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人造肉第四年:前途不一定光明,道路一定曲折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人造肉第四年:前途不一定光明,道路一定曲折

人造肉企業迎來新一輪洗牌,被套住的投資者也在等待解套的機會。

文|市值榜 陳清

編輯|賈樂樂

漢堡是美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就餐時會將漢堡作為首選。加了牛肉餅的漢堡,更是美國人的最愛。

然而對于素食者主義,漢堡帶來的快樂體驗就要大打折扣了。因為快餐店里可供選擇的素食漢堡種類并不多,且多以蔬菜填充,沒有肉質鮮嫩的口感。

這種矛盾直到2019年后,麥當勞、漢堡王等快餐店陸續上架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等人造肉企業的植物肉產品,才略有改善。

2019年5月,全球“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以下簡稱“Beyond”)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暴漲163%,成為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IPO首日表現最佳的個股。包括比爾·蓋茨、影帝萊昂納多在內的豪華明星股東團,賺足了眼球。

人造肉這把火,也燒到了全球肉類消耗量最大的中國。2019年,國內人造肉企業出現首筆融資。次年,Beyond宣布在中國嘉興建廠,星巴克、肯德基、喜茶等餐飲店紛紛推出人造肉新品,疊加關曉彤、張藝興等多個明星對植物肉相關產品的宣傳,植物肉這把火更旺了。

人造肉為什么會火起來?四年過去,當初備受資本追捧的企業,現在發展如何?人造肉企業發展的阻力有哪些?本文將回答這些問題。

01 人造肉可以拯救地球?

在全球人口膨脹、資源短缺和環境危機的大背景中,食物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課題,類似人造肉這樣的替代蛋白,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環保和健康,是人造肉的兩大核心賣點。

環保方面,人類飼養家禽的歷史悠久,但畜牧業發展并不總是有利于環境。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報告統計,與畜牧業相關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占比為14.5%,只略少于運輸業排放量的16.2%。其中牛肉是單位卡路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肉類。

另外,發展畜牧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國內目前畜牧業土地使用面積占總面積的40%以上,但隨著人口增長,預計2030年肉類供給缺口將達到3800萬噸以上。供不應求引發的森林資源、耕地資源占用等情況,極易加劇環境惡化。

所以吃素,某種程度上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式。

健康方面,理論上,人造肉會能夠降低動物源疾病和抗生素耐藥性風險,營養構成也可以更加靈活,比如可以滿足如健身人士、病患等群體的特定需求。

Beyond創始人伊桑·布朗看來,肉類是一個完全可知的實體,“你可以解構它,弄清楚里面有什么,分析到死,然后重構。”

人造肉目前有兩種技術思路,一種是培養動物干細胞,得到試管肉;另一種是提取豆類、蔬菜等植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模擬真肉的色澤和口感,加工合成植物肉。由于試管肉生產成本過高,目前市場主流產品以植物肉為主。

人造肉的大規模量產,意味著人類可以不完全依靠自然獲得供給生命的營養物質,緩解肉類供需不匹配產生的饑餓問題,給企業和社會帶來經濟效益。

國泰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約139億元美元,預計將以1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279億美元。美國是目前最大的市場,亞太地區更具發展潛力。

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健康、環保屬性,吸引了一批明星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入場。

如比爾蓋茨旗下投資機構、“小李子”萊昂納多、NBA球星凱里·歐文等,在Beyond上市之前都是它的股東。李嘉誠旗下投資機構參投了Beyond的另一對手Impossible Food。

專業投資機構尚且不談,這些入股的知名人士,或者本身就是環保主義者,或是運動員對蛋白質有特殊需求。他們兼具投資者和宣傳大使雙重身份,是人造肉能快速推廣的原因之一。

上述多重因素,再疊加疫情影響,令2019年后的全球人造肉市場進入短暫爆發期。國內市場,也涌現出一批人造肉初創企業,如星期零、珍肉、Hey Meat等,雙匯等大型肉制品,主要通過投資子公司的方式切入市場。

但,想象中的持續增長沒有如期而至。

02 失速、裁員,人造肉風光不再

植物肉產業鏈與豆制品產業鏈非常相似,上游都是豌豆、大豆、小麥等原料種植和初加工公司,初加工提純后的植物蛋白進入中游深加工企業,得到成品植物肉,最終投放至超市、餐廳等銷售終端。

人造肉企業主要指中游深加工企業,是產業鏈的核心價值體現。目前企業收入主要來自零售和餐飲渠道的產品銷售,代表企業中,Beyond零售收入占比更大,而Impossible food側重餐飲。

