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曾經一度,國產品牌大多以“價廉”、“平替”取勝,甚至在國貨品牌不斷崛起的今日,在化妝品原料方面,仍無法逃脫“卡脖子”的命運。
為了扭轉國貨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提升國貨競爭力,增加品牌發展的可持續性,近年來,一批極具前瞻性的中國美妝企業,提前布局科研創新,建立研發中心和產品實驗室,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堅信“唯有產品為本,研發先行,品牌驅動,企業才能持續發展,不斷穿越周期”。
據C2CC傳媒X新妝不完全統計,上海家化、貝泰妮、華熙生物、珀萊雅、丸美股份、上美股份、逸仙電商等國內美妝上市企業,都在研發上強勢布局。在非上市公司中,如伽藍集團、歐詩漫、百雀羚、花西子母公司宜格集團、環亞集團等頭部國貨企業,也都自建研發中心與研發平臺,或依托科研院所設立合作實驗室,搭建企業獨特的研發體系。
近日,C2CC傳媒X新妝采訪了上海家化、貝泰妮、丸美股份、歐詩漫、宜格集團等優秀美妝企業以及科絲美詩等頭部ODM企業研發負責人,探討本土企業研發的相關話題,希望可以給到行業更多思考和借鑒。
本土企業研發體系如何打造?
企業研發機構,就好比飛機的引擎,是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平臺, 是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堅力量,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最有效形式。企業研發系統的打造,其中研發戰略至關重要。
舉例來說,上海家化作為最早出海全球化的百年國貨美妝護膚企業,一直秉承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研發理念帶領下,去年我們重新梳理了研發戰略,依托全流程的項目管理和整鏈式研發模式,用匠心打造致美的產品和服務,從基礎研究,應用創新以及產品價值塑造三個維度實現科技賦能。
在基礎研究,我們確定了八大基礎平臺和一個對外開放創新網絡,通過產學研醫多維度對外開放創新網絡合作,從而加速創新技術落地,打造3-5年的技術壁壘和行業領先優勢。
在應用創新維度,依托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從原料, 配方,工藝,包裝進行一系列的創新。
在產品價值塑造維度,對標國際最頂尖的產品,通過對標競品白瓶測試進行多維度驗證確保上市的成功率;同時將晦澀難懂的科技語言轉化成消費者可以感知的語言,進行消費者觸達。
研發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從產品定位的時候,就伴隨著產品一路走來,研發能讓一個品牌,擁有自己的DNA,擁有自己的產品力,擁有自己的靈魂。
而且,研發體系建設,是需要沉淀的,需要根據公司的戰略,為產品做好上市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布局。
中國消費者對我們研發的化妝品感受跟需求,會受到膚色、膚質、文化、地域、氣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這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對化妝品的研發,必須要走出一條中國的路。中國的路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不僅僅是文化習慣等方面的問題,是必須從東方人(寬泛一點說,包括中國人)這樣一個大的范圍里面進行系統性的研究。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感受到必須要建立一個東方美妝大研發、深入研發的系統,不僅僅有東方特色,也要有宜格的特點。那么,我們基于一個東方美顏的智慧以及現在的先進科學技術為指導,搭建人才梯隊、硬件設施團隊,堅持與外部的科研機構進行項目合作,用可持續的觀點引進人才和技術,建立起了宜格東方美妝研發體系。
東方美妝研發體系包括了東方肌膚膚質膚色研究,中醫藥理論體系研究、東方原料研究、東方配方研究、東方技術體系研究、東方色彩體系研究、東方材質、東方工藝與現代應用等一整個體系,來實現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承古賦新。
為了更好地系統化構建東方美妝研發體系,我們打造了五大研發模塊,包括消費者研究中心、化妝品科創中心、人體肌膚與生物電子研究中心、工業設計與CMF研發中心、東方美學與空間創新中心。
