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V新動力
回想去年,小鵬汽車憑借著出色的市場表現,力壓群雄,多次榮登國內新勢力排行榜單第一名的位置,甚至把同處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理想和蔚來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但好景不長,自今年以來小鵬市場表現越發疲軟,銷量也逐月下滑,如今月銷量已經不足萬輛。7月銷量11524輛,9月份就跌落至8468輛,同比和環比雙雙為負。此前小鵬定下了“保25萬,沖擊30萬”的年銷量的目標,但截止今年1-9月份,小鵬累計銷量共9.85萬輛,僅完成銷量目標的大約40%,恐怕也難以完成今年的銷量KPI。
同為新勢力第一梯隊的理想和蔚來銷量雖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在9月份兩家車企市場表現有明顯回暖,銷量均破萬輛。為了緩解銷量頹勢,小鵬在9月份也上市了一款新車——G9,這款德國工程團隊歷時兩年多打磨而來SUV,被何小鵬稱之為“50萬以內最好的SUV”,可G9沒上市幾天就備受外界質疑,其高價低配的策略和冗雜的產品配置頓時讓G9陷入了“減配風波”,盡管后續小鵬官方做出了減價增配的調整,但還是遭到了大規模的退訂。
本以為小鵬G9的到來會承接小鵬今年的銷量重任,但一手好牌打的稀爛,小鵬G9不僅讓小鵬疲軟的銷量再次蒙上陰影,也讓小鵬憑借以往產品積累的口碑越來越差。
然而比小鵬銷量下滑更快的是小鵬的市值。相較年初,小鵬汽車的股價已經跌去80%,市值蒸發超兩千億元。截止10 月 24 日,小鵬股價暴跌12.76%,刷歷史新低,股價年內重創85%,市值相比巔峰期已經跌去近九成。盡管蔚來和理想也分別下跌9.12%和7.75%,但中概股中恐怕除了停牌的恒大和剛復牌不久的華晨中國之外,就當屬小鵬汽車在美股市場的表現最為慘淡。
作為國內新勢力頭部品牌,小鵬汽車為何銷量、市值雙雙“爆冷”?
定位不清,爆品太少
在國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各大車企的品牌定位和“打法”都相對清晰,比如特斯拉主打全球化,蔚來主打高端服務和品牌,理想主打SUV和家用,比亞迪則以產品技術為主,而反觀小鵬,品牌定位較為模糊,如果非得給小鵬貼上主打標簽,或許勉強沾邊“智能化”。
看似小鵬旗下產品G3、P5、P7都在往“智能”和“年輕”兩個方向靠,但就產品而言,除了P7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還算不錯,G3和P5兩款產品并沒有把智能和年輕這兩個特點貫徹到底。另外,小鵬的產品更新較慢,盡管新車G9上市了,但產品實力以及定價遭到外界質疑,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打開局面。
小鵬G9出師不利,小鵬P5產品亮點不足,唯一的銷量擔當同時也是小鵬旗下的“爆款”產品P7也正處于換代期,很難再有銷量數據上的帶動作用了。這也使得小鵬的產品矩陣正處于爆款“真空期”,沒有爆款產品就難以贏得用戶的青睞和市場。
對手太多,競爭激烈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火,入局新能源汽車賽道的車企越來越多,除了眾多傳統車企,還有諸如小米、華為、蘋果、恒大等各個領域的“大佬”跨界造車,畢竟大家都認準了新能源汽車是一個熱門領域,也是汽車未來的發展趨勢,自然也都想分一杯羹。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市場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超過了70多個。而這70多個品牌,目前已經推出了200多款新能源產品。層出不窮的新能源品牌和新能源產品,讓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自然也遵循“優勝劣汰”的生存規則。
反觀小鵬旗下的幾款產品,主打10-30萬的大眾市場,也是最熱門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不僅有比亞迪這樣強勁的老牌對手,還有不斷涌入的新成員,進一步擠壓了小鵬的市場份額。
銷量的下跌加上資本市場的波動,讓小鵬汽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光環黯淡下來,也讓小鵬陷入了經營危機。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小鵬汽車凈利潤虧損 44.02 億元人民幣,按照小鵬1-6月份6.89萬的銷量來計算,相當于每賣一輛車就要損超過 6.3 萬元。
危機之下,小鵬做出了“史上最大力度調整”行動。小鵬汽車CE0何小鵬表示將全面調整組織架構,建立五大虛擬委員會組織和三個產品矩陣組織,前者負責提升各條業務線的溝通合作,后者則肩負著打通端到端產品業務閉環的重任。
過去小鵬汽車一直都是以技術為主導,隨著組織架構的調整,未來小鵬汽車將形成技術與用戶需求并舉的局面,推動各業務鏈條目標一致,做到銷售、傳播、售后等各個環節打造針對單一車型的全套產銷服務。其實說直白一點,就是從品牌建設、用戶服務、經銷渠道甚至基礎設施等環節來尋找新的突破口。
發展遭遇的瓶頸讓小鵬汽車不得不選擇換條路,尋求新機遇,能否成功轉型雖然尚未可知,但對于小鵬而言已經是背水一戰,沒有后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