2018年-2021年,Beyond營收分別為0.88億美元、2.98億美元、4.07億美元和4.65億美元,收入增速明顯下滑。從2022年第二個季度起,收入開始下滑。

2022年前三季度,通過調整產品銷售組合,比如推出低價品類,并對產品進行降價折扣,Beyond售出肉類的總磅數增長了5.6%,“以價換量”的策略不算靈驗——收入同比下降6.88%。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人造肉的消費主要還是嘗鮮式購買,沒有形成穩定的復購率和忠誠度。The Good Food Institution(GFI)研報顯示,目前仍有近六成的人偏向購買傳統肉類。

人造肉企業早期市場滲透率或占有率不高時,成本費用無法攤薄,更容易虧損。

持續處于虧損狀態的Beyond,2021年虧損同比擴大近三倍,為1.82億美元,2022年僅半年,虧損超過2021全年。

Beyond試圖復制2019年的營銷打法,2022年5月宣布簽約金·卡戴珊作為“首席品嘗官”,以此帶動銷售。然而從后續財報表現來看,Beyond收入下滑情況并沒有扭轉,營銷費用反而加大虧損情況。

2022年前三季度,Beyond的銷售費用比2021年前三季度增加了4900萬美元,其中有2000萬美元的增量產生于廣告費用和營銷費用。

持續虧損下,Beyond依靠融資維持經營,得益于此前的IPO和私募發行的零息可轉債,Beyond分別于2019年和2021年獲得2.24億美元和11.5億美元融資。

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Beyond賬上流動性較強的現金及等價物還剩3.9億美元,參照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現金凈流出的2.7億美元,目前的現金流并不寬裕。

為此,2022年Beyond先后兩次裁撤員工,第一輪裁撤40人,預計將為財年節省約800萬美元費用。第二輪預計裁撤200人,約占總數的19%。

Beyond的困境悉數反映在了股價上,IPO時的風光變成了不到兩年下跌90%的尷尬。

國內人造肉消費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此前喜茶、瑞幸聯合星期零推出的人造肉產品,目前門店里已基本停售。

線上零售方面,星期零的天貓旗艦店粉絲僅有2.3萬人,銷量最好的產品是魔芋毛肚,其次是一款蛋白棒,牛肉片的付款人數不足60。傳統素食品牌齊善食品,憑借多年積累,天貓旗艦店訂閱人數達到21.1萬,六款產品付款量在1千以上,其中一部分購買者是宗教人士。

人造肉企業的銷量下滑,也帶動上游食用蛋白初加工企業營收下滑。2022上半年,雙塔食品食用蛋白營收下降7.15%,為3.8億元,膳食纖維營收下降2.56%,為0.64億元。

市場下行環境中,傳統肉制品加工企業還能靠積累或其他業務支撐企業運營,乘風入局的初創企業還能看得見光明的前途嗎?

03 道路是曲折的

頭部企業都在靠融資輸血救命,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還處于早期,而市場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需要跨過多道障礙,解決很多矛盾。

第一,素食主義者的市場太小,很難支撐起人造肉企業的市場空間,植物肉的破圈需要對抗肉食文化。

盡管植物肉最先是由素食主義者牽頭發展,但植物肉企業的野心并不止于素食主義者。超市貨架上,植物肉作為替代肉類擺放在牛排、豬肉等動物肉類旁邊,而非蔬菜素食區。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目前美國的素食主義人口僅占5%。中國消費者對豆制品制成的“素肉”并不陌生,但完全以此替代肉食的人群范圍,受宗教因素影響較大。

這也意味著,人造肉企業需要對抗的不僅是技術限制,還有各國根深蒂固的肉食文化。

第二,在口感和健康度上,植物肉尚不能媲美動物肉。

據2021年GFI研報,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71%會因口味嘗試人造肉,但只有30%認為植物肉的口味和傳統肉類?樣好或更佳。

這點也是國外產品技術更先進的表現。如Beyond、impossible food等品牌產品,植物肉口感已經非常接近肉類,而國內產品肉質差異感較為明顯。

2021年的Mintel關于植物基蛋白的研究顯示,愿意購買更多植物基蛋白的人群中,58%認為食用人造肉更加健康。但據町芒研究院測評,目前植物肉的健康水平并不高于動物肉。

測評顯示,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植物肉產品如植物蛋白水餃,添加劑成分比普通速凍水餃更加復雜,同屬肉類加工品的肉腸中,有嚴格國家含量限制的限量添加劑成分,植物肉腸更少。

