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萬物皆可“南極人”?品牌授權未來還有出路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萬物皆可“南極人”?品牌授權未來還有出路嗎?

從賣產品到“賣吊牌”,南極人的名牌光環正在慢慢褪去。

圖片來源:南極人官方微博

文|中外管理雜志 莊文靜

“萬物皆可南極人。”“如今的南極人,也就吊牌是真的。”

這是來自消費者對于知名品牌南極人的評價,調侃中透著憤慨,更令人唏噓。

曾幾何時,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讓全國的消費者都記住了“南極人”牌的保暖內衣,并讓人一提起“保暖”就首先想到“南極人”。這營銷做的可謂相當成功。

然而,就是這份成功,卻讓南極人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從“保暖”走向了“遇冷”。

近十年來,市面上的“南極人”產品可謂是花樣繁多,而且產品系列也是層出不窮,從各種內衣產品,到母嬰服裝產品、男女服裝、床品布藝、鞋類、服飾配件不一而足,甚至還有居家用品,如拖把、收納箱、護具,以及小家電之類的產品。

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這是南極人的多元化發展。君不知,南極人早已不生產內衣,且早在2008年,就關閉了工廠,開始了“品牌授權”模式。如今的南極人,對外宣稱的是一家專注品牌授權、一站式電商生態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的上市公司。

曾經靠做產品家喻戶曉的南極人,十年后卻在靠賣品牌持續發展,賺了個盆滿缽盈。這一切還得從它那玩出花兒來的“品牌授權”說起。

圖源:南極電商2021年報

從做產品到“賣吊牌”

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南極人紡織品發展有限公司,發家是從做保暖內衣開始的。憑借著更薄、更暖、更舒適的特性,迅速風靡全國,公司在成立的第四個月就創造了1個億的銷售額。

隨后,南極人創始人張玉祥帶領南極人品牌,又進軍了羽絨服行業,通過聘請知名服裝設計師參與設計,選用國際大牌面料,設計出了兼具時尚、保暖于一身的“南極人都市羽絨服”,彌補了當時羽絨服時尚化和個性化不足的缺點。同時,還邀請了明星代言,像葛優、劉德華、袁詠儀等一線明星,并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廣告。結果,南極人都市羽絨服迅速立足市場,市場份額僅次于波司登,位列第二。

2004年時,南極人累計銷售收入達10億元,產品類型覆蓋保暖、休閑、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然而,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后,服裝產業也深受影響。張玉祥開始轉變思路,就此做出了南極人全面轉型的決定,砍掉生產端和銷售端的所有自營環節,將其經營十余年的工廠變賣,只保留“南極人”品牌,只做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

后來,南極人又轉型做電商服務、NGTT(南極人共同體簡稱)共同體商業模式,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鏈。2015年時,南極人借殼上市,并更名為“南極電商”。2019年時,南極電商旗下所有品牌在各大渠道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達3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60%。在2019年,南極人最高市值達519億元。僅靠貼牌銷售,南極人在電商平臺上的獲利就超13億元。

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南極電商全品牌授權經銷商7943家,授權供應商1730家,授權店鋪9859家,當時全平臺的購買人次約為2.65億。

同時,自從南極人做了品牌授權后,其產品更是覆蓋了內衣、服裝、配飾、鞋品、母嬰、廚品、家電、床上用品、戶外等9大品類。甚至在2021年,還發展了食品相關業務,并上線了跨境電商FOMMOS平臺。

只是,品牌授權也相當于“商標授權”,說白了就是“賣吊牌”。據透露,南極人品牌向授權供應商收取的吊牌價格為0.3元—2元,另外,南極電商還要收取10萬元的保證金和18萬元的授權費。比如, 一件棉質襯衫的一個標價格為1.5元左右。因此,和ODM(品牌方委托制造商提供設計和生產)、OEM(品牌方研發設計,制造商生產)不同,南極人只是收取商標使用費,其余的事情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但近些年,隨著各生產廠商品牌意識的提升,以及很多生產商愿意在品牌上投入,甚至一些小眾品牌,也在想方設法做自己的品牌,而且互聯網平臺的紅利漸漸消失,都使南極人“吊牌生意”觸碰到了天花板。

“貼牌帝國”遭遇信任危機

對于品牌授權來說,“賣吊牌”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是你無法想象的。就像讓人迅速瘦下來的減肥藥,短期內是能夠讓你脫胎換骨、自信滿滿,但長期卻可能給肌體健康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這還不算完,事實上,南極電商已不只僅賣“南極人”品牌,麾下還涵蓋了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C&A(荷蘭品牌)等多個可授權的品牌。

