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小縣城的新能源大機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小縣城的新能源大機遇

一些曾經不起眼、不為人知的小縣城,在新能源浪潮下,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新的主角。

文|能鏈研究院

清華大學教授孫宏斌說,能源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動力。過去數百年間,全球很多城市因能源而興起、而繁榮。

德國有聞名于世的魯爾工業區,因采煤工業起家,曾以1.3%的國土面積創造德國40%以上的工業生產總值。

中國則有“煤都”大同、榆林、鄂爾多斯、朔州等,還有大慶、克拉瑪依、東營、濮陽等等“石油城”。

能源帶動一方產業,造福一方人民。隨著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向風、光、核等新能源轉型,又會造福哪些地方?

一方面,上海、深圳、北京等大都市繼續鞏固其新能源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合肥、寧德、常州、宜賓、新余等城市紛紛提出新能源之都、鋰電池之都的建設目標。

此外,一些曾經不起眼、不為人知的小縣城,也在新能源浪潮下,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新的主角。

01 共和縣/青海省: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光伏發電園區

人口:13.34萬;面積:1.605萬平方公里;2012年GDP96.91億元

共和縣隸屬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靠青海湖,南臨黃河,是青海藏區人口較多、畜牧業占比較大的一個縣,曾飽受沙漠化之苦。但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以及“牧光互補”和“光伏+鄉村振興”等創新模式,使得其將土地沙化劣勢資源轉化為光伏產業與畜牧業相結合的優勢資源,實現了頂上有光伏、地上有草場、周邊能務工、各村有收益的立體化生態光伏綠色發展新格局。

共和縣是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大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共和縣年平均日照時間2719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6382兆焦耳/平方米,風能年利用小時數6000小時以上。如此自然氣候,給共和縣發展清潔能源創造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幾年,共和縣將光伏發電、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等清潔能源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成為西部高原上冉冉升起的新能源之城。在沙化嚴重的“不毛之地”塔拉灘建設了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區,光禿禿的沙石地面被大面積的太陽能光伏板覆蓋。

今年6月,這個發電園區還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單體容量最大、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

目前,共和縣光伏風電園區入駐新能源企業84家,其中不乏中廣核、華能、隆基等行業龍頭,總裝機容量8430兆瓦,占青海省比重58.7%,實現稅收17.39億元,累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全青海省半年的社會用電總量。 2021年,光伏、水力及風力發電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共和縣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4.18%。

在光伏發電園區,平均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恢復到80%,空氣濕度日均增濕2.8%,昔日荒漠沙丘變成了草原和綠洲。園區內牧草產量達11萬噸,養殖牛羊存欄達22000余只。共和縣未來計劃建成200個“牧光互補”的大型生態光伏牧場。“十四五”期間,共和縣力爭新增2473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到2025年,力爭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400億千瓦左右。

通過發展光伏產業,共和縣實現了“板上發電,走出綠色能源路;板間養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板下治沙,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曾經的“不毛之地”正在成為中國清潔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地。

02 瓜州縣/甘肅省:“御風前行”的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

人口:12.9 萬;面積:2.41 萬平方公里;2021 年GDP115.7億

瓜州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是河西走廊東進西出的重要通道,瓜州縣柳溝地區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運”重要戰略通道樞紐。

瓜州大風天氣最多的年份里有140多天,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曾經的瓜州飽受“風之害”,以至于流傳著一首民謠“無風滿地沙,有風不見家。沙丘壓良田,流沙埋莊園……”后來,瓜州人將縣城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小亭命名為“鎮風亭”,寄托了瓜州人民的美好愿望。

如今,這一愿望正在變成現實。瓜州人一方面栽胡楊、種梭梭,人工造林、科學治沙。另一方面,瓜州人“御風前行”,將風“變害為寶”,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自2006年,引進首家風電企業以來,包括華能、華電、大唐等5大發電集團以及金風、協合風電在內的28家風電開發企業相繼“落戶”瓜州,建設風電場35個,安裝各類型風電機組4500余臺。

