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度】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三周年,這些重點項目成果顯著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度】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三周年,這些重點項目成果顯著

生態綠色的底色之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孕育著金色的機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一)古村落引來“金鳳凰”

金秋時節,浙江勢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勢通科技”)創始人胡峰更加忙碌。公司旗下研發的一款醫療用途機器人進入臨床三期,距離上市咫尺之遙。

不同于普通的創業公司,在勢通科技的最近一期融資中,浙江嘉善縣姚莊18個村社村民出資1800萬元集體入股,占股比10%。也就是說,附近18個村莊的村民,都是勢通科技的股東。

這不是姚莊鎮18個村社第一次入股科技公司。自2013年起,姚莊鎮下屬村社就陸續試水“抱團”項目。這些項目依托基礎好、有前景的園區、開發區、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園等平臺,由市、鎮統一建設或投資優質項目,引導村集體和農民通過自籌資金、騰退“低散亂”建設用地折價等方式入股,在本地或異地實現資源資金增值。

江南水鄉孵化未來的科技之星,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并不罕見。

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正式揭牌成立示范區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同時,在三個區縣中選擇五個鎮作為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部分涉及青浦的金澤鎮、朱家角鎮,江蘇部分涉及吳江的黎里鎮,浙江部分涉及嘉善的西塘鎮、姚莊鎮。

古村落姚莊鎮為何能引來科技初創企業?

嘉善縣姚莊鎮俞匯村黨總支書記杭葉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去村集體經濟主要依靠土地承包、土地復墾等方式,收入單一、不穩定。自2013年起,該村陸續投資近2000萬元,參加了2個“抱團”項目,如今每年有180萬元的分紅。

“村集體經濟收入提升后,村里陸續開展了系列提升改造項目,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還新建了居家養老中心、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杭葉強說。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缺乏“追求者”。勢通科技創始人胡峰說:“相比較傳統初創企業融資的方式不同,吸納以村集體為主的社會資本入股,可以讓企業享受更大的自主權,更加專注在自己的賽道上。”

胡峰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研發的產品正處在成熟向規模增長的關鍵的切換階段。得益于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靈活的人才流通機制,以及更加緊密的市場協同能力,選擇落戶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后,在政府的引導下,勢通科技項目獲得了非常廣大的群眾基礎,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相關人才集聚在具有歷史底蘊的姚莊鎮沉香村,同時員工也吃住在村民家,用非常低的成本解決了生活問題。

這也是示范區對共同富裕的探索。

2022年11月15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陳建忠在示范區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兩省一市編制了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打造六大跨省域共富范例,分別是: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共建、區域城鄉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和社會和諧共筑。

“比如,我們在針對居民增收共促、縮小收入差距方面,提出完善就業創業促進體系、建立一體化就業市場、促進科技富農以及強化困難群體的政策兜底四個方面具體的行動計劃。”陳建忠說。

他透露,下一步,示范區將按照“清單化+項目化”抓落實的要求,梳理形成重大改革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在重大改革清單方面,共涉及三個層面24項改革事項,包括示范區投資一體化、科技金融改革等方面,一共有24項改革任務。

“魚菜共生”的魚池。攝影:楊舒鴻吉

(二)湖泊生態修復后成為農文旅融合“理想田”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藍城文旅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管弦樂也找到了“理想田”。

管弦樂向記者介紹了這套從以色列引進的“魚菜共生”循環系統:將養殖廢水回收利用設計,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完全不同的農業技術進行了整合,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可比傳統養殖業節省40%的成本,且魚肉、蔬菜品質更好。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其核心理念就是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目前,該大棚內4800平方米的現代化玻璃大棚被分為養殖區、種植區和研學區。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養殖區內共有20個大型儲魚罐,養殖了加州鱸魚,滿負荷生產可年產500萬尾魚苗。

管弦樂說,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養殖密度可達35公斤/立方米以上,且效率是傳統養殖的15至20倍,不使用抗生素藥物,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

