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上海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市長龔正回應經濟增長、就業、舊改、疫情防控等熱點問題 | 上海兩會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上海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市長龔正回應經濟增長、就業、舊改、疫情防控等熱點問題 | 上海兩會

2023年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并答記者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楊舒鴻吉

2023年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并答記者問。

有足夠支撐和信心實現5.5%增速目標

在回答關于上海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的問題時,龔正說,剛剛過去的2022年很不容易,全市人民都很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海市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疊加沖擊,上海經濟走出了V型反轉。從一系列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上海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呈現出“四個持續”的鮮明特點。

一是城市核心功能持續鞏固,去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近300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30萬標準箱,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新高,預計全年增長5%左右,超過235億美元。

三是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2%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預計突破1.4萬億元。

四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9萬元左右。

龔正說,剛剛閉幕的市人代會確定,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5%以上,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考慮了現實可能。上海承擔的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溢出帶動效應正在加快釋放,去年出臺的一大批穩增長、促發展政策效應也在持續顯現,再加上去年基數較低的客觀因素,實現這一目標有足夠的支撐,也有足夠的信心。

二是考慮了發展需要。上海希望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更充分的就業、更穩定的物價創造更好條件,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三是考慮了遠近平衡,以更好實現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

龔正說,要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5%以上的發展目標,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奮力拼搏。新的一年,上海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特別是要在三方面下更大力氣求更大突破:

一是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牽引的作用,積極謀劃推出一批首創性、集成性、引領性的舉措,把國家戰略綜合優勢更好轉化為上海改革發展勝勢。

二是加快釋放穩增長政策的綜合效應,抓緊制定新一輪助企紓困、擴大需求、提振發展信心等政策舉措和行動方案,加大政策供給、提高政策合力。

三是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6.0版,持續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強的改革舉措,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將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在回答如何打好浦東引領區這張“王牌”的問題時,龔正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上海全力以赴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一年多來,上海緊扣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目標,全力落實中央支持意見,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快于全市兩個百分點左右,占比提高到36%以上,全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充分彰顯。

龔正說,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下一步浦東引領區建設重中之重的任務。上海正在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加快出臺。該試點將在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要素流動、產業創新等領域,賦予上海、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上海將對國家授權事項形成一項一方案,打好組合拳、實現新突破。

一是深入推進首創性改革。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配合制定實施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和綜合監管制度,更大程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二是深入推進引領性開放。堅持開展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爭取在服務業開放、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三是深入推進集成化創新。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率先實施更加便利高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加快建設自主創新新高地。

用10年時間完成上海“兩舊一村”改造

在回答城市更新相關問題時,龔正說,這幾年上海提速推進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完成55.3萬平方米、75.3萬平方米、90.1萬平方米,去年7月下旬完成了剩余的20多萬平方米,提前實現了原計劃十四五末完成的目標,歷史性地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圓滿句號。

中心城區的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改造完成以后,上海客觀上還存在著不少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不成套的舊住房以及城中村,這些區域居住條件比較差,配套設施也比較落后,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居住其中的市民改造意愿十分強烈。

龔正說,市委市政府提出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用兩屆政府,也就是10年時間完成這一改造任務,具體來說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第二步到2027年,也就是本屆政府結束的時候要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區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第三步再用五年時間,到2032年也就是下屆政府結束的時候,全面完成不成套的職工住宅改造、城中村的改造項目。

今年兩舊一村改造的主要目標,一是完成1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舊改,二是完成28萬平方米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三是啟動10城中村改造項目。上海將采取市區聯手、以區為主、政企合作的方式,同時更好地發揮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的統籌平臺作用,全力推進這項工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打造外商投資首選地

在回答上海吸引外資相關提問時,龔正表示,去年上海實到外資繼續創新高,達到了235億美元,已經連續三年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分別達到了891家和531家,這也充分說明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仍然是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布局的首選地之一。

外商投資中國,看好市場、看重環境。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市場作用很大,同時這些年上海也實施了5版營商環境的改革方案,即將實施6.0版的改革方案,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穩定外商發展預期和投資信心。

