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八大看點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八大看點

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2022年12月14日凌晨,動車組列車停靠在南京動車段南京南動車運用所存車線上。“新十條”出臺后 鐵路客運量逐步上升。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界面宏觀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每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經濟形勢分析和決策會議,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下經濟形勢的同時,也給來年經濟工作定調。

當前,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行,因此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依然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要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的會議有不少值得重點關注的提法,包括:“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等等。界面宏觀整理了以下八大看點。

看點一:優化疫情防控有新提法

在前期防疫政策優化的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度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同時要求,“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癥”。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指出,11月以來,國內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積極的一面在于經濟向常態化回歸的進程較快,但鑒于各地防疫物資儲備不平衡、人口年齡結構不盡相同,部分地區感染人數較快上升。本次會議關于優化疫情防控的措辭預示著防疫政策可能根據疫情形勢進一步優化,降低感染人次曲線上升的斜率,這將有助于緩釋企業和居民恐慌性減少經濟活動的現象,進而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看點二: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

在社會政策方面,會議提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這是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以來,延遲退休的內容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這或許意味著明年可能會出臺一些實質性的延遲退休年齡的措施。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由于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目前偏低的退休年齡標準與人口年齡結構特征適配性有所下降。特別是,同發達經濟體類似發展階段相對比,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明顯更老,在文化上很難通過美國移民模式改善人口年齡結構的條件下,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并配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將有助于緩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進而支撐潛在經濟增長水平。

看點三:促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點

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列出了五項具體任務,其中首要任務是“著力擴大內需”,這其中“恢復和擴大消費”被擺在優先位置。會議指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鐘正生表示,2022年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固定資產投資,包括維持基建投資高增速、多措并舉引導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11月以來對房企融資的實質性松綁等。相比之下,今年消費刺激的力度并不強。本次會議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意味著促消費是2023年擴大內需的重點。除了會議里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和養老服務等消費外,重點工作可能還包括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向特定群體發放更大規模的消費券等等。

看點四:財政政策更側重規模

會議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今年的會議更側重規模(去年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這意味著明年仍會保持較大規模的赤字和專項債規模。

鐘正生指出,結合本次會議要求“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債務風險可控”,2023年廣義財政發力的方向可能如下:一方面,中央財政加杠桿,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尤其是專項債的額度。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中國中央政府杠桿率為20.6%,未來有提升空間,預計2023年公共財政赤字率將接近甚至可能突破3%,但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可能持平于近兩年的3.65萬億元。

另一方面,借助政策性銀行等廣義財政工具加碼基建投資。本次會議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和貼息等工具”。和2022 年一樣,2023年政策性銀行在補充基建項目資本金和發放配套貸款等方面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看點五:貨幣政策定調仍然較為積極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去年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要求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從“靈活適度”改為“精準有力”,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發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于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

鐘正生指出,回顧近年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精準”一詞曾出現在2020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中,對應于2021年的貨幣政策是邊際收緊。正因此,今年12月政治局會議通稿公布后,市場曾有部分解讀認為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表述是“邊際收緊”的態度。

“我們認為,更需關注會議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表述,這在歷史上對應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皆是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年份。總體看,會議對2023年貨幣政策的定調仍然較為積極,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說。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也表示,當前雖然疫情防控優化了,但因全球經濟下行對我國出口形成拖累、服務業復蘇滯后期長、地產修復進程較慢,公眾對疫情仍有擔憂導致生活半徑在持續收縮、企業減員導致生產、經營、物流、消費短期均陷入停頓,而且2023年掣肘貨幣寬松的外部壓力減弱,為積極支持擴大內需戰略,提振經濟恢復社會經濟活力,維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和穩定偏低的利率環境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看點六:對平臺經濟態度轉向,回應民營企業家擔憂

會議表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分析師表示,會議對平臺經濟的態度轉向,或意味著平臺經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鐘正生表示,平臺經濟是前期監管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也是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穩定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本次會議看,中央對平臺經濟的態度已然從“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遏制,轉變為對其“大顯身手”的支持。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也認為,最高層對平臺經濟的態度由規范監管轉向支持發展,強調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的三大作用。

另外,本次會議重申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并從四個方面回應民營企業家的擔憂。一是,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二是,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三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四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總的來看,民營企業和平臺企業發展的制度“擔憂”或加快“消除”,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針對“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中央“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并表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進一步地,中央對平臺企業定位繼續優化,常態化監管下,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不再提及“紅綠燈”、“整改”等。