2022年初,南極電商又斥資1.8億元,全資收購了韓國女裝品牌百家好,并以3.3億元納入了78件“韓潮”商標,諸如BASIC HOUSE、Mind Bridge。當年8月時,又以人民幣4500萬元,收購了貝拉維拉服飾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但這家在上半年已虧損45萬元的公司,其凈資產更是不足300萬,南極電商為其付出了15倍的品牌溢價。

據《2021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年度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1106億元,同比增長11.5%。這意味著,僅南極電商一家就占到全國被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12月,活躍在中國的品牌授權企業總數為586家,同比增長8.1%,已經開展授權業務的IP為2182項,同比增長8.8%。

不難看出,南極人是希望通過“擴品牌”,實現跑馬圈地,覆蓋更多品類、更多層次的品牌,從而覆蓋更多消費群體,以維護其“貼牌帝國”。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南極人的全年銷售額已經突破400億元,授權經銷商和店鋪也雙雙突破1萬家。

但品牌授權最大的問題就是授權商家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質量難以把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導致各類糾紛出現,品牌聲譽受損。何況南極人不僅是品牌授權產品類別和產品多,而且旗下的可授權品牌也有好幾家,因此質量控制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抽查不合格休閑服裝產品時,南極人赫然在列。當時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南極人的投訴有千余條,且多是產品質量問題。南極人,早已失去了名牌光環。

事實證明,想把一個品牌做好很難,但若想把一個品牌做爛卻易如反掌。

圖源:南極電商2021年報

品牌遍地開花,“賣吊牌”還有出路嗎?

在南極人初創的年代,中國市場要做起一個品牌的確不容易。因為市場資源有限,而且品牌打造成本很高,比如廣告費用就是很多品牌不能承受的,也因此品牌溢價較高。

而現在的商業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各種營銷和傳播渠道應有盡有,整個市場的品牌資源豐富,所以品牌注冊設立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而且,很多國貨品牌重新崛起,小眾品牌發展也有更創新的方式,可以說品牌遍地開花,因此競爭更加激烈。但市場空間本身有限,消費者反而會更加注重品牌質量和口碑。

而南極電商對于購買自己品牌的生產商,既缺乏管理管控,也沒有質量監管,商品價廉質次,自然使品牌形象大幅受損。以至于一些消費者甚至說:南極人除了吊牌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如今,南極電商貼牌業務的主要業績來源,還是靠南極人、卡帝樂鱷魚以及精典泰迪這三大品牌的業績。但失控的品牌授權,又能走多遠呢?

南極電商從創業之初的重資產模式,到品牌營銷結合代工的輕資產模式,再到單純賣商標的無資產模式,是成本越來越低、資金周轉越來越快的發展道路。但賣商標這樣嚴重缺乏自身商品的經營模式,也無法與消費者建立更長久更緊密的價值觀聯系,只能以中低端商品的定位、以量取勝。

也就是說,賣吊牌的生意,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或許能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但當消費者明白了其中的套路,就很難對品牌產生持續的忠誠度。而很多時候,消費者寧愿多花些錢,也要購買質量更高的產品,消費升級的不僅是產品品質,更有對于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感、工匠精神等價值觀的認同。而對于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對于品牌更是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

事實上,品牌授權是“IP”的授權合作,關鍵在于企業在貼牌情況下如何去維持商品品質的標準。而南極人之所以被人詬病,正是因為沒有去控制產品的質量,更沒有絲毫節制,終于使自身遭到反噬。所以,品牌授權企業,不能只當“甩手掌柜”,更要真正踐行“品牌授權+服務”的戰略初衷,否則放任自流,只能將一手好牌打爛、做死。2021年,南極人一年的市值蒸發了超400億,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做品牌,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對于做品牌授權的企業來說,能打造一個名牌非常不容易,而如果能通過品牌效應,延伸產品線、實現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對于貼牌方,也是一條較好的營銷捷徑。然而,“賣吊牌”就不一樣了,或許能在短期內成功,但如果沒有強大的品質監管,就無異于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譽。

實際上,“賣吊牌”是國際上一種成熟的經營模式,眾所周知的耐克、阿迪也有大量授權貼牌企業。比如,耐克在國內的工廠,都會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出廠檢驗,品牌方會派出強大的品質控制部門。很多企業,要通過一年以上的考察期,才能獲得授權資格。

