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浩
隨著消費與生活習慣的變化,預制菜開始走入越來越多家庭的餐桌。餐飲企業的轉型及電商平臺的營銷推廣也使得這一進程得到加速,如盒馬、叮咚等平臺已早早入局,京東也將預制菜視作戰略扶持品類。
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預制菜購買人群以高線級城市中產、家庭用戶為主,其中已婚女性占比最高。
近日,京東超市公布了其預制菜品類一年來的發展成績單。據京東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超市預制菜成交額增速達160%;預制菜品牌已超400家;預制菜總體曝光超30億;用戶年復合增速超過50%,Plus用戶的占比超過60%。
據京東生鮮預制菜買手負責人李然新介紹,京東生鮮預制菜于2017年正式成立團隊,起初主要以加工型肉質產品為主,隨后于2019年開始與眉州東坡、西貝等餐飲品牌合作。截止到目前,除餐飲品牌外,京東還與做原材料的工廠型品牌、做調味品的工廠品牌保持合作。
用戶特征方面,京東生鮮預制菜銷售負責人趙俊童表示,在京東超市的預制菜用戶中,高線城市用戶占比67%,家庭用戶占比76%。從購買人群來看,女性占比55%、已婚占比74%, 21歲至30歲的年輕化及單身人群增長趨勢明顯。
對于預制菜品牌而言,如何實現由B端向C端轉型是現階段的一大難點。在中國預制菜產業聯盟研究院院長昕原看來,隨著行業向C端發力,對產品的綜合要求有所提升,對美味、方便和營養方面都有新的需求。
但從行業視角來看,她認為目前產品研發側仍面臨著數據不通、創意不通、品牌不通的情況:供應鏈數據與消費需求數據還需要更多專業化的分析,餐飲企業入局后與美食創意機構處于對接難狀態;農業產品品牌、經銷側品牌之間對話能力有限。
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供應鏈的建設難題。由于預制菜從生產到銷售本身鏈路較長,對于冷鏈物流等硬件基礎設施要求很高。預制菜企業花花食界創始人兼CEO陳建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日本美國餐廳的預制菜滲透率都在60%至70%,關鍵就在于其冷鏈的干線、支線基礎支撐到位。
針對這一方面,盒馬選擇自建冷鏈倉、加工中心等基礎設施,如順豐等第三方物流企業也提出了包含干支線運輸、冷鏈倉儲服務、快遞配送、同城配送等場景的預制菜行業解決方案。京東李新然也在采訪中提及,目前京東在全國有著38個轉運節點,有著近40+萬㎡冷藏倉儲,配置有專業的包裝人員、設備還有包材和技術。
從營銷側也能看出京東生鮮對于預制菜品類的重視程度。據了解,目前預制菜與京東小魔方已成為共建、主站上線了預制菜館區、內容推薦場的美食頻道。
據李然新所說,2023年京東生鮮預制菜將會圍繞消費者高頻消費場景與產品還原度兩方面,主要針對素食菜肴、海鮮菜肴、肉型菜肴、簡餐定食和套餐禮盒五個板塊進行產品開發,場景方面則會注重野餐露營、單人食、聚餐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