看點七:強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會議通稿相當長的篇幅在強調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重大風險,其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還專門強調了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可見,太大規模的刺激不會有,走老路也不會有。推動經濟整體好轉估計主要靠的是防疫優化后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恢復、市場信心提振及質量優化,主要靠技術進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而非市場預期的大規模刺激措施。

“明年的重點工作應該是要放在實體經濟上邊,只是說不會通過大水漫灌、大搞刺激來發展經濟(傳統增長模式主要是托底和防風險,要關注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不會出臺影響市場預期的收縮型政策(提振市場信心),而對發展和安全并舉的一些重點領域,政策上應該會加力支持(為了高質量發展)。”他表示。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也表示,會議對于風險防范尤為強調,主要關注的風險點在于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債務。對于房地產而言,此前約束較強的政策多數已有松綁,本次會議特別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這或將有利于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政策扶持力度或將更大。對于地方政府債務而言,政策依然延續“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短期來看城投平臺債務風險暴露可能性較小。

看點八: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對于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2020年以來,國家多次強調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但這次會議首次強調“平穩過渡”,這或許意味著近年來的過渡有點急了。

“所謂新模式,從供給側講就是租購并舉,從群體講就是以新市民為主,從模式上講,告別土地依賴,告別三高(高杠桿、高周轉、高收益)。這些是要在長期內實現的,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激進過渡會造成風險爆發,行業大起大落。”他說。

另外,“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也是首次見諸于公開發表的中央文件。對此,李宇嘉表示,經歷了這一輪深度調整,能留下來的企業,都是穩健經營的,堅守主業的,必須要改善其資產負債狀況,才能從根本上建立抵擋風險的防火墻,才能實現轉型和未來的發展。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八大看點

會議強調,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2022年12月14日凌晨,動車組列車停靠在南京動車段南京南動車運用所存車線上。“新十條”出臺后 鐵路客運量逐步上升。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界面宏觀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每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國最高級別的經濟形勢分析和決策會議,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下經濟形勢的同時,也給來年經濟工作定調。

當前,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行,因此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依然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要著力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今年的會議有不少值得重點關注的提法,包括:“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等等。界面宏觀整理了以下八大看點。

看點一:優化疫情防控有新提法

在前期防疫政策優化的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度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同時要求,“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著力保健康、防重癥”。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指出,11月以來,國內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積極的一面在于經濟向常態化回歸的進程較快,但鑒于各地防疫物資儲備不平衡、人口年齡結構不盡相同,部分地區感染人數較快上升。本次會議關于優化疫情防控的措辭預示著防疫政策可能根據疫情形勢進一步優化,降低感染人次曲線上升的斜率,這將有助于緩釋企業和居民恐慌性減少經濟活動的現象,進而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看點二: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

在社會政策方面,會議提出,適時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

這是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以來,延遲退休的內容首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這或許意味著明年可能會出臺一些實質性的延遲退休年齡的措施。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由于我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目前偏低的退休年齡標準與人口年齡結構特征適配性有所下降。特別是,同發達經濟體類似發展階段相對比,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明顯更老,在文化上很難通過美國移民模式改善人口年齡結構的條件下,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并配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將有助于緩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進而支撐潛在經濟增長水平。

看點三:促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重點

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列出了五項具體任務,其中首要任務是“著力擴大內需”,這其中“恢復和擴大消費”被擺在優先位置。會議指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鐘正生表示,2022年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固定資產投資,包括維持基建投資高增速、多措并舉引導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11月以來對房企融資的實質性松綁等。相比之下,今年消費刺激的力度并不強。本次會議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意味著促消費是2023年擴大內需的重點。除了會議里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和養老服務等消費外,重點工作可能還包括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向特定群體發放更大規模的消費券等等。

看點四:財政政策更側重規模

會議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要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推動財力下沉,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今年的會議更側重規模(去年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這意味著明年仍會保持較大規模的赤字和專項債規模。

鐘正生指出,結合本次會議要求“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債務風險可控”,2023年廣義財政發力的方向可能如下:一方面,中央財政加杠桿,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尤其是專項債的額度。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中國中央政府杠桿率為20.6%,未來有提升空間,預計2023年公共財政赤字率將接近甚至可能突破3%,但新增地方專項債額度可能持平于近兩年的3.65萬億元。