因此,品牌授權要想成功,依然少不了對授權方的品質管控。否則,就可能自砸招牌。

事實上,不僅在服裝業,品牌授權在許多行業中都存在。國際品牌授權業協會表示,從品牌授權的主體本身出發,將品牌授權劃分為:卡通形象和影片娛樂、企業品牌、時尚、運動、院校、藝術、音樂等七大類。基本上,電商平臺上的所有類目的產品,都有對應的品牌可以授權。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聯合利華、寶潔等品牌,都可以進行品牌授權。

還有,一直被國人視為小家名牌的飛利浦,也早已是被品牌授權了。現在,市面上的飛利浦電器,均為貼牌產品。在2020年1月,飛利浦就將生產咖啡機、空氣凈化器等各類產品的家電部門剝離,只專注于生產醫療保健設備。2021年3月時,飛利浦將家電業務出售給了高瓴資本。如今,消費者買到的飛利浦家電,已是國產產品和國產品牌了。但畢竟,飛利浦是將整個家電業務都打包出售了,因此在質量上和過去并沒有差別。

可見,國際上的百年企業、優秀企業,始終都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即使自己不繼續做產品了,也要體面收場,更要將品牌給予靠譜的經營者去做。

另外,像西門子、夏普、榮事達、志高、康佳、美的、奧克斯等不少家電品牌,除了少量的主業自己在做,其余的小家電全部是“賣牌子”的產品。

終歸來說,“貼牌”只是小企業在大企業的余蔭之下,換一份市場,討一份生活。而作為想長久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依然是必須走品牌發展之路。而品牌不應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而應該成為基礎和起點。從一個公司誕生之初,就應該有自己清晰的價值觀:我是誰,我應該是什么樣,我要干什么。

作為企業、作為商業,無論身處哪個時代,無論走過多少彎路,也終將回歸商業的基本常識,穩定的品質永遠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南極電商

2k
  • 南極電商(002127.SZ)2024年凈利潤為-2.3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 南極電商(002127.SZ)2025年一季報凈利潤為-1362.65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萬物皆可“南極人”?品牌授權未來還有出路嗎?

從賣產品到“賣吊牌”,南極人的名牌光環正在慢慢褪去。

圖片來源:南極人官方微博

文|中外管理雜志 莊文靜

“萬物皆可南極人。”“如今的南極人,也就吊牌是真的。”

這是來自消費者對于知名品牌南極人的評價,調侃中透著憤慨,更令人唏噓。

曾幾何時,一句“南極人不怕冷”的廣告語,讓全國的消費者都記住了“南極人”牌的保暖內衣,并讓人一提起“保暖”就首先想到“南極人”。這營銷做的可謂相當成功。

然而,就是這份成功,卻讓南極人把一手好牌給打爛了,從“保暖”走向了“遇冷”。

近十年來,市面上的“南極人”產品可謂是花樣繁多,而且產品系列也是層出不窮,從各種內衣產品,到母嬰服裝產品、男女服裝、床品布藝、鞋類、服飾配件不一而足,甚至還有居家用品,如拖把、收納箱、護具,以及小家電之類的產品。

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這是南極人的多元化發展。君不知,南極人早已不生產內衣,且早在2008年,就關閉了工廠,開始了“品牌授權”模式。如今的南極人,對外宣稱的是一家專注品牌授權、一站式電商生態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業務的上市公司。

曾經靠做產品家喻戶曉的南極人,十年后卻在靠賣品牌持續發展,賺了個盆滿缽盈。這一切還得從它那玩出花兒來的“品牌授權”說起。

圖源:南極電商2021年報

從做產品到“賣吊牌”

成立于1998年的上海南極人紡織品發展有限公司,發家是從做保暖內衣開始的。憑借著更薄、更暖、更舒適的特性,迅速風靡全國,公司在成立的第四個月就創造了1個億的銷售額。

隨后,南極人創始人張玉祥帶領南極人品牌,又進軍了羽絨服行業,通過聘請知名服裝設計師參與設計,選用國際大牌面料,設計出了兼具時尚、保暖于一身的“南極人都市羽絨服”,彌補了當時羽絨服時尚化和個性化不足的缺點。同時,還邀請了明星代言,像葛優、劉德華、袁詠儀等一線明星,并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廣告。結果,南極人都市羽絨服迅速立足市場,市場份額僅次于波司登,位列第二。

2004年時,南極人累計銷售收入達10億元,產品類型覆蓋保暖、休閑、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然而,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后,服裝產業也深受影響。張玉祥開始轉變思路,就此做出了南極人全面轉型的決定,砍掉生產端和銷售端的所有自營環節,將其經營十余年的工廠變賣,只保留“南極人”品牌,只做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