龔正說,如果上海吸引外資有密碼,除了廣大市場的吸引力以外,這三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是市場化,上海遵循市場規律,持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二是法治化,上海深入貫徹落實外資法,出臺了全國首部外商投資地方法規,實施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持續加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三是國際化,上海率先實施了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還陸續出臺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重大舉措,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經濟貿易制度體系。

龔正表示,外資企業可以說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上海將落實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等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打造新時代外商投資首選地、高質量外資集聚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臨港新片區構建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回答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相關提問時,龔正說,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掛牌三年來,臨港新片區以總書記要求的五個重要為統領,全面落實總體方案,累計已經出臺各類政策283項,形成了全國首創案例36個,簽約項目1380個,涉及總投資77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

去年,臨港新片區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稅收總收入這三項指標均增長30%左右,全市經濟增長級和發動機作用充分發揮。

龔正表示,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聚焦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兩個重點,持續深化五自由一便利,努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干出新的顯示度,重點要做到三個著力

一是著力擴大制度型開放。落實國家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在數字經濟、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加大差異化的制度創新探索力度。

二是著力構建世界級的產業集群。要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打造動力之源”“國際氫能谷等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是著力增強全球服務功能。大力培育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促進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加快發展,放大沿海捎帶、保稅油氣加注等重大航運政策的創新效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擬延續前三輪部分減稅降費、社保費緩繳等措施

在回答關于助企紓困的提問時,龔正說,去年3月份以來,上海認真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根據上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和形勢發展需要,先后出臺實施了三輪穩增長、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全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企業已經從政策中直接受益。

龔正表示,企業是經濟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上海始終把保市場主體、促企業發展擺在特殊重要位置,針對短期內企業面臨的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融資難求等經營困難,正在進一步研究制定新一輪政策舉措。新的政策舉措將繼續加大全面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的力度,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在政策制定中,上海將做到三個“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政策普惠。要搶抓經濟恢復窗口期,在金融、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資源保障上下更大工夫,助力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行業盡快地恢復到疫情前的發展水平。

二是更加注重迭代升級。延續前三輪政策中的部分減稅降費、社保費緩繳等措施,要復制推廣援企穩崗、財稅金融等領域的創新做法,還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支持力度。

三是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圍繞增強市場主體發展后勁,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內外的商業活動,大力支持文化、旅游、體育、會展、住宿、消費等行業發展。

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回答關于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提問時,龔正表示,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使命任務。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核心功能全面升級,急國家所需,盡上海所能,全力服務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去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GDP的比例預計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又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問世,比如,首臺國產質子治療裝置、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航母福建號、夢天實驗艙等,這些都凝聚著大量上海科技創新的智慧和力量。

龔正表示,企業是推進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上海一直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去年上海落實相關財稅政策,所涉及的資金規模就超過了920億元,有近5萬家企業受益。接下來,上海將堅持全過程創新理念,以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重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重點有三個更加注重強化

一是更加注重強化協同創新,支持各類科研主體、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集成服務等全鏈條。

二是更加注重強化平臺服務,推動大企業聯合孵化基地、科技頭部企業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推廣孵化+投資模式。

三是更加注重強化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進優質資本、項目、技術和人才向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進一步集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數量全國第一

在回答關于上海推進人才高地建設的提問時,龔正表示,人才是上海最寶貴的戰略資源。近年來,上海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人才高峰工程等一批引才聚才政策,取得顯著成效。有三個指標很亮眼: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超過了1.1萬人,全市累計核發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超過了37萬份,直接落戶引進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也超過了27萬人,這三個指標在全國都排第一。

龔正說,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迫切需要。上海要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全力構筑人才戰略優勢,工作當中要著重把握好三個堅持、三個更

首先是堅持人才與教育、科技三位一體推進,推動四支隊伍更加壯大。上海科教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眾多高能級創新平臺。要強化各類創新平臺的人才集聚效應,打通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通道,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國家隊、地方隊、民間隊和國際隊,這四支隊伍四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

