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王詩涵
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下線。
11月23日,界面新聞自中國長江三峽集團(下稱三峽集團)獲悉,該公司與金風科技(002202.SZ)聯合研制的16 MW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正式下線。
這款風機的單機容量為16 MW,是當前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這標志著中國海上風電大容量機組在高端裝備制造能力上再次實現突破。
該機組葉輪直徑達252米,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約等于七個標準足球場;輪轂高度達146米,約為一座50層大樓的高度。該機組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風電機組。
在額定工況下,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34.2千瓦時。根據多年平均發電量設計值,單臺機組每年可輸出電能超6600萬千瓦時,約課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電;節約標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此前國內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的最高紀錄,也由三峽集團和金風科技聯手打造。10月13日,13.6 MW海上風電機組同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正式下線,當時也是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
該機組葉輪直徑252米,葉輪掃風面積約5萬平方米,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29千瓦時,每年可輸出6350萬千瓦時的清潔電能。
去年,中國海上風電進入發展爆發期。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達1690萬千瓦,同比增長452.29%,是此前累計建成總規模的1.8倍。中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638萬千瓦,超越英國,躍居世界第一。
自今年起,新增海上風電無法獲得中央補貼,進入平價時代,這對風機的成本要求更為嚴格。為實現降本,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正日趨明顯。申萬宏源曾表示,2022年將是風電裝備國產化和大型化加速的重要窗口。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16兆瓦風機的成功研制,不僅體現在單機發電量的提升,還可以有效促進海上風電施工效率提升與用電成本降低,將對相關技術產業的升級進步產生極大推動作用,提升海上風電經濟性。
除金風科技外,另一風電制造商龍頭企業明陽智能(601615.SH)也推出了16 MW功率的海上風機,預計今年下線。
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是全國首個全產業鏈海上風電產業園,由三峽集團投資近20億元建造。該產業園主要從事于建設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以及規模連片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2017年至今,該產業園已引進東方電氣(600875.SH)、金風科技、中國中車(601766.SH)、中國水電四局、風機葉片制造商LM集團等五家風電龍頭企業。
此前,該產業園相繼下線6.7 MW、8 MW、10 MW、13 MW等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由金風科技、東方電氣等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