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OPBRAND對話 | 讓茶創始人舒義:用實業打法搶占"無糖茶"紅利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OPBRAND對話 | 讓茶創始人舒義:用實業打法搶占"無糖茶"紅利

2020年1月,舒義首先推出“原葉沖調茶”品牌——“他山集茶”,解決“方便喝好茶”的消費痛點,打造健康茶包。2021年4月,再推出茶飲料品牌「讓茶」。

文|Kiki Gao

舒義曾是我的同行。在創業「讓茶」之前,他早已完成兩次創業:力美科技和新潮傳媒。

21歲大三開始,舒義在校園內開始布局自己的小生意,沒畢業就已踩著互聯網的風口賺到了第一桶金500萬。2010年,舒義從成都北上帝都。2011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廣告的元年,這一年,舒義創立力美科技,2016年9月26日,力美科技正式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移動程序化廣告技術平臺第一股。

力美在尋求并購中遇到分眾傳媒,了解到互聯網線下機會更大,舒義趕緊聯系在成都的老相識張繼學(現新潮傳媒集團董事長),當時張繼學在做《新潮生活周刊》雜志。2013年,舒義和張繼學創立新潮傳媒。2018年11月,新潮傳媒獲百度戰略投資21億,2019年8月,再獲京東集團領投的近10億元戰略投資。新潮傳媒經歷十幾輪融資之后,舒義決定退出舒適圈去做些不一樣的事。

2018、2019年,舒義選擇性投資了一些創業項目。過程中,他發現:新消費很有機會,但是投資別人風險很大,在任何一個行業里,沒有十年的沉淀,很難把公司做出來。還是自己干吧!

創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移動互聯網創業時期,舒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模式一年一變,每年講一個新故事,很辛苦。舒義決定先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行業。如果不喜歡,不熟悉必然不會熱愛,遇到困難就更難堅持。20歲以后,舒義幾乎每天都在喝茶,爺爺輩和父輩也都是喝茶長大的。茶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需要教育,「茶」行業體量足夠大,周期性不明顯。只要慢慢做,就有機會。

第三次創業舒義選擇了做茶。

2020年1月,舒義首先推出“原葉沖調茶”品牌——“他山集茶”,解決“方便喝好茶”的消費痛點,打造健康茶包。2021年4月,再推出茶飲料品牌「讓茶」。

中國版「茶快消品公司」

在創立「讓茶」前,舒義團隊做過大量的茶公司相關數據分析。

人們常說:「7萬個茶企比不上1個立頓」。英國「立頓」的主營業務是茶包,90%的茶包,10%的業務是茶飲料。日本「伊藤園」剛好相反,90%的茶飲料,10%的業務是茶包,愿景是「讓日本喜愛喝茶的群體在全世界可以更方便地喝茶」。立頓和伊藤園兩家都不是「飲料公司」,而是「茶快消品公司」。而中國大量傳統茶公司偏農產品屬性,不是快消品思維。

于是,舒義決定沿用「立頓」和「伊藤園」的商業模式,做中國最專業的「茶快消品公司」。

Kiki Gao:推出「他山集」品牌一年后為什么轉做「茶飲料」?

舒義:在做「茶包」時,我們發現幾個問題。沖調茶前面已有頭部公司,更大的問題是門檻較低,同質化嚴重,競品太多。在天貓上搜索點擊「沖調茶」,至少有500多個成熟品牌。我們幾個人,每個人找一個設計公司,就可以同時做幾個沖調茶品牌,模式、制作流程簡單,代工廠都一樣。

有相當知名度的沖調茶品牌年銷售額最多2—3億,「立頓」在中國年收入也不到10億。「茶包」行業品牌眾多,單一品牌體量很小,還是一個典型的流量生意,我們決定把重心投入到茶飲料中去。

Kiki Gao:為什么說沖調茶是一個流量生意?

舒義:「他山集」在2020年單月銷量做到200、300萬,投廣告就有收入,不投廣告就沒有。在茶包品類中,有太多品牌了,這類產品很難有用戶忠誠度和品牌復購性。你會看到「沖調茶」就是要不斷投廣告,做促銷,低價誘惑,不做流量銷量就會直接掉下來,真的非常痛苦。

Kiki Gao:為什么選擇做「茶飲料」?