瓜州縣風能資源量大質優,可利用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年風能滿發可利用小時數超過3000小時,風能總儲量達2000萬千瓦,是我國風能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屬于國家風資源二類區。

截至2021年底,瓜州縣已建成投運發電容量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2020年,瓜州縣外送電量達122.5億千瓦時,占全縣總發電量的92%。

依托風力發電,瓜州縣加強補鏈延鏈強鏈,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地,引進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用“綠電”生產多晶硅“綠色材料”,用“綠色材料”制造光伏組件“綠色設備”,再用“綠色設備”生產“綠電”,打造全國首個大型“三綠項目”。

曾經的“鎮風亭”也被瓜州人民改名為“御風亭”。“十四五”期間,瓜州縣將搶抓國家打造河西走廊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風光資源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開發政策機遇,力爭電力裝機總量翻番,達到200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450億度,增加值達到50億元以上。

03 溧陽縣/江蘇省:“無中生有”的中國儲能高地

人口:約80萬;面積:0.15萬平方公里;2021 年GDP 1261.3億元

溧陽隸屬于江蘇常州,常州是新能源之都,動力電池、新能源整車出貨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作為常州下轄縣,溧陽專攻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形成了從研發到生產的一條龍產業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溧陽動力電池總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113.4%。其中,動力電池增長率全國第一。

溧陽沒有大專院校,沒有鋰礦,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純屬“無中生有”。

溧陽的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離不開寧德時代。2016年9月,寧德時代設計產能50GWh的長三角動力電池基地項目(江蘇時代)在溧陽開工建設。此后,動力電池結構件龍頭深圳科達利、上海璞泰來旗下紫宸負極與卓高隔膜項目、激光焊接與鋰電自動化設備龍頭深圳聯贏等相繼落戶溧陽,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溧陽不光注重生產制造,更強調研發創新。2017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聯合建設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天目湖研究院”)在溧陽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鋰電第一人”陳立泉出任名譽院長。2018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在溧陽揭牌。

中科院物理所為溧陽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奠定了騰飛的基礎。其中,天目湖研究院主要圍繞下一代儲能及動力電池技術,打造涵蓋“原始創新”“技術培育”“工程放大”“產業孵化”的全鏈條發展模式。

目前,天目湖研究院已擁有各類專利108件,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納米硅負極材料等技術研發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與西門子、華為、復旦大學等聯合成立“儲能技術創新中心”、科學家工作室等。

今年9月,溧陽動力電池特色產業基地成功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名單,并集聚動力(儲能)電池全產業鏈項目6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過900億元,孵化出新型儲能技術公司9家,其中天目先導、中科海鈉、衛藍新能源等3家企業市值已超過200億元。

儲能在國內正處于爆發的前夜,溧陽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溧陽規劃到2025 年,綠色儲能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 億元,成為長三角最具競爭力的綠色儲能產業基地、全球有影響力的綠色儲能科創基地。

04 安吉縣/浙江省:“兩山”高地的綠色實踐

人口:59.5萬人;面積:0.19萬平方公里;2021年GDP 566.3億元

安吉隸屬于湖州市,位于浙西北地區。安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發源地。安吉全縣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地表水、飲用水、出境水達標率均為100%,空氣優良率維持在95%以上,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先后獲評全國首個生態縣、聯合國人居獎首個獲得縣。

新能源產業與安吉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中,竹林碳匯是安吉特色。安吉被譽為“中國第一竹鄉”,擁有毛竹林面積87萬畝,曾以中國1.8%的竹產量創造了20%的產業產值。2021年12月28日,該縣上線中國首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

安吉各地合作社組織吸納當地農戶或社會勞動力,組建竹林經營專業隊伍,持續產生碳匯。截至目前,參與碳匯項目的農戶已達4.75萬戶,收儲竹林資源逾84萬畝。目前,已有20家企業簽訂碳匯認購協議,累積繳納購碳資金169.12萬元。安吉預計到2025年達到碳匯項目儲備80萬畝以上,年產碳匯50萬噸以上。