其次是堅持”“并舉,推動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尤其是要聚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四唯問題,進一步為創新主體放權松綁,更大力度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是堅持精細化和多元化相結合,推動人才服務保障更加有力。精準對接人才需求,細致地做好出入境、停居留、子女教育、醫療等保障,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

長三角示范區推進了108個重大項目建設

在回答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相關提問時,龔正說,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揭牌成立三年多來,上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制度+項目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跨行政區共建共享的新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制度創新試驗田結碩果,長三角示范區已經累計推出112項制度創新成果,比如構建跨區域統一規劃體系等,其中有30多項已經在全國復制推廣。

二是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活力,尤其是在互聯互通、產業創新等方面,推進了108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三是生態生活環境提品質,比如元蕩生態岸線全面貫通,公共服務更加普惠便利,一體化發展成果惠及了示范區所有的居民。

龔正表示,今年是示范區建設加速加力之年。上海將與各級各方緊密配合,共同下好國家戰略的先手棋。主要是三個持續

一是持續抓好制度成果的深化拓展,抓制度創新重點突破、難點攻堅,抓制度創新成果落地生效、復制推廣。

二是持續提升項目建設顯示度,制定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集中力量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的力度,力爭早出形象、早出功能。

三是持續增強示范區治理機制執行力,要進一步健全理事會-執委會工作機制,引導開發者聯盟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為示范區發展賦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布局16個領域未來產業,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在回答關于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和未來產業發展布局的問題時,龔正說,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也是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初步構建起“3+6”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批標志性的產業鏈基本形成,比如民用航空,國產大飛機C919就是在上海總裝;比如高技術船舶制造,上海同時擁有船舶建造界的三顆明珠,一是建造航空母艦,二是建造大型郵輪,三是建造大型LNG船,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龔正表示,下一步上海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業態結構、動力結構,加快建設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做到三個大力推動:

一是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關鍵是強化技術主導,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數字技術深度賦能傳統產業,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傳統高耗能企業實現綠色化技術改造。

二是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培育。重點是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三大先導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重點產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和技術堵點,引領業態模式創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三是大力推動新賽道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上海已經著眼搶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產業,出臺實施了一批行動方案,還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這五大方向進行前瞻布局,布局了16個領域的未來產業。上海將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續發展,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努力掌握未來上海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有針對性加強藥品等資源儲備

在回答關于疫情防控的提問時,龔正表示,當前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進入到新階段。這段時間,上海持續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健康、防重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最近,全市經歷了一波感染高峰。為此,上海強化防重癥的關口前移,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氧療、輸液、住院等診療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救治服務能力。上海強化了市區兩級醫院重癥救治資源的擴容,統籌醫院的各類科室資源,迅速將ICU的床位提升到7500張以上,配備重癥救治醫護人員近萬人。

二是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藥需求。前段時間,部分熱銷藥品供不應求。上海多措并舉支持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拓寬采購渠道,堅持患者優先、精準投放,優先保障醫院、養老院等重點機構用藥需求,努力緩解群眾配藥、買藥難。接下來,上海還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藥品供應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資源儲備,提高防疫物資尤其是藥品醫療資源的保障能力。

三是全力強化重點人群的防護。一老一小就是保健康、防重癥的重中之重。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所以上海堅持預防、救治兩手抓。通過加強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等脆弱人群的健康監測,嚴格養老院、護理院閉環管理,加強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等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建立重點人群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暢通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提升救治效果。

龔正說,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正奮戰在防疫救治最前線,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拼盡全力。“借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向每一位守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奉獻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圖片來源:圖蟲

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

在回答有關就業的提問時,龔正說,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去年,上海著力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打出援企穩崗擴就業組合拳,有力維護了就業大局穩定。

他通報了幾個數據:一是去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全年完成了56.3萬個,實現了55萬個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二是城鎮調查失業率,到去年底控制在4.5%左右,目標是控制在5%以內。三是大學生就業,去年全市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超過2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4.3%,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龔正表示,今年任務可能更重,將多措并舉,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持續保持高就業率。今年,上海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上海將著重抓好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落細各項助企紓困措施,發揮政策組合效應,切實穩定就業存量。

