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在微軟一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成功的姿態下,Xbox Game Pass如今幾乎已經成為了游戲訂閱服務的代名詞。然而在微軟之外,不僅有索尼正大張旗鼓在做PlayStation Plus,蘋果也有自己的Apple Arcade。早在2019年秋季的新品發布會上,蘋果方面就推出了自己的游戲訂閱服務Apple Arcade,但可惜的是,在經過了三年多的時間后,該業務的表現還只能用不溫不火來形容。
如今蘋果似乎也對Apple Arcade的現狀有些不滿,開始尋求改變了。日前在接受海外科技媒體CNET的采訪時,蘋果App Store副總裁Matt Fischer表示,“Apple Arcade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沒有像Xbox的《光環》系列、任天堂的《超級馬里奧》系列這樣有極大影響力、旗艦級的獨占游戲。Apple Arcade在2023年將進一步擴大游戲陣容,引入像《NBA 2K23》這樣的主機級游戲。”
事實上,Apple Arcade確實也到了需要改變的地步。蘋果此前在2019年時就投入了5億美元為這一業務開道,實現了玩家僅需4.99美元/月就可以玩到100款全新的獨立游戲,更為重要的是,蘋果方面還為Apple Arcade設計了一套對玩家極其友好的規則。
首先,Apple Arcade中的游戲不會有額外的購買或追加銷售內容;其次,玩家的游玩次數、時間、內容都不受到限制,也不存在廣告、付費道具、DLC等額外的付費內容等。此外,用戶還可以在iPad,iPhone,Apple TV和Mac上使用,并能通過iCloud實現跨平臺同步進度、且支持離線游玩。
然而對玩家的友好,也就意味著開發者只能拿到一筆來自蘋果的“買斷資金”來開發游戲,這其實也在無形中將一批有能力、有野心的開發者拒之門外。最終的結果,就是到了2022年末,Apple Arcade的內容庫僅僅只增長到180款游戲,顯然只能用增長乏力來形容。
不僅如此,除了《NBA 2K》移動版、《海之號角》、《太鼓達人》等少數Apple Arcade獨占游戲外,剩下的不是類似《紀念碑谷》這樣在App Store上架過的游戲、就是各類休閑益智小游戲。以至于在玩家群體中,Apple Arcade幾乎被視為了4399或Facebook小游戲平臺這樣的產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引入類似《NBA 2K23》這類大體量游戲,無疑是改變目前Apple Arcade在玩家中刻板印象的有力武器。蘋果這樣的想法雖然很好,但此前發生在主機行業的故事已經證明,獨占可以很好驅動相應設備的銷量。同理,高質量的獨占大作也是游戲訂閱服務壯大的關鍵,要不然微軟又為什么要會花大價錢收購動視暴雪、貝塞斯達呢。
如今的Apple Arcade儼然就是一潭死水,確實需要一劑猛藥。可問題在于“襄王有意,神女無情”,雖然蘋果方面希望能夠將一批大體量游戲納入到Apple Arcade中,但游戲廠商不見得會接受這個橄欖枝。之所以業內有這樣的觀點,只因為Apple Arcade的定位可能會讓有能力的開發者必然對其敬而遠之。
盡管說Apple Arcade包含了Mac、也就是PC端,但是Mac幾乎從未都不是游戲廠商關注的焦點,而移動端才是蘋果游戲訂閱服務的根基。可遺憾的是,移動端的游戲付費模式與主機和PC相去甚遠,目前在移動端,F2P類型的免費氪金游戲是絕對的主流,付費買斷制的時代則已經過去了很久。
縱觀近期Sensor Tower發布的全球游戲營收排行就會發現,上榜的熱門游戲無一例外都是F2P類型,也就意味著游戲內購才是當下手游的主流。而F2P游戲的特點就決定了,其需要海量的玩家作為基礎,并通過讓盡可能多的玩家付費來獲取利潤,可這就要求開發者要不斷的更新內容,以及推出花樣繁多的運營活動,來保持玩家的持續粘性。
不巧的是,游戲訂閱與免費氪金又幾乎完全是互斥的,兩者的結合很容易讓玩家有“二次收費”的感受。而且Apple Arcade主打的就是沒有內購等額外付費,此前蘋果其實也曾嘗試將《狂野飆車8》等F2P手游引入Apple Arcade,只可惜事實證明效果差強人意。
再說了,類似《原神》、《王者榮耀》這樣的游戲都是免費的,玩家又何必額外訂閱Apple Arcade呢?
F2P模式在手游領域大行其道的根本,就是其營收能力實在太強,而開發者特別是游戲廠商做游戲自然就是為了求財。以《NBA 2K》系列為例,內購氪金就是該系列游戲的搖錢樹,那么蘋果要出多少錢才能讓發行商Take-Two放棄iOS端的海量優質用戶呢?
因此說一千道一萬,游戲廠商不去做F2P手游、搏一搏每月上億流水的可能,反而去拿蘋果的幾百萬美元開發費用,顯然是不太合理的事情。當有能力的開發者不愿意被蘋果限制,有意愿加入Apple Arcade的開發者卻可能又沒這個能力的情況下,這就是問題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