營養成分含量方面,植物肉并不如宣傳的那樣“低脂高蛋白”。

據測評,無論是植物雞肉還是植物牛排,蛋白質含量均不如同類動物肉,其中每100g植物牛排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牛排低4.4g,每100g植物雞塊熱量232千焦,顯著高于普通雞塊206千焦。

參與測評的植物肉產品中,只有一半產品標明膳食纖維含量,且均未達到高含量要求標準。

未來新技術的發展也許會給上述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但目前技術研究領域還存在蛋白質分離和功能化、油脂合成等多項空白,市場急需的技術與研究之間也缺少針對性的對接。

第三,植物肉替代動物肉,沒有價格優勢。

目前主要幾家公司產品價格都在下調,2020年impossible food價格平均下調15%,而在Beyond的財報中,降價折扣是影響收入的因素之一。

就平均來說,目前每磅植物肉價格仍是傳統肉類的兩倍。

這就會產生一個矛盾,即,低價才能吸引更多顧客,但低價會損害企業的利潤率。因此,不管是從日常經營還是新技術方面來看,唯有錢才能鋪出來行業的前途。

前途可能是光明的,但倒在黑夜的大有人在。

據金融時報報道,由于利率上升以及對商業模式的質疑,2022年全球農業和食品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額為300億美元,同比下降44%。

失去資本支持后,部分初創企業選擇“賣身”給嘉吉、泰森、雀巢等食品巨頭,Beyond等頭部企業雖不至于“賣身”,也在裁撤員工、縮減開支,以此熬過低谷期。

04 結語

改變消費習慣并不容易。瑞幸為此提供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以極低的價格完成對中國消費者的咖啡教育。

同樣的模式可以復制到人造肉行業,但人造肉行業的素食教育,面臨比咖啡更大的食品安全顧慮,短期很難扭轉局面,實現盈利。

投資者并非不懂這個道理。此前熱錢涌入,很大程度是因為行業發展早期,投資者較少,股票還有高價轉手的空間。

而潮水褪去,人造肉企業迎來新一輪洗牌,被套住的投資者也在等待解套的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人造肉第四年:前途不一定光明,道路一定曲折

人造肉企業迎來新一輪洗牌,被套住的投資者也在等待解套的機會。

文|市值榜 陳清

編輯|賈樂樂

漢堡是美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五分之一的美國人就餐時會將漢堡作為首選。加了牛肉餅的漢堡,更是美國人的最愛。

然而對于素食者主義,漢堡帶來的快樂體驗就要大打折扣了。因為快餐店里可供選擇的素食漢堡種類并不多,且多以蔬菜填充,沒有肉質鮮嫩的口感。

這種矛盾直到2019年后,麥當勞、漢堡王等快餐店陸續上架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等人造肉企業的植物肉產品,才略有改善。

2019年5月,全球“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以下簡稱“Beyond”)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暴漲163%,成為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IPO首日表現最佳的個股。包括比爾·蓋茨、影帝萊昂納多在內的豪華明星股東團,賺足了眼球。

人造肉這把火,也燒到了全球肉類消耗量最大的中國。2019年,國內人造肉企業出現首筆融資。次年,Beyond宣布在中國嘉興建廠,星巴克、肯德基、喜茶等餐飲店紛紛推出人造肉新品,疊加關曉彤、張藝興等多個明星對植物肉相關產品的宣傳,植物肉這把火更旺了。

人造肉為什么會火起來?四年過去,當初備受資本追捧的企業,現在發展如何?人造肉企業發展的阻力有哪些?本文將回答這些問題。

01 人造肉可以拯救地球?

在全球人口膨脹、資源短缺和環境危機的大背景中,食物的可持續性發展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課題,類似人造肉這樣的替代蛋白,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環保和健康,是人造肉的兩大核心賣點。

環保方面,人類飼養家禽的歷史悠久,但畜牧業發展并不總是有利于環境。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報告統計,與畜牧業相關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占比為14.5%,只略少于運輸業排放量的16.2%。其中牛肉是單位卡路里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肉類。

另外,發展畜牧業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國內目前畜牧業土地使用面積占總面積的40%以上,但隨著人口增長,預計2030年肉類供給缺口將達到3800萬噸以上。供不應求引發的森林資源、耕地資源占用等情況,極易加劇環境惡化。

所以吃素,某種程度上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式。

健康方面,理論上,人造肉會能夠降低動物源疾病和抗生素耐藥性風險,營養構成也可以更加靈活,比如可以滿足如健身人士、病患等群體的特定需求。

Beyond創始人伊桑·布朗看來,肉類是一個完全可知的實體,“你可以解構它,弄清楚里面有什么,分析到死,然后重構。”