二是強化創業倍增效應。完善創業融資擔保、場地支持、開辦便利等相關扶持政策措施,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

三是強化重點群體幫扶,首先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就業見習等措施要進一步完善提升。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同時,要精準做好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

四是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工程,大規模的開展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勞動力長技能、好就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新建公園120

在回答有關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提問時,龔正表示,近年來,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侯變化,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PM2.5年均濃度從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V類水體、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全市公園從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目前的670座。過去五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20%左右。全國的碳排放交易系統20217月份在滬上線運行,截至去年底碳排放交易配額累計交易量2.3億噸、累計交易額104.8億元。

龔正表示,讓上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是上海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上海將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有三條:

一是減污,重點是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二是降碳,重點是建設深遠海的海上風電示范、外電入滬、綠色清潔能源等重大項目,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進碳普惠制度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三是擴綠,持續推進黃浦江、蘇州河、環城生態公園帶一江一河一帶建設,持續著力打造公園城市,今年新建公園120座。到2025年,上海要實現形成千座公園的目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上海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市長龔正回應經濟增長、就業、舊改、疫情防控等熱點問題 | 上海兩會

2023年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并答記者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 | 楊舒鴻吉

2023年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舉行記者招待會。新當選的上海市市長龔正與記者見面并答記者問。

有足夠支撐和信心實現5.5%增速目標

在回答關于上海經濟發展預期目標的問題時,龔正說,剛剛過去的2022年很不容易,全市人民都很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海市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的疊加沖擊,上海經濟走出了V型反轉。從一系列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上海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呈現出“四個持續”的鮮明特點。

一是城市核心功能持續鞏固,去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近300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0%,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30萬標準箱,連續13年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實際利用外資再創新高,預計全年增長5%左右,超過235億美元。

三是發展新動能持續壯大,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2%左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預計突破1.4萬億元。

四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9萬元左右。

龔正說,剛剛閉幕的市人代會確定,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5%以上,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一是考慮了現實可能。上海承擔的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溢出帶動效應正在加快釋放,去年出臺的一大批穩增長、促發展政策效應也在持續顯現,再加上去年基數較低的客觀因素,實現這一目標有足夠的支撐,也有足夠的信心。

二是考慮了發展需要。上海希望通過量的合理增長,為更充分的就業、更穩定的物價創造更好條件,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三是考慮了遠近平衡,以更好實現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十四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

龔正說,要實現今年經濟增長5.5%以上的發展目標,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奮力拼搏。新的一年,上海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特別是要在三方面下更大力氣求更大突破:

一是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牽引的作用,積極謀劃推出一批首創性、集成性、引領性的舉措,把國家戰略綜合優勢更好轉化為上海改革發展勝勢。

二是加快釋放穩增長政策的綜合效應,抓緊制定新一輪助企紓困、擴大需求、提振發展信心等政策舉措和行動方案,加大政策供給、提高政策合力。

三是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6.0版,持續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場主體獲得感強的改革舉措,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將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

在回答如何打好浦東引領區這張“王牌”的問題時,龔正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上海全力以赴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一年多來,上海緊扣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目標,全力落實中央支持意見,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快于全市兩個百分點左右,占比提高到36%以上,全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穩定器作用充分彰顯。

龔正說,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下一步浦東引領區建設重中之重的任務。上海正在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加快出臺。該試點將在市場準入、投資建設、要素流動、產業創新等領域,賦予上海、賦予浦東更大的改革自主權。上海將對國家授權事項形成一項一方案,打好組合拳、實現新突破。

一是深入推進首創性改革。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配合制定實施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和綜合監管制度,更大程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二是深入推進引領性開放。堅持開展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爭取在服務業開放、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三是深入推進集成化創新。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率先實施更加便利高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健全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度,加快建設自主創新新高地。

用10年時間完成上海“兩舊一村”改造

在回答城市更新相關問題時,龔正說,這幾年上海提速推進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完成55.3萬平方米、75.3萬平方米、90.1萬平方米,去年7月下旬完成了剩余的20多萬平方米,提前實現了原計劃十四五末完成的目標,歷史性地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圓滿句號。

