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又有小基金公司的主力基金經理離任。
24日,國金基金接連發布8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原主動權益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張航因個人原因離任。

公開資料顯示,張航有15年投研經驗,曾擔任國金基金主動權益投資總監、主動權益投資部總經理。他自2019年4月份開始管理基金,離任前曾管理國鑫靈活配置、鑫意醫藥消費、自主創新等8只產品,合計管理規模為18.32億元。
從任職期間業績來看,國金國鑫靈活配置在張航任職期間(2019年4月16日-2022年9月23日)回報率為25.31%,國金鑫悅經濟新能源在任職期間(2020年11月18日至200年9月23日)回報率為0.64%, 國金新興價值在任職期間(2022年3月8日至9月23日)回報率為4.58%,其余5只基金的任職回報率均為負數。
國金國鑫靈活配置等四只基金均由呂偉接任。
公開資料顯示,呂偉在2007年9月至2021年7月先后在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交易員、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等職務,自2021年7月加入國金基金,至今剛滿1年多,現擬任主動權益投資二部總經理聯席權益投資總監。從歷史業績來看,呂偉在2016年7月18日至2021年7月20日曾管理益民品質升級,回報率為99.7%。
國金基金成立于2011年,是“券商系”公募之一。大股東為國金證券(600109.SH),持股比例49%,蘇州工業園兆潤投資控股、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持有19.5%,涌金投資控股持股比例為12%。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金基金在管公募產品規模共計445.44億元,其中貨幣市場型基金303.97億元,非貨幣基金規模為141.47億元。而混合型基金規模僅為23.62億元,股票型基金規模為1.13億元。
“由于公募運營需要大量的投研、營銷、交易等成本,業內普遍認為300億的規模是公募的盈虧平衡點,規模低于300億元的話,可能營收和利潤不能達到平衡。”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
據國金證券披露的半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國金基金實現營業收入6842.69萬元,同比減少15.37%;實現凈利潤71.08萬元,同比減少60.61%。
“ 公募行業二八效應正在加劇,頭部公司和頂流基金經理高光無限,而中小基金公司要想突圍,只能依靠‘黑馬’基金經理,憑借過硬的業績獲得渠道的支持與流量的傾斜。 從這兩年來看,也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成功培養了黑馬,成功實現逆襲。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小基金公司的突圍之路雖然艱難,但未必沒有轉機。 ”業內資深評論人士表示。
作為中小基金公司,國金基金能否打破規模困局?在主力基金經理離職外,又能否培育出新的“補位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