管弦樂認為吳江就是自己創業的理想之地,因此將農場取名為“醴饗田”:“養殖大棚附近200米就有專業的直播團隊,附近也能找到活魚生鮮的配送渠道,加之長三角便利的交通鏈路,我們的活魚可以實現當天捕撈,隔天就能鮮活出現在長三角消費的餐桌上。”

據悉,魚菜共生項目位于吳江區“曲水善灣”項目中的核心區域,這是示范區著力推進的重點項目之一。

農文旅融合的“曲水善灣”項目通過與浙江企業合作,引入產業運營資源,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曲水善灣”項目核心區約 4.4 平方公里,首期投資約 2.5億元,重點對三好村善灣自然村進行示范化提升,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將親子、度假、創意、集市等農文旅體驗功能植入村落,達到“優化鄉村空問、共融共生共享”的目的。

處于滬蘇浙交界的黿蕩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管弦樂說,未來,將依托環黿蕩美麗鄉村群建設,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與度假的融合,打造小型農業示范園區,展示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通過科技農業、鄉村旅游、文創開發等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富裕。

在11月15日的示范區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據示范區理事會執委會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華源指出,通過三年持續推進黿蕩岸線生態修復及功能提升工程,不僅實現了重點跨界水體的生態修復和岸線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項目建設辦法,也提供了跨域河湖水生態綜合治理的生動案例。“通過這樣一批項目的協同和貫通,深入推進示范區生態環保相關標準、規范的統一,助力制度創新,加速新經濟集聚,更好實現生態優勢轉化。”

目前,示范區“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黿蕩、汾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

落霞中的“曲水善灣”。攝影:楊舒鴻吉

三年來,示范區著力推進重點項目108個,“水鄉客廳”是長三角首個跨省域共建共享項目。華源透露,“水鄉客廳”厚植生態優勢,傳承文化基因,嵌入創新資源,“藍環”工程先導段已完工,江南圩田、桑基魚塘一期項目開工建設。

“藍環”工程先導段位于青吳嘉三區交界,該項目包括疏通水系、生態水質凈化、岸線生態改造、防洪達標工程、濱水棧道等建設內容。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建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藍環工程先導段要將“爛泥田”變成“打卡地”,建設難度一點不亞于打通“斷頭路”,其中的一體化工作機制與創新才是重點。

廖建安稱,先將工作機制確立起來,實施過程反而就能很快推進了。比如,以頂層的設計圖紙規劃為先,以“委托”的形式交由青嘉吳三地行政機關來聯合實施;建設過程中,還要在同一套標準下定期“跟蹤”工程品質;最后,青嘉吳三地則需要對最終的建設結果互相認可。

“我們在創新也在探索。也只有做到這些了,才能真正提升這一區域的原生物種生物多樣性,并逐步推行清潔能源設施,將藍環工程真正建設成為復合型的水鄉生態空間。”廖建安說。

11月中旬,記者在項目現場時看到,首期的江南圩田已經實現以湖蕩圩田為底,運用濕地凈化、水源涵養、循環農業、圩田再造等技術手段,形成有機融合的藍綠空間和生態系統。

廖建安透露,目前,位于上海市青浦區的藍環工程先導段(共有800多米)已于今年10月底基本完成建設,并即將對外開放。

“水鄉客廳”藍環工程先導段。攝影:楊舒鴻吉

(三)廢棄村落變身“近零碳”聚落

在浙江嘉善,一個原本廢棄的村落變身成為全國首個“近零碳”聚落“竹小匯”。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工程師、示范區嘉善片區總工程師沈磊告訴記者,為了恢復這一傳統村落的自然循環,進一步保護好嘉善當地物種的多樣性,該項目結合眾多國際科技力量和長三角區域生態低碳企業,合力將偏僻村落打造成比肩國際先進示范的生態低碳聚落標桿。

