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抖音廣告,靠“電商”續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抖音廣告,靠“電商”續命

“榨光”中小商家價值。

攝影: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表外表里  赫晉一 張冉冉

編輯|付曉玲  Reno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今年雙十一,抖音讓人驚嘆。

最新消息披露,按照目前的趨勢,其大概率超過之前定的雙11目標:1200億。

其中,今年重點發力的貨架電商——抖音商城,增長迅速。截至10月31日24時,抖音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629.9%;商品搜索量相比921大促增長91.2%。

而在此之前,抖音管理層多次表達過,國內廣告業務的頹勢。

如此來看,頗有“東邊不亮西邊亮”之感。

但我們研究發現,其實這兩種變化,只是基于抖音集團的變現效率最大化策略而已。

簡言之,就是“犧牲廣告,成全電商,進而實現商業效率最大化”,同時完成了廣告業務的更進一步發展。

一、“釜底抽薪”式豪賭電商,旨在改變交易結構

“在過去半年,國內廣告收入是停止增長的。”字節管理層去年底的這席話,如一記驚雷,刺激了整個市場。

要知道去年下半年,快手廣告收入241.46億元,同比增速64%;B站廣告收入27.6億,增速達115%。

和行業比起來,字節的情況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高速運轉的機器,往往有明顯的慣性,大企業尤為明顯。一夜入秋,通常意味著別有心機。

對此,市場不少人解讀為字節在示弱——看,我這么弱,互聯網巨頭整治就別找我了。

實際上,我們細細研究發現,抖音掩蓋了一個驚天“謊言”。

停滯增長是抖音有意為之,其目的是最大化榨取價值鏈的利益,絕不是什么白蓮花“裝傻賣萌”。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其商業化高層曾在會上表示:“自建電商業務,是推高字節商業化廣告收入天花板的重要方式。”

這樣的側重轉變,和抖音發展狀態密切相關。

我們知道,廣告要做收入增長,無外乎提升總流量、提高加載率、漲價等(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收入=DAU*日均使用時長*短視頻每分鐘播放次數*ADload*CPM*365)。

可以看到,抖音DAU和時長增長,基本到了天花板。

且有跡象顯示,其已經開始伸手向字節其他APP要流量,比如皮皮蝦的跳轉等。

而加載率的情況類似,早已過了15%的線,繼續提升帶來的可能是體驗下降、用戶逃離。

抖音集團CEO張楠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其將各個業務不合理地向抖音要流量的行為比喻成了 “挖礦”,稱這會導致用戶流失。

至于漲價,經濟衰退下,絕無可能。

綜合來看,當下抖音非電商類廣告,變現增長潛力到了一個零界值,甚至可能接下來出現收入下滑的狀態。

當然,畢竟那么大體量,這塊扣一扣,那塊縮一縮,渠道壓榨壓榨,還是能維持一定的“體面”。

但這顯然只是“揚湯止沸“,沒辦法解決發展瓶頸的問題。

于是提出“電商化”,來一個 “釜底抽薪式豪賭”。順著商業邏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個模式如何。

拆解用戶消費鏈路“種草→信息搜集→消費決策→成交”可以發現,廣告時代,抖音只參與了種草環節。

而進行電商,則能參與到更多環節。

電商業務增加對消費鏈條的覆蓋長度,參與度提高就意味著抖音的“收費”節點多——不僅涉及廣告收入部分,還涉及交易傭金(可將其理解為一種分成廣告)等,平臺可以進行多節點的“價值榨取”,獲得更多廣告費。

邏輯上的解釋,顯然是沒太多問題,那么實際執行呢?

如下圖,從去年到今年,可以看到,在抖音投放廣告的電商商家數大幅提升;

同時,熱銷TOP200的商家直播中,7成觀眾都是商家花錢買的。

看起來,抖音的廣告,似乎被電商給拯救。畢竟商家70%的流量,都是花錢從抖音那買來的。

商家這么做,顯然不會是無緣無故。可以看到,抖音在經營方面,有一些調整。

如提供搜索場景、商城場景等等,給更多節點開放出來。

公開信息顯示,抖音電商這兩年的GMV增長迅速,而在今年推出商城后,整體的GMV增長目標更加激進。

這也意味著內循環廣告(快手的稱呼方法),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期。

而上述經營調整,反映在數據上,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2Q1抖音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10%。