舒義:在茶飲行業,按場景來劃分是三大類:第一個是沖調茶,沖調類最典型的就是茶包,成熟化之后,可能會衍生出各種產品;第二類是現制茶,重線下生意,講的是頻效,注重場景空間感;第三類是即飲茶,是一個快消品化的產品邏輯,必須靠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

這三類是不同的商品模式,三種完全不同的商業鏈。

「茶飲料」和「沖調茶」正好相反:玩家少,但都是巨頭。在天貓和京東搜索「茶飲料」一共有10幾個品牌,基本都來自巨頭公司。大家都覺得「茶飲料」的競爭很激烈,但反而不激烈。同樣,經銷商也沒幾個「茶飲料」品牌可代理,我覺得比茶包的機會更大一點。

康師傅冰紅茶一年可以賣到170億,統一賣到100多億。「茶飲料」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百億級公司,在零售端大概有1000億的市場空間,供應鏈端有500多億,行業足夠深,市場足夠大。

生產規模上看,「茶飲料」行業顯然門檻更高,「茶飲料」設備開模要百萬起步,再加上后期投放到市場,至少要千萬投入,之后進渠道,還有進場費、陳列費……但是,「茶飲料」品牌一旦進入市場開始流通,就會自然滾動起來。

Kiki Gao:「茶飲料」是一種什么生意?

舒義:「茶飲料」是「點狀的網狀生意」,經銷商越來越多,他們作為合作伙伴,進貨到二、三線城市系統中去開拓市場,這是一種杠桿,通過經銷商的資源,包括他們的人力去覆蓋更多的終端。很多「茶飲料」時間越久,經銷商合作越久,渠道滲透越久,品牌力越好。

「茶飲料」難也「不」難

擺在「讓茶」面前的當然也有更新、更大的「難」。

“讓茶做了一年,很穩,今年市場形勢有點「難」,我們基本沒投廣告,讓茶依然只要有渠道就能賣,不會因為流量停了銷量就沒了。”舒義對未來很樂觀。

然而,即飲茶和現制茶要做出聲量更「難」,屬于真正的大公司間的強競爭領域,需要產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幾項綜合實力,有點像鐵人三項。

不過,「難」也常常激發出大公司的誕生。

Kiki Gao:目前「茶飲料」的競爭狀態怎么樣?

舒義:從零售端看,整體飲料市場約5000億規模。「茶飲料」占整體飲料市場的20%,1000億。在1000億中90%是3塊錢價位為主的市場,是以茶粉和香精為主配料的「調味茶」,10%左右是以5-6塊錢為主的「無糖茶」市場。這兩種價位「茶飲料」的增長比例不一樣,90%的含糖「茶飲料」基本沒有增長;「無糖茶」的增長率卻高達50%。

5-6塊錢的「茶飲料」有定價優勢。產品經過層層嚴格的資質篩選進駐CVS(Convenience Store,便利店渠道),有品質背書,再加上「讓茶」包裝設計風格是中國風,注重原葉茶產區,主打「高山」無糖茶飲料。

很重要的一點,「無糖茶」是一個品類紅利。不管是經銷商、渠道終端還是消費者,對「無糖茶」的需求在增長,這個品類中競爭的品牌又不多,大的品牌就是「東方樹葉」、「三得利」,年輕群體天然喜歡嘗鮮,5塊錢大家不需要考慮很久,容易馬上買單,轉化率很高。我們偶爾還會搞一些活動,比如第二瓶半價,第二瓶一元的嘗鮮活動,通過這樣的促銷拉新。等到他們對這個品牌有認知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

Kiki Gao:如果價位同步,「讓茶」的口味差異化在哪里?

