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5斗 陳欣雨
我有著一個夢,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給了它希望,雨給了它滋養,陪著種子成長。
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
……
原名《我有一個夢》的《種子》是袁隆平院士唯一作詞的音樂作品,他親手“種下”的《種子》,被音樂人譜成了歌。
種子種在心里,信念生生不息。田野里,一茬一茬的稻子還在生長,現實中,一代一代的后輩仍要追尋我們的“種子夢”。
2022年即將過去,今年,我國種業市場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種業賽道又有著怎樣的變化和機會?
超30億資金流入,種業賽道或將迎來爆發?
種企強則種業興。
扶企業就是扶種業,在促進種業發展的征途中,企業是創新的“推進器”,更是在廣袤神舟大地上的“實干者”。種子企業以農業生產和實際應用為目標,在種業行業的創新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在育種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種業企業更是“身居要職”。
2022年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更是發布了《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致力“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肩負著重要使命,以領軍型、旗艦型企業等關鍵主體帶領我國種業發展披荊斬棘,更是種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除政策外,資本也紛紛押注育種賽道,根據35斗統計,2022年初至今,種業賽道已經發生了22起融資,融資金額超過30億人民幣。
圖:2022年來我國部分育種賽道企業融資情況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如有錯漏,歡迎聯系作者進行更正)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今年,我國種業行業的投融資方面以主糧作物為主,其中又以玉米育種最為火熱。圖表中發生的19起融資事件中,就有3家企業專注于玉米育種,作為人類和畜牧業的口糧,大力發展玉米育種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在賽道選擇方面,資本和企業對基因編輯育種和人工智能、大數據方面似乎有所偏愛。以博瑞迪、百奧云以及天豐智慧等為代表的企業,頗受資本“寵愛”,其深層原因想必諸君也了解——未來,定向育種、設計育種是趨勢,上述技術作為定向育種的底層技術,勢必會得到大力發展。而該類型的企業更是推動我國從育種2.0時代往3.0以及4.0時代過渡的中堅力量。
從投資方來說,今年的VC數量不可小覷。對外投資,是企業自身補短板、加強企業間聯合、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方式。豐樂種業及其子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吸收了天豫興禾、金嶺青貯兩家企業,能夠補充自己在分子育種方面的技術,同時也增強自己在玉米育種方面的綜合實力。
除去融資外,種業領域IPO的鐘聲,也在今年敲響了兩次。秋樂種業和綠亨科技的IPO過會,也使得我國的種業行業激蕩起了一點漣漪。
圖:2022年IPO的企業 數據來源:據公開資料收集(如有遺漏,歡迎聯系作者進行更正)
秋樂種業成立于2000年,此次IPO擬募集資金2.3億元,企業計劃將資金用于生物育種研發能力提升項目及補充營運資金。作為一家集玉米種子、小麥種子、花生種子等農作物種子的育種、擴繁、加工、推廣、銷售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生物育種創新企業,在技術方面,企業已經掌握了玉米單倍體育種技術、利用矮敗小麥進行輪回選擇的高效小麥育種技術、“滿天星”優化種植技術、錯期種植優化技術、種子綜合加工技術等。完整的研發體系和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使得企業構建出了“常規雜交育種技術為主,并強化與基因工程技術、分子育種技術等更深度結合”的商業化育種技術體系,持續在新品種的培育方面深耕。
在產品方面,自主培育出了秋樂368玉米種、豫研1501玉米種等備受贊譽的品種。憑借著強大的技術和優質的品種,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公司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
另外,今年9月,在北交所第44次審議會上,以“蔬菜種業+特色農藥”為主營業務的綠亨科技成功“突圍”,即將登錄A股市場。據悉,本次企業擬募資3.73億元,主要用于“年產1000噸2-氯煙酸和2000噸3-氰基吡啶及8000噸農藥制劑項目”、“南沙綠亨育種研究院基地新建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綠亨科技“主攻”的種業類型為蔬菜種業,且已經成長為了我國蔬菜種業的龍頭之一,其茄果、瓜豆、葉菜、鮮食玉米種子等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公司獲得的“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國種子協會蔬菜分會副會長單位”等稱號,也能凸顯出綠亨科技的行業地位和業務優勢。
同時,企業尤其注重創新研發,2019年至2021年幾年間,企業的核心技術產品收入占比分別為基本在70%以上。目前,綠亨科技已經與南開大學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農學院等單位和機構構建了合作平臺。
種子事關糧食安全,推進種業振興迫在眉睫
“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也是中央委員會報告首次提到"農業強國"這一概念。
在通往農業強國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需要創新驅動和效率的提高。而這之中,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被譽為農業"芯片"的種業也將迎來其大發展、大機遇期。良種對農業的增產穩產起到關鍵性作用。相關測算數據顯示,良種的選育和推廣對單產提升的貢獻率在30%以上。
