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即將于2023年1月10日召開。1月9日,兩會開幕前夕,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剛剛從醫療救治一線“無縫切換”來到兩會現場。
才下“火線”的沈柏用透露,這次疫情中,因為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多,各個醫院在不同程度上都出現了重癥床位不足的情況。“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我們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應對策略,有效減少重癥發生率。其次就是社區醫療力量不斷加強,對65歲以上、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人進行早干預?!?/p>
他表示,如此多措并舉,根據傳染模型估算,未來上海再發生大規模傳染高峰的概率不會超過現在這次,而且上海有能力應付。
不過,他也指出,此輪感染發展到目前重癥高峰的“平臺期”,上海需要思考并借鑒其他城市的優秀經驗,對于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要所有準備。
他建議,首先需要建設可以用來轉換的床位資源。
何為可轉換的床位?沈柏用解釋稱,是指當疫情、突發災害事件或者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在城市急救中心、醫學大樓的地下空間等地,在短時間內迅速將停車位轉換成床位,用于收治病患。
他透露,“十四五”期間,上海將在“東西南北中”五家三甲醫院內布局類似的可轉換床位,有望對大量的地下空間加以利用,每家可在一天時間內提供約200個床位用以收治患者。
除床位資源外,沈柏用說,此輪疫情帶來的另一思考就是醫學人才培養方面應有計劃。他認為加大力度科學布局科室以及學科的設置,必然會帶來救治能力的提升?!拔磥?年內,會有更多的醫院設置有相關傳染疾病科室。”
應對本輪重癥高峰,上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多次擴容增能,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沈柏用認為,不僅僅是針對新冠,對于整個醫療體系建設,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完善從社區醫院到二級醫院再到三級醫院的分級診療體系。
他指出,對于社區醫院來說,后疫情時代,疾病早診、早治意味著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社區能夠發揮更好的診療的作用,不僅僅開展疾病初期篩查,還可以開展慢性病管理。這就要求,普及性的醫療設備、藥品等醫療資源能夠下沉到社區當中。
“其次,我們也要認識到當前二級醫院處境尷尬的局面?!鄙虬赜谜f。當前,重病患者希望到三級醫院去治療,基礎疾病在社區醫院即可解決,二級醫院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值得思考。
沈柏用表示,希望三級醫院在確保服務能力的同時,將服務范圍往外延伸,通過下掛多個二級醫院、一批社區中心,形成一個更為有序化的三級診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