舒義:「讓茶」和其他「茶飲料」在口味上最大差別就是更偏「茶」。大公司的「茶飲料」口味更偏「水」,這是他們的用戶群體所決定的,他們要做的不是一款十億量級的產品,而是一款百億量級的產品,必須配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做「濃」一點,用戶群體就「窄」一點。

我們要感謝巨頭們,幫我們培養了「無糖茶」品類用戶。我們是小品牌,定位做專業「茶飲料」,我們主打「高山烏龍」、「高山綠茶」,之后還有「高山紅茶」等產品,無糖茶用戶會有一批直接轉化為我們的用戶,慢慢形成品牌力,用戶也會慢慢接受茶味更足的飲料,形成「讓茶」固定的消費群體。

Kiki Gao:我發現,除了「純茶」口味系列,「讓茶」還有「果茶」。

舒義:「果茶」系列也是無糖的,但偏甜,目前的消費者90%還是喜歡喝偏甜的,只有10%的人喝不甜。所以,「果茶」我們不會在一線城市做,主要集中在二、三線下沉市場,也在抖音上賣。

Kiki Gao:市場形勢這么「難」,「讓茶」又剛剛起步,如何抵御風險?

舒義:對于我們來說,現在反而是個機會。做「茶飲料」我就沒打算2、3年做成。大環境不好,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做事情。

「讓茶」模式好,現金流健康,這是跟我以前做傳媒廣告業最大的不一樣。

市場不太好,各項成本都在下降,廣告費也在降。渠道上,今年也沒有那么多瘋狂的對手了。2020年、2011年,我們剛做茶的時候,大家都在瘋狂燒錢鋪渠道。一些強勢渠道除了收取新品費,還收冰柜費,「你不做,有的是品牌做」,今年那些愿意燒錢的品牌不多了。

傳統巨頭都很保守,畢竟做實業需要穩健經營。最怕的就是融資型品牌,融了錢的公司之間競爭最可怕。市場好的時候,大家都有錢,互相殺價格。現在大家都冷靜了。

Kiki Gao:「讓茶」是融資型公司嗎?

舒義:我們不會靠以前那種融資打法做品牌,用實業的打法,精細化運營。

在產品端,做到供應鏈的優化,45天庫存管理,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庫存和資金的占用;在渠道端,我們開始精選渠道,只做賺錢渠道,砍掉不賺錢渠道,這樣現金流是良性的;在營銷上,我們更注重在渠道端和線上營銷,砍掉大戶外類廣告。

在管理上,精簡團隊和產品。現在我們變成大經銷商制,采用一個省招1—2個代理商的模式。純茶產品線有4個SKU,明年擴到6個SKU,把公司的總成本降下來。

Kiki Gao:用實業打法,「讓茶」是否會考慮自建供應鏈?

舒義:不太會考慮,我們目前還都是合作的關系。

國外很多快消品大公司都不會自建供應鏈,「可口可樂」在中國,包括全球都是代工,「伊藤園」在日本都是代工。飲料行業的生產模式基本都是做商標給品牌,銷售給經銷商做,生產給代工廠做。

中國的生產線太多了,產能完全過剩。目前,我們的飲料生產線非常先進,是最主流的是德國KRONES克朗斯灌裝生產線,鋪設一條生產線要億級投入,一般來說,在飲料行業,小體量根本沒必要建廠。

Kiki Gao:為什么采用大經銷商模式?

舒義:以飲料行業傳統巨頭為例,農夫山泉是大經銷商制,把一個區域獨家劃給一個經銷商,品牌給配任務;「康統」的渠道策略是,只要進貨都可以,中國大概30個省,300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2萬多個鎮,他們的經銷商一直鋪到鎮上。

我們現在第一步銷售目標是到達地級市區。客觀的講,「無糖茶」品牌還是一個成長品牌。「讓茶」的品牌影響力雖然沒有那么強,但客單價比較高,對與經銷商來說,相對的毛利空間還不錯。在新品牌還不夠強勢的時候,「管理」經銷商我們目前還做不到,更多的是合作,核心還是溝通。現在「讓茶」的「區域獨家」經銷商近200個,明年努力做到6、700個。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

從創立「讓茶」開始,舒義和團隊一直邊走彎路邊迭代,“做品牌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歷程要走,不可能一次成型,都不是天才對吧。”

