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有關情況。老年人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如何?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療該注意什么?孕產婦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是否會影響胎兒?兒童發熱后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有關專家進行了詳細解答。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新冠疫苗應用兩年多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一直對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監測,尤其是監測異常反應,從目前監測到的情況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應總體報告發生率略低于60歲以下的人群,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和其他人群發生的情況也基本類似,在百萬分之一以下。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介紹,“其實任何年齡段都可能會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朋友一旦患病以后,較年輕朋友相對來說,重癥發生率比較高。對于這組特別需要保護的人群,預防是第一位的。”
王華慶介紹,疫苗接種之后要產生保護作用,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接種疫苗之后能夠產生抗體是在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左右能產生比較高水平的抗體。而加強免疫之后產生抗體的時間更快、更短、抗體水平也更高。這也進一步提示,沒有完成疫苗接種的老年人要盡快去接種疫苗,只有接種疫苗才會得到更好的保護。
老年人出現何種情況需要就醫?李燕明介紹,第一,癥狀持續或者加重,比如發熱持續甚至有加重傾向。第二,出現新的癥狀,比如出現了胸痛、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現肢體不能運動,特別是單側肢體不能運動,或者不能進食、惡心嘔吐、嗜睡、不認人、定向障礙,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另外,基礎疾病的加重,比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的,出現心絞痛,原來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現了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加重的時候也是提示老年朋友需要就診。
對于孕產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介紹,孕產婦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總體上發病率和癥狀的情況、病程的情況都和普通人群比較接近,癥狀主要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也基本是5-7天,重癥非常少。
喬杰介紹,“可能從目前情況來看,南方和北方變異的病毒株略有不同,北方略微干燥,天氣比較冷,病情略重,但病程基本在5-7天,個例的重癥主要和基礎病有關,比如原來有肝腎功能不好的、高血壓、糖尿病的,這些需要及時就診。”
孕產婦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否會傳遞給胎兒?喬杰表示,因為母體有胎盤這樣一個非常好的保護屏障,所以幾乎是不傳染給胎兒的。但是如果是產后,媽媽、寶寶在一起的話還是要注意隔離,寶媽在空間上最好和新生兒有一定的隔離或者戴N95口罩母乳喂養。
喬杰還介紹,當孕產婦出現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時,無論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都可以多喝水、物理降溫,選擇孕產婦可以用中藥來對癥治療。如果選用退燒的西藥,超過38.5度以上,可以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治療,這是對孕產婦相對安全的,特別要注意,選用退燒藥都選用單一的藥物,不要進行疊加,也可以減少可能的肝腎損害。
“特別注意的是,孕晚期的孕產婦還要監測胎動,在孕晚期每天可以監測一個小時。如果癥狀持續發熱3天以上,用了退燒藥沒有好轉,或者出現了胎動消失,出現胸痛、胸悶、腹痛等等,要及時和助產機構聯系,及時就診。”喬杰說。
對于兒童如何抵御新冠病毒的侵襲,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錢素云介紹,在沒有禁忌證的情況下,適齡兒童應該及時全程接種疫苗。現在對3歲以下的兒童還沒有推薦的新冠疫苗,家庭里共同居住者應該積極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以此對孩子也形成了間接保護。
如果孩子出現癥狀,什么情況下需要去醫院?錢素云介紹,發燒持續3天以上還沒有好轉的跡象;孩子精神不好,包括小嬰兒有時候哭鬧、煩燥、不好安撫,大一點孩子老是睡覺、沒精神、臉色不好;咳嗽進行性加重,比較頻繁,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孩子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難,明顯的聲音嘶啞等;意識障礙、驚厥,出現上述情況需馬上就診。
錢素云介紹,對于兒童用藥需要注意,像退熱藥物,不推薦、不主張兩種藥物同時服用,也沒必要交替服用。按照說明書適應的年齡段、推薦的劑量或者醫囑用藥,同時要注意兩次用藥之間的間隔時間。家長最好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推測來給孩子用藥,因為小孩器官發育不太成熟,用藥應該更加規范和謹慎,如果自己拿不準的時候,可以通過遠程就診來得到專業人士的用藥指導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