后來,南極人又轉型做電商服務、NGTT(南極人共同體簡稱)共同體商業模式,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鏈。2015年時,南極人借殼上市,并更名為“南極電商”。2019年時,南極電商旗下所有品牌在各大渠道的GMV(商品交易總額)達3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60%。在2019年,南極人最高市值達519億元。僅靠貼牌銷售,南極人在電商平臺上的獲利就超13億元。

有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南極電商全品牌授權經銷商7943家,授權供應商1730家,授權店鋪9859家,當時全平臺的購買人次約為2.65億。

同時,自從南極人做了品牌授權后,其產品更是覆蓋了內衣、服裝、配飾、鞋品、母嬰、廚品、家電、床上用品、戶外等9大品類。甚至在2021年,還發展了食品相關業務,并上線了跨境電商FOMMOS平臺。

只是,品牌授權也相當于“商標授權”,說白了就是“賣吊牌”。據透露,南極人品牌向授權供應商收取的吊牌價格為0.3元—2元,另外,南極電商還要收取10萬元的保證金和18萬元的授權費。比如, 一件棉質襯衫的一個標價格為1.5元左右。因此,和ODM(品牌方委托制造商提供設計和生產)、OEM(品牌方研發設計,制造商生產)不同,南極人只是收取商標使用費,其余的事情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

但近些年,隨著各生產廠商品牌意識的提升,以及很多生產商愿意在品牌上投入,甚至一些小眾品牌,也在想方設法做自己的品牌,而且互聯網平臺的紅利漸漸消失,都使南極人“吊牌生意”觸碰到了天花板。

“貼牌帝國”遭遇信任危機

對于品牌授權來說,“賣吊牌”帶來的副作用,可能是你無法想象的。就像讓人迅速瘦下來的減肥藥,短期內是能夠讓你脫胎換骨、自信滿滿,但長期卻可能給肌體健康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這還不算完,事實上,南極電商已不只僅賣“南極人”品牌,麾下還涵蓋了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C&A(荷蘭品牌)等多個可授權的品牌。

2022年初,南極電商又斥資1.8億元,全資收購了韓國女裝品牌百家好,并以3.3億元納入了78件“韓潮”商標,諸如BASIC HOUSE、Mind Bridge。當年8月時,又以人民幣4500萬元,收購了貝拉維拉服飾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但這家在上半年已虧損45萬元的公司,其凈資產更是不足300萬,南極電商為其付出了15倍的品牌溢價。

據《2021中國品牌授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年度被授權商品零售額達1106億元,同比增長11.5%。這意味著,僅南極電商一家就占到全國被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12月,活躍在中國的品牌授權企業總數為586家,同比增長8.1%,已經開展授權業務的IP為2182項,同比增長8.8%。

不難看出,南極人是希望通過“擴品牌”,實現跑馬圈地,覆蓋更多品類、更多層次的品牌,從而覆蓋更多消費群體,以維護其“貼牌帝國”。有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南極人的全年銷售額已經突破400億元,授權經銷商和店鋪也雙雙突破1萬家。

但品牌授權最大的問題就是授權商家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質量難以把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會導致各類糾紛出現,品牌聲譽受損。何況南極人不僅是品牌授權產品類別和產品多,而且旗下的可授權品牌也有好幾家,因此質量控制的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抽查不合格休閑服裝產品時,南極人赫然在列。當時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南極人的投訴有千余條,且多是產品質量問題。南極人,早已失去了名牌光環。

事實證明,想把一個品牌做好很難,但若想把一個品牌做爛卻易如反掌。

圖源:南極電商2021年報

品牌遍地開花,“賣吊牌”還有出路嗎?

在南極人初創的年代,中國市場要做起一個品牌的確不容易。因為市場資源有限,而且品牌打造成本很高,比如廣告費用就是很多品牌不能承受的,也因此品牌溢價較高。

而現在的商業環境和以前大不相同,各種營銷和傳播渠道應有盡有,整個市場的品牌資源豐富,所以品牌注冊設立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而且,很多國貨品牌重新崛起,小眾品牌發展也有更創新的方式,可以說品牌遍地開花,因此競爭更加激烈。但市場空間本身有限,消費者反而會更加注重品牌質量和口碑。

而南極電商對于購買自己品牌的生產商,既缺乏管理管控,也沒有質量監管,商品價廉質次,自然使品牌形象大幅受損。以至于一些消費者甚至說:南極人除了吊牌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如今,南極電商貼牌業務的主要業績來源,還是靠南極人、卡帝樂鱷魚以及精典泰迪這三大品牌的業績。但失控的品牌授權,又能走多遠呢?