沈磊進一步解釋,“零碳聚落”是指應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五種清潔能源,同時采用兩組電池進行儲能,為聚落供電,余電還可以并入國家電網;“無廢聚落”是指在建筑建造過程中采用廢舊磚瓦,運行過程中則采用垃圾降解、污水處理等技術,實現物質循環利用;

“生長聚落”一方面是指空間生長,規劃用地約180畝并分三期建設,未來向長三角乃至全國不斷復制和推廣;另一方面是指在房屋的能源布局、碳匯及碳償數據等效率提升的同時,不斷探索生態城市理想人居模型。

據介紹,“竹小匯”雙碳聚落全域實行農田降碳、建筑零碳、生態固碳,智慧農田通過精準灌溉可節水百分之五十,不減產的同時可以實現稻田碳排放較傳統模式減少逾20%;通過綜合應用低碳建材、光伏屋頂、地源熱泵、污水處理等低碳技術,預計每年光伏發電量23萬kWh,可以做到運行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垃圾。

“竹小匯”整合了長三角的優勢資源:由國家級科研院所與長三角技術企業聯動打造,國家級智庫和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是該項目的總設計、牽頭方;嘉善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江蘇英特飛模塊地毯等一批長三角優勢企業根據方案指標要求,提供相關的綠色低碳創新產品,并在建造中進行優化和應用;上海城建則作為施工單位參與了“竹小匯”的施工建設。

今年,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牽頭編制的全國首個跨省一體協同落實雙碳戰略的制度文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示范區能耗強度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整體實現高質量達峰并穩步下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深度】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三周年,這些重點項目成果顯著

生態綠色的底色之下,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孕育著金色的機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一)古村落引來“金鳳凰”

金秋時節,浙江勢通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勢通科技”)創始人胡峰更加忙碌。公司旗下研發的一款醫療用途機器人進入臨床三期,距離上市咫尺之遙。

不同于普通的創業公司,在勢通科技的最近一期融資中,浙江嘉善縣姚莊18個村社村民出資1800萬元集體入股,占股比10%。也就是說,附近18個村莊的村民,都是勢通科技的股東。

這不是姚莊鎮18個村社第一次入股科技公司。自2013年起,姚莊鎮下屬村社就陸續試水“抱團”項目。這些項目依托基礎好、有前景的園區、開發區、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園等平臺,由市、鎮統一建設或投資優質項目,引導村集體和農民通過自籌資金、騰退“低散亂”建設用地折價等方式入股,在本地或異地實現資源資金增值。

江南水鄉孵化未來的科技之星,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并不罕見。

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正式揭牌成立示范區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同時,在三個區縣中選擇五個鎮作為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部分涉及青浦的金澤鎮、朱家角鎮,江蘇部分涉及吳江的黎里鎮,浙江部分涉及嘉善的西塘鎮、姚莊鎮。

古村落姚莊鎮為何能引來科技初創企業?

嘉善縣姚莊鎮俞匯村黨總支書記杭葉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去村集體經濟主要依靠土地承包、土地復墾等方式,收入單一、不穩定。自2013年起,該村陸續投資近2000萬元,參加了2個“抱團”項目,如今每年有180萬元的分紅。

“村集體經濟收入提升后,村里陸續開展了系列提升改造項目,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還新建了居家養老中心、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極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杭葉強說。

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缺乏“追求者”。勢通科技創始人胡峰說:“相比較傳統初創企業融資的方式不同,吸納以村集體為主的社會資本入股,可以讓企業享受更大的自主權,更加專注在自己的賽道上。”

胡峰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研發的產品正處在成熟向規模增長的關鍵的切換階段。得益于更加便利的交通、更加靈活的人才流通機制,以及更加緊密的市場協同能力,選擇落戶在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后,在政府的引導下,勢通科技項目獲得了非常廣大的群眾基礎,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相關人才集聚在具有歷史底蘊的姚莊鎮沉香村,同時員工也吃住在村民家,用非常低的成本解決了生活問題。