另一方面,借助政策性銀行等廣義財政工具加碼基建投資。本次會議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和貼息等工具”。和2022 年一樣,2023年政策性銀行在補充基建項目資本金和發放配套貸款等方面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看點五:貨幣政策定調仍然較為積極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去年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要求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從“靈活適度”改為“精準有力”,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發力的方向或更加聚焦于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

鐘正生指出,回顧近年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精準”一詞曾出現在2020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中,對應于2021年的貨幣政策是邊際收緊。正因此,今年12月政治局會議通稿公布后,市場曾有部分解讀認為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表述是“邊際收緊”的態度。

“我們認為,更需關注會議中‘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表述,這在歷史上對應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皆是貨幣政策相對寬松的年份。總體看,會議對2023年貨幣政策的定調仍然較為積極,貨幣政策進一步發力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他說。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也表示,當前雖然疫情防控優化了,但因全球經濟下行對我國出口形成拖累、服務業復蘇滯后期長、地產修復進程較慢,公眾對疫情仍有擔憂導致生活半徑在持續收縮、企業減員導致生產、經營、物流、消費短期均陷入停頓,而且2023年掣肘貨幣寬松的外部壓力減弱,為積極支持擴大內需戰略,提振經濟恢復社會經濟活力,維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和穩定偏低的利率環境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看點六:對平臺經濟態度轉向,回應民營企業家擔憂

會議表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

分析師表示,會議對平臺經濟的態度轉向,或意味著平臺經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鐘正生表示,平臺經濟是前期監管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也是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穩定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本次會議看,中央對平臺經濟的態度已然從“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遏制,轉變為對其“大顯身手”的支持。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也認為,最高層對平臺經濟的態度由規范監管轉向支持發展,強調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的三大作用。

另外,本次會議重申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并從四個方面回應民營企業家的擔憂。一是,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二是,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三是,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四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總的來看,民營企業和平臺企業發展的制度“擔憂”或加快“消除”,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針對“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中央“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并表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進一步地,中央對平臺企業定位繼續優化,常態化監管下,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不再提及“紅綠燈”、“整改”等。

看點七:強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會議通稿相當長的篇幅在強調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重大風險,其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還專門強調了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可見,太大規模的刺激不會有,走老路也不會有。推動經濟整體好轉估計主要靠的是防疫優化后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恢復、市場信心提振及質量優化,主要靠技術進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而非市場預期的大規模刺激措施。

“明年的重點工作應該是要放在實體經濟上邊,只是說不會通過大水漫灌、大搞刺激來發展經濟(傳統增長模式主要是托底和防風險,要關注增長的可持續性),同時不會出臺影響市場預期的收縮型政策(提振市場信心),而對發展和安全并舉的一些重點領域,政策上應該會加力支持(為了高質量發展)。”他表示。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也表示,會議對于風險防范尤為強調,主要關注的風險點在于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債務。對于房地產而言,此前約束較強的政策多數已有松綁,本次會議特別提到要“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這或將有利于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政策扶持力度或將更大。對于地方政府債務而言,政策依然延續“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思路,短期來看城投平臺債務風險暴露可能性較小。

看點八: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對于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2020年以來,國家多次強調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但這次會議首次強調“平穩過渡”,這或許意味著近年來的過渡有點急了。

“所謂新模式,從供給側講就是租購并舉,從群體講就是以新市民為主,從模式上講,告別土地依賴,告別三高(高杠桿、高周轉、高收益)。這些是要在長期內實現的,不能畢其功于一役,激進過渡會造成風險爆發,行業大起大落。”他說。

另外,“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也是首次見諸于公開發表的中央文件。對此,李宇嘉表示,經歷了這一輪深度調整,能留下來的企業,都是穩健經營的,堅守主業的,必須要改善其資產負債狀況,才能從根本上建立抵擋風險的防火墻,才能實現轉型和未來的發展。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华县| 鹤山市| 班戈县| 聂拉木县| 上虞市| 巴青县| 楚雄市| 清徐县| 镇远县| 庆城县| 睢宁县| 郧西县| 泽普县| 丹寨县| 徐闻县| 江山市| 壶关县| 庄河市| 阳泉市| 玉门市| 皋兰县| 陆良县| 定日县| 元阳县| 康定县| 盱眙县| 河曲县| 青河县| 金山区| 根河市| 观塘区| 赫章县| 信阳市| 甘孜县| 大安市| 宁夏| 柞水县| 祁东县| 荣成市| 靖宇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