當然,如此調整可能存在負作用,會將抖音從一個看看帥哥、美女、萌寵、搞笑等的短視頻休閑網站,硬生生給整成電商購物網站。

要變成真正的電商樣子,抖音自然花了不少心思引入商家。

可以看到,為擴充電商SKU,去年以來抖音轟轟烈烈地引入品牌和中小商家。

據行業消息,抖音電商曾計劃將天貓上銷售額前2000名的品牌商家,引入抖音商城。目前這一品牌引入計劃已完成92%,接近尾聲。

中小商家擴容方面,抖音極速版日前在商城首頁上線了“9塊9特價”頻道,覆蓋家居日用、個護家清、服飾鞋包等中小商家匯聚的品類。

另外,今年雙11期間抖音在大促“中心場”(抖音商城),大推跨店滿減、秒殺、超值購、搜索等玩法,惠及對象也直指中小商家。

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更好發展電商,更大的目的在于改變市場交易結構,以及這些參與流量盛宴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兩道推流策略下,“榨光”中小商家價值

通過打造商城,加碼吸引中小商家入駐的舉措,意味著平臺上的中小商家和帶貨主播體量,將持續擴大。

這樣的措施,導致整個平臺流量生意結構,發生了改變。

從平臺供給角度來看,內容平臺可以開放電商廣告的流量池顯然是有限的。

如下,左圖描述的是過去單純賣廣告的市場結構;而由于向電商轉變,市場結構就變成了廣告主和直播帶貨主,共同競爭現有流量的情形。

而這,或許正是抖音想要的效果。

眾所周知,商家要在抖音賣貨,通常有三種方式:

鋪設從個位到百位數的達人,短視頻掛商品鏈接;與帶貨主播合作帶貨;建立店鋪賬號,自播賣貨。

而為了賣出更多商品,無論商家還是達人,都會投放多種形式的廣告引流。

比如,買DOU+,把加了商品鏈接的視頻分發給更多用戶;直播中買信息流廣告,讓更多用戶刷到賣貨畫面。

這樣一來,平臺的廣告主數量顯著增加,且多了很多達人、中小商家等小B客戶。

可以看到,抖音在2021年4月上線了電商廣告平臺 “巨量千川”,整合所有電商廣告工具,專門承接商家的營銷需求。

而流量池有限,廣告主增多,意味著流量的議價權提升。

這里的邏輯簡單理解就是,本來平臺的獲客成本是10元,但一些商家想自己賣出更多的量,就把出價提高到15元,把流量圈在自己這里。

其他商家一看沒量,只能跟著提價,一番博弈后平臺整體的獲客成本可能就提高到了20元。

如此博弈中,有的商家效率更高可以實現銷售額增長,但有的商家會因為低效或者不能承受高獲客成本,被淘汰掉。

而留下來的商家會進入新一輪博弈,畢竟活下來的都是有錢的主,你能接受提價那我也能,推動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結果就是,從大客戶批發到中小客戶零售,抖音對中小商家電商廣告的定價權,變得更高。

而除了市場參與者數量變化好處,還能熨平經濟景氣度對平臺定價權的影響。

正常景氣度高時,大客戶和中小客戶的預算都比較充裕,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提價都很容易。

而經濟不景氣時,廣告主往往變得實際,用于營銷企業長期投入的品牌廣告往往最先被縮減,提價的可能性極小。

與之相比,轉化效率更高的效果廣告更加堅挺。

電商廣告主的迫切需求是清庫存,回流現金,更傾向于多投效果廣告。

比如,今年以來,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商家在抖音上賣反季庫存產品——抖衣數據觀察統計,今年7月抖音女裝熱銷TOP10榜單中,五個賣的都是羽絨服、大衣等反季商品。

基于此,它們更能夠接受提價,只要毛利率是正數即可。

這從不同行業銷售費用趨勢也可以看出來。本季度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均在劇烈收縮廣告投入。

美妝品牌卻是相反的趨勢,銷售費用持續攀升。

華熙生物2022H1財報提到: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 54.68%,主要原因為公司大力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加大抖音等電商平臺信息流推廣。

總的來看,市場參與者結構變化造成競爭的加劇,以及下行周期利用商家去庫存的契機,最終讓平臺定價權得到了提升。

不過,這里面有一個bug,如果take rate很高,但GPM(每千次曝光成交的GMV)很低,平臺也無法實現流量最大化。

其實抖音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它們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兩道推流。