青山綠水的安吉,也打造出世界級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今年11月,安吉縣龍王山抽水蓄能電站預可研報告通過審查,其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平均水頭452米。此前,安吉已投產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210萬千瓦),以及華東地區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180萬千瓦)。待龍王山電站投產后,安吉縣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到530萬千瓦,縣域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世界前列。

堅持綠色發展,并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安吉,也吸引全國新能源企業落戶。今年6月13日,總部位于安吉的能鏈智電(NASDAQ:NAAS)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從事的新能源充電服務行業,將助力充電樁新基建及電動汽車普及,與安吉綠色發展理念十分契合。

安吉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努力正在獲得回報,得到國際認可。11月,安吉亮相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以《竹子:應對氣候變化的“安吉方案”》為題,展現安吉利用竹產業取得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成果;12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質量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湖州主題邊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現了安吉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向世界發出了來自安吉的美麗邀約。

結束語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縣城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地域發展中的重要層級,是連接城市、鄉村的天然紐帶,既關系國家發展,也關系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依托新能源,有的縣城實現脫貧致富,有的實現產業升級,有的踐行綠色發展,有的走向國際。不論哪一種,都是新能源帶來的積極改變。

我們期待著,新能源產業和綠色發展理念在更多縣域落地生根、結果開花。唯有此,新能源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勢,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小縣城的新能源大機遇

一些曾經不起眼、不為人知的小縣城,在新能源浪潮下,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新的主角。

文|能鏈研究院

清華大學教授孫宏斌說,能源是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動力。過去數百年間,全球很多城市因能源而興起、而繁榮。

德國有聞名于世的魯爾工業區,因采煤工業起家,曾以1.3%的國土面積創造德國40%以上的工業生產總值。

中國則有“煤都”大同、榆林、鄂爾多斯、朔州等,還有大慶、克拉瑪依、東營、濮陽等等“石油城”。

能源帶動一方產業,造福一方人民。隨著能源結構從傳統化石能源向風、光、核等新能源轉型,又會造福哪些地方?

一方面,上海、深圳、北京等大都市繼續鞏固其新能源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合肥、寧德、常州、宜賓、新余等城市紛紛提出新能源之都、鋰電池之都的建設目標。

此外,一些曾經不起眼、不為人知的小縣城,也在新能源浪潮下,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新的主角。

01 共和縣/青海省: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光伏發電園區

人口:13.34萬;面積:1.605萬平方公里;2012年GDP96.91億元

共和縣隸屬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北靠青海湖,南臨黃河,是青海藏區人口較多、畜牧業占比較大的一個縣,曾飽受沙漠化之苦。但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以及“牧光互補”和“光伏+鄉村振興”等創新模式,使得其將土地沙化劣勢資源轉化為光伏產業與畜牧業相結合的優勢資源,實現了頂上有光伏、地上有草場、周邊能務工、各村有收益的立體化生態光伏綠色發展新格局。

共和縣是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大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共和縣年平均日照時間2719小時,平均太陽輻射量6382兆焦耳/平方米,風能年利用小時數6000小時以上。如此自然氣候,給共和縣發展清潔能源創造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幾年,共和縣將光伏發電、風光互補、水光互補等清潔能源產業作為重中之重,成為西部高原上冉冉升起的新能源之城。在沙化嚴重的“不毛之地”塔拉灘建設了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區,光禿禿的沙石地面被大面積的太陽能光伏板覆蓋。

今年6月,這個發電園區還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單體容量最大、集中發電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群。

目前,共和縣光伏風電園區入駐新能源企業84家,其中不乏中廣核、華能、隆基等行業龍頭,總裝機容量8430兆瓦,占青海省比重58.7%,實現稅收17.39億元,累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相當于全青海省半年的社會用電總量。 2021年,光伏、水力及風力發電企業工業增加值占共和縣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94.18%。