中心城區的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改造完成以后,上海客觀上還存在著不少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不成套的舊住房以及城中村,這些區域居住條件比較差,配套設施也比較落后,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居住其中的市民改造意愿十分強烈。

龔正說,市委市政府提出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改造,用兩屆政府,也就是10年時間完成這一改造任務,具體來說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第二步到2027年,也就是本屆政府結束的時候要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中心城區周邊城中村改造項目;第三步再用五年時間,到2032年也就是下屆政府結束的時候,全面完成不成套的職工住宅改造、城中村的改造項目。

今年兩舊一村改造的主要目標,一是完成12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舊改,二是完成28萬平方米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三是啟動10城中村改造項目。上海將采取市區聯手、以區為主、政企合作的方式,同時更好地發揮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的統籌平臺作用,全力推進這項工作。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打造外商投資首選地

在回答上海吸引外資相關提問時,龔正表示,去年上海實到外資繼續創新高,達到了235億美元,已經連續三年穩定在200億美元以上。其中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分別達到了891家和531家,這也充分說明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熱土之一,仍然是跨國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全球布局的首選地之一。

外商投資中國,看好市場、看重環境。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市場作用很大,同時這些年上海也實施了5版營商環境的改革方案,即將實施6.0版的改革方案,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穩定外商發展預期和投資信心。

龔正說,如果上海吸引外資有密碼,除了廣大市場的吸引力以外,這三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一是市場化,上海遵循市場規律,持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二是法治化,上海深入貫徹落實外資法,出臺了全國首部外商投資地方法規,實施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持續加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

三是國際化,上海率先實施了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還陸續出臺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等重大舉措,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經濟貿易制度體系。

龔正表示,外資企業可以說已經深深地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上海將落實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等政策,引導外資更多地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數字經濟等領域,持續打造新時代外商投資首選地、高質量外資集聚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臨港新片區構建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在回答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相關提問時,龔正說,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之一。掛牌三年來,臨港新片區以總書記要求的五個重要為統領,全面落實總體方案,累計已經出臺各類政策283項,形成了全國首創案例36個,簽約項目1380個,涉及總投資774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兩位數高速增長。

去年,臨港新片區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稅收總收入這三項指標均增長30%左右,全市經濟增長級和發動機作用充分發揮。

龔正表示,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聚焦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兩個重點,持續深化五自由一便利,努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干出新的顯示度,重點要做到三個著力

一是著力擴大制度型開放。落實國家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在數字經濟、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加大差異化的制度創新探索力度。

二是著力構建世界級的產業集群。要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打造動力之源”“國際氫能谷等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等千億級產業集群。

三是著力增強全球服務功能。大力培育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促進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加快發展,放大沿海捎帶、保稅油氣加注等重大航運政策的創新效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擬延續前三輪部分減稅降費、社保費緩繳等措施

在回答關于助企紓困的提問時,龔正說,去年3月份以來,上海認真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根據上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和形勢發展需要,先后出臺實施了三輪穩增長、助企紓困的相關政策,全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調查顯示,超過60%的受訪企業已經從政策中直接受益。

龔正表示,企業是經濟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上海始終把保市場主體、促企業發展擺在特殊重要位置,針對短期內企業面臨的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融資難求等經營困難,正在進一步研究制定新一輪政策舉措。新的政策舉措將繼續加大全面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的力度,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在政策制定中,上海將做到三個“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政策普惠。要搶抓經濟恢復窗口期,在金融、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資源保障上下更大工夫,助力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行業盡快地恢復到疫情前的發展水平。

二是更加注重迭代升級。延續前三輪政策中的部分減稅降費、社保費緩繳等措施,要復制推廣援企穩崗、財稅金融等領域的創新做法,還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支持力度。

三是更加注重市場導向。圍繞增強市場主體發展后勁,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內外的商業活動,大力支持文化、旅游、體育、會展、住宿、消費等行業發展。