面臨的第一段彎路就是開始做綠茶產品的時候,他們發現綠茶是不發酵茶,放2個月后,就會有沉淀物,也會帶有懸浮層,這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舒義和團隊找了很多工廠,都解決不了問題。從制作工藝上來講,正常的綠茶不需要焙火,他們用綠茶二次焙火特殊工藝處理后,徹底解決了沉淀物堆積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早期開模,套標……無糖茶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喝起來會覺得有苦澀感,讓茶團隊敏銳地發現并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個時期的大量產品都報廢了。

「讓茶」剛起步時,讓茶在渠道端連著走了兩個彎路。在去年的糖酒會上,舒義招了很多經銷商,但很多經銷商的渠道、品味以及個人的資質等等并不適合「讓茶」,到后面團隊服務完全跟不上,造成了經銷商產品滯銷等問題。經銷商必須要去篩選。

去年底舒義非常痛苦。因為糖酒會,去年3、4月到9月,「讓茶」一下招了140多個銷售。希望通過他們去開拓「讓茶」當地的渠道,但是「讓茶」的品牌力并不像成熟茶飲料巨頭一樣,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受到普遍認可,一下人力成本上去了,大量的貨鋪下去,動銷卻沒有跟上,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再加上資本市場下滑。

今年,讓茶迅速調整渠道模式,改為「大經銷商制」,每個城市找一個合作伙伴,利用他們的通路達成「讓茶」想要的銷售效果。再過2、3年品牌力更強了,區域知道「讓茶」的用戶越來越多,這種模式對經銷商很有吸引力和成長力,也大幅縮減了品牌人力和管理成本。

“在北京10幾年,我看到,80后這一批創業者,當然有非常成功的,但大多數都經歷了時光的淘汰以后,淡出了。”舒義說,現在的「讓茶」,正在等待未來更大的成長。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OPBRAND對話 | 讓茶創始人舒義:用實業打法搶占"無糖茶"紅利

2020年1月,舒義首先推出“原葉沖調茶”品牌——“他山集茶”,解決“方便喝好茶”的消費痛點,打造健康茶包。2021年4月,再推出茶飲料品牌「讓茶」。

文|Kiki Gao

舒義曾是我的同行。在創業「讓茶」之前,他早已完成兩次創業:力美科技和新潮傳媒。

21歲大三開始,舒義在校園內開始布局自己的小生意,沒畢業就已踩著互聯網的風口賺到了第一桶金500萬。2010年,舒義從成都北上帝都。2011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廣告的元年,這一年,舒義創立力美科技,2016年9月26日,力美科技正式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中國移動程序化廣告技術平臺第一股。

力美在尋求并購中遇到分眾傳媒,了解到互聯網線下機會更大,舒義趕緊聯系在成都的老相識張繼學(現新潮傳媒集團董事長),當時張繼學在做《新潮生活周刊》雜志。2013年,舒義和張繼學創立新潮傳媒。2018年11月,新潮傳媒獲百度戰略投資21億,2019年8月,再獲京東集團領投的近10億元戰略投資。新潮傳媒經歷十幾輪融資之后,舒義決定退出舒適圈去做些不一樣的事。

2018、2019年,舒義選擇性投資了一些創業項目。過程中,他發現:新消費很有機會,但是投資別人風險很大,在任何一個行業里,沒有十年的沉淀,很難把公司做出來。還是自己干吧!

創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移動互聯網創業時期,舒義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模式一年一變,每年講一個新故事,很辛苦。舒義決定先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行業。如果不喜歡,不熟悉必然不會熱愛,遇到困難就更難堅持。20歲以后,舒義幾乎每天都在喝茶,爺爺輩和父輩也都是喝茶長大的。茶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需要教育,「茶」行業體量足夠大,周期性不明顯。只要慢慢做,就有機會。

