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財經
編輯|阿鰍
2022年是與疫情共存的第三年,這一年,有人蟄伏、有人出局、有人再出發······若干年后,當我們再次回望2022年,除了令人煩躁的疫情,我們還能記得什么?
01 有人離開,有人再出發
2022年的整體基調仍是艱難的。
中國旅游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2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27.79億人次,較2021年減少14.38%。國內旅游總收入降幅達到19.5%,預計僅為2.35萬億元。
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所所長楊宏浩預測,自2020年以來,我國酒店業投資持續放緩,今年預計仍然呈現負增長。而且,近三年來規模以上住宿企業的收入和利潤都是下降的,整體呈現虧損狀態。因此,綜合各項指標,住宿業產業景氣在2022年創下歷年來新低。
這一年,很多酒旅企業業績承壓,有的人正在逐漸離開牌桌。
株洲前首富、原泰山會成員傅軍,選擇在2022年,與部分酒店業務揮手告別。
2022年8月5日,傅軍旗下上市公司新華聯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在此之前,該公司已經宣稱要繼續全力推進非景區酒店及商業的大宗物業去化,加速實現現金回流。上述非景區酒店包括北京新華聯麗景灣國際酒店、上海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銀川新華聯瑞景酒店、西寧新華聯索菲特大酒店、銀川新華聯喜來登酒店等。
更多的酒店走上拍賣之路。
據阿里拍賣官網數據統計,2022年共有96家億元以上酒店進行拍賣,超過500家千萬元以上、億元以下酒店進行拍賣,涉及股權拍賣、破產拍賣、土地拍賣等多種拍賣類型。
但是,仍有很多孤勇者選擇再度啟程。
54歲的鄭南雁,將2022年作為他的“德朧元年”。
2021年12月30日,鄭南雁發布內部信稱,將成立德朧DELONIX,系開元酒店集團和百達屋集團的母公司。鄭南雁認為,這是根據發展優勢和目標做出的戰略調整,也是面向“內部破局”的深度思考,更是加速融合發展的自我變革。
這位參與攜程創建、開創7天酒店、鉑濤等品牌的老酒店人,選擇在2022年再出發。
同樣會銘記2022年還有耶律胤。他花費9年打造的亞朵,在經歷三次IPO之后,終于在2022年11月11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盡管此前參與創辦漢庭,但這次是他第一次以掌舵者的身份面向全球資本市場的投資者。
那一天,他含情脈脈又雄心壯志地在內部信里說,“從今天起,我們將連接世界,讓中國體驗成為世界的風景,讓全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溫暖?!?/p>
與此同時,《酒管財經》注意到,酒店業市場開始復蘇。企查查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酒店相關企業27.5萬家,遠超于吊銷的10.75萬家。
02 國資出手
2022年是三年國資改革的最后一年,也是收官之年。這一點在酒店領域同樣體現的非常明顯。
2021年12月29日,四川省安逸酒店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揭牌。包括金牛賓館、錦江賓館、四川賓館等在內的157家酒店、3萬余間客房被納入統一管理運營。今年10月份正在計劃投資西藏、四川等地的三個項目。
按照規劃,在發展路徑上,安逸酒店集團要加快收并購、戰略投資、引戰混改,邁進中國飯店集團10強。今年這一年,同樣是“安逸酒店元年”。
而早兩年成立的融通旅發,于2022年在市場化的道路上“開花結果”。
該集團在今年8月份推出自有酒店品牌融羿酒店,這是融通旅發向市場化運營管理轉變邁出的重要一步,標志著融通旅發自主品牌的投資改造進入了實操階段。
要知道,在此前,融通旅發管理經營解放軍移交的全國范圍內所有經營性資產及物業和農場等,北京遠望樓賓館、南京華江飯店、鄭州紫荊山賓館、武漢創意賓館都是旗下資產。推出自有品牌,意味著這一酒店業的龐大大物,正式躬身入局參與市場競奪。
除此之外,今年6月份掛牌的河南中州集團有限公司、7月份控股股東進行重組的華天酒店、10月份發布全系6大品牌的深鐵酒店等,均能看到國資活躍的背影。
在文旅板塊,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除了新成立的國資文旅集團(比如河南文旅投資集團、內蒙古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之外,很多民營企業選擇剝離文旅和酒店業務。
融創中國出售文旅地產板塊融創文旅,在2022年傳聞甚多;接手萬達酒店的富力,也在今年將酒店擺上貨架;綠地集團則把鄭州的JW萬豪酒店、綠地盛美利亞酒店、雅樂軒酒店等納入出售名單;建業在今年把多個文旅項目出售給地方國資,佳兆業也將300億的文旅資產轉給陜西投資集團。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隨著地產行業的式微,“地產+文旅”、“地產+酒店”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未來,更多企業、地方的酒店資產,將不再扮演配套、拖油瓶的角色,而是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成為自身盈利的重要抓手。在這個過程中,國資顯然后勁十足。
03 連鎖率提升的連鎖反應