可以看到,抖音的流量分配機制,在主播開播后會有兩道推流。

第一道推流,由抖音的算法決定,商家可在該過程購買公域流量。上述說過,該環節廣告主博弈,推高了平臺的定價權。

但如果只用廣告價格要素,來決定直播間推流,可能會出現“高曝光、低轉化”的直播間大行其道的情況,不利于平臺GMV提升。

基于此,在第二道推流,抖音想得更絕。

這個環節,平臺會根據商家的成交密度(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互動量、交易量等指標),實時調整流量分配,將流量分配給轉化能力更強的直播間。

單純的買流量超能力,是被限制的。

如此一來,可以讓每一次曝光都能夠最大限度的轉化為GMV,也就提高了平臺的GPM(每千次曝光成交的GMV)。

同時,效率低的商家會被逐漸淘汰,也會倒逼著商家,持續提高精準投流和直播運營能力。

因此,在兩道推流策略下,商家的價值,基本被榨了精光。

當然,用戶角度來說,電商轉化效率提高,意味著被打攪的更少,是好事。

小結

廣告逆周期里,抖音通過“豪賭”電商,錨定市場交易結構改變,以及調動流量盛宴參與方的主觀能動性。

這個過程中,參與方數量與環節顯著增加,抖音對產業鏈價值的利益剝奪提升,廣告頹勢一定程度被電商拯救;平臺上的達人,也可以通過短視頻推薦和直播帶貨提升收入。

但被吸引而來的商家處境比較復雜,財大氣粗又運營能力強的,自然受益;而部分低效率的陪跑商家,會逐漸被淘汰。

參考資料:

晚點LatePost,《直播電商的天花板快到了,抖音找了條新出路》《因為電商,字節廣告收入沖破了天花板》

晚點財經,《抖音,最快達到萬億銷售額的電商?》

東方證券,《關于內容電商本質、價值和規模的思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抖音

7.2k
  • 發榜60天,心動榜餐廳怎么樣了?
  • 兩博主直播拉踩運動員,抖音:無限期回收直播權限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抖音廣告,靠“電商”續命

“榨光”中小商家價值。

攝影: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表外表里  赫晉一 張冉冉

編輯|付曉玲  Reno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今年雙十一,抖音讓人驚嘆。

最新消息披露,按照目前的趨勢,其大概率超過之前定的雙11目標:1200億。

其中,今年重點發力的貨架電商——抖音商城,增長迅速。截至10月31日24時,抖音商城交易額同比增長629.9%;商品搜索量相比921大促增長91.2%。

而在此之前,抖音管理層多次表達過,國內廣告業務的頹勢。

如此來看,頗有“東邊不亮西邊亮”之感。

但我們研究發現,其實這兩種變化,只是基于抖音集團的變現效率最大化策略而已。

簡言之,就是“犧牲廣告,成全電商,進而實現商業效率最大化”,同時完成了廣告業務的更進一步發展。

一、“釜底抽薪”式豪賭電商,旨在改變交易結構

“在過去半年,國內廣告收入是停止增長的。”字節管理層去年底的這席話,如一記驚雷,刺激了整個市場。

要知道去年下半年,快手廣告收入241.46億元,同比增速64%;B站廣告收入27.6億,增速達115%。

和行業比起來,字節的情況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高速運轉的機器,往往有明顯的慣性,大企業尤為明顯。一夜入秋,通常意味著別有心機。

對此,市場不少人解讀為字節在示弱——看,我這么弱,互聯網巨頭整治就別找我了。

實際上,我們細細研究發現,抖音掩蓋了一個驚天“謊言”。

停滯增長是抖音有意為之,其目的是最大化榨取價值鏈的利益,絕不是什么白蓮花“裝傻賣萌”。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其商業化高層曾在會上表示:“自建電商業務,是推高字節商業化廣告收入天花板的重要方式。”

這樣的側重轉變,和抖音發展狀態密切相關。

我們知道,廣告要做收入增長,無外乎提升總流量、提高加載率、漲價等(短視頻信息流廣告收入=DAU*日均使用時長*短視頻每分鐘播放次數*ADload*CPM*365)。

可以看到,抖音DAU和時長增長,基本到了天花板。

且有跡象顯示,其已經開始伸手向字節其他APP要流量,比如皮皮蝦的跳轉等。

而加載率的情況類似,早已過了15%的線,繼續提升帶來的可能是體驗下降、用戶逃離。

抖音集團CEO張楠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其將各個業務不合理地向抖音要流量的行為比喻成了 “挖礦”,稱這會導致用戶流失。

