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光伏產業景氣度空前高漲。1-10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分布式占比、光伏產品產量及出口金額等多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12月1日,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滁州)光伏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安徽滁州召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會上發布的《光伏行業發展形勢與未來展望報告》指出,1-10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達58.24 GW,同比增長98.7%,已超過去年全年的新增裝機量。2021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量54.88 GW。
截至8月底,國內光伏累計裝機349.9 GW,成為僅次于火電、水電的第三大裝機電源。
從新增光伏裝機結構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占比已提升至約67.2%,其中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占比最高,達35.63%;戶用光伏占比31.54%。集中式電站占比為32.83%。
2018-2021年,分布式新增裝機光伏裝機占比分別為47.4%、40%、32.2%和53.4%。
“四季度面臨年度最后的搶裝,特別是12月,數據很難預測。”王勃華認為,四季度搶裝以地面電站為主,預計全年分布式新增裝機比重將較前三季度小幅下降。
從地區來看,前三季度,山東、河南、河北的分布式光伏裝機量在國內省份中排名前三。王勃華介紹稱,其特點是以戶用為主。四至六名分別是浙江、江蘇、廣東,以工商業分布式為主。
下游裝機需求旺盛,上游制造端也迎來較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中國光伏協會數據,前三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55萬噸,同比增長52.8%;硅片產量236 GW,同比增長43%;電池片產量209 GW,同比增長42.2%;組件產量191 GW,同比增長46.9%。
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制造各個環節,均已超過了去年全年產量,同比增速也均超過四成。其中,多晶硅產量同比增速最快,電池片環節最緩。
出口數據看,1-10月,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出口總額約440.3億美元(約合311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0.3%。
在中國光伏制造端,組件是最重要的出口產品。1-10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132.2 GW,同比增長61%。其中出口到荷蘭的數量最多,占比達26.8%;其次為巴西市場,占比為11.5%。
中國光伏協會指出,與去年相比,歐洲對于光伏產品的需求攀升。今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洲市場的份額超過一半,出口至西班牙、德國、波蘭等地的市場份額增長明顯。
在南美市場,巴西需求旺盛;亞洲市場中,印度受關稅影響,占比有所下降。去年1-10月,中國組件出口到印度的份額約為10%,今年降至7.3%。

王勃華稱,從月度數據看,四季度組件出口開始出現放緩態勢,11-12月的出口情況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今年行業最大的熱點是,不斷上漲的供應鏈價格?!蓖醪A稱,三部委等政府機關已介入這一問題,倡導企業能夠合理控制價格水平,促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他表示,上述舉措已經起了作用。目前,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價格已出現了全面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硅料已降到30萬元/噸以下。
11月30日,PV infolink的最新報價顯示,多晶硅致密料最高報價30.4萬元/噸,最低28.7萬元/噸,均價29.5萬元/噸,與上周相較環比下跌2.3%。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委員呂錦標在會上指出,多晶硅不是產業鏈瓶頸,新產能釋放后將支撐產業發展。今年全年硅料產量將達到81萬噸,加上進口量達90萬噸,可滿足全球350 GW的裝機用料。
中國光伏協會預測,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205-250 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達85-100 GW,與7月的預測持平。
王勃華也提及了國內光伏行業火熱擴產的情況。據中國光伏協會不完全統計,2021年初至今年11月,中國光伏規劃擴產項目超過480個,其中部分為分期建設。
王勃華表示,未來行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頭部企業的自身競爭,二是跨界企業的競爭。王勃華稱,目前有50家以上企業跨界到光伏行業,幾乎涵蓋各行各業。此前,跨界企業只做光伏電站,現在已深入至制造業。
三是央國企也開始入場光伏行業。在貸款利率等方面,央國企相較民企有更大優勢。
此外,國內擴產的區域化布局特征也更加明顯,向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集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還在會議專題報告中指出,需要科學認識光伏消納問題。
他建議,應供需聯動推動電力系統轉型發展。一方面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另一方面發揮煤電存量作用,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提升調峰消納清潔能源的能力。同時加快消費側電氣化、靈活化轉型。
陶冶認為,解決光伏消納問題,也需要加快市場化、多元化機制建設,包括建立多交易品種的市場體系、建立適應大規模靈活性負荷、儲能、分布式發電接入的電力市場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