這也是示范區對共同富裕的探索。

2022年11月15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陳建忠在示范區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兩省一市編制了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打造六大跨省域共富范例,分別是: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共建、區域城鄉融合、居民增收共促、公共服務優質共享和社會和諧共筑。

“比如,我們在針對居民增收共促、縮小收入差距方面,提出完善就業創業促進體系、建立一體化就業市場、促進科技富農以及強化困難群體的政策兜底四個方面具體的行動計劃。”陳建忠說。

他透露,下一步,示范區將按照“清單化+項目化”抓落實的要求,梳理形成重大改革清單和重點項目清單。在重大改革清單方面,共涉及三個層面24項改革事項,包括示范區投資一體化、科技金融改革等方面,一共有24項改革任務。

“魚菜共生”的魚池。攝影:楊舒鴻吉

(二)湖泊生態修復后成為農文旅融合“理想田”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蘇州藍城文旅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管弦樂也找到了“理想田”。

管弦樂向記者介紹了這套從以色列引進的“魚菜共生”循環系統:將養殖廢水回收利用設計,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完全不同的農業技術進行了整合,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可比傳統養殖業節省40%的成本,且魚肉、蔬菜品質更好。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其核心理念就是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生態共生效應。目前,該大棚內4800平方米的現代化玻璃大棚被分為養殖區、種植區和研學區。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養殖區內共有20個大型儲魚罐,養殖了加州鱸魚,滿負荷生產可年產500萬尾魚苗。

管弦樂說,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養殖密度可達35公斤/立方米以上,且效率是傳統養殖的15至20倍,不使用抗生素藥物,可以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

管弦樂認為吳江就是自己創業的理想之地,因此將農場取名為“醴饗田”:“養殖大棚附近200米就有專業的直播團隊,附近也能找到活魚生鮮的配送渠道,加之長三角便利的交通鏈路,我們的活魚可以實現當天捕撈,隔天就能鮮活出現在長三角消費的餐桌上。”

據悉,魚菜共生項目位于吳江區“曲水善灣”項目中的核心區域,這是示范區著力推進的重點項目之一。

農文旅融合的“曲水善灣”項目通過與浙江企業合作,引入產業運營資源,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曲水善灣”項目核心區約 4.4 平方公里,首期投資約 2.5億元,重點對三好村善灣自然村進行示范化提升,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將親子、度假、創意、集市等農文旅體驗功能植入村落,達到“優化鄉村空問、共融共生共享”的目的。

處于滬蘇浙交界的黿蕩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管弦樂說,未來,將依托環黿蕩美麗鄉村群建設,推動農業與旅游、產業與度假的融合,打造小型農業示范園區,展示國內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通過科技農業、鄉村旅游、文創開發等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富裕。

在11月15日的示范區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據示范區理事會執委會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華源指出,通過三年持續推進黿蕩岸線生態修復及功能提升工程,不僅實現了重點跨界水體的生態修復和岸線功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跨域項目建設辦法,也提供了跨域河湖水生態綜合治理的生動案例。“通過這樣一批項目的協同和貫通,深入推進示范區生態環保相關標準、規范的統一,助力制度創新,加速新經濟集聚,更好實現生態優勢轉化。”

目前,示范區“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黿蕩、汾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

落霞中的“曲水善灣”。攝影:楊舒鴻吉

三年來,示范區著力推進重點項目108個,“水鄉客廳”是長三角首個跨省域共建共享項目。華源透露,“水鄉客廳”厚植生態優勢,傳承文化基因,嵌入創新資源,“藍環”工程先導段已完工,江南圩田、桑基魚塘一期項目開工建設。