至于漲價,經濟衰退下,絕無可能。

綜合來看,當下抖音非電商類廣告,變現增長潛力到了一個零界值,甚至可能接下來出現收入下滑的狀態。

當然,畢竟那么大體量,這塊扣一扣,那塊縮一縮,渠道壓榨壓榨,還是能維持一定的“體面”。

但這顯然只是“揚湯止沸“,沒辦法解決發展瓶頸的問題。

于是提出“電商化”,來一個 “釜底抽薪式豪賭”。順著商業邏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個模式如何。

拆解用戶消費鏈路“種草→信息搜集→消費決策→成交”可以發現,廣告時代,抖音只參與了種草環節。

而進行電商,則能參與到更多環節。

電商業務增加對消費鏈條的覆蓋長度,參與度提高就意味著抖音的“收費”節點多——不僅涉及廣告收入部分,還涉及交易傭金(可將其理解為一種分成廣告)等,平臺可以進行多節點的“價值榨取”,獲得更多廣告費。

邏輯上的解釋,顯然是沒太多問題,那么實際執行呢?

如下圖,從去年到今年,可以看到,在抖音投放廣告的電商商家數大幅提升;

同時,熱銷TOP200的商家直播中,7成觀眾都是商家花錢買的。

看起來,抖音的廣告,似乎被電商給拯救。畢竟商家70%的流量,都是花錢從抖音那買來的。

商家這么做,顯然不會是無緣無故。可以看到,抖音在經營方面,有一些調整。

如提供搜索場景、商城場景等等,給更多節點開放出來。

公開信息顯示,抖音電商這兩年的GMV增長迅速,而在今年推出商城后,整體的GMV增長目標更加激進。

這也意味著內循環廣告(快手的稱呼方法),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期。

而上述經營調整,反映在數據上,據晚點LatePost報道,2022Q1抖音廣告收入同比增長超10%。

當然,如此調整可能存在負作用,會將抖音從一個看看帥哥、美女、萌寵、搞笑等的短視頻休閑網站,硬生生給整成電商購物網站。

要變成真正的電商樣子,抖音自然花了不少心思引入商家。

可以看到,為擴充電商SKU,去年以來抖音轟轟烈烈地引入品牌和中小商家。

據行業消息,抖音電商曾計劃將天貓上銷售額前2000名的品牌商家,引入抖音商城。目前這一品牌引入計劃已完成92%,接近尾聲。

中小商家擴容方面,抖音極速版日前在商城首頁上線了“9塊9特價”頻道,覆蓋家居日用、個護家清、服飾鞋包等中小商家匯聚的品類。

另外,今年雙11期間抖音在大促“中心場”(抖音商城),大推跨店滿減、秒殺、超值購、搜索等玩法,惠及對象也直指中小商家。

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更好發展電商,更大的目的在于改變市場交易結構,以及這些參與流量盛宴人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兩道推流策略下,“榨光”中小商家價值

通過打造商城,加碼吸引中小商家入駐的舉措,意味著平臺上的中小商家和帶貨主播體量,將持續擴大。

這樣的措施,導致整個平臺流量生意結構,發生了改變。

從平臺供給角度來看,內容平臺可以開放電商廣告的流量池顯然是有限的。

如下,左圖描述的是過去單純賣廣告的市場結構;而由于向電商轉變,市場結構就變成了廣告主和直播帶貨主,共同競爭現有流量的情形。

而這,或許正是抖音想要的效果。

眾所周知,商家要在抖音賣貨,通常有三種方式:

鋪設從個位到百位數的達人,短視頻掛商品鏈接;與帶貨主播合作帶貨;建立店鋪賬號,自播賣貨。

而為了賣出更多商品,無論商家還是達人,都會投放多種形式的廣告引流。

比如,買DOU+,把加了商品鏈接的視頻分發給更多用戶;直播中買信息流廣告,讓更多用戶刷到賣貨畫面。

這樣一來,平臺的廣告主數量顯著增加,且多了很多達人、中小商家等小B客戶。

可以看到,抖音在2021年4月上線了電商廣告平臺 “巨量千川”,整合所有電商廣告工具,專門承接商家的營銷需求。

而流量池有限,廣告主增多,意味著流量的議價權提升。

這里的邏輯簡單理解就是,本來平臺的獲客成本是10元,但一些商家想自己賣出更多的量,就把出價提高到15元,把流量圈在自己這里。

其他商家一看沒量,只能跟著提價,一番博弈后平臺整體的獲客成本可能就提高到了20元。

如此博弈中,有的商家效率更高可以實現銷售額增長,但有的商家會因為低效或者不能承受高獲客成本,被淘汰掉。

而留下來的商家會進入新一輪博弈,畢竟活下來的都是有錢的主,你能接受提價那我也能,推動著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結果就是,從大客戶批發到中小客戶零售,抖音對中小商家電商廣告的定價權,變得更高。