有不少朋友也在問,花西子慢研發是產品開發出來慢還是什么?我跟這幾位朋友說,實際上我們也非常痛苦,為什么呢?有許許多多的科技的、科學的問題沒有辦法通過加速試驗做出來的。一個成分解決皮膚問題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哪怕是一個成分它表達出來,它背后還有許多成分在支撐它。
所以說,我們在啃一根非常難啃的骨頭,我們要形成多靶點能夠解決問題的組合。這個難在什么地方?我們想用天然的原料,這就意味著天然的成分即便是解決問題,你找到了這個路徑,你也得思考怎么從源頭開始一步步固化,因為里面的工藝稍微有點變化,就意味著你這個組合會變化。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面,我們確確實實在走一條非常艱難的路。
美妝企業的研發從之前的營銷方式到現在真正落地,其實已經開始踏踏實實做起來了,而且已經開始細分?,F在化妝品行業的研發,不僅局限在配方上或產品穩定性的研究上,它其實已開始逐漸向基礎研究去發展。
怎么樣做到更好的配伍?怎么樣做到更好的原料呈現?怎么樣做到更好的一個效果?都需要每一個業務板塊去累建。每個業務板塊除了規范以外,還要有更多創新技術的應用。
在我看來的話,美妝企業在科研上的一些發力,其實已經開始對標一些藥企。從這個角度上其實一方面是合規,就是按規范做產品的一個研究。另外一個就是,在規范的基礎上面進行一些科技力層面的創新。這個創新又勢必對科研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規的變化,讓行業往技術方面靠,比如產品的功效宣稱需要有相應的材料證據支撐,促使品牌注重研發,通過研發賦能產品。一個完整的研發體系,是品牌非常重要的引擎,推動產品創新、賦能品牌科技,甚至為品牌未來多元化的發展提供原動力。
丸美的研發體系比較完整,在廣州、上海、日本東京有三大中心,東京前沿中心主要幫助收集亞洲的技術資源、原料資源、供應鏈資源、產品資源等,幫助企業找到亞洲最新的護膚趨勢信息;上??苿撝行闹饕瞧放品趸约百x能生態鏈的建設;廣州研發中心聚焦于技術方面,基礎研究中心、應用開發中心、評價測試中心、開放創新中心和技術支持中心。
我們研發有100多人,碩士和博士占比接近50%,并保持良好的研發團隊的梯度,專業領域比較廣泛,通過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高層次人才,包括皮膚醫學、生物化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醫學或者食品科學等,打造核心團隊。
作為品牌方研發,可以戰略性部署三個階段:
1. 先以維護ODM公司的產品安全為主的同時儲備技能;
2. 結合品牌消費者需求理念,開發當下適合市場的產品;
3. 針對未來3-5年的空白區域,建立未來技術研究團隊進行研究。
品牌需要在上升穩定期,再考慮第2和第3階段。研究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金錢儲備,是投資最大的部門。是研究就會有失敗,品牌方需要有耐心去培養和等待。
強化企業核心科技力量
企業的核心科技力量,從研發角度有三個方面:核心成分、配方工藝和產品體系。
品牌的核心成分,指的是能夠直接和品牌關聯的,甚至能夠一定程度代表品牌心智,具有標簽化的成分。丸美有30多款核心原料的儲備,量產應用的有7款。核心成分和配方工藝二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護膚功效,才能讓消費者有極致的護膚體驗。丸美有近20年的眼部護理和抗衰老化妝品的研究開發經驗,內部有108項的專有技術、2800多個配方。
產品不僅是原料和配方,生產控制、品質管理、包裝設計,以及產品的企劃推廣,都是一個產品體系。丸美經過多年的沉淀,各個部門能夠發揮最大能效,實現產品以最好的狀態進入市場。
想要突破瓶頸,打造自身的技術壁壘,企業就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加強基礎科學的研發和投入。特別是充分利用跨領域產學研模式,在基礎科學,應用技術研究和面向市場的產品創新方面利用各自優勢,可以加速研發成果轉化和落地。
舉例來說,早在2003年,上海家化就與瑞金醫院皮膚科團隊合作,首創了“醫研共創”模式,成立了“玉澤皮膚健康研究中心”,支持皮膚學科研究。
回溯到產品開發過程,我們針對皮膚屏障受損的問題,開發一系列安全以及功效篩選模型用于技術成分的優化和篩選,最終篩選出PBS 植物仿生脂技術。這款核心技術也應用到產品端,歷經6年時間,通過1386例臨床驗證,玉澤第一款針對皮膚屏障修的產品在2009年成功上市,相關的研究也在國際權威期刊 Dermatologic therapy 等進行了發表。