南極電商從創業之初的重資產模式,到品牌營銷結合代工的輕資產模式,再到單純賣商標的無資產模式,是成本越來越低、資金周轉越來越快的發展道路。但賣商標這樣嚴重缺乏自身商品的經營模式,也無法與消費者建立更長久更緊密的價值觀聯系,只能以中低端商品的定位、以量取勝。

也就是說,賣吊牌的生意,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或許能有一定的品牌效應,但當消費者明白了其中的套路,就很難對品牌產生持續的忠誠度。而很多時候,消費者寧愿多花些錢,也要購買質量更高的產品,消費升級的不僅是產品品質,更有對于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感、工匠精神等價值觀的認同。而對于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對于品牌更是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

事實上,品牌授權是“IP”的授權合作,關鍵在于企業在貼牌情況下如何去維持商品品質的標準。而南極人之所以被人詬病,正是因為沒有去控制產品的質量,更沒有絲毫節制,終于使自身遭到反噬。所以,品牌授權企業,不能只當“甩手掌柜”,更要真正踐行“品牌授權+服務”的戰略初衷,否則放任自流,只能將一手好牌打爛、做死。2021年,南極人一年的市值蒸發了超400億,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做品牌,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對于做品牌授權的企業來說,能打造一個名牌非常不容易,而如果能通過品牌效應,延伸產品線、實現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對于貼牌方,也是一條較好的營銷捷徑。然而,“賣吊牌”就不一樣了,或許能在短期內成功,但如果沒有強大的品質監管,就無異于透支自己的品牌信譽。

實際上,“賣吊牌”是國際上一種成熟的經營模式,眾所周知的耐克、阿迪也有大量授權貼牌企業。比如,耐克在國內的工廠,都會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和出廠檢驗,品牌方會派出強大的品質控制部門。很多企業,要通過一年以上的考察期,才能獲得授權資格。

因此,品牌授權要想成功,依然少不了對授權方的品質管控。否則,就可能自砸招牌。

事實上,不僅在服裝業,品牌授權在許多行業中都存在。國際品牌授權業協會表示,從品牌授權的主體本身出發,將品牌授權劃分為:卡通形象和影片娛樂、企業品牌、時尚、運動、院校、藝術、音樂等七大類。基本上,電商平臺上的所有類目的產品,都有對應的品牌可以授權。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聯合利華、寶潔等品牌,都可以進行品牌授權。

還有,一直被國人視為小家名牌的飛利浦,也早已是被品牌授權了。現在,市面上的飛利浦電器,均為貼牌產品。在2020年1月,飛利浦就將生產咖啡機、空氣凈化器等各類產品的家電部門剝離,只專注于生產醫療保健設備。2021年3月時,飛利浦將家電業務出售給了高瓴資本。如今,消費者買到的飛利浦家電,已是國產產品和國產品牌了。但畢竟,飛利浦是將整個家電業務都打包出售了,因此在質量上和過去并沒有差別。

可見,國際上的百年企業、優秀企業,始終都格外“愛惜自己的羽毛”,即使自己不繼續做產品了,也要體面收場,更要將品牌給予靠譜的經營者去做。

另外,像西門子、夏普、榮事達、志高、康佳、美的、奧克斯等不少家電品牌,除了少量的主業自己在做,其余的小家電全部是“賣牌子”的產品。

終歸來說,“貼牌”只是小企業在大企業的余蔭之下,換一份市場,討一份生活。而作為想長久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依然是必須走品牌發展之路。而品牌不應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而應該成為基礎和起點。從一個公司誕生之初,就應該有自己清晰的價值觀:我是誰,我應該是什么樣,我要干什么。

作為企業、作為商業,無論身處哪個時代,無論走過多少彎路,也終將回歸商業的基本常識,穩定的品質永遠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乌恰县| 北海市| 清丰县| 枞阳县| 广元市| 桑植县| 交城县| 吉首市| 德格县| 徐汇区| 康平县| 滨海县| 利津县| 鹤峰县| 大渡口区| 久治县| 加查县| 集贤县| 额尔古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卢湾区| 松原市| 丹东市| 南溪县| 阿坝县| 黄石市| 铁力市| 长治市| 略阳县| 河源市| 福建省| 乌拉特后旗| 马山县| 浙江省| 司法| 仁寿县| 监利县| 德钦县| 静乐县| 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