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伴隨著光伏產業鏈上游的硅料和硅片連續大幅降價,A股光伏板塊持續拉升。不過,光伏產業鏈價格博弈日趨激烈的局面未改,產業鏈價格究竟何時企穩?硅片商和組件商存貨水平高企的局面又何時才能改變?
業內人士判斷硅片跌價將持續
1月6日,光伏概念股普漲,東方財富光伏設備板塊整體上漲5.99%,板塊中48只個股全部上漲。POE膠膜、光伏玻璃、TOPCON電池等光伏細分方向表現活躍,福斯特(603806.SH)、福萊特(601865.SH)、愛旭股份(600732.SH)等漲停。
上述光伏細分方向的大漲,與產業鏈上下游的心理拉鋸戰局面變化有關。上游價格短期內還會下跌,即將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消化庫存的壓力也仍在,使得投資者更加看好更具潛力的其他細分方向。
一直堅挺的硅料價格在近兩月持續下跌。
硅業分會近日報價顯示,1月5日當周,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17.82萬元/噸;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17.62萬元/噸, 去年10月底時,硅料價格還在30萬元/噸上方。
硅片價格也在繼續下跌。
1月5日,硅業分會最新數據顯示,M6單晶硅片(166mm/155μm)價格區間在3.2元/片-3.55元/片,成交均價降至3.5元/片,周環比跌幅為20.5%;M10單晶硅片(182mm/150μm)價格區間在3.6元/片-3.8元/片,成交均價降至3.74元/片,周環比跌幅為17.4%;G12單晶硅片(210mm/150μm)價格區間在4.75元/片-5元/片,成交均價降至4.9元/片,周環比跌幅為25.3%。
值得關注的是,產業鏈不斷降價的同時,市場成交情況清淡。業內人士將其歸納為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因市場價格跌幅和跌速遠超預期,大多下游企業持謹慎僵持觀望態度,采購積極性不高;其二是上游多數企業面臨單瓦凈利潤虧損的風險,開工率不高。
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的產業鏈價格跌勢持續,硅片環節在經歷了連續數周“斷崖式”下跌后,還沒有企穩的跡象。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表示,因為目前光伏電站沒有了集中式并網的需求,可以分期分批的并網,疊加春節開工率下降的影響,下游對于組件產品的需求就沒有那么集中,導致后續產業鏈價格還是處于博弈當中。
“所以今年一季度硅料、硅片帶動的電池片、組件價格都會下跌,這一個季度很可能是價格博弈的一個重要的一個階段。”祁海珅稱,“估計硅料價格會逐漸回到100/kg以下,組件價格在1.5元/瓦左右,應該會暫時企穩,目前看是這樣。”
羲和資本投研總監侯兵認為,“目前產業鏈下游需求有一點觀望情緒,等價格到位了,需求可能會放量。后續硅片降價速度可能會有所放緩,但還沒到企穩的時候。”
硅片企業去庫存壓力仍在
硅片企業受益行業前一輪的上行周期,業績實現了突破。不過,硅片企業在這輪跌價潮中同樣走向命運的十字路口。
日前,隆基綠能(601012.SH)、TCL中環(002129.SZ)因正式點燃硅片價格戰備受關注。針對兩大巨頭頻頻調低主營硅片產品價格,有業內人士認為,硅片產品單瓦利潤下降是一個趨勢。此前,也有機構提示拉晶環節面臨虧損的風險。
這一輪的行業下行期,對本身存貨在加速上漲的硅片商來說,無疑將是一場“見血”的硬仗。
從最新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隆基綠能(601012.SH)、TCL中環(002129.SZ)等硅片商今年以來的存貨、應收賬款規模都在加速上漲。
有光伏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來看,硅片環節庫存到3月初才能消化殆盡,疊加價格戰影響,隆基綠能等硅片企業業績必定受損。
祁海坤認為,“目前看很多硅片企業的這個庫存還是會有的,原因包括兩方面:其一,圣誕節疊加一個月的海外運輸周期等因素影響,在這個季節組件產品運到海外是一個淡季;其二,在國內,受到此前組件價格高的影響,電站的裝機最近才處于迅速的擴展狀態當中,伴隨著組件價格下降到1.7元至1.8元/瓦,一些組件商才開始去庫存。”
過去一段時間,硅片巨頭們的股價走勢也承壓嚴重。隆基綠能去年初至今股價已腰斬;TCL中環目前股價較去年7月初走出的高點62.21元/股跌去37%;晶澳科技(002459.SZ)較去年年初股價跌去30%;通威股份(600438.SH)較去年7月初走出的高點67.86元/股跌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