配方專利技術和研發創新產品,是核心的科技部分,隱藏在產品深處,比如滲透技術。我們知道皮膚和化妝品組成都不簡單,業內仍然在持續性研究如何提升成分的滲透性和傳達效率。能說清楚這個路徑,才能說明所加的成分確實是在發揮效果。
科絲美詩就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功效成分的有效傳達,比如為了提高水溶性的活性物傳送到親油的表皮層中的比例,發明雙層磷脂結構,首次發現其和皮膚可以產生相互作用而提高傳達效率,并在2022年9月的IFSCC上進行了公開匯報。
核心科技體現在很多方面,基礎研究的深入、功效原料的創新研發、配方制劑的研發、專業可靠的功效評估手段等。
比如:結合臨床皮膚科醫生的反饋,從問題皮膚發生的根源出發,通過多組學解析相關問題皮膚發生機制,根據該機制進行相關功效原料的研發、功效驗證及深入的靶點及分子機制研究,并應用到配方中,發揮不同的功效作用。
再比如:針對不同皮膚問題及其特點,通過配方工藝設計,在保證功效成分的穩定及產品穩定性前提下,將其精準遞送,并給予消費者愉悅的使用體驗。
就歐詩漫來說,能夠體現歐詩漫核心科技力的第一個就是科研平臺的規范化。我們這個科研平臺搭建起來以后,就是科技力的一個主要載體。另外,我們在消費者洞察以及后端的產品調研,其實也是科技力的一個表現。
整體而言,歐詩漫在向國際品牌學習,甚至也在落地一些特色的東西。比如在珍珠原料等核心原料的開發上,這些都是科技里的一些表述。從產業鏈上來說,我們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產品宣廣,甚至在生產領域關于未來科技的一些數據化呈現,都是體現我們公司的科技力的表達。
新品爆品開發方法論
上海家化一直秉承以消費者為中心,對于“新世代”的消費者,我們持續探索數字化賦能的方式實現消費者洞察。
在新產品開發環節上,我們攜手天貓創新中心,借助其知識庫,孵化器等大數據分析功能,搭建優選賽道、人群畫像、優選概念和配方,打造了產品開發方法論。同時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打通平臺障礙實現數據互通,將賽道趨勢和消費者需求進行有效關聯,持續打造爆品。
與此同時,我們主動聆聽訴求,收集消費者線上及線下的用戶體驗進行反哺。邀請消費者和達人共同參與產品共創,共同打造符合消費者內心期待和共鳴的產品。這一數字化驅動的產品開發創新模式,為上海家化與消費者價值共創提供了新的實證。
近期,我們進一步探索全域多維的消費者洞察升級方法論,從而為我們創新爆品開發指明了方向。
新規出來之前,化妝品的管理法規主要關注產品的安全性,對產品功效規范并不明確,新規一定程度促進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產品分成5個層面,分別是合規性、安全性、穩定性、體驗感、功效性。功效性宣稱需要有證據,比如人體測試、實驗室測試,消費者測試、文獻等提供支撐這會導致成本上升。
丸美的新品開發邏輯數字化程度較高:首先是敬畏法規,理解新規對產品開發的要求,確保產品的設計和宣稱合規合法,符合行業發展趨勢。二是做一個精準的戰略,包括產品規劃,實時掌握消費者、產品、市場等層面的趨勢和發展方向,到消費者痛點,選擇合適的成分,同時測試功效宣稱的范圍、時間和成本。三是產品配方開發,從配方數據庫中尋找對應的配方,工程師會根據推薦的配方進行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第四是進行功效測試,以及包材相容性測試等。
科絲美詩一直以創新作為功效研發的根基,體察市場的脈搏。在產品開發階段,通過大數據市場調研找出消費者需要的方向,比如炎癥性衰老的潛在熱點,從抗衰原理出發尋找合適的活性物組合,進行配方設計;發揮科絲美詩的技術優勢,升級產品底層能力,通過特色原料等打造產品的“差距優勢”,比如配方的設計需考慮有助于活性成分的傳達和滲透,科絲美詩會應用獨有的滲透技術進行活性物的搭載,讓活性成分發揮更好的效果,直擊市場痛點。
“專研成分”成產業升級突破口
我們的核心成分主要包括:青刺果油、青刺果神經酰胺、馬齒莧提取物、云南重樓提取物、酸漿萼提取物、腎茶提取物、云南山茶花提取物等;
通過深入基礎研究支持產品創新,在此基礎上進行云南特色植物開發挖掘,再通過循證醫學支持驗證產品安全性及功效性,這是貝泰妮集團的科研壁壘。
谷雨從中醫典籍中得到啟示,從一眾美白成分中發掘了中國傳統植萃美白成分、護膚界公認的“美白黃金”——光甘草定。
科學研究表明,該成分能多通路美白,且兼具抗氧化、抗炎等功效,不用建立耐受,安全且高效,非常適合我們皮膚比較脆弱、角質層比較薄的中國人使用。
雖然美白效果出眾,但是光甘草定本身穩定性較差、水溶解性低等因素,也制約了它的應用。
因此,15年來,谷雨一直深入研究光甘草定。在新疆喀什自建全國獨有的植物生態基地,保障原材料品質。研發了專利提純技術,使光甘草定純度從40%提高到90%以上。研發了光甘草定低溫溶解和常溫增溶技術、促滲促透皮吸收和深層遞送技術,利用納米包裹提高穩定性,并根據君臣佐使的理念開發了光甘草定功效成分的復合美白古方,大大提高了美白功效。
