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熹瓏
在發布首份施政報告中,香港特首李家超表示,在政府投資的“治理體系”方面,已指示財政司司長成立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
設立國企性質的投資公司,以政府為主導參與市場投資,這一舉措在香港可謂有首創意義。
根據報告,港府將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有關資源,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其中,共同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為從未來基金撥出的300億元,以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這種政府主導的投資公司在香港是首次出現,但并不是創新舉措,在很多國家有類似的機構,比如內地一些省市、新加坡、以色列等,在運作上差異也較大。至于香港政府主導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會偏向哪種模式,還有待觀察。”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
在“搶企業”、“搶人才”下成立
李家超將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形容為“破格”決定,背后理念是希望能全面發展香港高端、高增值產業。
“該公司是在‘搶企業’、‘搶人才’之下成立,目的是希望香港的整體產業發展和機遇,以多方面的手段配合投資,可以更相輔相成。”對于設立初衷,李家超這樣表示。
10月19日,界面新聞記者在企查查官網查詢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經注冊,注冊日期為10月11日,企業編號3197497,企業類型顯示為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不過,具體地址、電話或官網等信息并未進一步披露。

據香港01,公司在10月初已經登記注冊。公司首任董事為朱兆荃,即金管局副行政總裁(外匯基金投資辦公室);以及黃信成,金管局外匯基金投資辦公室私募市場首席投資官(私募市場)。
新設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又被外界形容為“港版淡馬錫”,旨在引進、投資高端、高增值的產業。李家超認為,通過旗下基金,公司將更具備主動性,“可以很策略性去考慮投資在一些對香港有用、有影響力、策略性產生積極作用的企業。”
在19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李家超表示,將來的發展如何,可以按實際過程中的正面經驗,或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令該投資公司的發展對香港更有利。
早在2016年,香港政府便成立未來基金,以當時“土地基金”結余的2197億元作為首筆資金,希望透過長線投資,為財政儲備爭取更高回報。
未來基金也成為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資金水源。除了擁有從未來基金撥出的300億元,公司還包括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
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中,香港財政司司長曾宣布撥出10%的未來基金款項成立香港增長組合,大約為220億元;大灣區投資基金及策略性創科基金分別約為50億元。這意味著,新公司可調動的資金達到620億元以上。
幾種資金也已有相對明確的用途,如香港增長組合主要用于策略性投資于“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以鞏固香港作為金融、貿易和創科中心等的地位。
策略性創科基金聚焦投資于具有戰略價值、較具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大灣區投資基金則面向大灣區內可惠及香港的項目,包括以香港為基地的公司及在大灣區投資的公司所推行的項目。
推動創科和貿易、鞏固金融地位、融入大灣區,在施政報告中也有相應篇幅進行展開。
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招商引資引才,港府將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由財政司司長帶領,專門向內地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務,以引進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制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到港。
“港版淡馬錫”的摸索
說到“港版淡馬錫”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自然繞不開淡馬錫及其模式。
來自新加坡的淡馬錫公司又被稱為“國有資本運營典范”,這家成立于1974年的公司由新加坡財政部負責監管、以私人名義注冊。截至2021年底,淡馬錫的投資組合凈值為3810億新元。
“淡馬錫”模式也一直被業界津津樂道,即財政部代表政府為公司唯一股東,通過控制董事會對公司進行市場化管理。淡馬錫董事會成員曾大部分有政府公務員背景,包括財政部副部長擔任董事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擔任董事。
淡馬錫再通過數十家全資子公司,通過股權投資,控制數百家公司,逐步形成由國家管控、市場化競爭、公司化運作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淡馬錫旗下公司無一虧損,也成為這種模式的傳奇之處。
“政府主導的投資機構往往不太注重投資項目的短期收益,而是更多反映了產業方向的策略性選擇,用于培育新興具有地區發展戰略意義的產業,效果通常比私營企業投資的力度大。”鄭磊認為,從這個層面上看,政府投資有更多優勢,不過也要防止政府如果過多承擔企業投資和經營角色的問題。
淡馬錫模式也受到我國相關部門的青睞,如北京國管、深圳國資委也被稱為中國版淡馬錫。
截至2021年末,北京國管合并報表總資產3.34萬億元,實現收入1.41萬億元,凈利潤954億元,是我國總資產規模最大的地方國有資本運營機構。
深圳國資委也有突出表現,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991億元,擁有的30家上市公司以及一眾戰略參股企業中,沒有一家僵尸企業和虧損企業。
香港也看到了由政府掌握主導權、市場化和公司化運營模式的好處。
“有些企業來香港是希望招攬更多人投資其公司,如果香港政府也有投資其中,其獲得投資的機會亦大得多,這就是相輔相成。”李家超認為,在投資體系中,如果填補了政府的空白,將對整體的發展產生正面作用。
根據李家超記者會發言,香港投資管理公司的主導權在港府手上,由財政司司長主導,并會設立咨詢委員會,由其反映哪些企業最有潛質、對香港最有利。對于選擇投資的企業,也將謹慎而為,由公司董事局進行決定。
說到選擇投資、收購,自然繞不開深圳國資委收購榮耀。2020年底,深圳國資旗下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2600億全面收購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2021年第四季度市場監測》,獨立于華為之后的榮耀市場份額比一年前增長了2倍以上,首次成為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
深圳國資委漂亮的一仗,也給有關國企改革和收購提供了優秀“范文”。
在鄭磊看來,如何設定政府投資管理公司的目標和科學的投資、退出流程,接受社會質詢和透明的監管,這對于香港特區政府是一個考驗。
針對香港投資管理公司的未來發展,李家超表示:“我們也不只為賺錢,因為這個是扶持香港長遠發展的基金。所以將來的發展路線是如何,我們會讓其運作一陣子再總結經驗,希望更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