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2023年開年,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后的首輪疫情快速過峰,中國經濟呈現出快速修復的勢頭。
同樣的增長信心,出現化妝品行業。
“疫情之后會釋放新的消費需求,化妝品產業欣欣向榮的場面又回來了。”有不少化妝品業界同行在朋友圈對2023年充滿了希望,并將其稱之為復蘇后的騰飛之年。
開年伊始,行業內的多個品牌也開啟了上新節奏,為2023年的大展拳腳做準備。
01 速度變慢,單價變高,新品在“精”不再“多”
據CBO不完全統計發現,2023年新年前后有16個品牌推出18個新品。而在去年同期,在同樣的品牌樣本中,共有超過18個品牌推出超30款新品。
2023年初推新品牌匯總
2022年初推新品牌匯總
可見,相比去年年初,品牌推新的速度明顯下降。
在價格方面,今年開年新品的價格多在300-400元之間,相比起2022年,均價近600元/瓶精華新品,性價比顯然高了很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品價格平穩的同時,國貨卻似乎又“卷”出另外一個高端化戰場。
“很明顯的一個變化,在2023開年新品中,百元左右的國貨新品減少了。像珀萊雅、璦爾博士、丸美、潤百顏、東邊野獸等新品單價多集中在300元以上,這表明國貨品牌發展的思路已經變了,從以前的‘卷速度’‘卷價格’以期快速跑出爆款,到現在的‘卷品質’提升產品質量。”某位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這種變化是國貨品牌戰略開始往高端化升級的明顯信號。
這一品牌戰略升級,也體現在國外品牌上。
2022年年初上新的雪花秀、Whoo、OLAY、嬌蘭、黛珂、雅詩蘭黛等外資品牌,在2023年年初的品牌上新榜上消失了身影。在減慢上新速度之余,這些品牌開始悄悄深耕大單品,試圖將已經上新的新品打造成新一代大單品。
如2022年香奈兒上新了一號山茶花系列,今年年初繼續升級了該系列中的精華面霜,理膚泉去年上新了B5繃帶精華,今年升級了新B5成分。
“隨著消費者趨于理智及對產品品質的高要求,和產品低端市場競爭的激烈和飽和,品牌也隨之開始戰略升級,轉向高端化之路。”上述人士表示。
02 細分趨勢更加突出,專業化、科學化或是未來趨勢
而高品質需求之下,品牌細分領域的優勢更加突出,專業化、科學化或成為未來產品趨勢。
“今年這些新品在企業自身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不管是在產品概念打造,亦或是成分使用,還是科研技術上,這些對化妝品行業來說都是一種進階。”上述行業內資深人士評價,從近兩年新品推出的變化中可以看出企業開始覺醒,在差異化、功效化和營銷上更加關注消費需求。
而從這些新品變化中,大致可以看出以下幾方面的趨勢:
1、突出“獨家專研”,品牌更加注重打造獨家專利和技術升級
PMPM的第三代白松露系列水乳在今年初煥新上市,3.0版白松露水乳在技術上和成分上都實現了升級。其中,在成分上產品重磅添加獨家專研“7D 膠原肽”。在技術上,白松露膠原乳使用PMPM獨家專利技術——超分子點陣滲透技術。該技術由PMPM首席科學家李金華博士獨家專研,其能突破性超越傳統脂質體包裹技術,通過皮脂膜、角質淺層、角質深層形成成分點陣網絡,助力肌膚穩定吸收。
而AHC的新品超能A醛賦活晚安逆時膠囊,也注重在技術上下功夫。該逆時膠囊為降低刺激度,特別采用“親膚微脂囊科技(Retinal Delivery System)”,外層微脂囊載體由親膚植萃組成,加強滲透度;內層環糊精封存活性精華,穩定抗老配方量。
不僅如此,從2022年化妝品市場中國內各品牌官宣“首席科學家”熱以及同比增長近8%的發明專利數據,可以看出各企業對科研的重視和發力,以及對提升品牌競爭壁壘的決心。同時,外企品牌如理膚泉、悅詩風吟、雅詩蘭黛等在B5、勝肽成分、薔薇紅景天根提取物上,不斷深耕。
