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勇
隨著電池回收賽道被資本市場愈發關注,從有色金屬向動力電池回收發力的廣東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晟新能),開始準備沖擊IPO。
中金公司官網輔導項目公告顯示,金晟新能已啟動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期限為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共分四個階段,或于明年沖擊IPO。
根據上市輔導備案公告,金晟新能將接受來自中金公司、國浩律師(北京)事務所、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三家的上市輔導。
在啟動上市輔導備案前的近三個月內,金晟新能完成了最新兩輪融資。截至目前共完成四輪融資。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金晟新能目前一級市場的估值已達120億元,約為國內動力電池回收龍頭格林美(002340.SZ)市值的三成。截至12月19日,格林美股價為7.68元,市值為394.41億元。
今年8月,金晟新能完成B輪融資,由復星銳正領投,國調戰新基金、廣汽資本等機構參與投資,原股東中金資本、國民創投持續加注,投資金額達數億元。
11月,金晟新能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由達晨和基石資本聯合領投,博世、陜汽、國調戰新、廣東省產業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國中基金、博時基金等機構跟投。
官網信息顯示,金晟新能成立于2010年12月,業務聚焦退役鋰電綜合回收利用。
這是一家無控股股東的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由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炎、李汪、李堯各持有20%的股份。據上市輔導備案公告,金晟新能的第一大股東為江西東亮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金晟新能20.93%的表決權,該公司依然由五兄弟平均持股。
金晟新能是工信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企業之一。2018年9月、2020年12月以及2021年12月,工信部先后發布三批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進入白名單的企業僅有47家。
在2021年白名單中,金晟新能的江西基地江西睿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獲批綜合回收資質12.4萬噸/年。
今年11月16日,工信部就擬公告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四批)公開征求意見,共包含17省市41家企業。如無意外,白名單企業將增至88家。
官網顯示,金晟新能的核心業務是對退役鋰電池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是鋰電池循環的關鍵環節。其主要產品包括電池級硫酸鈷、硫酸鎳、硫酸錳、碳酸鋰等產品,并向電池產品延伸。
此外,該公司產品覆蓋全球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及鋰電池等產業鏈主流廠商,已進入特斯拉、造車新勢力如小鵬、蔚來等主流新能源車企的供應鏈體系。
該公司今年計劃投資11.9億元,在廣東肇慶市高要區建設廢舊鋰電池梯次利用、預處理、濕法綜合回收、前驅體制備、鋰鹽和鈉鹽等生產系統,設計回收7.8萬噸/年廢舊鋰電池包、1000噸/年正極片(粉)和1000噸/年正負極粉。
李氏五兄弟的創業起于有色金屬行業。2005年,五人共同成立高要市金業金屬發展有限公司,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從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主。2014年7月該公司被注銷。
2006年,五兄弟又創辦了金茂長興銅業有限公司,2010年號稱成為有色金屬原料制造行業的民營第一品牌。
2010年,五人創辦了金晟新能的前身——肇慶市金晟金屬實業有限公司,將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務范圍拓寬至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2014年,金晟新能在江西宜春成立全資子公司江西睿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江西基地項目建設,并于2016年完成技術研發及儲備,次年完成試產、拉通產線,2018年正式投產。
江西睿達現專注于鋰電正極材料、前驅體,以及回收利用廢舊鋰電池生產電池級金屬鹽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金晟新能所處環節為電池回收產業鏈的中游,即專業回收企業、電池制造企業以及儲能企業。
東方財富報告指出,目前國內擁有提鋰產能的主流回收企業包括格林美、邦普循環、贛鋒循環、華友循環、湖南光華、天奇金泰閣、池州西恩、江西睿達、光華科技(002741.SZ)等企業。
據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韋洪蓮此前透露,目前國內已批復電池回收產能共有147萬噸。金晟新能官網信息顯示,其可實現10萬噸鋰離子電池材料產能,擁有20.4萬噸廢舊鋰電池處理資質,約為已批復產能的14%。
隨著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本關注。
工信部節能和綜合利用司副司長尤勇曾在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表示,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可達到千億產值,2026年全球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或能達到30萬噸。
韋洪蓮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8-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報廢開始進入到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25年,累計退役電池約116 GWh,在100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