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何嬙
《山海經》記載,大荒之中,有一座山,曰“完達”,是太陽和月亮升起的地方,在滿語中“完達”系為“天梯”,寓意“攀登高峰”。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里,完達山像是乳業市場的一股清流,不爭不搶、按部就班,但是近年漸漸掉隊后的它也開始有了些許危機感。
對于很多黑龍江人來說,成立六十余年的完達山是陪伴幾代人成長的老牌乳企。尤其在2008年國內乳業市場爆發三聚氰胺事件時,完達山沒有牽涉其中,這更增加了人們對該品牌的信任。
就是這樣一家既有品質又有歷史底蘊的乳企,卻在20年間經歷3次上市未果,品牌規模逐漸也從僅次于蒙牛、伊利、光明的第一梯隊掉到了第三梯隊。如今,完達山再度明確目標,表示公司正在沖擊國內上市。這一次,它會成功嗎?
業績發展緩慢,掉隊明顯
在今年7月舉辦的2022年半年工作會議上,完達山略顯“勉強”地透露了公司上半年取得的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與同期相比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
沒有具體數額,也未披露增幅,自去年對凈利潤遮遮掩掩不公布以來,外界越來越難摸清完達山的經營狀況,只能從相關資料中“略窺一二”。
2021年,完達山共實現營收50.8億元,剛剛超過2020年定下的50億元目標。不過,卻并沒有公布同期的凈利潤數據。類比按照2020年完達山營收42.5億元,利潤5000萬元來看,其凈利潤僅1.2%。
所以,此次業績“羞見公婆”或意味著其利潤表現較為暗淡。從如今避而不談的情形看,其2021年給自己定下的1個億的利潤目標恐怕也難達成。
遙想早年的2004年,完達山以13.5億元的銷售收入,1262萬元的凈利潤,在全國乳企綜合排名中位居第四,僅次于伊利、蒙牛和光明。而如今,曾經的老對手伊利、蒙牛,在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05.96億、881.41億,凈利潤分別為87.05、50.26億,已不是同一量級。
即便當年在體量上無法和完達山相提并論的飛鶴乳業,如今也將其甩遠。數據顯示,飛鶴2021年營業收入達227.8億元,凈利潤為69億元。光是飛鶴的利潤,就已大幅超過完達山的營收總額。
沖擊上市未果,屢次受挫
其實,完達山遲遲未登陸資本市場,并非所愿。相反,其在2000年就開始積極籌備上市,但總是在臨門一腳時差了點運氣。
資料顯示,完達山第一次傳出登陸A股的消息是在2000年,并在2003年4月完成過會,主承銷商為東北證券。然而,2003年底,完達山原董事長王德勝突遭解職,因重大人員變動,僅剩一步之遙的上市計劃被迫停滯。
2005年,完達山引入統一集團入股,統一方面出資3億元收購完達山15%的股權。此后的2007年,完達山重提A股上市計劃。就在完達山摩拳擦掌之時,三聚氰胺事件像一聲巨雷,使整個行業都變了天,烏云很久才散去。
完達山雖能獨善其身,還在一些同行襯托下贏得了業內“底子好”的評價,但市場蒙陰之下不得不擱置了上市計劃。雖然上市計劃暫緩,但好的口碑也給完達山后續的上市計劃留下了種子。
2017年,完達山第3次提出上市計劃,不料這次其參股的煙臺完達山又被爆資金鏈斷裂并引發停產欠薪事件。作為關聯方,完達山不得不接盤為其清償債務,由此第三次IPO計劃也無奈停滯。
直到2019年,新董事長王貴上任,完達山第4次啟動IPO計劃,并提出了“雙百億”目標,即到2025年實現收入100億元,上市后市值超過100億元。王貴在2020年10月的一次專題會議上表示“完達山已到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關鍵時刻”。
近期,北大荒集團北京分公司黨委書記吳向東在第二屆中國高寒生態奶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亦表示,集團將在資本層面加大對完達山的支持,幫助完達山沖擊國內IPO。
從頻繁釋放的信號中不難看出,完達山對于IPO的迫切愈發難以掩蓋。
產品渠道落后,競爭力不突出
現階段,完達山乳業主要經營液態奶和奶粉兩項業務。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奶粉行業來看,由于人口紅利減弱,行業的存量競爭等緣故,市場競爭白熱化,行業即便是頭部企業都在面臨業績下滑壓力。
而液奶領域的“內卷”則更為嚴重,常溫奶賽道由伊利、蒙牛占據大部分市場,細分賽道中行業玩家數量激增,同時A2(A2蛋白)、高蛋白等各種理念層出不窮,產品同質化較為明顯。
從2021年經營數據來看,完達山營業收入50.8億元,剛剛超過目標線。至于其整體利潤不樂觀的主要原因是,完達山整個產品體系以中低端產品為主,中高端、高端、超高端產品比例較低,而且動銷比較差。
為加大高端化市場布局,在今年五月底,完達山宣布旗下重磅高端新品——稚采嬰幼兒配方奶粉正式上市。在入局A2(A2蛋白)概念方面,則推出有機A2系列奶粉、黑沃A2β—酪蛋白有機純牛奶等高端系列產品。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去年7月,北大荒完達山率先提出“高寒生態奶”概念,將地處高寒凍土地帶的奶源做了區隔化的定義,率先占位高寒生態奶開辟奶業發展新賽道。
眾所周知,高端市場是乳企爭奪的焦點,各大企業都在加碼布局,完達山想要分得一杯羹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所入局A2概念,推高寒生態奶的成效尚待時間和市場來檢驗。多重壓力下,再一次IPO又如何走向,《每日財報》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