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10月31日,應急管理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總工程師周天介紹,今年前三季度(1月-9月),全國共接報火災63.68萬起,死亡1441人,受傷1640人,直接財產損失5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火災起數和損失分別上升8.19%和2.72%,受傷人數下降9.64%、死亡人數同比持平,火災形勢總體平穩。
周天表示,從起火場所看,居住場所發生火災22.38萬起、死亡1061人,分別占火災總數和死亡總數的35.15%、73.63%;其中,較大火災45起,占全部較大火災起數的56.25%。居住場所火災多發,特別是死亡人數占比較大。
從城鄉分布看,城市地區發生火災25.96萬起,占火災總數的40.7%;農村地區發生火災35.28萬起,占總數的55.4%;旅游區、公路等其它區域發生火災2.44萬起,占總數的3.8%。農村地區發生火災數量相對較多。
從起火時段看,10時至22時共45.58萬起,占總數的71.6%,與此時段生產活動較為集中有關;其中,18時至20時為火災高發時段,共8.52萬起,占火災總數的13.4%。22時至次日8時共死亡760人,占總數的52.7%,多與夜間火災發現晚、撲救逃生遲緩有關;其中,0-2時為亡人火災高發時段,共死亡183人,占死亡總數的12.7%。
從已查明的火災原因看,發生電氣火災19.81萬起,占火災總數的31.1%,占比最高;用火不慎14.98萬起,占總數的23.5%;遺留火種10.16萬起,占總數的15.95%;吸煙7.46萬起,占總數的11.7%;自燃4.96萬起,占總數的7.8%;生產作業1.57萬起,占總數的2.5%;玩火等其它原因4.76萬起,占總數的7.5%。
針對冬季火災形勢,周天介紹,據統計,2021年冬天(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底),我國共發生火災27.43萬起,造成963人死亡,647人受傷。從數據分析看,居住場所火災最為突出,共發生10.94萬起、亡801人,分別占總數的39.9%和83.2%,就是我們所說的“小火亡人”;分析火災原因,電氣、用火不慎、遺留火種等引發火災占比大,分別達到了8.14萬起、6.45萬起和4.1萬起,占總數的29.7%、23.5%和14.9%。而從時間段來看,亡人火災大多集中在凌晨時間,22時至次日8時共發生火災5.77萬起,占總起數的21%,卻造成494人死亡,占總亡人數的51.3%。
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長閆鵬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今冬的一些具體情況看,氣象物候條件也較為不利,極端天氣易發難測,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夏秋連旱,可燃物干燥易燃,火險等級偏高,不排除因極端天氣引發森林大火的可能。
閆鵬介紹,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加劇,世界森林大火高發頻發,我國的森林火災也呈多發態勢,今年夏秋季我國南方多個省區連續發生森林大火,與氣候異常有直接關系。
“我國的森林防火已由區域性防火向全域性防火轉變,由季節性防火向全年防火轉變,由重點林區單點多發向非重點林區多點連發、集中爆發轉變,而且這個趨勢還會在一定條件下進一步發展,林火風險的防范和撲救壓力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重。” 閆鵬說。
周天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改革發展情況。2018年11月,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正式成立。四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接警出動622萬余次,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239萬余人,出色完成了江蘇響水“3·21”爆炸、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重慶地區森林火災、四川瀘定6.8級地震等重大應急救援任務。此外,改革轉制以來,全隊伍有139名同志壯烈犧牲,1100多人在滅火救援等任務中光榮負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