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浩
數字化轉型是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十四五規劃中曾提出了以數字化轉型來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變革。而中小企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字化轉型現狀也值得關注。
受國際環境與疫情散發影響,中小企業所面臨的供應鏈風險挑戰尤為明顯。以物流環節為例,2021年海運成本上漲就曾為義烏中小企業帶來經營難題。
實現生產經營的數字化轉型可以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利于提升供應鏈穩定性。而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79%的中小企業處于初期的數字化轉型探索階段,而大型企業中超過半數企業步入應用踐行和深度應用階段。
近日,國研大數據研究院與京東企業業務合作開展了《數字化采購引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課題研究并召開研討會。課題研究結果顯示,疫情沖擊下,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訴求變得越發緊迫,79.2%的中小企業認為推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較高。
但著眼于實際情況,參與調研的中小企業顯現出力不從心的特點。今年一二季度國內中小企業開工率普遍不及預期,在生存面臨較大挑戰的情況下,難有資源和精力繼續按計劃投入數字化轉型。此外,潛在的數據安全風險、對高水平數字化人才缺乏吸引力也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阻礙因素。
如何準確抓住中小企業數字化需求、降低改造成本成為推進其數字化進程的關鍵。而據課題研究結果,不同行業之間所看重的環節各不相同。
京東及第三方數據顯示,處于生產環節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比高達24%,位列其后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以及批發零售業(10%)。
信息技術服務業更看重研發環節的數字化,批發零售業更加側重采購、物流等供應鏈環節的數字化。而從中小企業群體整體視角來看,約有57%左右的企業認為采購是最需要推進數字化的環節。
面對這一數據,課題研究組表示,采購部門在企業供應鏈管理中處于核心位置,既要對接外部供應商,也要和內部各職能部門保持較強交互溝通。數字化采購的推進一方面能夠降低比對不同供應商信息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采購系統的應用,企業各部門可以更加高效的反饋需求,為采購部門調整采購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增強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韌性。
根據埃森哲數據統計,如果企業采購物料的費用占到其銷售產品成本的55%,那么采購費用每下降1%,對利潤增長所作出的貢獻,相當于銷售額增加12%-18%所帶來的利潤增長。從采購環節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能夠更高效地實現企業降本增效。
同時,由于京東等企業已經在數字化采購方面有所布局,以成熟平臺和技術為基礎,可以加強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從而加速中小企業的發展。
至于如何加強數字化采購以引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課題研究組分別向政府、平臺、中小企業三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政府方面,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大中小企業相互促進的數字化網絡生態,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平臺方面,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全產業、全鏈路集成的數字化采購平臺;三是中小企業方面,應強化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加強與大型企業協作,及早布局實現“借船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