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回答關于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提問時,龔正表示,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使命任務。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核心功能全面升級,急國家所需,盡上海所能,全力服務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去年,上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GDP的比例預計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件左右,又有一批新的重大科技成果問世,比如,首臺國產質子治療裝置、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航母福建號、夢天實驗艙等,這些都凝聚著大量上海科技創新的智慧和力量。

龔正表示,企業是推進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上海一直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去年上海落實相關財稅政策,所涉及的資金規模就超過了920億元,有近5萬家企業受益。接下來,上海將堅持全過程創新理念,以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為重點,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重點有三個更加注重強化

一是更加注重強化協同創新,支持各類科研主體、行業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同打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集成服務等全鏈條。

二是更加注重強化平臺服務,推動大企業聯合孵化基地、科技頭部企業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推廣孵化+投資模式。

三是更加注重強化金融支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促進優質資本、項目、技術和人才向高成長性的科技企業進一步集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數量全國第一

在回答關于上海推進人才高地建設的提問時,龔正表示,人才是上海最寶貴的戰略資源。近年來,上海大力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人才高峰工程等一批引才聚才政策,取得顯著成效。有三個指標很亮眼:在滬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才超過了1.1萬人,全市累計核發的外國人工作許可證超過了37萬份,直接落戶引進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也超過了27萬人,這三個指標在全國都排第一。

龔正說,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迫切需要。上海要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全力構筑人才戰略優勢,工作當中要著重把握好三個堅持、三個更

首先是堅持人才與教育、科技三位一體推進,推動四支隊伍更加壯大。上海科教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眾多高能級創新平臺。要強化各類創新平臺的人才集聚效應,打通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通道,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國家隊、地方隊、民間隊和國際隊,這四支隊伍四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高地建設。

其次是堅持”“并舉,推動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尤其是要聚焦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四唯問題,進一步為創新主體放權松綁,更大力度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是堅持精細化和多元化相結合,推動人才服務保障更加有力。精準對接人才需求,細致地做好出入境、停居留、子女教育、醫療等保障,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

長三角示范區推進了108個重大項目建設

在回答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相關提問時,龔正說,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揭牌成立三年多來,上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制度+項目雙輪驅動,走出了一條跨行政區共建共享的新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制度創新試驗田結碩果,長三角示范區已經累計推出112項制度創新成果,比如構建跨區域統一規劃體系等,其中有30多項已經在全國復制推廣。

二是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活力,尤其是在互聯互通、產業創新等方面,推進了108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過5600億元。

三是生態生活環境提品質,比如元蕩生態岸線全面貫通,公共服務更加普惠便利,一體化發展成果惠及了示范區所有的居民。

龔正表示,今年是示范區建設加速加力之年。上海將與各級各方緊密配合,共同下好國家戰略的先手棋。主要是三個持續

一是持續抓好制度成果的深化拓展,抓制度創新重點突破、難點攻堅,抓制度創新成果落地生效、復制推廣。

二是持續提升項目建設顯示度,制定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集中力量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的力度,力爭早出形象、早出功能。

三是持續增強示范區治理機制執行力,要進一步健全理事會-執委會工作機制,引導開發者聯盟發揮更大作用,更好地為示范區發展賦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布局16個領域未來產業,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在回答關于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和未來產業發展布局的問題時,龔正說,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頂梁柱,也是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硬支撐。經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初步構建起“3+6”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批標志性的產業鏈基本形成,比如民用航空,國產大飛機C919就是在上海總裝;比如高技術船舶制造,上海同時擁有船舶建造界的三顆明珠,一是建造航空母艦,二是建造大型郵輪,三是建造大型LNG船,在全世界也是不多見的。

龔正表示,下一步上海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業態結構、動力結構,加快建設優質、高效、創新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做到三個大力推動:

一是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關鍵是強化技術主導,推動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促進數字技術深度賦能傳統產業,鼓勵鋼鐵、化工、電力等傳統高耗能企業實現綠色化技術改造。

二是大力推動新興產業培育。重點是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三大先導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重點產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和技術堵點,引領業態模式創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三是大力推動新賽道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上海已經著眼搶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產業,出臺實施了一批行動方案,還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這五大方向進行前瞻布局,布局了16個領域的未來產業。上海將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續發展,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努力掌握未來上海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根據疫情形勢變化有針對性加強藥品等資源儲備

