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機動車保有量4.17億輛,新能源車1310萬輛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眾號1月11日消息,公安部統計,2022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478萬輛。汽車保有量達3.19億輛,占機動車總量76.59%,比2021年增加1752萬輛,增長5.81%。全國有84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同比增加5個城市,39個城市超200萬輛,21個城市超300萬輛,其中北京、成都、重慶、上海超過500萬輛,蘇州、鄭州、西安、武漢超過400萬輛,深圳、東莞、天津、杭州、青島、廣州、佛山、寧波、石家莊、臨沂、長沙、濟南、南京等13個城市超過300萬輛。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0%,扣除報廢注銷量比2021年增加526萬輛,增長67.13%。截至2022年底,全國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5.02億人。
多部門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供應指氧儀117.2萬只
據工信部1月11日消息,針對農村基層衛生室血氧檢測設備缺乏的現狀,近日工信部、國家衛健委、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發布通知,梳理全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需求,同時統籌調度、搶抓生產,實行指氧儀生產情況日調度機制,加速擴大產能產量。當前,工信部已組織11家重點生產企業,分4批向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供應指氧儀117.2萬只,滿足全國60萬個村級衛生室的基本配置需求。
國家藥監局:8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已立案調查
據國家藥監局網站1月11日消息,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8批次化妝品檢出禁用原料的通告稱,在2022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中,經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等單位檢驗,標簽標示為廣州名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雅巖朵美祛痘精華液等8批次化妝品,檢出《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規定的禁用原料。國家藥監局已要求廣東、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上述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涉及的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依法立案調查,責令相關企業立即依法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并自查整改;各省(區、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相關化妝品經營者立即停止經營上述化妝品,依法調查其進貨查驗記錄等情況,對違法產品進行追根溯源;發現違法行為的,依法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公布,共100家
據“工信微報”1月11日消息,工信部確定了100家2022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并予以通告。工信部明確,集群認定有效期為2023年至2025年,工信部將組織開展集群發展情況監督和考核,對已認定集群實行動態管理。集群要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進一步暢通產業協作網絡,增強集群創新活力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著力培育優質中小企業,不斷推進集群數字化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化開放合作,加快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務水平
國臺辦:2022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43.9億美元
1月11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2年,我們克服新冠疫情和民進黨當局阻撓限制等不利影響,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扎實推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43.9億美元,與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大陸對臺出口753.2億美元,同比增長6.6%;自臺進口2190.7億美元,同比減少2.9%。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1至11月,大陸新批準臺資項目(含經第三地轉投資)5470個,實際利用臺資金額19.2億美元。
全國法院共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或組織2426個
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環境公益訴訟法律制度實施十年以來有關情況,并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環境公益訴訟專題指導性案例。最高法介紹,全國法院共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或組織2426個,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建成覆蓋全國各層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的國家。2013年以來,全國法院審結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司法確認案件1.6萬余件,將“環境有價、損害擔責”原則落到實處,努力實現辦理一個案件、恢復一片綠水青山。
中國氣象局:雄安新區設立第27個國家氣候觀象臺
據澎湃新聞1月11日報道,中國氣象局于近日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多圈層間相互作用及氣候變量監測,滿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氣象保障服務需求。這是繼2022年11月,中國氣象局宣布設立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之后新增的又一個國家氣候觀象臺,是第27個國家氣候觀象臺。其空間布局由地面氣象觀測網、邊界層觀測網、生態氣象觀測網、大氣成分觀測網、衛星遙感觀測網等組成,包含“一主八輔”的主站和容城、安新、新安北堤、淀區、寨里、周莊、董莊、七間房等8個輔站。
中柬警方通力合作抓獲9名詐騙集團幕后組織者
據公安部刑偵局微信公眾號1月11日消息,2022年6月以來,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有關部門聯合部署開展“拔釘”行動,嚴厲打擊懲處電信網絡詐騙集團重大頭目和骨干。近日,中國公安機關與柬埔寨警方積極開展警務合作,成功抓獲9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幕后組織者,查明涉案金額上億元。另有10余名犯罪嫌疑人主動回國投案自首,目前已成功到案24名犯罪嫌疑人。據悉,自“拔釘”行動部署以來,公安部先后將490余名電信網絡詐騙集團重大頭目和骨干列為“拔釘”緝捕對象。全國公安機關持續強化偵查研判,積極開展國際警務合作,已成功到案240余名緝捕對象,取得顯著戰果。部分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起公訴,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法律制裁。
海關總署:多國出現病例,防止霍亂疫情傳入我國
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世界衛生組織(WHO)2022年12月16日通報,2022年全球霍亂病例和死亡病例在連續多年下降后出現激增,超過29個國家暴發霍亂疫情或報告了霍亂病例,其中尼日利亞、喀麥隆、馬拉維、剛果(金)、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海地、敘利亞、黎巴嫩、菲律賓、孟加拉國、阿富汗等國家霍亂持續流行。為防止霍亂疫情傳入我國,保護出入境人員的健康安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來自上述國家的人員,如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入境時應主動向海關申報,海關衛生檢疫人員將按規定程序采取醫學措施并開展采樣檢測。來自上述國家且有染疫或染疫嫌疑的航空器、船舶、集裝箱、貨物,應按規定程序接受衛生處理。
文化和旅游部:要制定“乙類乙管”疫情防控措施
據“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1月11日消息,文化和旅游部日前發布《關于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 做好文化和旅游行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實施“乙類乙管”后行業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嚴重時的防控措施,確保各項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到位,保障文化和旅游活動正常開展,人員有序流動。要指導公共文化單位、文化和旅游經營單位做好場所、活動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科學佩戴口罩,做好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降低病毒傳播風險。疫情嚴重期間,可適時依法采取臨時性的防控措施,及時應對、果斷干預、科學處置。
國家衛健委:重點人群、機構、場所仍是防控重點
1月1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實施“乙類乙管”后,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仍然是防控的重點。養老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場所,高風險人群比較多,人員集中,疫情傳播風險大。要加強健康監測和早期干預,確保重癥高風險人員能夠及時發現轉診,及時救治。商超、物流、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從業人員,要加強個人防護,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癥狀應及時報告。
民政部:確保養老機構老年人危重疾病能及時救治
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介紹,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總體嚴于社會面。疫情流行期間,經屬地聯防聯控機制批準同意,可在加強人員進出健康監測基礎上有序開放管理。養老機構是封閉管理還是有序開放管理,由當地黨委政府或聯防聯控機制根據本地區疫情形勢科學評估后確定,統籌考慮疫情流行、養老機構防控、醫療資源負荷和社會運轉等情況,做到動態調整。總體要求是盡量避免養老機構在社會面感染高峰時出現大量感染。《養老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要求養老機構落實分類分級健康服務要求,做好醫藥物資供給,與醫療機構建立轉診、急救綠色通道,確保養老機構老年人出現危重疾病時能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