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新年伊始,人民幣對美元走出一波強勢反彈行情,繼上周突破6.9點位后,周一再度突破6.8,盤中最高報6.7866,創2022年8月19日以來新高。分析師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預期是人民幣匯率反彈的主要動力,短期內人民幣有望繼續震蕩上升。
截至12:00,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7920,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漲345個基點,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漲幅約1.6%。
上海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鄭嘉偉對界面新聞表示,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無論是一線城市擁堵率還是春節前后出行人數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市場對于國內經濟未來快速復蘇的預期不斷增加,支撐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走強。
中國銀行高級研究員王有鑫也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回升符合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變動趨勢。在美元指數沒有特別大的變動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持續回升,反映了國內經濟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這是與2022年截然不同的情況,也充分說明只要國內經濟開始企穩,市場信心增強,人民幣匯率表現就會穩定。”他說。
王有鑫進一步表示,從疫情率先達峰的城市來看,社會生活開始逐漸回歸正軌,室外消費活動增加,使市場對于2023年中國經濟加快復蘇的信心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根據央行近期釋放的政策信號看,2023年人民銀行將繼續使用總量和結構雙重工具推動經濟復蘇,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在全球經濟衰退背景下,中國經濟良好的復蘇態勢使得人民幣資產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熱點,近期滬港通、深港通項下跨境資本流入增多,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他說。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上周,北向資金已連續9周凈買入,累計凈買入金額超過1100億元,充分彰顯了外資對A股市場的信心。其中,新年首周四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達200億元。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也表達了類似看法。她對界面新聞稱,人民幣走強主要來源于內外兩方面因素,從國內來看,一是國內防疫重心由“防感染”轉向“防重癥”,大城市感染率逐步達峰、更多“陽康”歸來;二是高頻數據顯示,國內制造業繼續探底,服務業改善趨勢愈發明朗。同時,政策面與資金面均積極發力,資金面維持寬松狀態。
“12月(中國)經濟或小幅負增長,1月大概率反彈。總而言之,中國經濟短周期底部已經探明、已過低點。”張靜靜說。
海外方面,她指出,美國制造業以及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相繼跌破榮枯線映射了衰退風險,美國工資時薪降溫明顯,通脹壓力正在褪去,美元指數可能會繼續回落。
鄭嘉偉表示,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仍將呈現震蕩回升態勢。從全年看,2023年上半年回升斜率可能較高,下半年較為緩和,人民幣匯率有望進一步突破6.6,升至2022年年初水平。
王有鑫也認為,在中外經濟走勢分化和國內經濟復蘇前景帶動下,今年人民幣匯率回升將是大概率事件。考慮到美聯儲可能在一季度繼續加息,在美國就業、通脹等數據公布的關鍵時點,可能會由于美方數據超預期導致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但不會改變其整體向上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