縱觀世界種業的發展,每一次育種技術帶來的突破,在誕生和大規模栽種之初,都會為作物產量帶來“爆炸式“的增長。
在美國,育種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推廣之初都會帶來產量的跨越式增長。
虎鯨報告的數據顯示,1933-1943年間,美國玉米雜交品種種植比例由0.1%提升到了78%,77.9%種植面積的變化,帶來的是1940年代比1930年代40.8%的平均單產產量提高。
1960年之后,將雜交種替換為單交種,這一舉措使得美國的玉米單產進一步提高,相較于1950年代,數值提高了60.1%。
1996年,轉基因玉米品種的大規模商業化更是破譯了玉米高產的“密碼”,21世紀初期甚至比上世界九十年代增長了1500KG,增長了19.4%。
有關研究表明,美國玉米種質利用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我國玉米平均產量增益約10kg/hm2。如何不斷地縮短與美國玉米育種甚至是縮短與世界上先進國家的育種水平差距,使得我國育種事業“高歌猛進”,仍需以政策為旗幟,帶領我們“沖鋒”。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種業則是糧食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攥緊中國種,真正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才能端穩中國飯碗,保障14億人的“盤中餐”。
轉基因技術或是我國種業重塑競爭格局的“助推器”,未來兩年或是高速發展期
“十五”期間,面對我國農業生物技術領域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并提升我國轉基因植物研究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我國也參與到了轉基因研究中來。
十幾年時光荏苒,2008年,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2010年,國務院又將生物育種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支持。但2010年后,我國轉基因政策趨向審慎,對轉基因的態度偏向“慎重推廣”,商業化幾近中斷。2021年11月,我國轉基因領域終于傳來了好消息——轉基因作物品種審定辦法得到明確,我國相關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已步入正軌。
2022年6月,農業部發布的《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商業化政策的正式落地,該標準規定了轉基因性狀應滿足的條件和回交轉育轉基因品種的標準。在種業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和不斷傳出的政策好消息中,轉基因商業化大幕正徐徐拉開,其業務也蓄勢待發。
35斗此前發布的《轉基因玉米大豆上市在即,先正達、大北農、杭州瑞豐、隆平生物誰能搶占先機?》一文中,曾統計過獲得了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11個轉基因抗蟲、耐除草劑玉米和3個轉基因耐除草劑大豆的相關企業和具體產品。
其中,大北農生物以4個獲批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遙遙領先,已成為國內轉基因育種技術的“領路者”,在轉基因布局方面,企業已建成完整的轉基因育種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成熟體系。
從轉基因商業化流程看,企業在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后,要真正通過品種審定,還需要區域試驗、生產試驗、DUS 測試三個流程,品種審定最快耗時 1 年,此后,便可申請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我們假設企業能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如果今年能夠獲批品種審定名單,那相關企業將在未來的1-2年內迎來高速增長期。
目前,轉基因已經成為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我國來講,當前大豆所面臨的自給率不足、進口依存度高的局面或能依靠轉基因技術扭轉。掌握和發展轉基因技術,也將為我國農業發展空間的提升提供支持和保障。
未來已來,育種究竟該去往何處?
縱觀世界格局風云變幻,在確定中找尋到的確定事件就是育種的進步,從種業1.0到4.0的更迭。進入21世紀,信息化技術的高度發展使得繁雜海量的數據處理不再是“妄言”,AI技術的突破,以及機器與傳感器的使用也都使得選育新品種跑出了“加速度”,靶向育種,精準育種也都不再是“癡人說夢”,全新的育種4.0正悄然走來。
而還處在育種2.0時代的我國,要想迎頭趕上,實現彎道超車也并非白日夢。其中,基因型檢測、大數據的挖掘等是育種向著4.0時代發展的地基,提高對基因功能及表達調控模式解析的精確度,能夠將現階段育種過程中的“偶發性”轉變為育種4.0階段的“數據導向”,不僅能減少育種過程中時間、人力、資源等的耗費,還能真正實現“所想即所得”。
堅持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圍繞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的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三保的要求,我們仍需要從保存種質資源、自主創新、扶持優勢企業、提升基地水平、優化市場環境等5方面下功夫,唯有如此,種業行業才能“鮮活”起來,帶動農業這整條產業鏈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參考資料:
1.《2022年種子行業報告:倉廩實而天下安,種源強則農業興》—虎鯨報告
2.《從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意義和內涵》
3.《國家種業陣型企業名單公布——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4.《“蔬菜種業第一股”綠亨科技IPO過會:科技引領,蔬菜種業和特色農藥雙擎驅動》
5.《秋樂種業IPO成功過會:專注于玉米、小麥種子研發,有望成為河南育種行業第一股》
6.《當前我國種業形勢如何?如何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農村部權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