我認為,發力專研自己的核心成分,其實對品牌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國特色植物原料要達到功效量,也需要對其安全性進行更加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中國特色植物資源煥發出新的活力,打破我國美妝行業對國外原料依賴度較高的現狀,成為產業升級的一個突破口。
我們看到硬核科技美妝一線品牌雅詩蘭黛對核心原料的布局邏輯,從原理出發,敢于率先啟用新原料,原料機理清晰,功效穩定,合作的原料發明人都是知名科學家,很可能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料先用起來,再逐步做市場推廣和消費者教育,從輔助成分到明星成分不斷進階。一個創新的功效原料就是品牌的規劃戰略,原料戰略,產品戰略,營銷戰略融為一體的。國際大牌,明星原料十年,二十年長盛不衰的邏輯,值得我們分析和學習。對一個原料的了解、測試,定制規劃至少兩三年時間才會推出成熟產品,更不要說延伸到創新原料的開發。國內目前的消費者的成熟和法規標準的大幅提高,對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機會,更提出了要求。今天我們開發一個產品,用好一款原料,已經上升為企業戰略,原料定位決定核心大單品定位,核心大單品決定品牌的持續競爭力。
半畝花田精油香氛修護身體乳中,添加的牡丹籽油正是我們的核心成分之一。這款身體乳主打同源修護,以油養膚,區別于市場上“治標,不治本”的普遍解決方案,以國花牡丹搭配更適合東方女性肌膚的輕質乳木果油,從肌底至肌表精心甄選貴價天然植物油和精油代替礦油,能夠實現從根源長效保濕,修護屏障。
本土企業依托于自有科研平臺和特色植物,洞察目標人群,針對國人的皮膚特征,研發出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探索“原料自研”,不僅可助力本土美妝業打破壟斷格局、擺脫進口依賴,更有望通過構筑技術壁壘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向價值鏈上游攀登。半畝花田的rivetor皮膚屏障修護技術,也是這樣從原料培育、生產到功效驗證,實現了皮膚屏障修護技術的全鏈路開發落地。
天津尚美有12大中草藥核心成分,例如尚美獨創核心專利技術“復合酶解技術”生產的黃檗樹皮提取物、利用核心專利技術“超聲波輔助提取技術”生產的光甘草定、超強抗光老化成分光克星 等,除此之外,應用尚美的中草藥雙向發酵技術生產的酵美因 、鐵皮石斛發酵液、銀耳發酵液、靈芝發酵液等也是尚美比較有代表性的專屬核心成分。
企業研發如何科學傳播?
國內美妝企業在科研上發力并進行傳播,我們認為是本事,比如貝泰妮集團會通過嚴謹的體內外試驗數據,將產品的安全性功效性,傳達給消費者,將研發語言轉化成市場語言來進行科學傳播,讓消費者更好的理解產品開發的邏輯和理念,讓消費者更好的理解產品力是如何打造的。
新品營銷的痛點和難點,在于在流量費用遞增的今天,如何打造品牌研發壁壘?如何找到差異化?如何滿足目標人群的需求?如何體現產品科技力?同時需要兼顧消費認知,將新成分或新靶點解釋的容易理解,降低消費者的認知成本。
所以,需要長期開展基礎研究工作,進行研發體系的布局,提供科學嚴謹的數據支持,進行知識產權及論文的布局,持續為產品力提供支撐,通過產品力讓消費者體驗到需求被滿足。
如何科學傳播,是我們向跨國美妝公司學習的地方,相信大家都了解SK-II推出了經典產品神仙水其中含有的核心成分Pitera活細胞酵母精華;雅詩蘭黛推出了小棕瓶精華采用了二裂酵母發酵產物溶胞物。
我們在一些擁有技術優勢的產品上,需要聆聽KOL和消費者,學習如何將科學的語言轉化成消費者語言。通過消費者和KOL在產品測評后,可以沉淀很多內容, 協助我們持續建設產品和品牌的優勢。
一方面,我們會積極利用種草和發酵的優質內容,來繼續推進消費者的對這些成分,技術的認知和教育,將我們的技術壁壘和核心優勢打爆,這是我們的產品力;同時,我們希望建立獨一無二的,在這些功效上的品牌心智,建立我們的品牌核心競爭力,這就是品牌力。這就是技術,產品和品牌的杠桿效應。
傳播真實的技術力是一個本事,擁有科技力是符合現在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訴求和品牌對于產品的賦能的需求。技術可以通過用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的方式,得到專業的認可后進行傳播,除此外,行業內的專業組織,比如IFSCC這種認可度很高的會議匯報就是非??茖W的傳播方式。
應該向國際品牌學什么?