在回答關于疫情防控的提問時,龔正表示,當前疫情防控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進入到新階段。這段時間,上海持續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健康、防重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最近,全市經歷了一波感染高峰。為此,上海強化防重癥的關口前移,健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氧療、輸液、住院等診療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救治服務能力。上海強化了市區兩級醫院重癥救治資源的擴容,統籌醫院的各類科室資源,迅速將ICU的床位提升到7500張以上,配備重癥救治醫護人員近萬人。

二是全力保障市民的用藥需求。前段時間,部分熱銷藥品供不應求。上海多措并舉支持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拓寬采購渠道,堅持患者優先、精準投放,優先保障醫院、養老院等重點機構用藥需求,努力緩解群眾配藥、買藥難。接下來,上海還要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藥品供應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資源儲備,提高防疫物資尤其是藥品醫療資源的保障能力。

三是全力強化重點人群的防護。一老一小就是保健康、防重癥的重中之重。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所以上海堅持預防、救治兩手抓。通過加強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等脆弱人群的健康監測,嚴格養老院、護理院閉環管理,加強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等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感染風險。同時建立重點人群與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暢通綠色通道,盡最大努力提升救治效果。

龔正說,這段時間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正奮戰在防疫救治最前線,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拼盡全力。“借此機會,我代表市政府向每一位醫務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向每一位守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奉獻者表示誠摯的謝意!”

圖片來源:圖蟲

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

在回答有關就業的提問時,龔正說,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去年,上海著力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打出援企穩崗擴就業組合拳,有力維護了就業大局穩定。

他通報了幾個數據:一是去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全年完成了56.3萬個,實現了55萬個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二是城鎮調查失業率,到去年底控制在4.5%左右,目標是控制在5%以內。三是大學生就業,去年全市高校畢業生再創新高,超過21萬人,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94.3%,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龔正表示,今年任務可能更重,將多措并舉,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持續保持高就業率。今年,上海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確保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上海將著重抓好四個強化:

一是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落細各項助企紓困措施,發揮政策組合效應,切實穩定就業存量。

二是強化創業倍增效應。完善創業融資擔保、場地支持、開辦便利等相關扶持政策措施,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進一步擴大就業容量。

三是強化重點群體幫扶,首先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崗位推薦、就業見習等措施要進一步完善提升。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同時,要精準做好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實現就業。

四是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工程,大規模的開展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勞動力長技能、好就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新建公園120

在回答有關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提問時,龔正表示,近年來,上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侯變化,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PM2.5年均濃度從2017年的39微克/立方米降至25微克/立方米,如期消除劣V類水體、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全市公園從2017年的243座增加到目前的670座。過去五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20%左右。全國的碳排放交易系統20217月份在滬上線運行,截至去年底碳排放交易配額累計交易量2.3億噸、累計交易額104.8億元。

龔正表示,讓上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優美,是上海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上海將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有三條:

一是減污,重點是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二是降碳,重點是建設深遠海的海上風電示范、外電入滬、綠色清潔能源等重大項目,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布局綠色低碳新賽道,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推進碳普惠制度建設,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三是擴綠,持續推進黃浦江、蘇州河、環城生態公園帶一江一河一帶建設,持續著力打造公園城市,今年新建公園120座。到2025年,上海要實現形成千座公園的目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江区| 松江区| 嘉黎县| 遂宁市| 临颍县| 霍城县| 柘荣县| 离岛区| 休宁县| 普定县| 正蓝旗| 元氏县| 乌审旗| 东辽县| 疏附县| 肃宁县| 宁明县| 涿州市| 赤水市| 陆丰市| 武鸣县| 富民县| 桦南县| 旌德县| 曲阳县| 彭州市| 乳山市| 苏尼特右旗| 临邑县| 琼结县| 凤阳县| 夏河县| 荥阳市| 休宁县| 屯留县| 徐州市| 祁阳县| 永修县| 延庆县| 大兴区|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