“藍環”工程先導段位于青吳嘉三區交界,該項目包括疏通水系、生態水質凈化、岸線生態改造、防洪達標工程、濱水棧道等建設內容。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建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藍環工程先導段要將“爛泥田”變成“打卡地”,建設難度一點不亞于打通“斷頭路”,其中的一體化工作機制與創新才是重點。

廖建安稱,先將工作機制確立起來,實施過程反而就能很快推進了。比如,以頂層的設計圖紙規劃為先,以“委托”的形式交由青嘉吳三地行政機關來聯合實施;建設過程中,還要在同一套標準下定期“跟蹤”工程品質;最后,青嘉吳三地則需要對最終的建設結果互相認可。

“我們在創新也在探索。也只有做到這些了,才能真正提升這一區域的原生物種生物多樣性,并逐步推行清潔能源設施,將藍環工程真正建設成為復合型的水鄉生態空間。”廖建安說。

11月中旬,記者在項目現場時看到,首期的江南圩田已經實現以湖蕩圩田為底,運用濕地凈化、水源涵養、循環農業、圩田再造等技術手段,形成有機融合的藍綠空間和生態系統。

廖建安透露,目前,位于上海市青浦區的藍環工程先導段(共有800多米)已于今年10月底基本完成建設,并即將對外開放。

“水鄉客廳”藍環工程先導段。攝影:楊舒鴻吉

(三)廢棄村落變身“近零碳”聚落

在浙江嘉善,一個原本廢棄的村落變身成為全國首個“近零碳”聚落“竹小匯”。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總工程師、示范區嘉善片區總工程師沈磊告訴記者,為了恢復這一傳統村落的自然循環,進一步保護好嘉善當地物種的多樣性,該項目結合眾多國際科技力量和長三角區域生態低碳企業,合力將偏僻村落打造成比肩國際先進示范的生態低碳聚落標桿。

沈磊進一步解釋,“零碳聚落”是指應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五種清潔能源,同時采用兩組電池進行儲能,為聚落供電,余電還可以并入國家電網;“無廢聚落”是指在建筑建造過程中采用廢舊磚瓦,運行過程中則采用垃圾降解、污水處理等技術,實現物質循環利用;

“生長聚落”一方面是指空間生長,規劃用地約180畝并分三期建設,未來向長三角乃至全國不斷復制和推廣;另一方面是指在房屋的能源布局、碳匯及碳償數據等效率提升的同時,不斷探索生態城市理想人居模型。

據介紹,“竹小匯”雙碳聚落全域實行農田降碳、建筑零碳、生態固碳,智慧農田通過精準灌溉可節水百分之五十,不減產的同時可以實現稻田碳排放較傳統模式減少逾20%;通過綜合應用低碳建材、光伏屋頂、地源熱泵、污水處理等低碳技術,預計每年光伏發電量23萬kWh,可以做到運行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垃圾。

“竹小匯”整合了長三角的優勢資源:由國家級科研院所與長三角技術企業聯動打造,國家級智庫和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是該項目的總設計、牽頭方;嘉善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江蘇英特飛模塊地毯等一批長三角優勢企業根據方案指標要求,提供相關的綠色低碳創新產品,并在建造中進行優化和應用;上海城建則作為施工單位參與了“竹小匯”的施工建設。

今年,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牽頭編制的全國首個跨省一體協同落實雙碳戰略的制度文件《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示范區能耗強度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整體實現高質量達峰并穩步下降。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黄骅市| 兴宁市| 呼伦贝尔市| 肥城市| 门源| 阿坝| 武安市| 北宁市| 来凤县| 连山| 朔州市| 华坪县| 昌都县| 肃北| 桃园县| 壶关县| 太仆寺旗| 巢湖市| 乐东| 鲁甸县| 旺苍县| 汕头市| 翁源县| 启东市| 浑源县| 和静县| 旬邑县| 惠来县| 宜都市| 浦江县| 任丘市| 麻栗坡县| 广东省| 东城区| 威远县| 龙门县| 霍林郭勒市| 军事| 平江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