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油Link
中國石化又傳來重大業務突破。
10月13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基地投料開車,并生產出合格產品。大絲束碳纖維新材料的成功投產不僅是中國石化關鍵技術的突破,也是碳纖維規模化生產和關鍵技術、裝備的突破。
中國石化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絲束碳纖維技術的企業。
01、“新材料之王”在中國問世
碳纖維因其性能優異,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軍、工、商業領域,被譽為世界“新材料之王”。
可是,長期以來碳纖維關鍵核心技術都掌握在美日手中,并被嚴格壟斷。
為了實現碳纖維國產化,中國科研工作者開展了不懈的努力。其中,中國石化聯合上海市及數十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一起,經過幾十年的技術攻關,終于成功攻破大絲束碳纖維關鍵技術。
8月15日,中國石化上海石化的大絲束碳纖維生產線在上海完成中交。近日,中國石化又宣布成功投產,生產出具有國際水準的碳纖維。
它填補了我國碳纖維新材料領域的空白,是碳纖維建設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碳纖維的成功投產,能為我國很多領域提供高端化新材料。比如碳纖維連續抽油桿、風電葉片、常壓及高壓容器等等,為中國石化進軍高端領域提供了強大支撐。
大絲束碳纖維做為新材料之王,它的成功投產也拉開了中國新材料革新的序幕,催動著石化行業產業升級的步伐。
02、兩桶油不斷加碼新材料
其實,類似大絲束碳纖維這樣的新材料,還有更多正在醞釀中。細數一下會發現,關于新材料的研究和創新,這兩年引起了更多的關注,石化領域新材料公司和研究院也在增多。
做為石化巨頭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新材料方面近年來表現的更加積極。
2021年12月,中國石油成立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并且指明公司研發重點主要包括醫用高分子材料、高端碳材料、新能源材料、電子信息材料、彈性體材料等石化新材料領域。
而且中國石油今年在新材料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不僅在經營業務上做了調整,加入了新材料,還將研發創新新材料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9月30日,中國石油又在日本成立日本新材料研究院。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在研究院揭牌儀式上指出,要加快構建海外研發創新平臺,更好地支撐引領新材料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參與全球競爭和合作,更大程度推進開放合作。
借助于與國際材料強國合作,開展新材料的研究創新,中國石油在新材料的發展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而作為石化龍頭的中國石化在新材料領域也在不斷加碼。2020年12月,成立了中石化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同年,成立中石化寧波新材料研究院,并投資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僅如此,中國石化還與清華大學簽約布局高端可降解材料。同時,中國石化正在打造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項目集群。
布局新材料的研發和創新,大型央國企已經豎起了大旗,加速推進新材料領域的發展。
03、努力打造新材料優勢
高端化新材料具有優異性能或特殊功能,即是高知識、高技術的產物,也是發展信息、航空航天、能源、生物等高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
現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材料基礎支撐不足的問題也越來越凸顯。尤其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對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石化企業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追求更長遠的發展,也都積極參與到新材料的研發,打造新材料技術優勢。
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石化方面具有很大的體量,研究創新新材料也有著更強的動力。
一直以來,中國石油圍繞高性能合成材料、特種工程塑料、電子專用材料等,持續推進“新材料提速工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究成果也不斷傳出。
大慶石化的聚烯烴“高端料”;撫順石化的無規共聚聚丙烯樹脂;獨山子石化的耐黃變聚苯乙烯GPPS-300LR;錦州石化的G1級電子級異丙醇……
中國石油正在通過自身對新材料的研究創新不斷推動高端化新材料的革命步伐。
而在中國石化,類似的例子也有很多。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鎮海煉化高端化聚烯烴;儀征化纖已經完成了PBST、PBAT、PBSA三個生物可降解塑料品種的工業化……
在高端化新材料方面研究不斷推進,具有國際水準的新材料也先后面世。
中國石化正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戰略目標,持續努力開發更多高端產品,推動管材、醫療衛生、食品包裝等行業高端化新材料發展的步伐。
04、更多的利好因素
自2018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領域的政策支持,“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也提出,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新材料產業。
隨后在多個政策文件中也重點提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比如《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國制造2025》等,并且《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為新材料的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
2021年12月,工信部發布《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1 年版)》,其中包含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類共 300 余種材料,化工新材料領域包括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等多個品種。
國家的鼓勵、引導加上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新材料領域的發展也迎來一片繁忙景象。
大批企業競相涌入,注重技術研發,加大科技投入,并且布局傳統產業的升級。
比如,年初,恒力聚酯科技產業園開工;盛虹與鄂爾多斯政府簽訂綠色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榮盛石化聚碳酸酯全產業鏈一體化;萬華、衛星石化等煉化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新材料……
尤其是聚烯烴彈性體、高端聚酯、碳纖維等多種產品都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在未來幾年內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速均有望在10%以上。
眾多石化企業憑借各自的優勢積極布局新材料領域,競相進行產業升級,推動著我國從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加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