在光伏發電園區,平均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蓋度恢復到80%,空氣濕度日均增濕2.8%,昔日荒漠沙丘變成了草原和綠洲。園區內牧草產量達11萬噸,養殖牛羊存欄達22000余只。共和縣未來計劃建成200個“牧光互補”的大型生態光伏牧場。“十四五”期間,共和縣力爭新增2473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到2025年,力爭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400億千瓦左右。

通過發展光伏產業,共和縣實現了“板上發電,走出綠色能源路;板間養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板下治沙,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曾經的“不毛之地”正在成為中國清潔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地。

02 瓜州縣/甘肅省:“御風前行”的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

人口:12.9 萬;面積:2.41 萬平方公里;2021 年GDP115.7億

瓜州隸屬于甘肅省酒泉市,是河西走廊東進西出的重要通道,瓜州縣柳溝地區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運”重要戰略通道樞紐。

瓜州大風天氣最多的年份里有140多天,素有“世界風庫”之稱。曾經的瓜州飽受“風之害”,以至于流傳著一首民謠“無風滿地沙,有風不見家。沙丘壓良田,流沙埋莊園……”后來,瓜州人將縣城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小亭命名為“鎮風亭”,寄托了瓜州人民的美好愿望。

如今,這一愿望正在變成現實。瓜州人一方面栽胡楊、種梭梭,人工造林、科學治沙。另一方面,瓜州人“御風前行”,將風“變害為寶”,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自2006年,引進首家風電企業以來,包括華能、華電、大唐等5大發電集團以及金風、協合風電在內的28家風電開發企業相繼“落戶”瓜州,建設風電場35個,安裝各類型風電機組4500余臺。

瓜州縣風能資源量大質優,可利用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年風能滿發可利用小時數超過3000小時,風能總儲量達2000萬千瓦,是我國風能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屬于國家風資源二類區。

截至2021年底,瓜州縣已建成投運發電容量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風電裝機第一縣”。2020年,瓜州縣外送電量達122.5億千瓦時,占全縣總發電量的92%。

依托風力發電,瓜州縣加強補鏈延鏈強鏈,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地,引進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用“綠電”生產多晶硅“綠色材料”,用“綠色材料”制造光伏組件“綠色設備”,再用“綠色設備”生產“綠電”,打造全國首個大型“三綠項目”。

曾經的“鎮風亭”也被瓜州人民改名為“御風亭”。“十四五”期間,瓜州縣將搶抓國家打造河西走廊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風光資源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開發政策機遇,力爭電力裝機總量翻番,達到200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450億度,增加值達到50億元以上。

03 溧陽縣/江蘇省:“無中生有”的中國儲能高地

人口:約80萬;面積:0.15萬平方公里;2021 年GDP 1261.3億元

溧陽隸屬于江蘇常州,常州是新能源之都,動力電池、新能源整車出貨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作為常州下轄縣,溧陽專攻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形成了從研發到生產的一條龍產業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溧陽動力電池總產值750億元,同比增長113.4%。其中,動力電池增長率全國第一。

溧陽沒有大專院校,沒有鋰礦,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純屬“無中生有”。

溧陽的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離不開寧德時代。2016年9月,寧德時代設計產能50GWh的長三角動力電池基地項目(江蘇時代)在溧陽開工建設。此后,動力電池結構件龍頭深圳科達利、上海璞泰來旗下紫宸負極與卓高隔膜項目、激光焊接與鋰電自動化設備龍頭深圳聯贏等相繼落戶溧陽,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溧陽不光注重生產制造,更強調研發創新。2017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聯合建設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天目湖研究院”)在溧陽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鋰電第一人”陳立泉出任名譽院長。2018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在溧陽揭牌。

中科院物理所為溧陽儲能及動力電池產業奠定了騰飛的基礎。其中,天目湖研究院主要圍繞下一代儲能及動力電池技術,打造涵蓋“原始創新”“技術培育”“工程放大”“產業孵化”的全鏈條發展模式。

