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振芳
10月5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正式開啟。
近年來,全國考研報名人數多年連續上漲,已從2017年的201萬人增至2022年的457萬人,增幅高達127.4%,創下歷史新高。

“預計2023考研報名將超520萬人。”新東方(NYSE:EDU)在《新東方2023考研報告》中預測。該報告數據還顯示,2010年至2022年的考研錄取比例在13年間降低7.48%。
研究生分數普漲,一些專業即使考生初試超400分,也難以進入復試。2022年研究生錄取人數為110.7萬人,有超過300萬人落榜。
新東方認為,全國整體的考研報錄比呈現下降趨勢,這也意味著考研競爭進一步加大。尤其是針對選擇全日制、第一志愿上岸及985高校的熱門專業學生。
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2022大學畢業生高達1076萬人,2021年全國共有在學研究生332.2萬人,比2012年增加近一倍。
報考人數水漲船高,“逆向考研”成為近年來的一大現象。
傳統的考研一般是往更好的學校考,而逆向考研是指大學生從重點大學考入“普通”大學,如“985”、“211”院校考入“雙非”院校。
一方面,名牌大學競爭過于激烈,報考人數已呈現增長放緩的趨勢,更多考生涌入一般高校。如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7604人,增長率僅4.39%。相比之下,深圳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27966人,不僅報名人數超過中國人民大學,增長率高達41.7%。
長江大學、青島理工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2022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增長率超過50%。
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撰文稱,廣州大學錄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現了一批985、211高校畢業生,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畢業生。
部分考生選擇逆向考研的原因,既有提升學歷,延遲就業的因素,亦有考生為特色專業而報考相關院校。
蔓莉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類專業,2021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從北大到中傳出于專業的考慮。”9月30日,蔓莉告訴界面教育,中傳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專業度在國內首屈一指。
其次,蔓莉感興趣的的北大藝術學院相關專業,那年只招非全日制,考研流程是先面試再筆試,對于轉專業考生來說備考壓力會比較大。
中國教育在線大數據調查發現,60%的學生迫于就業壓力選擇考研,將其作為就業最重要的因素;35%的大學生因為留戀校園而考研。其它原因還包括不喜歡自己的本科專業、向往名校等。
“我們班起碼有8個同學考研,7個同學保研,3個出國,還有2個考公務員。直接就業的不超過10個。”小滿告訴界面教育,“如果今年考不上研究生,并不打算二戰,會選擇進入體制內——縣城融媒體單位工作。”
喬晶瑩任職于一家證券公司的營銷考核崗,她告訴界面教育,她正準備報考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MBA,報考原因系提升學歷,“學歷對于證券行業是‘硬需求’。”
另一值得關注的趨勢為——多所高校專碩名額逐漸超越學碩名額,成為主要生源。
廣東財經大學2023年計劃招收1336名碩士研究生,其中學術學位292個,專業學位1044個。2023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3901名,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627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2274名。
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應屆畢業生小滿告訴界面教育,她報考了華東師范大學的專業碩士,報考原因系提升學歷,延遲就業。一位不愿具名的985重點高校教授告訴界面教育,她帶的7名碩士中,5名都是專碩。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在《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明確,“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并重,改變過去專業學位類別目錄是學科目錄附表的呈現方式,把兩個單子并表,將主要知識基礎相近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統籌歸入相應學科門類。”
專碩人數提升或與學歷提升與就業的剛性需求相關。一般情況下,學碩就讀年限為3年,專碩僅需2年。就讀專碩,可更快拿到碩士學歷,盡快進入就業市場。
薪資也是大學生考研的重要因素。
據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課題組于2021年6月起對高校畢業生的問卷調查顯示,2021年博士、碩士、本科、專科的月起薪算數平均值分別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數分別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專業選擇上,研究生推免重點向國家急需領域傾斜。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曾在2020年9月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碩士研究生招生增量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衛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
智聯研究院二季度38城調查中,“掌握其關鍵技能成為獲取高薪的關鍵”,高薪技能榜中,芯片設計、新藥研發、大數據架構、算法等穩居前位。
隨著考研人數猛增,新東方、研途、中公教育(002607.SZ)和文都考研等老牌機構之外,雙減后,高途(NYSE:GOTU)、網易有道(NYSE:DAO)等新玩家紛紛加碼考研業務。
(應受訪者要求,小滿、喬晶瑩、蔓莉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