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浩
近日,京麥商家中心發布公告稱,京東眾籌業務將于2022年10月10日起暫停運營。
公告內容顯示,京東眾籌入口從9月30日10點起下線,已經上線的項目將繼續眾籌,成功后正常發貨。據了解,京東眾籌上線于2014年7月,曾孵化過國內第一個破億的眾籌項目PowerEgg無人機。
眾籌模式譯自英文“crowdfunding”一詞,即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眾籌平臺借由網絡連結起贊助者與項目發起者,項目發起方從贊助者處獲取啟動資金,并可能在未來給予贊助者一定回報。
如PowerEgg無人機案例中,設有1元檔、88元檔、7888元檔、8388元檔與83880元檔,參與眾籌的贊助者可獲得返現券、紀念T恤、無人機套裝等回報。除傳統模式下的產品眾籌外,京東眾籌還推出過股權眾籌平臺,即普通投資者可以跟隨專業投資人對平臺上的項目跟投。
眾籌概念興起于2014年,除京東外,如淘寶、蘇寧、小米均有上線眾籌平臺,而隨著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迎來監管、眾籌概念熱度降低,眾籌平臺數量也開始下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運營中的眾籌平臺數量達到頂峰,共有532家,而從2017年開始,各類平臺數量開始下降,截至2019年6月底,在運營中的眾籌平臺僅有105家。
處于行業頭部位置的京東眾籌暫停運營也成為眾籌行業聲量漸微的一個體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京東眾籌可發現,投訴問題中包含眾籌商品不保價、無法按期發貨、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等。而此前首個破億的眾籌項目PowerEgg無人機也曾被質疑存在刷單現象。
一位曾使用過國外眾籌平臺Indiegogo、Kickstarter的項目發起者告訴界面新聞,在其所接觸的眾籌項目中確實有出現過刷單現象。據他所說,一項在Indiegogo上眾籌目標是十萬美金的項目,開始兩天就要自己刷到六至七萬美元,他所發起的項目就選擇用老客戶預先支付的貨款來充當眾籌金額。
“一個項目如果眾籌進度是0%,肯定不會有人先去做冤大頭的,一定是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完成度,才有人愿意去買,”上述發起者說,“所以就促成了需要刷單的這種屬性。”
這也使得眾籌模式越發偏離“互助”屬性,變得更像“預售”模式,眾籌平臺也由募資渠道轉為試水產品受歡迎程度的銷售渠道。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潮玩品牌Keeppley在眾籌平臺摩點上線了眾籌項目后又在另一渠道發售現貨,售價更低且有贈品,這一做法在眾籌參與者群體里引發爭議。有行業人士分析稱,Keeppley在摩點上發起眾籌項目,更像是一個宣傳及試水行為。當眾籌項目的結果很好時,Keeppley就可以用數據去說服渠道商大批量采購該產品。
當眾籌“營銷風格”明顯時,對部分用戶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能保證最低價、到貨時效慢的眾籌,與履約體系更成熟的團購、電商促銷等營銷模式相比自然高下立判。
盈利同樣是眾籌平臺需要面對的問題。收購國內首家眾籌平臺“點名時間”的91金融CEO許澤瑋就曾表示,眾籌平臺只能收取眾籌項目的服務費,但很多眾籌項目都是初創項目,未來眾籌平臺需要依靠綜合平臺的支撐才能向前走。
如大病籌款領域的水滴籌對于水滴公司而言也并非盈利產品,主要利潤仍來自保險業務與技術服務費用。除主營的產品眾籌業務外,摩點也推出了針對國內原創設計師的電商業務。
在經過行業洗牌后,眾籌行業也呈現出集中的趨勢,目前仍在運營的主流眾籌平臺的背后均有著大公司的身影,如小米眾籌、淘寶眾籌“造點好貨”、與微博合作的摩點以及bilibili會員購商城中的眾籌功能。但在京東眾籌宣布暫時退場后,這些眾籌平臺又能走多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