2、專業領域更加細分,產品特色更加凸顯
從今年的新品來看,一些細分領域的創新者不斷涌出。如薇諾娜的乳糖酸清痘精華液、尋薈記的咖啡因眼霜、溪木源的男士專研控油除螨潔面皂、璦爾博士的閃充面霜、逐本的氨基酸精油潔面乳等。
薇諾娜的乳糖酸清痘精華液在品牌專研敏感肌的領域,延續“不泛紅”的產品配方優勢,使用三大云南植物典萃和4%乳糖酸+1%包裹水楊酸,實現溫和用酸不刺激,達到了祛痘溫和不爆皮的效果。
逐本在優勢品類潔面乳的基礎上,乘著芳香、精油等行業風口,創新生產出了具有芳香、鎖水、SPA級泡浴潔面感的氨基酸精油潔面乳。
尋薈記的蘆薈咖啡因眼霜,則是在品牌特色優勢原料蘆薈的基礎上,添加功效原料咖啡因,用天然+功效的差異化賣點來開創新的化妝品市場。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細分專業領域的產品涌現意味著更多的品牌在思考差異化、創新化的道路。未來的化妝品市場也將迎來更加激烈和多維度的競爭。”尋薈記創始人林瀚對此表示,現在的市場中每個專業細分領域如潔面、卸妝等,都會有細分品牌站出來,甚至行業大集團開始主攻某細分領域,把細分方向做得‘精尖深’,也是化妝品行業規模化的必經之路。
3、護膚不再是“玄學”,品牌更會講科學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各品牌在營銷方式上,也在悄悄改變。
“專利技術+檢測數據+效果論證”成為品牌營銷的新通道,市場上正受歡迎的品牌如至本、珀萊雅、uniskin等無一不順應了這一趨勢。
“有效的產品+科學化的講故事方式,使得護膚不再是玄學,而是有理有據的科學。”林瀚表示,疫情之后,經過市場教育的消費者,消費者更理性了,不再一味追求“品牌”。而原來進口大牌高大上的營銷模式也逐漸失效,所以化妝品賽道轉而切換到了由成分、原料、專利、功效檢測組成的新通道里面來。
03 搶風口、扎推網紅成分現象明顯,品牌特色原料優勢積累仍需加強
雖然歷經沉淀和發展,化妝品產品進行了一些“質”的改變。但從近年來新品來看,特色原料、原創原料的缺乏,產品概念跟風和網紅成分的扎堆仍然是突出特征。
盡管2021年發布的《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打開了新原料備案的閘口,讓本土新原料備案在近兩年進入爆發期。但從新原料真正從備案到落地市場,經受消費者的檢驗,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目前,我國目前的“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還只有8972種化妝品原料,遠落后于《國際化妝品原料詞典》收錄的22600種。
正是原料創新的不足,導致了產品在使用特色、創新原料上的不自信,從而影響了產品創新。
從具體產品具體形態和產品概念來講,受2022年早C晚A、以油養膚概念的影響,2022年的新品更多的是A醇、VC類的精華油;而延續膠原蛋白成分以及面霜類產品的風口,除了常規的精華類產品外,2023年前后品牌推出的產品以膠原類、面霜類居多。
“這也說明一些品牌還是搶風口的思路,沒有特色。”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表示,這種扎堆某一火熱原料、品類的做法每年都有,一方面是品牌還是沒有認識到“特色才是品牌可積累的風口”,另一方面國內原料創新也有待加強,總體而言國內的產品研發之路還有一段的路要走。
顯然,化妝品行業發展三十年有余,消費者在變,市場也在變,不管是在營銷上,還是產品上,化妝品市場的生態正在逐漸進化。但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目前,從整體來看,不少國貨品牌已經認識到問題所在,并在結合自身原料、技術等方面的特色優勢的基礎上,深耕品牌勢能,靜下心來打造更具質量的新品,這已經是一個好的開端。