第三次創業舒義選擇了做茶。

2020年1月,舒義首先推出“原葉沖調茶”品牌——“他山集茶”,解決“方便喝好茶”的消費痛點,打造健康茶包。2021年4月,再推出茶飲料品牌「讓茶」。

中國版「茶快消品公司」

在創立「讓茶」前,舒義團隊做過大量的茶公司相關數據分析。

人們常說:「7萬個茶企比不上1個立頓」。英國「立頓」的主營業務是茶包,90%的茶包,10%的業務是茶飲料。日本「伊藤園」剛好相反,90%的茶飲料,10%的業務是茶包,愿景是「讓日本喜愛喝茶的群體在全世界可以更方便地喝茶」。立頓和伊藤園兩家都不是「飲料公司」,而是「茶快消品公司」。而中國大量傳統茶公司偏農產品屬性,不是快消品思維。

于是,舒義決定沿用「立頓」和「伊藤園」的商業模式,做中國最專業的「茶快消品公司」。

Kiki Gao:推出「他山集」品牌一年后為什么轉做「茶飲料」?

舒義:在做「茶包」時,我們發現幾個問題。沖調茶前面已有頭部公司,更大的問題是門檻較低,同質化嚴重,競品太多。在天貓上搜索點擊「沖調茶」,至少有500多個成熟品牌。我們幾個人,每個人找一個設計公司,就可以同時做幾個沖調茶品牌,模式、制作流程簡單,代工廠都一樣。

有相當知名度的沖調茶品牌年銷售額最多2—3億,「立頓」在中國年收入也不到10億。「茶包」行業品牌眾多,單一品牌體量很小,還是一個典型的流量生意,我們決定把重心投入到茶飲料中去。

Kiki Gao:為什么說沖調茶是一個流量生意?

舒義:「他山集」在2020年單月銷量做到200、300萬,投廣告就有收入,不投廣告就沒有。在茶包品類中,有太多品牌了,這類產品很難有用戶忠誠度和品牌復購性。你會看到「沖調茶」就是要不斷投廣告,做促銷,低價誘惑,不做流量銷量就會直接掉下來,真的非常痛苦。

Kiki Gao:為什么選擇做「茶飲料」?

舒義:在茶飲行業,按場景來劃分是三大類:第一個是沖調茶,沖調類最典型的就是茶包,成熟化之后,可能會衍生出各種產品;第二類是現制茶,重線下生意,講的是頻效,注重場景空間感;第三類是即飲茶,是一個快消品化的產品邏輯,必須靠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

這三類是不同的商品模式,三種完全不同的商業鏈。

「茶飲料」和「沖調茶」正好相反:玩家少,但都是巨頭。在天貓和京東搜索「茶飲料」一共有10幾個品牌,基本都來自巨頭公司。大家都覺得「茶飲料」的競爭很激烈,但反而不激烈。同樣,經銷商也沒幾個「茶飲料」品牌可代理,我覺得比茶包的機會更大一點。

康師傅冰紅茶一年可以賣到170億,統一賣到100多億。「茶飲料」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是百億級公司,在零售端大概有1000億的市場空間,供應鏈端有500多億,行業足夠深,市場足夠大。

生產規模上看,「茶飲料」行業顯然門檻更高,「茶飲料」設備開模要百萬起步,再加上后期投放到市場,至少要千萬投入,之后進渠道,還有進場費、陳列費……但是,「茶飲料」品牌一旦進入市場開始流通,就會自然滾動起來。

Kiki Gao:「茶飲料」是一種什么生意?

舒義:「茶飲料」是「點狀的網狀生意」,經銷商越來越多,他們作為合作伙伴,進貨到二、三線城市系統中去開拓市場,這是一種杠桿,通過經銷商的資源,包括他們的人力去覆蓋更多的終端。很多「茶飲料」時間越久,經銷商合作越久,渠道滲透越久,品牌力越好。

「茶飲料」難也「不」難

擺在「讓茶」面前的當然也有更新、更大的「難」。

“讓茶做了一年,很穩,今年市場形勢有點「難」,我們基本沒投廣告,讓茶依然只要有渠道就能賣,不會因為流量停了銷量就沒了。”舒義對未來很樂觀。

然而,即飲茶和現制茶要做出聲量更「難」,屬于真正的大公司間的強競爭領域,需要產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幾項綜合實力,有點像鐵人三項。

不過,「難」也常常激發出大公司的誕生。

Kiki Gao:目前「茶飲料」的競爭狀態怎么樣?