人造肉目前有兩種技術思路,一種是培養動物干細胞,得到試管肉;另一種是提取豆類、蔬菜等植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模擬真肉的色澤和口感,加工合成植物肉。由于試管肉生產成本過高,目前市場主流產品以植物肉為主。

人造肉的大規模量產,意味著人類可以不完全依靠自然獲得供給生命的營養物質,緩解肉類供需不匹配產生的饑餓問題,給企業和社會帶來經濟效益。

國泰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造肉市場規模約139億元美元,預計將以15.0%的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279億美元。美國是目前最大的市場,亞太地區更具發展潛力。

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健康、環保屬性,吸引了一批明星投資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入場。

如比爾蓋茨旗下投資機構、“小李子”萊昂納多、NBA球星凱里·歐文等,在Beyond上市之前都是它的股東。李嘉誠旗下投資機構參投了Beyond的另一對手Impossible Food。

專業投資機構尚且不談,這些入股的知名人士,或者本身就是環保主義者,或是運動員對蛋白質有特殊需求。他們兼具投資者和宣傳大使雙重身份,是人造肉能快速推廣的原因之一。

上述多重因素,再疊加疫情影響,令2019年后的全球人造肉市場進入短暫爆發期。國內市場,也涌現出一批人造肉初創企業,如星期零、珍肉、Hey Meat等,雙匯等大型肉制品,主要通過投資子公司的方式切入市場。

但,想象中的持續增長沒有如期而至。

02 失速、裁員,人造肉風光不再

植物肉產業鏈與豆制品產業鏈非常相似,上游都是豌豆、大豆、小麥等原料種植和初加工公司,初加工提純后的植物蛋白進入中游深加工企業,得到成品植物肉,最終投放至超市、餐廳等銷售終端。

人造肉企業主要指中游深加工企業,是產業鏈的核心價值體現。目前企業收入主要來自零售和餐飲渠道的產品銷售,代表企業中,Beyond零售收入占比更大,而Impossible food側重餐飲。

2018年-2021年,Beyond營收分別為0.88億美元、2.98億美元、4.07億美元和4.65億美元,收入增速明顯下滑。從2022年第二個季度起,收入開始下滑。

2022年前三季度,通過調整產品銷售組合,比如推出低價品類,并對產品進行降價折扣,Beyond售出肉類的總磅數增長了5.6%,“以價換量”的策略不算靈驗——收入同比下降6.88%。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人造肉的消費主要還是嘗鮮式購買,沒有形成穩定的復購率和忠誠度。The Good Food Institution(GFI)研報顯示,目前仍有近六成的人偏向購買傳統肉類。

人造肉企業早期市場滲透率或占有率不高時,成本費用無法攤薄,更容易虧損。

持續處于虧損狀態的Beyond,2021年虧損同比擴大近三倍,為1.82億美元,2022年僅半年,虧損超過2021全年。

Beyond試圖復制2019年的營銷打法,2022年5月宣布簽約金·卡戴珊作為“首席品嘗官”,以此帶動銷售。然而從后續財報表現來看,Beyond收入下滑情況并沒有扭轉,營銷費用反而加大虧損情況。

2022年前三季度,Beyond的銷售費用比2021年前三季度增加了4900萬美元,其中有2000萬美元的增量產生于廣告費用和營銷費用。

持續虧損下,Beyond依靠融資維持經營,得益于此前的IPO和私募發行的零息可轉債,Beyond分別于2019年和2021年獲得2.24億美元和11.5億美元融資。

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Beyond賬上流動性較強的現金及等價物還剩3.9億美元,參照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現金凈流出的2.7億美元,目前的現金流并不寬裕。

為此,2022年Beyond先后兩次裁撤員工,第一輪裁撤40人,預計將為財年節省約800萬美元費用。第二輪預計裁撤200人,約占總數的19%。

Beyond的困境悉數反映在了股價上,IPO時的風光變成了不到兩年下跌90%的尷尬。

國內人造肉消費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此前喜茶、瑞幸聯合星期零推出的人造肉產品,目前門店里已基本停售。

線上零售方面,星期零的天貓旗艦店粉絲僅有2.3萬人,銷量最好的產品是魔芋毛肚,其次是一款蛋白棒,牛肉片的付款人數不足60。傳統素食品牌齊善食品,憑借多年積累,天貓旗艦店訂閱人數達到21.1萬,六款產品付款量在1千以上,其中一部分購買者是宗教人士。

人造肉企業的銷量下滑,也帶動上游食用蛋白初加工企業營收下滑。2022上半年,雙塔食品食用蛋白營收下降7.15%,為3.8億元,膳食纖維營收下降2.56%,為0.64億元。

市場下行環境中,傳統肉制品加工企業還能靠積累或其他業務支撐企業運營,乘風入局的初創企業還能看得見光明的前途嗎?

