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楊舒鴻吉
中小微科技企業往往重知識輕資產,在進行質押融資時,經常得不到較高額度的授信,從而影響其持續投入進行技術研發。
2023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浦東科創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云建議,可通過建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平臺和體系,解決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近年來,國務院相繼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 年)》和《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決策部署。在發揮知識產權價值和促進中小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便利程度已經起到關鍵性作用。
朱云與委員曾凡一、常亮、蘇良碧在聯合提交的提案中指出,雖然各級政府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文件,加大銀行保險機構對知識產權運用的支持力度,但在操作層面仍然存在問題。
比如,知識產權評估具有覆蓋行業廣、專業性強、較為分散的特點,雖然知識產權部門已出臺《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和《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但由于缺乏實施細則及量化標準,較難應對實踐中的復雜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產權評估相關規范與方法應逐步完善。
此外,目前,上海市級層面已成立上海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開通上海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并在市知識產權局主頁設置平臺入口,但是區級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和平臺尚未成立。
提案指出,目前的政策單向傳遞,缺少和需求端的雙向對接,大部分企業端的融資需求也難以及時有效反饋到上級部門。
此外,從上海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公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看,每家銀行產品各有側重,對融資端要求也不盡相同。企業需與銀行深入溝通,選取適合的產品,再確定具體的授信額度等信息,無形間拉長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周期。

“評估難、變現難、交易難,其價值的體現就困難。”朱云指出。
因此,她建議,加大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和人才培養力度。上海各區應針對轄區主導產業,出臺扶持政策,積極培育和引入知識產權評估機構,并在轄區銀行、保險等單位培養相關評估人才。各行業協會應當積極發揮人才優勢,建立行業專家庫,更好地服務知識產權評估工作。
“這一建議旨在解決‘評估難’的問題。”朱云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表示。
針對“交易難”的問題上,朱云建議,各區應當參照上海市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聯盟和平臺模式,建立區級聯盟和平臺,充分運用市級“一網通辦”功能,將區級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與“一網通辦”聯通。同時,增加基層企業反饋機制,促進需求端信息與頂層設計的雙向對接。
提案還建議,在相關政府認定項目中引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在現有專利示范試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認定中,均對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有專項考核。一方面,可在相關項目評審中邀請評估機構、銀行、保險、擔保公司對企業知識產權、經營狀況進行預評估,方便后續金融產品配套。另一方面,可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作為評審加分項,有助于企業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朱云在提案中指出。
提案建議建立中小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授信體系,對已經獲得專利示范試點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以政府為背書,對企業知識產權及經營狀況賦分,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授信體系,該授信額度作為各銀行統一標準,企業可憑相關材料向任意銀行申請,銀行在額度內對企業予以放款。
同時,該提案建議對企業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過程中產生的評估費,政府部門可給予部分補貼,企業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后,政府可對評估機構給予一次性補貼,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工作推動較好的園區,按年度給予一次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