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查沁君
近日,多所高校的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密集出爐。
據教育部數據,2022年中國大學應屆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長18%,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界面教育梳理了多所高校2022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在全球經濟下行和疫情背景下,升學深造成為本科畢業生的主流選擇;在就業類型上,靈活就業成為一種新方向。
根據教育部通知,從 2021屆起,將“就業率”改為“畢業去向落實率”,以更準確反映畢業生去向。該指標為深造和就業畢業生數量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
其中,深造包含國內深造和出國(境)深造;就業包含簽三方協議就業和靈活就業兩種形式。靈活就業包括不簽署三方協議而直接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合同就業、持有用人證明登記就業、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四種類型。
985高校的畢業去向落實率總體保持穩定,部分高校同比有所下降。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2022屆畢業生共8003人,同比增加7%。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8%,去年同期為98.4%。

南京大學近日公布的《2021-2022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其2022屆本科生畢業率93.17%,學位授予率92.99%。目前,畢業學生去向落實率94.71%,而2021屆則高達98.6%。
截至2022年8月底,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校區)應屆本科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5.6%;珠海校區第二學士學位應屆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為82%。
東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高,畢業去向落實率也相對較高,比如上海市多所高校都在90%以上。
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學2022屆全日制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7.61%,保持高位穩定;華東師范大學的這一數據達94.7%(含港澳臺生),高于上海市高校、上海學術研究型高校平均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的表現則略有不足。吉林大學、內蒙古大學、長春大學2022屆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分別為85.86%、74.2%、81.7%。這些學校的統計截至日為2022年8月31日,預計年底或將有所提升。
畢業去向上,升學深造是更多本科生的選擇。
清華大學2022屆本科升學率為79.6%。其中國內占比65.6%,出國(境)14%。碩士畢業生的深造比例也有10.7%;中國政法大學、南京大學2022屆本科畢業升學率則分布高達82.64%、64.62%。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境內升學人數為1224人,與2021屆保持一致;境外留學人數345人,同比減少13人。該校留學人數較多的國家(地區)分別是英國93人、中國香港81人、美國60人,占比分別為26.96%、23.48%、17.39%。

從今年持續攀升的全國考研報名人數也可以看出升學熱。2023年這一數據高達474萬人。在“考研熱”的持續升溫下,考研儼然已成為“二次高考”,“逆向考研”成為不少考生的務實選擇。
武漢科技大學不久前公布的該校2022級研究生招生數據顯示,2022級碩士研究生新生總數3188名,來自“雙一流”高校的新生有64所高校的159人。
深圳大學2022年共錄取碩士生5006人,“雙一流”高校生源占比達到41%,不乏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南京大學等名校的學生。
但對于大多數985高校本科畢業生來說,還是更傾向去同一檔次的名校。
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境內升學的2022屆本科畢業生中,93.73%去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湖南大學國內升學畢業生中,超九成赴雙一流建設高校、中科院和中國社科院深造。
麥可思研究院數據還顯示,2017-2021屆本科畢業生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讀研比例明顯高于地方本科院校。增強就業競爭力是其選擇讀研的主因。
在今年眾多高校的報告中,“靈活就業”成了非常有存在感的一項數據。
清華大學2022屆本科畢業生選擇就業的552人中,299人簽三方就業,253人靈活就業。碩博士畢業生也分別有319、239人選擇靈活就業。
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數據統計,2021屆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占比16.25%。
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課題組自2003年開展的九次全國調查顯示,在畢業生去向結構中,2015年以來,“單位就業”占比都在40%以下,呈總體下降趨勢。
相反,“自主創業”“自由職業”“其他靈活就業”等非標準就業占比呈總體上升趨勢,成為高校畢業生必須面對和接受的就業形式。
從畢業生流向的行業來看,與其所在的學校類型也有不小的聯系。
例如,以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其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
清華大學還有超過85%的畢業生選擇赴重點單位就業創業。
該校在就業報告中稱,其持續與中核集團、航天科工、兵器工業、華能集團等用人單位開展人才合作,與各省份進行選調生和人才引進合作,2021年赴基層公共部門工作畢業生人數有明顯增長。
華東師范大學2022屆畢業生從事教育/學歷類行業所占比重最大,高達42.67%,其次為信息技術行業,占比20.18%。
影視行業為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生主要就業行業,45.4%的畢業生選擇文化、體育、娛樂行業就業。該校在就業報告中稱,畢業生人數增加疊加新冠疫情、影視行業景氣度、社會經濟放緩等因素,畢業生依舊面臨持續嚴峻復雜的就業局面。
事業單位是北京語言大學畢業生們的“最愛”。38.32%就業畢業生去事業單位就業。各學歷畢業生具體就業單位流向存在差異,其中,47.06%的本科畢業生主要進入其他企業,碩士、博士畢業生主要進入事業單位,比例分別為 43.4%、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