目前,天目湖研究院已擁有各類專利108件,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納米硅負極材料等技術研發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并與西門子、華為、復旦大學等聯合成立“儲能技術創新中心”、科學家工作室等。

今年9月,溧陽動力電池特色產業基地成功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名單,并集聚動力(儲能)電池全產業鏈項目60余個,項目總投資超過900億元,孵化出新型儲能技術公司9家,其中天目先導、中科海鈉、衛藍新能源等3家企業市值已超過200億元。

儲能在國內正處于爆發的前夜,溧陽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溧陽規劃到2025 年,綠色儲能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 億元,成為長三角最具競爭力的綠色儲能產業基地、全球有影響力的綠色儲能科創基地。

04 安吉縣/浙江省:“兩山”高地的綠色實踐

人口:59.5萬人;面積:0.19萬平方公里;2021年GDP 566.3億元

安吉隸屬于湖州市,位于浙西北地區。安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發源地。安吉全縣植被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地表水、飲用水、出境水達標率均為100%,空氣優良率維持在95%以上,被譽為氣凈、水凈、土凈的“三凈之地”,先后獲評全國首個生態縣、聯合國人居獎首個獲得縣。

新能源產業與安吉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經濟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中,竹林碳匯是安吉特色。安吉被譽為“中國第一竹鄉”,擁有毛竹林面積87萬畝,曾以中國1.8%的竹產量創造了20%的產業產值。2021年12月28日,該縣上線中國首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

安吉各地合作社組織吸納當地農戶或社會勞動力,組建竹林經營專業隊伍,持續產生碳匯。截至目前,參與碳匯項目的農戶已達4.75萬戶,收儲竹林資源逾84萬畝。目前,已有20家企業簽訂碳匯認購協議,累積繳納購碳資金169.12萬元。安吉預計到2025年達到碳匯項目儲備80萬畝以上,年產碳匯50萬噸以上。

青山綠水的安吉,也打造出世界級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今年11月,安吉縣龍王山抽水蓄能電站預可研報告通過審查,其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平均水頭452米。此前,安吉已投產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210萬千瓦),以及華東地區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180萬千瓦)。待龍王山電站投產后,安吉縣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到530萬千瓦,縣域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世界前列。

堅持綠色發展,并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安吉,也吸引全國新能源企業落戶。今年6月13日,總部位于安吉的能鏈智電(NASDAQ:NAAS)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能鏈智電從事的新能源充電服務行業,將助力充電樁新基建及電動汽車普及,與安吉綠色發展理念十分契合。

安吉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努力正在獲得回報,得到國際認可。11月,安吉亮相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辦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以《竹子:應對氣候變化的“安吉方案”》為題,展現安吉利用竹產業取得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成果;12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質量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角“湖州主題邊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展現了安吉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并向世界發出了來自安吉的美麗邀約。

結束語

古人云:郡縣治,天下安。縣城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地域發展中的重要層級,是連接城市、鄉村的天然紐帶,既關系國家發展,也關系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依托新能源,有的縣城實現脫貧致富,有的實現產業升級,有的踐行綠色發展,有的走向國際。不論哪一種,都是新能源帶來的積極改變。

我們期待著,新能源產業和綠色發展理念在更多縣域落地生根、結果開花。唯有此,新能源的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勢,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深入人心,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五常市| 上林县| 南通市| 清新县| 永宁县| 西峡县| 甘泉县| 报价| 巨野县| 兴义市| 拉萨市| 论坛| 沭阳县| 池州市| 金华市| 南昌市| 青冈县| 华安县| 崇义县| 濉溪县| 凌源市| 元氏县| 博乐市| 峨眉山市| 东辽县| 保定市| 新晃| 肃北| 凤庆县| 沐川县| 英德市| 五大连池市| 苍溪县| 巴林左旗| 永清县| 三明市| 津南区| 遵义县| 泗水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