03 道路是曲折的

頭部企業都在靠融資輸血救命,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還處于早期,而市場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需要跨過多道障礙,解決很多矛盾。

第一,素食主義者的市場太小,很難支撐起人造肉企業的市場空間,植物肉的破圈需要對抗肉食文化。

盡管植物肉最先是由素食主義者牽頭發展,但植物肉企業的野心并不止于素食主義者。超市貨架上,植物肉作為替代肉類擺放在牛排、豬肉等動物肉類旁邊,而非蔬菜素食區。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目前美國的素食主義人口僅占5%。中國消費者對豆制品制成的“素肉”并不陌生,但完全以此替代肉食的人群范圍,受宗教因素影響較大。

這也意味著,人造肉企業需要對抗的不僅是技術限制,還有各國根深蒂固的肉食文化。

第二,在口感和健康度上,植物肉尚不能媲美動物肉。

據2021年GFI研報,接受調查的消費者中,71%會因口味嘗試人造肉,但只有30%認為植物肉的口味和傳統肉類?樣好或更佳。

這點也是國外產品技術更先進的表現。如Beyond、impossible food等品牌產品,植物肉口感已經非常接近肉類,而國內產品肉質差異感較為明顯。

2021年的Mintel關于植物基蛋白的研究顯示,愿意購買更多植物基蛋白的人群中,58%認為食用人造肉更加健康。但據町芒研究院測評,目前植物肉的健康水平并不高于動物肉。

測評顯示,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植物肉產品如植物蛋白水餃,添加劑成分比普通速凍水餃更加復雜,同屬肉類加工品的肉腸中,有嚴格國家含量限制的限量添加劑成分,植物肉腸更少。

營養成分含量方面,植物肉并不如宣傳的那樣“低脂高蛋白”。

據測評,無論是植物雞肉還是植物牛排,蛋白質含量均不如同類動物肉,其中每100g植物牛排蛋白質含量比普通牛排低4.4g,每100g植物雞塊熱量232千焦,顯著高于普通雞塊206千焦。

參與測評的植物肉產品中,只有一半產品標明膳食纖維含量,且均未達到高含量要求標準。

未來新技術的發展也許會給上述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但目前技術研究領域還存在蛋白質分離和功能化、油脂合成等多項空白,市場急需的技術與研究之間也缺少針對性的對接。

第三,植物肉替代動物肉,沒有價格優勢。

目前主要幾家公司產品價格都在下調,2020年impossible food價格平均下調15%,而在Beyond的財報中,降價折扣是影響收入的因素之一。

就平均來說,目前每磅植物肉價格仍是傳統肉類的兩倍。

這就會產生一個矛盾,即,低價才能吸引更多顧客,但低價會損害企業的利潤率。因此,不管是從日常經營還是新技術方面來看,唯有錢才能鋪出來行業的前途。

前途可能是光明的,但倒在黑夜的大有人在。

據金融時報報道,由于利率上升以及對商業模式的質疑,2022年全球農業和食品科技初創企業的融資額為300億美元,同比下降44%。

失去資本支持后,部分初創企業選擇“賣身”給嘉吉、泰森、雀巢等食品巨頭,Beyond等頭部企業雖不至于“賣身”,也在裁撤員工、縮減開支,以此熬過低谷期。

04 結語

改變消費習慣并不容易。瑞幸為此提供了一個經典的案例,以極低的價格完成對中國消費者的咖啡教育。

同樣的模式可以復制到人造肉行業,但人造肉行業的素食教育,面臨比咖啡更大的食品安全顧慮,短期很難扭轉局面,實現盈利。

投資者并非不懂這個道理。此前熱錢涌入,很大程度是因為行業發展早期,投資者較少,股票還有高價轉手的空間。

而潮水褪去,人造肉企業迎來新一輪洗牌,被套住的投資者也在等待解套的機會。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荣旗| 玉山县| 安图县| 布拖县| 洛隆县| 平山县| 中阳县| 丹东市| 镇江市| 阿坝县| 拉孜县| 凉城县| 湟源县| 龙泉市| 都昌县| 平邑县| 博兴县| 莲花县| 五河县| 泰来县| 浮山县| 武安市| 屏边| 新邵县| 汕头市| 商城县| 宣城市| 喀喇| 岑巩县| 都江堰市| 从江县| 夏津县| SHOW| 阿勒泰市| 博爱县| 青浦区| 高淳县| 剑河县| 海兴县| 濮阳县|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