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據《經濟日報》周二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日前表示,將在前期推出的“保交樓”專項借款的基礎上,面向6家商業銀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無息貸款,以鼓勵其支持“保交樓”工作。
報道稱,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周一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的全國性商業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上表示,目前該結構性政策工具具體操作方案正在向商業銀行征求意見,并將于近期推出,以推動“保交樓”工作加快落實,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分析師表示,這是近期監管層紓困房企資金面、提振樓市信心的又一有力舉措,也是對此前政策性銀行“保交樓”專項貸款的補充。
今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出臺專門措施,以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進已售逾期難交付的住宅項目建設交付。據財新網報道,該筆專項借款初期規模達2000億元,由央行指導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現有貸款額度中安排。中央財政將根據實際借款金額,對政策性銀行予以1%的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兩年。
“合計4000億元的財政和央行資金,再加上2500億元‘第二支箭’支持房地產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銀保監會‘保函置換預收款’政策,再加上帶動央國企資產管理公司收并購等等,這顯示在推進‘保交樓’方面,國家正在全方位疏解保交樓的資金面?!睆V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說。
這里的“第二支箭”是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正在推進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該工具用于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總規模大約2500億元。11月10日首單融資落地,交易商協會受理龍湖集團200億元儲架式注冊發行。
“保函置換預收款”政策是指中國銀保監會、住建部、央行上周聯合發布的《關于商業銀行出具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稱,允許商業銀行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在充分評估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財務狀況、聲譽風險等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決策,與優質房地產企業開展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業務。監管賬戶內資金達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規定的監管額度后,房地產企業可向商業銀行申請出具保函置換監管額度內資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央行推出2000億元“保交樓”無息貸款的出發點在于解決現行機制下“銀行想做、做不了,地方政府、企業認識不到位、不配合”的問題,此外,也是為了化解金融機構存量貸款風險。
他進一步表示,這實際上是“金融16條”提及的“配套融資”內容,“配套融資”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為專項紓困政策提供配套融資,二是化解未交樓個人住房貸款風險,三是助力項目加快建設交付。
所謂“金融16條”是指近期在業內流傳的一份由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涉及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階段性調整部分金融管理措施、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等6個方面,共16條具體措施。
綜合地方媒體報道來看,此前政策性銀行2000億元專項“保交樓”借款已陸續到達地方層面,鄭州、哈爾濱、南寧等多地的停工項目重新開始施工運作。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下跌18.7%,跌幅比1-9月收窄1.2個百分點,且連續3個月收窄,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保交樓”政策正在逐漸生效。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4000億元的紓困資金對于龐大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是“杯水車薪”,但其意義在于釋放了監管層支持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的信號,在政策性資金開路的前提下,后續社會資本有望跟進。
“從目前保交樓需要的資金來看,由于前期借債規模太大,高杠桿擴張太快,所需償債資金規模巨大,4000億的紓困資金體量還是略小了一點。不過,國家層面的資金紓困,只是一個引子資金,目的還是以國家信用注入及其信號意義,帶動社會各方資金注入。”李宇嘉說。
央行也在2022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引導商業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