坦率講,酒店連鎖化趨勢,并非是2022年的獨有特點。但是,眾多酒管集團為了跑馬圈地,為市場提供的諸多優惠政策,卻在今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3月,東呈酒店推出“3億強市計劃”,對部分征用門店實施減免管理費,對空白市場首店項目,滿足條件后管理費全額抵扣等;7月,華住集團針對今年新開門店對賭,在2023年綜合平均出租率在80%以下,則免收2023年全年2%的加盟管理費;8月,德朧集團針對華南市場推出專項發展政策,啟動投入超1億元誠意共贏基金,以高達85%的出租率對賭管理費。
諸多優惠之下,各家酒管集團擴張速度很快。根據《2022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酒店連鎖化率為35%,較上一年增加4個百分點。中金公司預計,從供給端看,預計中國酒店連鎖化率有望在未來幾年繼續提升,在2025年達到38%。
不過,整體來看,這一數字較發達國家60%的比例尚有較大上升空間。
連鎖化逐步提升,或者說,頭部酒管集團謀求自身體量擴大的同時,諸多連鎖反應將會出現。
一方面,連鎖酒店數量的增長,酒管集團積累大量會員數據。發力、激活私域流量,擴充自有渠道銷售占比,將成為未來很多酒管集團的工作內容。
今年11月,錦江酒店收購WeHotel 65%股權,其目的就是在于數字化賦能會員體系;更早之前的6月份,亞朵宣布全新會員體系——ACARD,在原有酒店場景的權益外,延伸出包括出行、閱讀、運動、飲食、藝術等多個生活場景的權益。另外,洲際與萬豪也在更新和優化會員權益和體系。
這種動作會影響著消費者在酒店預訂動作的抉擇,進而影響諸多OTA平臺的生意。并且,這種趨勢不可逆轉,使得OTA平臺在該業務的成長性令人擔憂。
對于OTA而言,直接入場布局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動作。在2021年12月15日,藝龍酒店科技平臺成立。在前幾天,該平臺正式度過一周歲生日。
簡單講,同程成立上述平臺,可以看作是OTA平臺針對線下酒店業務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標志。這種引領性的動作,也將會影響整個行業。
另外,連鎖化不斷提升之余,各大酒管集團的供應鏈平臺開始頻頻出現,并且試圖通過為投資者提供一站式服務,來獲取更多的收益。從整個生態來講,傳統酒店用品供應商、相關市場等都將出現變化。這個環節的參與者,更早嗅到相關改變,更有利于自身業務的轉型。
04 生活方式酒店備受推崇
根據歐睿數據,2020 年中國酒店業市場規模為 2759 億元,其預計到 2026 年市場規模將達 10518 億元(2020-26 年 CAGR 為 25%),其中主要以產品中高端化升級帶動市場規模擴容。按此計算,2022年中國酒店業市場規模在3400億左右。
在這個3400億的賽道里,細分到不同酒店類型中,投資也在發生著很大變化。
仲量聯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亞太區酒店交易總額為84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城市酒店交易額為57億美元,僅是2019年水平的81%;然而,度假酒店交易額增速顯著,達到9.11億美元,超疫情前水平34%。積壓已久的休閑旅行需求將進一步推動市場復蘇,增強投資者信心。(拆解國內首份酒店資產管理白皮書,找到投資的訣竅)
具體到中國市場,在《酒管財經》看來,生活方式酒店是2022年酒店市場表現出色的板塊,并且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酒店投資的重大領域之一。
四川大學旅游學院李原教授在《如何理解生活方式酒店》一文中,給到了專業性的定義:生活方式酒店是指從單一酒店服務向生活方式服務延展,通過在酒店產品和服務中展現某種生活態度,傳遞某種認知價值,提供某種生活樣態,為消費者創造品質生活體驗的酒店。
今年3月,成都旅游住宿業協會康養專委會成立,并且首次提出健康生活方式酒店概念,將生活方式酒店的核心概念納入大眾討論議題中。
此前,酒店是旅行和出行路途的配套和附屬品,劃分大多從價格的維度來區分成經濟型酒店、中檔酒店、高端酒店等。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酒管集團和酒店品牌,開始認定“酒店即是目的地”“在酒店體驗度假中的生活方式”等理念,并以此打造、推出相關產品來適應市場。
比如凱悅旗下逸扉品牌,在進入深圳時攜手當地智能健身新勢力公司菲力斯FitnessBot,聯合打造更具動感活力、更智能化的酒店生活方式產品,并首次發布其“Wellness Floor逸動樓層”、“Wellness Room逸動客房”新概念。
這種“酒店+”可延伸出多種產品,概略總結即酒店既關注旅途住宿需求,又承載起更豐富的社區功能,甚至自身演變成一處旅游目的地。(背靠千億電競市場,電競酒店風起時)
財務數據和資本市場表現可以視為另一個維度的佐證。
亞朵酒店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3%;凈利潤達1.79億元,同比增長58.42%。其中,2022年Q3凈利潤為1.11億元,凈利率達16.6%。
君亭酒店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48億元,同比增長16.79%;凈利潤2592.27萬元,同比下滑23.1%;扣非凈利潤2174.21萬元,同比下滑29.35%。盈利雖有下滑,但仍保持正數。(君亭酒店的資本騰挪術)
上述兩家企業均是國內中高端酒店和生活方式酒店的倡導者。并且,亞朵三沖IPO,終于在今年得以如愿。而君亭酒店的股價已經從去年9月底的18.76元,升至今年12月14日收盤的76.25元。資本市場均給予正向反饋。
這對于投資者而言是一個信號。未來何種類型的酒店產品更具投資價值和回報價值,投資者可將該類酒店納入思考選項當中。
結語
回望過去三年的酒店業,有人苦苦堅守,有人黯然出局,有人準備入場,有人重啟再出發。伴隨著疫情防控“新十條”的出臺,預計到2023年春,整個行業迎來強勁反彈。
希望屆時我們可以一起說出那句窩在心里一千多個日夜的話: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