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酒界 九月
監審|范慧新
隨著華潤啤酒收購金沙酒業的落地,啤酒企業進軍白酒的動作再度受到關注。實際上,近幾年除了華潤啤酒頻頻布局白酒之外,金星啤酒、珠江啤酒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意愿。
實際上,對于啤酒企業來說,在自身實力和財力的基礎上,進入白酒市場可能不是難事,但是要想站穩白酒市場可能還面臨很多挑戰。布局白酒市場,可能是啤酒企業出于尋求新增長的目的,只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可能還需要啤酒企業制定適合的策略,從產品、營銷等角度出發,為拓展白酒市場助力。
啤酒企業紛紛探索白酒市場
10月25日,華潤啤酒收購金沙酒業一事最終落地。從華潤啤酒發布的公告來看,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華潤酒業將通過增資擴股和股權購買兩種方式,合計獲得金沙酒業55.19%的股權,增資加購股合計金額約123億元。
從近些年華潤啤酒的動作來看,似乎一直都對參與白酒投資抱有很有大興趣,比如參與山西汾酒改制、投資山東景芝白酒、入股金種子酒等,不斷在白酒市場跑馬圈地。實際上,也不只有華潤啤酒這一家啤酒企業對白酒市場表現出了熱情,珠江啤酒、金星啤酒也計劃進入或已經布局了白酒市場。
其中珠江啤酒在2021年年報中指出,打破以啤酒釀造為單一主業的模式,并將培育白酒業態是其發展的方向之一。而且2021年啤酒與白酒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實現銷售收入2685.57萬元。金星啤酒從2020年就開啟了多元化經營,白酒正是其多元化業務之一,并且在2021年還獲得了伏牛白酒的獨家品牌經營。
不難看出,一些啤酒企業并不滿足于只發展啤酒產品,開始通過不同的方式探索白酒領域,比如像珠江啤酒和金星啤酒這樣的自己進行雙品類運營,還有像華潤啤酒這樣的投資/入股實現多品類發展。
或在尋求新的利潤增長
對于啤酒企業來說,選擇進入白酒市場可能還是出于對利潤的追求。想要單純靠啤酒產品來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能已經出現了一些困難,而白酒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今年4月,重慶啤酒發布的2021年年報中顯示,啤酒營業成本增加了14.93%、達到了62.44億元,這背后反映的是不斷增長的釀酒原材料和包裝成本。不少啤酒企業宣布漲價,這也是保證利潤的一種方式。
除了對啤酒進行漲價之外,要維持或增加啤酒企業的利潤,白酒這類溢價相對更高的產品自然獲得了企業的關注。相比啤酒,白酒明顯價格更高,而且高端白酒在如今的市場中也很受青睞,如果能夠推出適合的白酒產品或許能夠為啤酒企業帶來新的增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推出白酒產品還能與啤酒產品實現淡旺季互補。啤酒的銷售旺季主要集中在夏季,白酒的銷售旺季則是在冬季,而且白酒對于新鮮和周轉效率的要求不是很高,能夠很好地進行互補。
從這些優勢來看,比較容易理解啤酒企業為何選擇布局白酒,不僅能夠實現多元化布局,還有機會帶來新的增長。
啤酒市場集中度逐漸增加
啤酒在酒水市場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我國也是全球啤酒消費和生產大國,自從啤酒傳入中國之后就實現了快速發展。不過時至今日,我國啤酒市場已經處于成熟期,也開始逐步走向了新的發展周期。
1、啤酒產銷量出現下滑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啤酒產量為3411.1萬千升、同比下降7.0%,到2021年年底國內啤酒產量累計達到了3562.4萬千升、累計增長5.6%。
雖然啤酒產量在去年出現了增長,但是近些年來產量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一現狀,啤酒走起了高端化路線,高端啤酒的出現為啤酒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
2、啤酒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我國啤酒產量并非產能跟不上,主要在于啤酒銷售下滑。而且從目前國內啤酒行業的生產能力來看,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幾家代表上市啤酒企業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調查顯示,在燕京啤酒、青島啤酒、惠泉啤酒以及重慶啤酒這4個啤酒企業中,產能利用率最高的是重慶啤酒,但也只有76.2%,其余均在70%左右。
前瞻產業研究院
3、啤酒市場集中度較高
在國內的啤酒市場中,行業集中度比較高,主要以青島啤酒、華潤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以及重慶啤酒為代表的,而且這些啤酒企業的市場地位也比較穩固。
雖然啤酒市場中可能還有一些小的啤酒企業,但是在頭部企業的壓制之下并不容易得到很好的發展,而且這些大型啤酒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覆蓋率。
我國啤酒行業企業格局——觀研天下
4、品牌之間競爭比較激烈
雖然啤酒市場行業集中度較高,但是圍繞在頭部企業之間的競爭依舊十分激烈。根據調查來看,華潤啤酒在國內啤酒市場中居于首位,市場份額占比要比青島啤酒高出不少。
在啤酒市場逐漸呈現出高端化趨勢之后,國內的啤酒企業幾乎都入局了高端領域,高端啤酒市場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而且強者恒強導致一些品牌力較弱的品牌很難在高端領域立足。
中商產業研究院
進入白酒市場同樣面臨挑戰
在當下的啤酒市場中,一方面大品牌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啤酒品牌面臨的市場環境可能更為嚴峻。無論是大的啤酒品牌還是小啤酒品牌,可能都在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白酒可能就是這樣一個機會。
然而白酒雖然存在一定的優勢和吸引力,但是對于啤酒企業而言同樣存在很多的挑戰,進入白酒市場或許很容易,但是要在白酒市場站穩腳跟可能就沒有那么簡單。
一方面,啤酒企業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了比較穩固的形象,所生產出的啤酒也深入人心,在推出白酒時是否能讓人輕易接受還是個問題,尤其還是一個白酒“新兵”的產品。要讓更多消費者接受啤酒企業的白酒產品,可能還需要時間去培養消費習慣。
另一方面,白酒市場同樣競爭激烈,而且白酒市場也不缺乏品牌和名品牌。因此啤酒企業在進入白酒市場之后,意味著要承擔來自啤酒和白酒市場的雙向競爭,這對于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發展白酒也要穩扎穩打
對于具備實力和財力的啤酒企業來說,進入白酒市場并不難,尤其一些企業還是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涉足,不需要真正建立白酒生產線。然而在運作起來時,尤其要想借助白酒實現新的增長,啤酒企業還需要做好很多事情。
主要是白酒和啤酒在消費群體、消費場景等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同,啤酒企業在進入白酒市場時,也不能單純掛個名頭就可以實現高枕無憂。在面對白酒企業的競爭時,可能還要從產品品質、品牌等方面增加優勢,以便增加更多的競爭力。
另外白酒和啤酒在營銷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宣傳白酒時無法復刻啤酒的方法,這就需要啤酒企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根據白酒產品特點制定出有效的宣傳,這樣也能幫助品牌建立新的認知。
啤酒企業在選擇白酒這一新的發展路線時,要在保證主業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而且還要尋找跨界經營的發展思路,以便更好地應對新的市場競爭。只有在穩穩做好產品的基礎上,才有機會實現新的增長。
行業思考:不少啤酒企業近來走起了“啤+白”路線,希望入局白酒品類能與現有的啤酒產品形成互補,以及幫助品牌實現更好的發展。只是啤酒企業在跨界進入白酒市場時可能比較簡單,但要真正在這一市場發展起來可能還面臨不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