三個問題就沒有了,那個編導說,你到旁邊坐著,我來,然后整整聊了兩個小時還沒完,幾個問題就單刀直入,人家把掏心窩子、成功、失敗的話都告訴他了。如何讓人家做到這點,要采訪技巧。

界面文化:你也多次提到了民間故事的資源對寫作的影響?

阿來:我有的小說有直接取材民間資源,《塵埃落定》里就有很多民間故事。我們現(xiàn)在梳理文學資源都是作家互相流變和影響,而忽略了民間傳說,其實民間傳說的題材還有風格都值得注意。阿拉伯《一千零一夜》很難想象沒有民間傳統(tǒng)的貢獻,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也是大量向土著神話學習的結果。過去殖民地總是模仿殖民主國的文學傳統(tǒng),擺脫殖民統(tǒng)治之后,不同的國家要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就是從拉丁美洲最早的是土著文化基因中獲取的,最早民間傳說都是歷史學家在研究,文學也來研究神話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天上地下,魔鬼妖怪,人跟神的世界溝通沒有界限,太稀奇古怪了。

界面文化:你曾經是《科幻世界》的主編,覺得現(xiàn)在中國科幻文學發(fā)展如何?

阿來:郝景芳也得了雨果獎,但是我覺得總體狀況不太好,隊伍太小,現(xiàn)在活躍在科幻界的作者還是我十年前離開科幻界時的劉慈欣、王晉康和韓松,沒什么新人,很多人都轉向奇幻、玄幻寫作了,一方面玄幻奇幻作品在網上連載更賺錢,網絡上蔚為大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科幻寫作要求很高,科幻寫的是基于沒有實現(xiàn)的想法建立起來的未來世界,不管好世界還是壞世界,所以既要有科學知識,不能純幻想fantasy;又是小說,要有文學性,對文字和結構都有要求,所以科幻很難寫,寫科幻的人也不多。大家也就看那幾個人。

界面文化:你也關注玄幻小說還有電影?

阿來:看過一點,是要了解這些現(xiàn)象,比如票房創(chuàng)紀錄了,我就去看看,看過《九層妖塔》還有《盜墓筆記》,想看看幻想類的電影能不能像外國制作得那么好,但是這個制作效果太差了。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津县| 宜黄县| 林芝县| 静海县| 瑞安市| 汤阴县| 岳池县| 阿城市| 那坡县| 泰来县| 淳安县| 德庆县| 平乐县| 新津县| 威远县| 巴中市| 天峨县| 邹城市| 巴马| 乌兰察布市| 葵青区| 平安县| 凯里市| 江永县| 华容县| 蚌埠市| 吴川市| 临西县| 班玛县| 诏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绥芬河市| 海城市| 景宁| 彭山县| 荔浦县| 天祝| 炉霍县| 虎林市| 连南| 分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