舒義:從零售端看,整體飲料市場約5000億規模。「茶飲料」占整體飲料市場的20%,1000億。在1000億中90%是3塊錢價位為主的市場,是以茶粉和香精為主配料的「調味茶」,10%左右是以5-6塊錢為主的「無糖茶」市場。這兩種價位「茶飲料」的增長比例不一樣,90%的含糖「茶飲料」基本沒有增長;「無糖茶」的增長率卻高達50%。

5-6塊錢的「茶飲料」有定價優勢。產品經過層層嚴格的資質篩選進駐CVS(Convenience Store,便利店渠道),有品質背書,再加上「讓茶」包裝設計風格是中國風,注重原葉茶產區,主打「高山」無糖茶飲料。

很重要的一點,「無糖茶」是一個品類紅利。不管是經銷商、渠道終端還是消費者,對「無糖茶」的需求在增長,這個品類中競爭的品牌又不多,大的品牌就是「東方樹葉」、「三得利」,年輕群體天然喜歡嘗鮮,5塊錢大家不需要考慮很久,容易馬上買單,轉化率很高。我們偶爾還會搞一些活動,比如第二瓶半價,第二瓶一元的嘗鮮活動,通過這樣的促銷拉新。等到他們對這個品牌有認知的時候,就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

Kiki Gao:如果價位同步,「讓茶」的口味差異化在哪里?

舒義:「讓茶」和其他「茶飲料」在口味上最大差別就是更偏「茶」。大公司的「茶飲料」口味更偏「水」,這是他們的用戶群體所決定的,他們要做的不是一款十億量級的產品,而是一款百億量級的產品,必須配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口味。做「濃」一點,用戶群體就「窄」一點。

我們要感謝巨頭們,幫我們培養了「無糖茶」品類用戶。我們是小品牌,定位做專業「茶飲料」,我們主打「高山烏龍」、「高山綠茶」,之后還有「高山紅茶」等產品,無糖茶用戶會有一批直接轉化為我們的用戶,慢慢形成品牌力,用戶也會慢慢接受茶味更足的飲料,形成「讓茶」固定的消費群體。

Kiki Gao:我發現,除了「純茶」口味系列,「讓茶」還有「果茶」。

舒義:「果茶」系列也是無糖的,但偏甜,目前的消費者90%還是喜歡喝偏甜的,只有10%的人喝不甜。所以,「果茶」我們不會在一線城市做,主要集中在二、三線下沉市場,也在抖音上賣。

Kiki Gao:市場形勢這么「難」,「讓茶」又剛剛起步,如何抵御風險?

舒義:對于我們來說,現在反而是個機會。做「茶飲料」我就沒打算2、3年做成。大環境不好,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好好做事情。

「讓茶」模式好,現金流健康,這是跟我以前做傳媒廣告業最大的不一樣。

市場不太好,各項成本都在下降,廣告費也在降。渠道上,今年也沒有那么多瘋狂的對手了。2020年、2011年,我們剛做茶的時候,大家都在瘋狂燒錢鋪渠道。一些強勢渠道除了收取新品費,還收冰柜費,「你不做,有的是品牌做」,今年那些愿意燒錢的品牌不多了。

傳統巨頭都很保守,畢竟做實業需要穩健經營。最怕的就是融資型品牌,融了錢的公司之間競爭最可怕。市場好的時候,大家都有錢,互相殺價格。現在大家都冷靜了。

Kiki Gao:「讓茶」是融資型公司嗎?

舒義:我們不會靠以前那種融資打法做品牌,用實業的打法,精細化運營。

在產品端,做到供應鏈的優化,45天庫存管理,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庫存和資金的占用;在渠道端,我們開始精選渠道,只做賺錢渠道,砍掉不賺錢渠道,這樣現金流是良性的;在營銷上,我們更注重在渠道端和線上營銷,砍掉大戶外類廣告。

在管理上,精簡團隊和產品。現在我們變成大經銷商制,采用一個省招1—2個代理商的模式。純茶產品線有4個SKU,明年擴到6個SKU,把公司的總成本降下來。

Kiki Gao:用實業打法,「讓茶」是否會考慮自建供應鏈?

