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上海每天有250多萬單餐飲外賣食品服務,市民在享受外賣食品便捷的同時,也非常關心外賣食品是否安全。
自2019年市市場監管局推廣使用食安封簽以來,全市已有使用食安封簽的示范商圈或街區150余個;所屬門店都使用食安封簽的總部公司20余家,每天有70余萬份餐飲外賣食品使用食安封簽。
食安封簽是為了防止網絡訂餐食品外包裝在配送過程中遭到人為或意外破壞、啟封所使用的一次性封口包裝件。
界面新聞2022年11月11日從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新修訂版的《上海市餐飲外賣食品安全封簽使用管理辦法》已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新修訂的《管理辦法》共涉及五大變化,主要涉及推廣主體擴大、使用信息告知、信息化技術賦能、無接觸配送場景責任認定、相關方權利義務細化等方面。
《管理辦法》新增條款鼓勵餐飲連鎖企業總部、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商業物業管理方、各相關食品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共同參與,推廣使用食安封簽。近年來,除傳統的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外,諸多餐飲服務提供者也在不斷嘗試和探索新的平臺,如網站、APP、公眾號、小程序、電話訂購等渠道提供餐飲服務的情形。
《管理辦法》明確“鼓勵通過第三方平臺和自建網站提供餐飲服務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向消費者提供選擇使用食安封簽的選項或明示食安封簽使用情況”,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完善食安封簽全流程管理。
記者注意到,《管理辦法》鼓勵將食安封簽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互聯網+明廚亮灶”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掃碼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可溯化、加工過程可視化,擴大食安封簽的使用效能,推進食品安全治理數字化轉型。
此外,《管理辦法》新增“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和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在食安封簽上印制二維碼等信息技術手段記載餐飲外賣食品的有關信息或展示加工場所信息。通過掃碼,結合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互聯網+明廚亮灶’等工作,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加工過程可視化”的規定。
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餐飲外賣食品無接觸配送較為普遍。
為避免和快速解決糾紛,《管理辦法》新增“餐飲外賣食品配送人員將采用無接觸配送的餐飲外賣食品放置在指定的存放場所,可以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食安封簽狀況,并告知消費者盡快取餐。記錄中食安封簽未被破壞且完整的,視為餐飲外賣食品配送人員完成了配送義務,但消費者有充分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的規定,明確無接觸配送場景責任認定規則。
《管理辦法》還明確配送人員“對未規范使用食安封簽或者食安封簽損壞或不完整的餐飲外賣食品,可以拒絕接收和配送,并可以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留證,并及時告知消費者”。同時明確“對于未規范使用食安封簽的餐飲外賣食品,消費者在當場簽收時發現食品受到污染,實行餐飲服務提供者首負責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