與國際知名品牌相比較,國貨的產品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Me too; Me better; Me only。
1、Me too階段,就是做到一樣好,對于重視品質的國內品牌在產品概念、配方設計等方面已經做到了;
2、Me better,就是我們在某些細分領域要做到更好更專業,比如上海家化在醫研共創方面,積累了19年經驗,從而引領了行業趨勢;
3、Me only,就是更高層次的階段,要求國內企業有獨家的核心靈魂技術,這也是我們上海家化一直努力的方向。
如何實現高層次階段,特別是第三階段呢?需要國內企業加強研發和投入,充分利用產學研模式,突破瓶頸,打造自身的技術壁壘。經過現階段的積累,我們相信不久的未來,國內企業可以創造出類似于諾維信的“蛋白酶”,歐萊雅“玻色因”這樣的核心靈魂成分,這也是我們希望給消費者交出的答卷。
國外美妝行業起步較早,長期的研發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奠定了研發基礎。特別是在消費者洞察,皮膚問題的靶點,活性物的傳輸路徑和作用方式上,有完整的實驗數據來支持產品的開發。
反觀國內很多品牌,在配方設計上體現的僅僅是功效成分的堆積,并沒有嚴謹的數據來證實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國外品牌在研發的全學科布局上,特別是在上游原料的研究中,持續構筑技術壁壘,皮膚組學的研究,以及消費者使用習慣方面的深入研究,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縱觀國際市場明星產品,關鍵核心成分均是發酵提取物。生物發酵化妝品已經成為繼天然植物提取化妝品后的又一大市場發展的新方向。在中藥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把傳統的中醫藥優勢與現代生物發酵技術相結合的中藥雙向發酵技術,將為我們進行獨具中國特色的化妝品的開發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在回歸自然、安全溫和的綠色化護膚訴求面前,以中國藥用植物作原料,現代科技打造產品壁壘的品牌將贏得消費熱度。
同時,對于功效物質的拆解也是值得我們去鉆研的方向之一,半畝花田就以中藥牡丹根皮為原料,將丹皮酚進行復配之后用于產品之中,實現產品抗菌、抗炎的功效。
以抗老賽道為例,目前國內外抗老產品的差距主要體現在:1、成分的種類和含量相對保守。國內有已使用目錄含量和種類的限制,導致有些成分不能添加過高,比如補骨脂酚在國外其實延用很長時間,但今年才引入國內。對于活性物的含量會有限制,過高時需要做一系列安全性認證2、消費者認知度仍需教育。歐美對于視黃醇會引發蛻皮和刺激,覺得很能接受,但是國內會認為產品有品質風險,還需要教育。我們的短板是為了安全起見,不會大刀闊斧使用新原料和高含量。
結語
在消費升級和消費者功效護膚意識快速上升的背景之下,本土護膚品牌要想改變低端、單一、同質化的形象,擺脫產業鏈受制于人的現狀,必須重視科研創新的重要性,從底層技術出發,探索本土化的研發體系,尤其是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功效原料、配方體系等方面,亟需加強投入、不斷突破創新。從而在研發源頭上,真正做到具備科技壁壘,打造品牌的護城河。
我們清晰地看到,諸多頭部國貨企業已然在踐行,通過研發體系的打造,打造自有的靈魂技術和成分,以及消費者真正喜歡的大單品,驅動品牌穿越經濟周期。然而,這條路很長,或許很慢,需要沉下心來,持續專研,才能媲美外資企業,甚至趕超國際品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