舒義:不太會考慮,我們目前還都是合作的關系。

國外很多快消品大公司都不會自建供應鏈,「可口可樂」在中國,包括全球都是代工,「伊藤園」在日本都是代工。飲料行業的生產模式基本都是做商標給品牌,銷售給經銷商做,生產給代工廠做。

中國的生產線太多了,產能完全過剩。目前,我們的飲料生產線非常先進,是最主流的是德國KRONES克朗斯灌裝生產線,鋪設一條生產線要億級投入,一般來說,在飲料行業,小體量根本沒必要建廠。

Kiki Gao:為什么采用大經銷商模式?

舒義:以飲料行業傳統巨頭為例,農夫山泉是大經銷商制,把一個區域獨家劃給一個經銷商,品牌給配任務;「康統」的渠道策略是,只要進貨都可以,中國大概30個省,300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2萬多個鎮,他們的經銷商一直鋪到鎮上。

我們現在第一步銷售目標是到達地級市區。客觀的講,「無糖茶」品牌還是一個成長品牌。「讓茶」的品牌影響力雖然沒有那么強,但客單價比較高,對與經銷商來說,相對的毛利空間還不錯。在新品牌還不夠強勢的時候,「管理」經銷商我們目前還做不到,更多的是合作,核心還是溝通。現在「讓茶」的「區域獨家」經銷商近200個,明年努力做到6、700個。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

從創立「讓茶」開始,舒義和團隊一直邊走彎路邊迭代,“做品牌大家都有一些共同的歷程要走,不可能一次成型,都不是天才對吧。”

面臨的第一段彎路就是開始做綠茶產品的時候,他們發現綠茶是不發酵茶,放2個月后,就會有沉淀物,也會帶有懸浮層,這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舒義和團隊找了很多工廠,都解決不了問題。從制作工藝上來講,正常的綠茶不需要焙火,他們用綠茶二次焙火特殊工藝處理后,徹底解決了沉淀物堆積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早期開模,套標……無糖茶最大的問題是年輕人喝起來會覺得有苦澀感,讓茶團隊敏銳地發現并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個時期的大量產品都報廢了。

「讓茶」剛起步時,讓茶在渠道端連著走了兩個彎路。在去年的糖酒會上,舒義招了很多經銷商,但很多經銷商的渠道、品味以及個人的資質等等并不適合「讓茶」,到后面團隊服務完全跟不上,造成了經銷商產品滯銷等問題。經銷商必須要去篩選。

去年底舒義非常痛苦。因為糖酒會,去年3、4月到9月,「讓茶」一下招了140多個銷售。希望通過他們去開拓「讓茶」當地的渠道,但是「讓茶」的品牌力并不像成熟茶飲料巨頭一樣,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受到普遍認可,一下人力成本上去了,大量的貨鋪下去,動銷卻沒有跟上,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再加上資本市場下滑。

今年,讓茶迅速調整渠道模式,改為「大經銷商制」,每個城市找一個合作伙伴,利用他們的通路達成「讓茶」想要的銷售效果。再過2、3年品牌力更強了,區域知道「讓茶」的用戶越來越多,這種模式對經銷商很有吸引力和成長力,也大幅縮減了品牌人力和管理成本。

“在北京10幾年,我看到,80后這一批創業者,當然有非常成功的,但大多數都經歷了時光的淘汰以后,淡出了。”舒義說,現在的「讓茶」,正在等待未來更大的成長。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图木舒克市| 土默特左旗| 绥棱县| 宣武区| 萝北县| 肥西县| 连平县| 玉门市| 巫山县| 遂溪县| 达孜县| 拜城县| 肥城市| 咸宁市| 金川县| 渝北区| 叙永县| 巧家县| 内江市| 招远市| 沭阳县| 穆棱市| 密山市| 兰州市| 康定县| 广丰县| 砀山县| 桐庐县| 大兴区| 石屏县| 耒阳市| 肥西县| 双江| 灵台县| 贞丰县| 双桥区| 江阴市| 正定县| 陇川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