而除了市場參與者數量變化好處,還能熨平經濟景氣度對平臺定價權的影響。

正常景氣度高時,大客戶和中小客戶的預算都比較充裕,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提價都很容易。

而經濟不景氣時,廣告主往往變得實際,用于營銷企業長期投入的品牌廣告往往最先被縮減,提價的可能性極小。

與之相比,轉化效率更高的效果廣告更加堅挺。

電商廣告主的迫切需求是清庫存,回流現金,更傾向于多投效果廣告。

比如,今年以來,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商家在抖音上賣反季庫存產品——抖衣數據觀察統計,今年7月抖音女裝熱銷TOP10榜單中,五個賣的都是羽絨服、大衣等反季商品。

基于此,它們更能夠接受提價,只要毛利率是正數即可。

這從不同行業銷售費用趨勢也可以看出來。本季度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均在劇烈收縮廣告投入。

美妝品牌卻是相反的趨勢,銷售費用持續攀升。

華熙生物2022H1財報提到: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長 54.68%,主要原因為公司大力開拓線上銷售渠道,加大抖音等電商平臺信息流推廣。

總的來看,市場參與者結構變化造成競爭的加劇,以及下行周期利用商家去庫存的契機,最終讓平臺定價權得到了提升。

不過,這里面有一個bug,如果take rate很高,但GPM(每千次曝光成交的GMV)很低,平臺也無法實現流量最大化。

其實抖音也想到了這個問題,它們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兩道推流。

可以看到,抖音的流量分配機制,在主播開播后會有兩道推流。

第一道推流,由抖音的算法決定,商家可在該過程購買公域流量。上述說過,該環節廣告主博弈,推高了平臺的定價權。

但如果只用廣告價格要素,來決定直播間推流,可能會出現“高曝光、低轉化”的直播間大行其道的情況,不利于平臺GMV提升。

基于此,在第二道推流,抖音想得更絕。

這個環節,平臺會根據商家的成交密度(直播間的觀看人數、互動量、交易量等指標),實時調整流量分配,將流量分配給轉化能力更強的直播間。

單純的買流量超能力,是被限制的。

如此一來,可以讓每一次曝光都能夠最大限度的轉化為GMV,也就提高了平臺的GPM(每千次曝光成交的GMV)。

同時,效率低的商家會被逐漸淘汰,也會倒逼著商家,持續提高精準投流和直播運營能力。

因此,在兩道推流策略下,商家的價值,基本被榨了精光。

當然,用戶角度來說,電商轉化效率提高,意味著被打攪的更少,是好事。

小結

廣告逆周期里,抖音通過“豪賭”電商,錨定市場交易結構改變,以及調動流量盛宴參與方的主觀能動性。

這個過程中,參與方數量與環節顯著增加,抖音對產業鏈價值的利益剝奪提升,廣告頹勢一定程度被電商拯救;平臺上的達人,也可以通過短視頻推薦和直播帶貨提升收入。

但被吸引而來的商家處境比較復雜,財大氣粗又運營能力強的,自然受益;而部分低效率的陪跑商家,會逐漸被淘汰。

參考資料:

晚點LatePost,《直播電商的天花板快到了,抖音找了條新出路》《因為電商,字節廣告收入沖破了天花板》

晚點財經,《抖音,最快達到萬億銷售額的電商?》

東方證券,《關于內容電商本質、價值和規模的思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桂平市| 凤冈县| 陇川县| 阜新市| 襄樊市| 澄迈县| 潮州市| 全州县| 广丰县| 梓潼县| 康定县| 县级市| 肃宁县| 汉阴县| 宁陕县| 剑河县| 高碑店市| 玛纳斯县| 库尔勒市| 辰溪县| 湖口县| 乌拉特后旗| 东乌珠穆沁旗| 六盘水市| 松溪县| 西青区| 威信县| 荣昌县| 安陆市| 阳泉市| 九寨沟县| 孝昌县| 台东市| 潞城市| 揭东县| 延边| 崇州市| 密云县| 广东省|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